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导入是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更流畅,更有效,所以,是否有导入或者导入是否恰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而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有意识地运用导入法来引入新课。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几种导入方式的运用和感受。
一、歌曲导入,情趣盎然
好的音乐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能够使人的情绪得到感染,也能够使听众不知不觉地进入到音乐的情景当中去。所以,利用动听的音乐旋律是导入新课的一个好方法。比如,在上《再别康桥》时,我先放《再别康桥》这首歌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所创设的氛围当中去并且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又比如,在上《与妻书》时,我先放一首好聽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学生听得很入迷,借此引入林觉民的《与妻书》,令学生很是感动,伴着美妙的音乐,读着林觉民的心声,学生便会慢慢地进入到文章情景当中去,使他们能够用心来感受这篇文章。
二、图片导入,冲击视觉
在导入新课时,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动画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形象生动,充满趣味,这也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形象,会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如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借景抒情的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教学《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时,我先让学生看“夸父逐日”的图片,谈谈对夸父的最初印象。画面比较直观,夸父强壮充满力量的形象能产生较强视觉冲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夸父的力量,更容易进入“逐日”的话题。
三、故事导入,点燃激情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抓住他们这一特点,适当地通过引用典故、寓言、传说、故事来诱发学生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这样对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我教学安徒生的《丑小鸭》时,就先讲了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话故事无疑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久久沉浸在王子与小美人鱼的爱情悲剧中,自然而然地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情感注入,抓住心理
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那些感情比较强烈的文章,要求教师以充满激情和感情色彩、并与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一致的语言。如《我的家在哪里》我就这样来导入:有位同学曾经问我:“老师,您的家在哪儿呀?”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居然把我问住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啊!人人都有家,而我的家呢,是曾经和父母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那个家?还是有了工作现在一个人居住的地方?或是未来我所憧憬的那个家?同学们,“家”是什么?你心中的家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93岁的老人笔下的那个“家”。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带着感情和兴致
来阅读课文。
五、诗词导入,激发联想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生动,学生喜欢朗读和背诵,很多名句都能出口成诵。而且这些内容学生熟悉,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课文《春》,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这些优美的诗句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文章描绘的情境,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达到移情共鸣。
六、谜语导入,启迪思维
谜语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师用一则浅显易猜的谜语导入新课,将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时,为了引起学生对这篇科学小品文的兴趣,我采用了谜语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相逢总爱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我刚把这个谜语说完,许多学生纷纷举手,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说是蟋蟀,有的学生说是螳螂,还有很多学生说是蝈蝈。我说:“同学们真聪明,猜对了,就是蝈蝈。”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直接进入一节课的最佳求知状态。在教学鲁迅先生的《雪》时,我也采用了谜语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刚把这个谜语说完,学生们就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我说:“猜对了,就是雪。”于是,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整堂课上,学生们都是兴致勃勃的。 七、生活导入,触动心灵
语文就是生活,教师把课文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导入课堂,更容易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打开话闸子,成就课堂教学。所以,在教郑振铎的《猫》这篇文章时,我就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大多数人都养过小猫、小狗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万物通灵,这些小动物也会通人性,人也会对这些小动物有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悲伤。”因为贴近现实生活,学生都能感受得到,所以容易触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同身受。教学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你们的童年过得快乐吗?”学生们都说“快乐”。我接着又问“发生过哪些趣事呢?”学生们一下子就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这一熟悉的生活体验点燃了全班同学的兴奋点。学生的心情好了,整堂课的教学进展也就顺利多了。
当然,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准、新”,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长,喧宾夺主。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思考,善于用精彩的导入来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激情,充分发挥导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导入是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更流畅,更有效,所以,是否有导入或者导入是否恰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而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有意识地运用导入法来引入新课。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几种导入方式的运用和感受。
一、歌曲导入,情趣盎然
好的音乐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能够使人的情绪得到感染,也能够使听众不知不觉地进入到音乐的情景当中去。所以,利用动听的音乐旋律是导入新课的一个好方法。比如,在上《再别康桥》时,我先放《再别康桥》这首歌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所创设的氛围当中去并且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又比如,在上《与妻书》时,我先放一首好聽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学生听得很入迷,借此引入林觉民的《与妻书》,令学生很是感动,伴着美妙的音乐,读着林觉民的心声,学生便会慢慢地进入到文章情景当中去,使他们能够用心来感受这篇文章。
二、图片导入,冲击视觉
在导入新课时,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动画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形象生动,充满趣味,这也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形象,会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如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借景抒情的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教学《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时,我先让学生看“夸父逐日”的图片,谈谈对夸父的最初印象。画面比较直观,夸父强壮充满力量的形象能产生较强视觉冲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夸父的力量,更容易进入“逐日”的话题。
三、故事导入,点燃激情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抓住他们这一特点,适当地通过引用典故、寓言、传说、故事来诱发学生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这样对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我教学安徒生的《丑小鸭》时,就先讲了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话故事无疑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久久沉浸在王子与小美人鱼的爱情悲剧中,自然而然地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情感注入,抓住心理
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那些感情比较强烈的文章,要求教师以充满激情和感情色彩、并与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一致的语言。如《我的家在哪里》我就这样来导入:有位同学曾经问我:“老师,您的家在哪儿呀?”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居然把我问住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啊!人人都有家,而我的家呢,是曾经和父母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那个家?还是有了工作现在一个人居住的地方?或是未来我所憧憬的那个家?同学们,“家”是什么?你心中的家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93岁的老人笔下的那个“家”。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带着感情和兴致
来阅读课文。
五、诗词导入,激发联想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生动,学生喜欢朗读和背诵,很多名句都能出口成诵。而且这些内容学生熟悉,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课文《春》,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这些优美的诗句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文章描绘的情境,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达到移情共鸣。
六、谜语导入,启迪思维
谜语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师用一则浅显易猜的谜语导入新课,将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时,为了引起学生对这篇科学小品文的兴趣,我采用了谜语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相逢总爱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我刚把这个谜语说完,许多学生纷纷举手,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说是蟋蟀,有的学生说是螳螂,还有很多学生说是蝈蝈。我说:“同学们真聪明,猜对了,就是蝈蝈。”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直接进入一节课的最佳求知状态。在教学鲁迅先生的《雪》时,我也采用了谜语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刚把这个谜语说完,学生们就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我说:“猜对了,就是雪。”于是,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整堂课上,学生们都是兴致勃勃的。 七、生活导入,触动心灵
语文就是生活,教师把课文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导入课堂,更容易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打开话闸子,成就课堂教学。所以,在教郑振铎的《猫》这篇文章时,我就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大多数人都养过小猫、小狗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万物通灵,这些小动物也会通人性,人也会对这些小动物有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悲伤。”因为贴近现实生活,学生都能感受得到,所以容易触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同身受。教学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你们的童年过得快乐吗?”学生们都说“快乐”。我接着又问“发生过哪些趣事呢?”学生们一下子就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这一熟悉的生活体验点燃了全班同学的兴奋点。学生的心情好了,整堂课的教学进展也就顺利多了。
当然,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准、新”,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长,喧宾夺主。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思考,善于用精彩的导入来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激情,充分发挥导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