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功能关系解题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6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功和能是不同的物理量。能是表征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物体的能都相应随之变化;做功是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物体能量的变化可以用相应的力做功量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间发生能的传递与转化,但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功和能是不同的物理量。能是表征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关键词】 功 能量 功能关系 动量定律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物体的能都相应随之变化;做功是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物体能量的变化可以用相应的力做功量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间发生能的传递与转化,但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自然界中,物体的能量在传递、转化过程中总是遵循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的。这就是功能关系。功能关系贯穿于物理学的各个章节,其中重力场、电场、磁场三部分应用最多。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使用功能关系解题时并不熟练,有时思路还显得比较紊乱,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清楚到底什么力做功等于物体哪种能量的改变。下面,就通过一些实例的详细推导,理清各量在推导过程中的变化,从中体会其内在联系。
  
  一、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h1上升到高度h2处,其速度由v1增大到v2,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变化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动能定理进行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动能定理∑W=△EK,有:
  
  由几何关系,有sin·=h2-h1
  
  即:FL-fL=E2-E1=△E,上式中:
  1、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是使物体机械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2、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这是物体机械能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二、对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W外=E2-E1或W外=△E
  其中W外表示除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E1、E2分别表示物体初、末状态的机械能,△E表示物体机械能变化量。
  2、对W外=E2-E1进一步分析可知:
  (1)、当W外>0时,E2>E1,物体机械能增加;当W外<0时,E2<E1,物体机械能减少。
  (2)、若W外=0,则E2=E1,即物体机械能守恒。由此可以看出,W外=E2-E1是包含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内的、更加普遍的功和能关系的表达式。
  3、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过程,其实质是其它形式的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例1、质量4.0×103kg的汽车开上一山坡。汽车沿山坡每前进100m,其高度升高2m。上坡时汽车速度为5m/s,沿山坡行驶500m后速度变为10m/s。已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大小是车重的0.01倍,试求:(1)、此过程中汽车所受牵引力做功多少?(2)、汽车所受平均牵引力多大?取g=10m/s2。本题要求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求解。
  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
  (1)、如何依据W外=E2-E1求解本题?应用该规律求解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用W外=E2-E1求解本题,与应用动能定理∑W=Ek2-Ek1有什么区别?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明确给出例题求解的主要过程:
  取汽车开始时所在位置为参考平面,应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W外=E2-E1解题时,要着重分析清楚重力、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以及此过程中物体机械能的变化。这既是应用此规律解题的基本要求,也是与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重要区别。
  
  三、巧解变力做功
  
  例: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带电量为-q,在左边为斜轨,右边半径为R的半圆轨道上运动,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为v0,方向和斜轨平行,整个装置放在竖直向下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斜轨底端B到A的高度为h(h>2R)。若小球在半圆轨道最高点C时,轨道对小球的作用为零,求小球A经B到C的过程中,系统所获得的内能?
  
  解析:这是一道能量转换与守恒并涉及变力做功的习题。系统获得的内能△E内等于小球克服摩擦力(变力)做的功Wf。由动能定理:
  mg(h-2R)-Eq(h-2R)-W=mvc2/2-mv02/2 (1)
  根据临界点C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有:
  mg-Eq=mvc2/R (2)
  其中Wf=△E内 (3)
  解方程(1)、(2)、(3)得:△E内=(mg-Eq)(h-2.5R)+mv02/2,
  轻而易举,言简意明!
  为什么动能定理能巧解变力做功问题,也是因为它能化复杂的过程量的运算为简单的状态量运算,所以有力做功的恒变,研究对象运动轨迹的曲直无关。总之,处理物理学中的功能关系问题,以摴κ悄茏牧慷葦为主旨,运用动能定理和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洛伦兹力不做功的特点,结合数学推导,再经过综合分析,理清做功的力与相应能量的对应关系,就能顺利解决有关问题。
  
  参考文献:高一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尺讲台光明日报出版社
  优化方案延边人民出版社
  中学教材全解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725001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河综合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谈话中,我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营造氛围,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创新思维:是个体独立获得新发现,新知识
期刊
幼儿教育体育为首。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活动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体育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幼儿园里,幼儿体育活动时常有被忽视的现象。其原因有二:一是幼儿家长往往问幼儿能否在幼儿园里学到一些常用的字,是否会简单的加、减运算,以此来评定幼儿园的工作效果和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业绩,而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活动及加强幼儿体育活动不够理解;二是幼儿园教师考虑到家长的意见,不得不
期刊
克罗齐认为一切艺术都是“直觉的表现”,直观的东西最能让学生接受。在音乐课上,听赏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却是一个薄弱环节。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平时接受的音乐知识非常少,音乐课本中的那些听赏作品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此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音乐作品,让他们了解,接受并记下来是很难实现的。目前,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学校,如果教师把音乐作品内容变成画面,配上音乐旋律,
期刊
初中化学教育是初级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培养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性    趣能生巧,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最好的教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持久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教
期刊
直观性启发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直观教学的方法很多。而值得一提的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现代媒体应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实验证明单靠听觉,可获知识的60% ,单靠视觉可获知识的10% ,而视听并用,可达到86.3% 以上;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记忆率来看,单用听觉是15% ,单用视觉是 40% ,视听
期刊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一些肤
期刊
【摘要】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如何培养 创新思维    创新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复兴的推动器。目前,我国正处于健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发展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转型的动机,是开展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  就教育来说,我国自古以来一直信奉着一个思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师说》主张以
期刊
“有境界自成高格”,《冬夜读书示子聿》用寥寥28个字,阐述了读书与实践的关系,营造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哲思境界。围绕这一哲思,教学中,以关键词句为生发点,激活孩子已有的大量能够佐证这一哲思的知识储备,丰富诗境,加深理解和体验。    一、放大词境     师:“无遗力”什么意思?  生:学习非常努力。  生:不遗余力。  师:形容学习非常努力的成语有哪些?  生:通宵达旦。  师
期刊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谈谈我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数学
期刊
为什么学生把9:05写成9:5?为什么又有8:70和8时70分的出现?下面,针对以上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从教材分析,《认识时间》原本是二年级的知识,依据《新课程指导纲要》和《数学课程标准》,学生要学习大众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理所当然新课改教材将其纳入一年级第二学期来教学。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教学。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