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ang3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篇
  一、武夷岩茶年中行事
  一月
  季节:
  小寒—本月五、六、七日间。
  大寒—本月二十、二十一日间。
  茶事:
  利用农闲采取茶蛄蟖越冬卵块。
  利用农闲采取茶丛中枯枝,以利茶树生长。
  清理屋后庭园,厂内进行大扫除。
  准备过农历新年(各厂包头大都返回原籍江西)。
  二月
  季节:
  立春—本月三~五日间。
  雨水—本月十八~二十日间。
  茶事:
  计划本年作业方针,设立账簿。
  准备首春烘青用柴。
  移植菜茶、水仙、乌龙等茶苗。
  采集被铁蚫虫所害枯枝并焚烧之。
  道路修筑,整理茶园水沟。
  三月
  季节:
  惊蛰—本月五、六日间。
  春分—本月二十、二十一日之间。
  茶事:
  继续移植茶苗。
  准备首春焙茶用炭(自烧或购买)。
  准备制茶人工销费米谷。
  砍伐晒青架用竹。
  修理制茶一切用具。
  厂屋检漏修补。
  茶园除春草,并清理所用工作道路。
  注意防除茶赤壁虱虫及介壳虫之发生。
  四月
  季节:
  清明—本月四五日之间。
  谷雨—本月二十二十一日间。
  茶事:
  包头赶赴江西订雇茶工。
  腌制首春用菜。
  筑造晒青架。
  修理焙窑、炒青灶、烘青楼等。
  采购制茶用纸张,油烛、大小扫帚等材料。
  全厂大扫除,安置制茶用具。
  安置茶工住处(惯例系谷雨安置)。
  向茶莊领回囤茶箱。
  首次“踏山”(即巡视山场,勘察茶树生长情形)。
  赴江西带工。
  五月
  季节:
  立夏—本月五、六日间。
  小满—本月二十、二十一日间。
  茶事:
  二次踏山。
  开始采制。
  首春结束遣散茶工。
  运茶交莊。
  清除茶树寄生藓苔类及地衣。
  六月
  季节:
  芒种—本月五六日间。
  夏至—本月二十一二十二日间。
  茶事:
  茶庄精制岩毛茶。
  结算包价。
  采制二春茶。
  茶树剪枝及台刈。
  七月
  季节:
  小暑—本月七、八日间。
  大暑—本月二十二、二十三日间。
  茶事:
  茶园深耕。
  注意防除茶刺虫捲叶虫等害虫。
  注意新植茶苗旱魃。
  八月
  季节:
  立秋—本月七、八日间。
  处暑—本月二十二、二十三日间。
  茶事:
  茶园继续深耕。
  打石或掘草皮砌岸,茶园填土(三、四年举行一次,俗称“填山”)。
  芟除秋草。
  九月
  季节:
  白露—本月七、八日间。
  秋分—本月二十三、二十四日间。
  茶事:
  继续砌岸填土。
  采收茶籽。
  驱除避渍虫、茶刺虫。
  十月
  季节:
  寒露—本月七~九日间。
  霜降—本月二十三、二十四日间。
  茶事:
  茶园覆土培株。
  开辟荒山。
  十一月
  季节:
  立冬—本月七、八日间。
  小雪—本月二十二、二十三日间。
  茶事:
  继续开垦荒山。
  设备苗床,播种茶籽。
  十二月
  季节:
  大雪—本月六、七日间。
  冬至—本月二十一~二十三日间。
  茶事:
  整地开始栽培水仙、乌龙等茶苗。
  利用农闲采集山草,准备明年首春制茶炒青用。
  订购冬炭。
  遣散工人。
  收支总结算。
  二、记大红袍
