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是我国最为基础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教育部分,它寄托着所有家庭对未来的期盼。把民间的儿歌童谣融入到幼儿教育当中,将儿歌童谣与游戏学习有效进行結合,就非常有利于开启幼儿的语言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有效教学;核心因素;儿歌
在我国颁布的教育指导中有非常明确的指示,幼儿教育必须要对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正确指引幼儿深切感受国家的丰富文化。适当的向幼儿介绍我国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大量吸收引入外来思想西方文化的同时,社会、家长特别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普遍感觉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其功能价值不可估量。儿歌童谣是我国文化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情感一直浸润着我们的心灵,伴随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一、儿歌童谣的内涵解读
儿歌童谣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以生活化的内容、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发展传承下来,儿歌童谣包含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重要的思想文化与情感道德内容,保留了丰富而多元的人文与自然共生的文化因素,因而具有特色而多元的教育价值。儿歌童谣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叠词叠韵、富有节奏感,这种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非常符合幼儿的口味,比较容易深入幼儿的心灵。同时,童谣又富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和生活气息,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较易为幼儿接受。由于儿歌童谣所独有的特点,在幼儿语言发展、行为习惯培养、道德情感感悟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儿歌童谣的重要性
儿歌童谣语言简单,通俗易懂,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其内容和语言都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并且娱乐性、游戏性很强,深受幼儿园小朋友的喜欢。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儿歌童谣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儿歌童谣的声韵自然活泼,音乐口语化,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句式简短,琅琅上口,所以十分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极适于幼儿诵念传唱。所以,幼儿说了童谣,学话快、准,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可以说,童谣是培养孩子口语能力的最佳教材,经常传唱儿歌童谣,必定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小朋友通过长期、多形式、多途径的欣赏、视听、朗诵、游戏、表演这些琅琅上口的童谣,例如“马兰花”、“推磨磨”、“金锁银锁”、“摇呀摇”等,幼儿的口齿更清楚了,发音更准确了。
(二)利于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是孩子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儿歌童谣具有完整的逻辑思维结构,蕴含丰富的知识内涵,对开发幼儿的智力很有帮助。比如数字中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孩子不太容易理解,将儿歌童谣引入教学中,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例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中的童谣:“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三月不开几时开?”(四月开)/’’四月不开几时开?”(五月开)/“五月不开几时开?”(六月荷花朵朵开)。这首童谣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但帮助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又让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又快又好地接受了不少常识。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教育中,其最关键的是对幼儿进行的养成教育,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通过儿歌童谣的传唱,告诉孩子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例如“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这首儿歌童谣“摇元宵”,由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将童谣融于游戏中,不仅教育了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又教育了幼儿从小‘懂礼貌,争做文明人的良好习惯。
(四)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把儿歌童谣与游戏相结合,幼儿易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在念念有词中常常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儿歌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活动中,首先,教师播放童谣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由于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兴趣盎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学策略初探
(一)应材施教
幼儿园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是非常明显的。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和记忆能力较差。在儿歌童谣内容选择上,要选择一些幼儿所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儿歌童谣。同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加入适宜的新内容,不同活动增加适宜的儿歌童谣,使幼儿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发挥了儿歌童谣的益智作用。如《小老鼠上灯台》、《排排坐》等这类童谣。
(二)创新教学方式
儿歌童谣在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组织与实施是其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性操作,把它纳入到幼儿园艺术课程及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实现儿歌童谣与幼儿园艺术课程的融合,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才可真正获得有效的发挥。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如儿歌童谣《小花狗与大石头》:“一只小花狗,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编成故事:今天是星期天,小花狗一大早起床,帮妈妈做了不少家务活,妈妈很高兴对小花狗说:“你去找小伙伴玩吧,吃饭前回来。”出门时,妈妈叮嘱说:“走路要小心啊!”幼儿听完故事后,觉得很有趣,激起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
(三)巩固记忆
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促进科研的开展,家长的参与使儿歌童谣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价值和意义。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们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儿歌童谣,协助幼儿在生活中创编童谣。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幼儿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让家长介入教学活动中,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了家园合作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儿歌童谣是属于儿童的,更是属于中国的。在学习童谣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更能提高幼儿的民族意识,培养民族情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所以,必须对儿歌童谣的有效教学重视起来,这也是提高学前教育综合能力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J].大众文艺,2015(6):254.
