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清茗酬有缘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年喝茶,却很少买茶。
  茶从哪里来呢?自然是亲戚朋友相送的,不择优劣,不囤货居奇,让其堆积如山,也算是惜福的一种修行吧!茶,无论良莠,结缘就好,一来可感恩送茶之情,二来各类的茶,都是修心之助缘。有些茶,色香味俱全,感其良品;另一些茶呢,姿色平平,其味也寡,但静静旁观,也能体会到美好之处。正所谓,于平凡,乃至于残缺中寻觅美好,往往比直观美妙来得更真切,这也算得上品茶中的别样滋味吧!
  平日里,我喜欢在先生埙乐的伴奏下,拂拭精舍灰尘、洗涤茶具,心,似乎也随外物而洁净了。不仅要一颗朴实之心,就连服饰也要素雅为好。茶具、衣饰和容貌都要跟埙曲相互映衬,才不辜负清茶的余香和那大雅之音。
  窗外的架子摆满了盆景花卉,正是茶席的天然屏风。每盆植物随着季节的流转,都曾是茶席上的主角。哪怕花盆中长出的山野草,移栽到各类微型盆器,残破茶碗,木头,贝壳等等,置于茶席,亦是幽雅的清供。这些小草,依然可以传递着生命的根本,让人感动。
  再说花木修剪下的枝叶花朵,哪怕落叶,都是很好的茶席素材。当松枝插在古色古色的徽式木雕上,摆放在荼席上,就是一首悠远的田园诗啊!松枝散发的清味,最适合泡一壶正山小种红茶,轻轻唤醒茶汤中那缕遥远的松香。当然,一些应季的瓜果菜疏也是触动心灵的点缀,与代表不同季节的风物相协调,美不就是在这种协调之中嘛!
  每次布好茶席,焚香拜师,发心祈愿,愿今日品茶的有缘人障碍消除,心开意解,智慧增长。祈愿如师一样,行住坐卧,念念如花开,袅袅心香远。
  茶席对面有时是先生,默默无言。有时是亲朋,满面浓情蜜意。也可能是一群来跟我学习瑜伽的女子,正在轻声细语。其实无论面前是谁,环境是宁静是喧闹,都以师父端坐在面前的恭敬,开始泡茶。
  那让人看起来静止不动的缓慢动作中,最能显露生命内在的充盈,悠久的美感。
  水流从茶壶里流淌了出来,愈来愈纤细,直至露珠般的滴了下去,一滴,两滴,三滴。每一滴似乎都饱含着深沉的情感,深深的吸引着我。刹那间,我与水滴融为一体,静静地息息相依。一切都消失了,成了只有心跳与水滴的天地。
  品尝茶汤其实是修心正行最美妙的时刻了,每一口荼汤都知其味道。如此而已,没有第二念。知觉每一口茶汤的滋味,却不去评判,不去衍生过多的判断和概念性的东西,把自己从各种概念中抽离出来。安住在这一刻,不断的安住在这没有第二念的时刻里。
  当出离安住的寂静时刻,最适合清淡。大家一起聊聊此茶的来历,此茶的滋味等等。品荼结束时,大家会心一笑,各自散去。此际心里默默回向,愿我及大家烦恼消除,解脱暂时和究竟的烦恼。
  待到宾客散尽,自己洗涤着茶具,指尖流淌着心上的温柔,与水,与器具,与一切触及之物形成了安详的佛歌。
其他文献
上期说到明代文人谢肇涮。谢肇涮博学能诗文,其诗清朗圆润,为当时闽派作家代表。他酷嗜藏书,收集宋人文集颇富,秘本较多,贮于“小草斋”中,藏书名耀于东南,与徐(火勃)、曹学□称福建藏书“鼎足三家”。《雨后集徐兴公汗竹斋,烹武夷太姥支提鼓山清源诸茗各赋》与《茶洞》等便是谢肇涮所著茶诗的代表作品。  明代与武夷茶结缘的文人还有徐火勃。徐(火勃)(1570~1645年),字惟起。明代诗人、方志学家、藏书家、
期刊
今年,安溪县委、县政府向国家标准委递交陈香型铁观音标准申请报告。自古以来陈年铁观音就以很高的饮用价值流行于产区和销区,保存得当的“老铁”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在陈香型铁观音标准即将出台之际,安溪县茶农、茶企嗅到发展商机,纷纷开始关注老茶、涉足陈茶市场。  安溪人自古就有存放陈茶、老茶的习惯,外面一层牛皮纸,里头一层白纸,包裹着老茶,用绳子吊在烧柴火的烟囱上或存放于米缸、陶缸之中。安溪茶乡路途遥远且颠簸
期刊
茶,贯彻千年历史,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人类,不同时代的人们义会赋了它不同的内涵,给予它多视角的诠释。茶,不仅可以很传统,可以很时尚,也可以很“童话”有趣。  一头大象驮着一个大茶杯,侧边的彩绘丰富有趣,浓浓的地域风情,有么有让你产生穿越热带雨林的冲动?  这是一个关于克里米亚的传说。这款茶包装以克里米亚为背景,从一个典型的乌克兰小农场和有趣的动物和传统民间故事人物开始,设计一系列的童话插图,让你在品茶
期刊