  武夷茶驰名天下。其中尤以山中大红袍一茶脍炙人口。大红袍,人称为茶中之王,好事者,且以无稽神话相互传闻。未知底细者,则人言亦言,将大红袍说如神药仙宝。外间对大红袍之传说甚多,有谓:茶野生绝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饵山猴采之。有谓: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削壁间,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当地传说谓大红袍为岩上之神所有,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礼拜,泡少许供佛前,茶可自顾,无须人管理。有窃者,立即腹痛,非药不愈,此因系神所栽,凡人不能先尝。又传昔时大红袍计十株,于贡茶夹少许入贡,为元时某帝所尝识,认为贡茶中之上品,赐名大红袍,复敕使回山采制,全数入贡,每年贡额十斤,一年寺中僧侣商议避贡,随由一僧,亲持斯茶三斤见帝,帝骇然,询其故,僧告以大红袍受天灾,十已枯其七,仅存三株,贡额逐减。僧归果见树枯七株,仅留现存之正副三株。凡此种种传说,均属无稽之谈。后人因此茶名已彰,来山游客,无不一睹斯茶为快。于是大红袍之声誉,逐与日俱增。闻一九三二年间,东路剿匪总指挥蒋鼎文氏,因得闻茶名,愿一尝真味,曾于大红袍树旁,特建一小木屋,茶季中派人日夜守护,值采制完毕,费巨金悉数购之已去,但闻仍为得真货,今木屋犹存,是以大红袍之奇妙,更难明白。今人一提武夷茶,无一不连带提及大红袍者。大红袍予好茗者印象之深刻,可以想见。笔者在山,尝愿避免人云亦云之主观,拟对斯茶作比较精确之调查研究,以材料奉告世人。曾费大心神,幸得机会,一睹大红袍之真树(寺僧因游客观大红袍,每不爱惜,任意采摘,故以另一茶名—此茶即称奇丹,生于九龙窠半崖山,由坑脚凿石为阶,攀登而上—代之,真正之大红袍则知者极鲜);对大红袍树态,曾有较详细之调查(参阅第四章第一节第一段)。至于采制也曾二次参与其事,其制作记载,亦附录于后,笔者个人,对大红袍之成名,其见解如下:
  1、树种—大红袍树种,实为菜茶之一种,惟其叶较普通菜茶为厚,质地也较肥润,外形似小叶水仙(参阅第四章第一节),幼叶色呈紫红。正因叶质厚润,采制成茶,较其他茶种其气味芬香。   2、种地—大红袍产于九龙窠中,是处系一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上由岩罅滴落。随水流落者有无数苔藓类等之有机物,种地因而较他处润泽肥沃。且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动不激,凡此种种,均为茶树生长理想条件,亦即大红袍得天独厚之处也。
  3、产制—大红袍平时只耕作管理而至采制,均较他茶认真,尤以采制,更尽人工制茶之能事,除采制时举行种种迷信仪式外,(即采日僧人全体焚香礼拜,设坛念经等等)使用特制器具,调技术最精炼茶师为之。各项制作处理,力求尽善尽美。若以一普通之茶,其产制如许认真,其成茶品质,当亦较一般者为优。
  4、宣传—大红袍之成名,一半系好事者之过分宣传、附会。自然大红袍之品质有其独立之处(笔者一九四一年曾获真茶五钱,尝以与岩中其他有名名丛对照品评,并邀请对岩茶认识颇精之茶师共评,结果大红袍竟可冲泡第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其他名丛,则经七次冲泡,味已极淡),但亦决不如世人相传之如许奇特神妙。
  大红袍采制记录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七日
  茶树地点:天心岩九龙窠。
  采摘时间:上午八时三十分。
  茶青重量:二斤四两。
  晒青筛数:分摊四筛。
  晒青时间:自九点三十分至十点三十分共计一小时。
  晒青翻拌次数:九点五十三分翻拌一次。
  晒青温度:由摄氏三十二度半升至三十五度半。
  凉青筛数:有四筛拢作两筛(是时茶叶颇为柔软,仅微有响声,用手平举叶柄,则叶之前端与两边向下垂)。
  凉青时间:自十点三十分起至十点四十五分止共计十五分钟。
  凉青温度:摄氏二十五度。
  茶青进青间时间及筛数:十点四十五分移入青间,由两筛拢作一筛,并拢时摇动十二转是时茶叶已无烧气。
  青间温度: 摄氏二十一度半(至夜深尚无变动)。