[2]潘晓华.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5(12):96-97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关键词:幼儿园;有效教学;核心因素;儿歌
在我国颁布的教育指导中有非常明确的指示,幼儿教育必须要对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正确指引幼儿深切感受国家的丰富文化。适当的向幼儿介绍我国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大量吸收引入外来思想西方文化的同时,社会、家长特别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普遍感觉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其功能价值不可估量。儿歌童谣是我国文化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情感一直浸润着我们的心灵,伴随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一、儿歌童谣的内涵解读
儿歌童谣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以生活化的内容、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发展传承下来,儿歌童谣包含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重要的思想文化与情感道德内容,保留了丰富而多元的人文与自然共生的文化因素,因而具有特色而多元的教育价值。儿歌童谣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叠词叠韵、富有节奏感,这种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非常符合幼儿的口味,比较容易深入幼儿的心灵。同时,童谣又富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和生活气息,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较易为幼儿接受。由于儿歌童谣所独有的特点,在幼儿语言发展、行为习惯培养、道德情感感悟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儿歌童谣的重要性
儿歌童谣语言简单,通俗易懂,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其内容和语言都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并且娱乐性、游戏性很强,深受幼儿园小朋友的喜欢。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儿歌童谣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儿歌童谣的声韵自然活泼,音乐口语化,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句式简短,琅琅上口,所以十分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极适于幼儿诵念传唱。所以,幼儿说了童谣,学话快、准,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可以说,童谣是培养孩子口语能力的最佳教材,经常传唱儿歌童谣,必定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小朋友通过长期、多形式、多途径的欣赏、视听、朗诵、游戏、表演这些琅琅上口的童谣,例如“马兰花”、“推磨磨”、“金锁银锁”、“摇呀摇”等,幼儿的口齿更清楚了,发音更准确了。
(二)利于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是孩子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儿歌童谣具有完整的逻辑思维结构,蕴含丰富的知识内涵,对开发幼儿的智力很有帮助。比如数字中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孩子不太容易理解,将儿歌童谣引入教学中,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例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中的童谣:“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三月不开几时开?”(四月开)/’’四月不开几时开?”(五月开)/“五月不开几时开?”(六月荷花朵朵开)。这首童谣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但帮助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又让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又快又好地接受了不少常识。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教育中,其最关键的是对幼儿进行的养成教育,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通过儿歌童谣的传唱,告诉孩子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例如“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这首儿歌童谣“摇元宵”,由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将童谣融于游戏中,不仅教育了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又教育了幼儿从小‘懂礼貌,争做文明人的良好习惯。
(四)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把儿歌童谣与游戏相结合,幼儿易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在念念有词中常常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儿歌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活动中,首先,教师播放童谣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由于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兴趣盎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学策略初探
(一)应材施教
幼儿园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是非常明显的。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和记忆能力较差。在儿歌童谣内容选择上,要选择一些幼儿所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儿歌童谣。同时,根据不同的年龄加入适宜的新内容,不同活动增加适宜的儿歌童谣,使幼儿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发挥了儿歌童谣的益智作用。如《小老鼠上灯台》、《排排坐》等这类童谣。
(二)创新教学方式
儿歌童谣在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组织与实施是其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质性操作,把它纳入到幼儿园艺术课程及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实现儿歌童谣与幼儿园艺术课程的融合,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才可真正获得有效的发挥。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如儿歌童谣《小花狗与大石头》:“一只小花狗,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编成故事:今天是星期天,小花狗一大早起床,帮妈妈做了不少家务活,妈妈很高兴对小花狗说:“你去找小伙伴玩吧,吃饭前回来。”出门时,妈妈叮嘱说:“走路要小心啊!”幼儿听完故事后,觉得很有趣,激起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
(三)巩固记忆
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促进科研的开展,家长的参与使儿歌童谣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价值和意义。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们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儿歌童谣,协助幼儿在生活中创编童谣。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幼儿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让家长介入教学活动中,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了家园合作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儿歌童谣是属于儿童的,更是属于中国的。在学习童谣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更能提高幼儿的民族意识,培养民族情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所以,必须对儿歌童谣的有效教学重视起来,这也是提高学前教育综合能力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J].大众文艺,2015(6):254.
[2]潘晓华.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5(12):96-97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