浅论党的执政宗旨与实践的统一问题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x8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宗旨是党的生命,是立党执政的根本。重树对党的宗旨信念的信仰,繁荣民族文化,塑造民族文化上的核心竞争力,解决当前在部分党员干部群众中的信仰迷失问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好制度准备和文化准备是我们党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使权力在人民的掌控下运行,以解决人民当家作主,还政于民问题;二是构建民主宪政制度,以解决理论和实践、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三是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繁荣我们的民族文化以解决代表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问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好文化准备。
  关键词:民族崛起:制度准备;文化准备;权力在人民掌控下运行;成熟的民族文化
  
  党的宗旨是党的生命,是立党执政的根本。我们党的执政宗旨经过了长期发展完善的过程。最早由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到后来的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后来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都是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是否得到普遍认同,还存在很大疑问。不可否认在部分党员和群众中存在信仰迷失问题。怎么改变这一局面,重树对党的宗旨信念的信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好制度准备和文化准备。我认为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从制度上和理论上彻底解决主人与公仆的关系问题,保证权力在人民的掌控下运行,以重树对党的宗旨信念的信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好理论准备
  
  首先从制度上和理论上真正摆正主人与公仆的位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问题,保证权力在人民的掌控下运行,以重树对党的宗旨信念的信仰。这是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根本出路,也是凝聚民心党心的根本出路。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如果不能确确实实落到实处,就势必丧失民心党心,更何论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能否重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执政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性问题,同时又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历史性难题。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了亲如鱼水的密切联系。而党执政之后,党内产生了脱离人民的倾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使党群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理想同现实的差距与对立日日严重,在部分普通党员和群众中造成信仰迷失问题。面对严峻现实我们党绝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要立足当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现状,去思考、探索密切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新途径,重树对党的宗旨信念的信仰。这条途径就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选择利益的代表,并且享有充分的监督罢免不合格的公仆的权力,在制度上切实做到执政者执政地位得自人民的授予。执政上从替民做主到由民自己做主还政于民的根本转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个问题须从制度上机制上找出路,探索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党政分开的科学的社会制度,通过制度构建,处理好党和政府、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社会权力运行机制,使权力确实在人民的掌控下运行,逐步实现权力运作由暗箱操作到阳光下运行,由阳光下运行到群众参与,由群众参与到人民掌控下运行的转变。否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不可能得到完美的贯彻落实,就不可能重树人民对党的理想宗旨的信仰。
  
  二、构建民主宪政的社会制度,以解决党的执政宗旨与实践形式的有机统一问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好制度准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正落实关键是靠民主制度,靠机制化、法制化、规范化的权力运行机制去实现。我认为民主制度的本质就是使权力在人民的掌控下运行。通过制度构建把立法、决策、执行、监督都置于人民的有效控制之下。这个机制就是民主宪政的社会制度设计,只有在这个机制下才能保证权力在人民的掌控下运行。使权力不以领导人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一个执政党如果始终以人民的意志为依归,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决定国家大事,制定政策执行政策,从而实现替民做主代民做主到由民自己做主还政于民的转变,这样自然得到人民的拥护。民主宪政的社会制度设计就是这一机制的成熟表现形式。民主宪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现形式,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民主宪政的核心内容。只有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我们不能自己授予自己代表人民的权力,而只能把权力的运作纳入到机制化、秩序化、程序化之下,由人民授予执政的权力,这个党才有资格代表人民,其权力才带有合法性,才能实现执政宗旨与形式的统一。
  
  三、在多元化的文化激荡中塑造我们的民族文化,构建中华民族软势力,以解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问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好文化准备
  
