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思维打不开,学生总是处在被动之中,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等现象,一直以来令教师头疼。但自从我校以实施“高效课堂工程”为载体,切实优化教学环节,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把小组合作学习打造成一个实体以来,极大的改变了课堂上所出现的令人头疼的现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我认为“高效课堂分组教学”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利用高效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在学生预习的同时,让他们明确目标,让学生自行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开放课堂,自主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使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3、教学面向全体。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而实行高校课堂,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写是高效课堂的两大抓手。
(一)小组建设
1、平均分组,每组6—8人。平均分组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平均分组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使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更公平,激发了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验证,自己展示;看到的是“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的自主互助式学习的场景。学生的参与度高了,积极了,活跃了,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2、加强小组的文化建设。小组都有名称、目标、口号。整个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每一个小组中都要树立这样的理念: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与他人交流中,收获最多的是自己.每两人还要结成互帮对子,互助互学,在做练习时负责批改,不会的还要给讲会。结对子时要强弱搭配、优劣互补。
3、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一段时间后则应轮流担任。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组长抓学习,副组长抓常规(纪律、卫生、日常行为等),分工合作。学科组长每科一人,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收发导学案、指定本组展示代表、发言代表等),学科组长要能够调动、激发小组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4、小组评价:小组展示过程的要求是:全面、完整,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黑板展示要整洁、规范。有一题多解的情况,鼓励其他组申请同时展示。 如果某一小组无法完成展示任务,则让出其展示机会,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展示。课堂展示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更不是“预演”,展示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检验其掌握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感受:
(1)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隨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2)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忙的不亦乐乎。回答问题异常活跃,甚至出现了“哄抢”的局面。
(二)导学案编写
学案的编写分为两步:第一步,个人准备。首先教师个人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阅读教参,查阅资料,研究教材和教法、学法,按照上述内容要求写出学案;第二步,集体研讨。在集体备课时,对个人的学案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确定出教学目标、问题情景、围绕每个知识点组织的学习活动,对应训练、达标训练题,以及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最后,每个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把确定的学案适当地增加或减少部分内容,做到求同存异,更有针对性强。有时为使学案的编写更加精细,我们就每人一章内容,这样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去编写。在集体备课时间时,再进行及时讨论、改进,以求更加完善。
三、写好课后反思,有效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能力。
学生通过课后反思,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教师通过反思,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所以课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通过实施高效课堂,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犹存,信心与勇气同在,只要我们继续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就一定能为高效课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思维打不开,学生总是处在被动之中,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等现象,一直以来令教师头疼。但自从我校以实施“高效课堂工程”为载体,切实优化教学环节,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把小组合作学习打造成一个实体以来,极大的改变了课堂上所出现的令人头疼的现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我认为“高效课堂分组教学”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利用高效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在学生预习的同时,让他们明确目标,让学生自行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开放课堂,自主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使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3、教学面向全体。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而实行高校课堂,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写是高效课堂的两大抓手。
(一)小组建设
1、平均分组,每组6—8人。平均分组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平均分组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使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更公平,激发了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验证,自己展示;看到的是“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的自主互助式学习的场景。学生的参与度高了,积极了,活跃了,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2、加强小组的文化建设。小组都有名称、目标、口号。整个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每一个小组中都要树立这样的理念: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与他人交流中,收获最多的是自己.每两人还要结成互帮对子,互助互学,在做练习时负责批改,不会的还要给讲会。结对子时要强弱搭配、优劣互补。
3、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一段时间后则应轮流担任。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组长抓学习,副组长抓常规(纪律、卫生、日常行为等),分工合作。学科组长每科一人,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收发导学案、指定本组展示代表、发言代表等),学科组长要能够调动、激发小组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4、小组评价:小组展示过程的要求是:全面、完整,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黑板展示要整洁、规范。有一题多解的情况,鼓励其他组申请同时展示。 如果某一小组无法完成展示任务,则让出其展示机会,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展示。课堂展示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更不是“预演”,展示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检验其掌握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感受:
(1)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隨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2)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忙的不亦乐乎。回答问题异常活跃,甚至出现了“哄抢”的局面。
(二)导学案编写
学案的编写分为两步:第一步,个人准备。首先教师个人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阅读教参,查阅资料,研究教材和教法、学法,按照上述内容要求写出学案;第二步,集体研讨。在集体备课时,对个人的学案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确定出教学目标、问题情景、围绕每个知识点组织的学习活动,对应训练、达标训练题,以及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最后,每个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把确定的学案适当地增加或减少部分内容,做到求同存异,更有针对性强。有时为使学案的编写更加精细,我们就每人一章内容,这样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去编写。在集体备课时间时,再进行及时讨论、改进,以求更加完善。
三、写好课后反思,有效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能力。
学生通过课后反思,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教师通过反思,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所以课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通过实施高效课堂,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犹存,信心与勇气同在,只要我们继续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就一定能为高效课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