普茶,含有二意:一者为普洱茶之简称:二者指禅宗丛林的一项活动,即为大众奉茶,使众人皆有茶饮。  从前,当佛教还没有完成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时,禅师们要把认识世界与人生的辩证思想融入到身边寻常的事物里,比如“噄茶去”这样的偈子,因为最容易在不知不觉之间抛出禅机,通过启发及引导的方式接引参学者而被广泛应用。茶,于是成为佛学教育的重要道具之一。此外,因茶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能驱除困倦,帮助消化,清
期刊
『编者按』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因而有媒体将2015年视为“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元年”。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在这个“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的时代,互联网可以改造一切。茶作为商品,自然也会有人先入为主、冲锋在前,他们所做的努力更像一个符号,带动着更多人投身“互联网+”的浪潮。  互联网改变了普通茶农因为开不了门店,缺乏客户资源等原因,不能直接销售的弊端,为茶
期刊
2015年5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发表讲话时,特别提到了一段17世纪中国名僧隐元大师东渡日本的故事。  1654年,隐元大师东渡日本,继渡宋求法僧荣西、道元开创的日本临济宗、曹洞宗之后,独树一帜,开创了黄檗宗,形成了日本禅宗的三足鼎立之势,在日本期间,隐元不仅传播了佛教经义,还带去了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对日本江户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隐元何许人也  隐元(
期刊
正式泡茶就是当作在公开场合从事着茶道演示。平时我们就可以把茶泡好,何必等到公开演示的时候?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正式泡茶的心态,不容易将茶泡到圆满。因为总会不在乎一些细节,不只是衣服穿得不够正式,可能连指甲都修饰得不够整洁,茶量没有准确地抓拿,这些未全面的武装必然让茶汤不够精彩,茶道作品达不到巅峰的状态。  平常自己一个人泡茶,或是三五朋友茶叙,一点儿压力都没有,可全面发挥泡茶的功力。但一上台演示
期刊
无论业余爱好者、专课毕业持证照者或三十年经验老到的茶人,泡茶(包括奉茶品茶)时普遍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大家很少认同他是一位拥有手艺、或茶道艺术造诣的人;唯一原因是没有人将茶汤当作严肃商品来经营,更别说把茶汤视为泡茶那人的作品了。人们注重茶以外之事,不了解茶汤是茶文化最终结之物;茶汤不重要,那就无所谓是谁泡,怎么泡了。故没有几个人会注视泡茶师的泡茶信念,认可它的存在。  泡茶技艺受到不正常的忽略以致
期刊
它,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如今已经走过60个年头。它,曾肩负着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任,在上世纪90年代,举步维艰地挺过国企改革的阵痛期。它,当市场充斥着清香型铁观音时,却依然执着于自己的“酱油色”。它,当别人抱怨行情不好时,却将产品卖到脱销。它,响当当的老字号却从不卖老,坚守传统,坚持创新,破茧化蝶。  它,就是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沧桑巨变中筑造“海堤”,走过近六十载屹立不倒,甚至逆势上扬。  传
期刊
第一次见陈如山已经是一年多前,也因这次机会,我认识了大漆的庐山真面目。陈如山的漆器崇尚极简主义,毫不造作的线条,经典红黑的搭配,正如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说过的一句话, “少即是多”,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享受。  再次约访陈如山,他正在北峰山上忙着筹备自己新的漆器工作室,从设计规划到施工监管,从一砖一瓦到一草一木,事无巨细。和上回见面相比,老师脸上的确多了些许倦容,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