  (一)繁荣民族文化,塑造民族之魂,打造民族崛起之源。
  首先、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形成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华民族的核心竞争力,繁荣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源头。繁荣民族文化、塑造伟大民族之魂,不是靠灌输中形成,而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中,形成全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形成民族特色的最先进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站在世界先进文化的最前沿的新文化,塑造中华民族的强大核心竞争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容许多元价值观念多元文化的包容共存,在激荡中繁荣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成熟我们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的民族文化才有强大生命力。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凝聚民心凝聚党心凝聚全民族的智慧,激发一个民族巨大的创造潜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民族合力。我们是在一个同时拥有儒家、道家、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等深厚的传统可以学习的国度,有几十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可以继承的国度,有大陆古老的本土文化的国度,有香港的英式法治文化,有台湾的民主实验等的国度。在它们的激荡交流冲撞中,必定会产生新的先进民族文化,以爆发出这个睡狮的巨大能量。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中国这块如此多元而美丽的土地。我们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如果创造不出最为成熟的先进民族文化,怎么对得起我们伟大的祖先,如果我们的文化不能站在世界的最前沿,怎么去实现民族的永久崛起,而对得起这块神奇的土地。
  其次、成熟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崛起之本。一个成熟的民族必定有成熟的民族文化和成熟的政党文化。只有灵魂的伟大,才有人的伟大。同样的推理,只有民族之魂的伟大才有国家的伟大。因此塑造伟大的民族之魂,是民族强大之根民族强盛之本。只有塑造这样的民族之魂才能建设强大的国家,才能实现民族崛起的长久性永续性。这是形成民族强大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物质文明可以摧毁再建,如果一个民族的灵魂堕落、迷失、以至被摧毁,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彻底消亡。我国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为什么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消亡,逐步被大汉民族所融合,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民族文化。二战之后为什么身为战败国的德国、日本能够迅速重新崛起,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历史已经证明有了这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国家才能繁荣,才不会被任何民族灾难所击垮,才能面对各种挑战而强盛不衰,才能始终站在世界发展的最前沿。所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从繁荣民族文化上、从实践与理论的内在逻辑统一上找出路。
  (二)当今世界的竞争最根本的是民族软势力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争夺文化制高点的竞争。只有占据文化的制高点,我们这个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竞争最终表现在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即文化先进性的竞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成长的基因,民族文化基因的改造与优化是保持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绵延不衰的关键动因。而只有先进的民族文化才是民族发展强大的底气之根。当今世界已全面进入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多文化中心同时崛起激烈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不能继续单独用强权独霸这个世界称雄这个世界,只能结合民族软势力来影响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我们有时讲领导人要有人格魅力,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有其民族魅力,才能够影响其他民族,形成我们的民族的世界向心力。我认为物质力量可以被非物质的力量利用而摧毁,而物质的力量是无法摧毁非物质力量的。一个民族只要还剩最后一人,其民族精神就不会倒下。只要我们塑造起强大的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终有一天会真正崛起强大起来,引领人类发展潮流,而势不可挡。所以要高瞻远瞩,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以博大开放的胸怀,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构建先进的社会制度文化,(经济发展文化、精神文明文化,)繁荣我们的民族文化,增强我们民族的软实力,塑造我们民族的世界魅力,(即核心竞争力)使我们的民族在道义上、文化上始终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至高点。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的完成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既是机遇,又是空前挑战。如果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势必成为延缓中华民族崛起的罪人。
  (三)一个成熟的民族最终表现在制度上的成熟和文化上的成熟。首先、成熟的民族必定是胸怀博大的民族。真正成熟而伟大的民族是“泰山不辞杯土”“江河不择细流”才成其高成其大的民族;既经得起世界一切赞美,又能理性对待别的国家的一切批判、甚至诋毁的民族,在脚踏实地的行动中增强世界的影响力的民族;决不是靠冷战和暴力统治世界的民族;决不是张扬且霸气十足的民族;必定是以其不张扬而达张扬目的的民族。要用这样的心态理性对待这个世界。只有这样的民族心态看待一切、对待一切,我们才能轻装上阵,才能不为眼前的迷雾而丧失前进的方向。如当前世界上掀起的抵制中国奥运,将奥运政治化的做法,我们要理性对待,不能过于刺激民族情绪。