  茶叶在青间放置时间:十七日上午十点四十五分移入青间,至十八日上午一时二十五分取出交炒,共计十四小时四十分)。
  做青次数:共计七次。
  第一次十二点二十七分,仅摇十六下,未曾用手,惟叶摊放于筛中面积缩小,在筛沿内三寸左 右,是时茶叶与进青间时无甚差异。
  第二次下午二时八分,约摇八十转,亦未曾用手,是时茶叶已微有发酵现象,能看出一、二片边缘有似猪肝色之紫红色。
  第三次四点四十五分,先摇一百转,然后用双手握叶,轻拍二十余下,拍后复摇四十余转,是时发酵程度增加,嫩叶边缘多现紫红色,并略恢复生叶原有之生硬性。摊放面积大小如前。
  第四次八时五分摇四十下,未曾用手,茶叶有半数成所谓绿叶红镶边且颇硬挺,摊放面积再缩小,约在筛沿内五寸左右。
  第五次九点十分,摇一百四十四转,茶叶形状与前无异,惟更坚硬耳。
  第六次十点四十五分,先摇一百转,然后用双手握叶轻拍三十下,再摇五十转,拍三十下,又摇五十转,是时茶叶已全部坚挺,叶边褐缩,叶心凸出捲成瓢形,并有一股香气,芬芳馥郁。摊放面积更形缩小,直径约一市尺七寸。
  第七次十二时正摇六十下,做三十五下,是时茶叶红绿相间,香气益浓。
  十八日上午一时二十五分,处理适度,取出交炒。
  炒青时间: 初炒一分半钟,翻拌八十六下,温度估计约摄氏一百四十度左右(因时间来不及未用温度计)复炒二十分钟,解块两次翻两转,温度估计约摄氏一百度(因时间来不及,未用温度计)。
  烘 焙: 初烘二十分钟,翻三次,温度摄氏八十度。
  复烘二点十分,温度摄氏六十八度。
  成茶重量:八两三钱(茶头焙茶在内)。
其他文献
初次到禾祥东郑福星茶业-美学馆的人,大抵很难找对地方。因为它的门面太不像茶店了。这绝不仅是一家茶馆,一家茶会所,它是一处“美学馆”,以茶、器、花、艺、道为载体构建而成的美学馆。  始创于1919年的台湾老茶企郑福星茶业,已经在厦门开出它在大陆的第一家茶馆。坐在爵士音乐轻响的馆内,品着香茗,欣赏花艺茶器,并不觉得是在茶馆中,而仿佛置身于艺术馆。看惯了厦门街头色彩浓艳、堆金砌银的豪华茶店,郑福星茶业黑
期刊
茶叶的农残不是问题,喝茶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请广大茶友放心饮用。  今年四月份某环保组织发布茶叶农药调查报告称,抽检的国内九大品牌茶叶企业的18种茶叶样本全部含有农药残留,少的含有3种农残,多的有17种,总共检出的农药有29种,不少样本检测出违禁农药残留,引发社会公众“还能不能喝茶”的又一轮争议,更有甚者认为喝茶等于喝农药。茶叶的农药问题是顾客关心,也是我们茶叶营销人员经常面对、必须解答清楚的
期刊
品好茶,唇齿留香,余味不散。若要品得淳厚,终需去它生长的地方走一遭,才能真正品出那民风、民味。  走进南靖  南靖,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故乡。这里的土楼宛若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闻名天下。南靖素有生态家园的美誉,还有“梅香别有韵,林静翠无尘”的梅林生态古镇—悠长的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  当然,自古好山好水出好茶,南靖有着绝佳的风景、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自然
期刊
“一壶花里听春禽”,穿越纷扰的尘世,惊过忙碌的奔波,享受五色茶香的抚慰,人生便多了些许空灵和禅意,恰如林语堂先生所言:“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大自然造物,可谓丰富多彩,仅以茶为例,就有绿、红、白、黑、黄等颜色,有清香、醇香、果香、蜜香、花香等香型。一片细嫩的叶,以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姿态、不同的香型,绽放在舌尖,亲近到心底。“一壶花里听春禽”,穿越纷扰的尘世,掠过忙碌的
期刊
最近两年,茶界涌现出这样一匹黑马:它用3年时间研制出了岩茶新贵——“黄玫瑰”;它用了短短5年时间发展起集茶园种植管理、茶叶生产加工、品牌连锁运营、文化传播及高级私人会所运营为一体的茶文化企业,并走向全国市场;它的经销商遍布北京、上海、浙江、山西、河北等地……在它5年多的历史中,它的各项荣誉接踵而至:“中国知名品牌”、“福建著名品牌企业”等,不断写就其跻身茶界高端品牌典范之列的辉煌。它,就是福建本信
期刊
在都市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显山不露水,却默默地追逐理想,捡拾那因中国文化而起的艺术梦想。他们在他们的世界里,发现、欣赏、交流、陶醉,在不经意间串起中国文化的断层。他们,被叫做收藏家,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  大藏藏于市  初见萧圣环,发现他与我想象中的收藏家大相径庭:没有皱眉凝思、不着唐装汉服,只捧着一杯茉莉花茶,与人随意交谈。说起来,他从事收藏已经有二十年了,见过了太多的悲喜交集,早就修得一颗
期刊
虽然祁红的崛起只是徽商进取和扩张的一个注脚,但这注脚却格外浓艳和醒目。  褶皱徽州,风情祁红  祁门红茶的兴起,与徽商们游刃有余的商业推广密不可分。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国际影响的茶类之一,我们宁可把祁门红茶的产生与发达当成是商业文明和自然造化双重作用的结果。  在描述这一概念之前,我们把目光对准皖南那一带褶皱丛生的山水,而这一地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徽州。  溯源追本,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
期刊
水松石山房主人HUGH MOSS说:『所有艺术都是向经验作出的创造性回应,这应该是个最全面的定义—足以引起在不同层面热切追求艺术人士的共鸣。』然而,这个创作性回应耗费心力,却也魅力无穷。从物品制作到出售,整个过程趣味十足,对真如堂而言,寻觅,发现,品味经典并加以理解完成创作,最后经历出售的过程,知道一件器物的去向和归宿,多年以后想起,生出些许怀念,实在是件很美好的事。  真如堂的设计理念不在于呈现
期刊
近期,某国际环保组织屡屡检测出知名茶品牌包括全球最大品牌“立顿”茶叶农残超标,引起媒体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整个茶行业受到比较大的震荡。本期,本刊请到了几位资深武夷茶人,共同探讨武夷岩茶的农残控制问题。  主持人:最近,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茶叶“农残超标”调查报告,在中国茶行业掀起了一场“风暴”。多家知名茶企的产品被曝“农残超标”,这些产品涉及到绿茶、花茶和铁观音等多个茶类。在整个事件的发展始末,我们
期刊
胡必成说:“二十一世纪是武夷茶和中国传统文化风靡世界的时代,  我要为武夷茶和传统中国画走向世界而辛勤耕耘”。  “琴棋书画诗酒茶”,自古以来茶就和文人墨客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数千年的武夷文明史里都氤氲着浓浓的茶香。卢仝、苏轼、范仲淹、陆游、袁枚等这些曾结缘武夷的风流才子都曾在幽雅的茶香中留下许多赞美武夷茶的绝美诗篇。美妙绝伦的武夷茶为这些风流才子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今天又有一位从大山里走出的山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