  其次、成熟的民族必定是善于开放的民族,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的民族。一个国家若无开放,则绝无好的改革。必须以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精神,以博大的胸怀,实行民族文化的对外开放。政治上加快改革的进程。中国必须把眼光放到国际上,尽可能把握大的趋势,研判世界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和地区的政策、体制、方法、组织形态,去粗取精,区分优劣,看那些能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好效果,值得学习借鉴。这样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应有的态度,才是一个执政党应有的治国理政的成熟态度,也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根本标志。决不能投鼠忌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决不能以一党一己一小集团利益之私见而置民族国家利益而不顾,以什么国情为借口拒绝改革,拒绝向外国学习。要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的关系,真正摆正党和人民的位置。从制度构建,文化构建上找出路,真正实现主观与客观、内容和形式、理论和实践的内在逻辑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好制度准备和文化准备。我们不能搞形而上学主义;更不能搞灵魂和躯体分离主义。灵魂和躯体分离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强大的,也不可能实现一个民族的真正崛起。政党文化是国家的灵魂,人民是国家的躯体。只有二者的一体化,国家才能真正崛起。一个与人民离心离德的执政党是不会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最终要丧失政权。
其他文献
摘要: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哈波·李从理性层面塑造了艾提克斯这么一个完美的耶稣的形象,他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极富正义感、才辩无双的律师,更是一个以身作则而又不乏温情的好父亲。通过对这么一个形象的塑造,作者体现出对人的各种境遇、情感以及对生命的关注,反映了《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衍流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理性;原型    《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于196
期刊
摘 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通过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关键词: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新农村建设    关于三农
期刊
摘 要:政府绩效评价是一个国际公认的难题。绩效评价作为一种评价和改进政府绩效的治理工具,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已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政府绩效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提出了第三方的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强调了在实践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方面,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    政府绩效评估是指以一定的时段为界限,对政府的工作效
期刊
摘 要:中韩建交以来,中国成为韩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各沿海开放城市,韩资企业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中方雇员进入韩资企业的管理层,对他们来说适当了解一些韩国人的企业文化、生活习俗、工作态度、企业管理机制,相信在工作和生活上会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韩资企业;中方雇员;企业文化;管理机制    自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以来,中韩两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资源,然而,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的高师,对弘扬民族音乐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针对民族音乐在高师日渐式微的现状,弘扬民族音乐,对其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强化高师中的民族音乐教学,使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适应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    近些年来,中国高师音乐教学和科研都取得了可喜的
期刊
摘 要:物流活动具有悠长的历史,物流活动存在于人类最简单的贸易活动之中。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高效、迅捷是现代物流业最显著的特点。本文阐述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具体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产业;现代物流;物流服务;发展对策    一、物流与现代物流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
期刊
谁拥有了高质量的教育,谁就拥有了21世纪——这是世界各国政治家、教育家和有识之士的共识。而基础教育更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小学校长的素质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  在山东省骨干校长培训班上,有一位校长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做校长就一定要做现代化的校长,不做现代化校长,就会被时代淘汰。而要做现代化的校长,第一,要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内容,懂得
期刊
摘 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蓬勃兴起,社区文化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本文着重分析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是指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的相近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习俗传统和群
期刊
摘 要:《家》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巴金先生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典型形象。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觉新是作者着重描写的人物之一。觉新在新旧意识交替下理想幻灭,爱情受挫,丧失青春的悲剧,作为封建时代的长子形象,他既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又积极维护着旧制度,显得更加迷茫,无助,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新旧思想;悲剧色彩;觉新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
期刊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是国家监督体系中最具有法律效力和最高层次的监督。在县、区级人大的日常工作中,采取形式最多、内容最全面、工作实效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监督权的运用。人大监督具体是指对“一府两院”《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人大决定、决议的贯彻,工作情况的开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如何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