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描述,笔者认为在设计阅读练习的时候,至少应确立三个理念:①生本理念。我们所设计的所有练习是都是给孩子做的,所以心中不仅要有“语文课程标准”,更要有那些天真可爱孩子们。②大语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描述,笔者认为在设计阅读练习的时候,至少应确立三个理念:①生本理念。我们所设计的所有练习是都是给孩子做的,所以心中不仅要有“语文课程标准”,更要有那些天真可爱孩子们。②大语文教育理念。生活处处有语文,学生学到的语文不仅仅来自于课本、课堂,还来自于他们周围的一切。③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发挥检测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拓展视野、启迪心智、张扬个性、陶冶情操、促进表达、厚积人文的目的。
一、选择符合低段学生胃口的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那些篇幅短小,语言生动,情趣横生,具有吸引力的符合低段学生胃口的文本,使他们随读物所描写的情节或喜,或悲,忘我的陶醉中产生强烈的读书热望,这就能更好的激发低段儿童的阅读能力。
二、设计激发低段学生兴趣的练习
因为学生的年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各异,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呈现多样化与个性化。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适度地开放,让学生在差异中求得发展,这才是真正地面向学习主体。如形式可以开放,练习呈现形式可以一改过去的纯文字描述,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如表格形式、图画形式、人物对话形式等。条件可以开放——一些练习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以不像原来那样整齐、有序。问题可以开放——问题所涉及的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不需要是完整的。
三、注重考查低段学生处理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被阅读的文本准确而迅速感知的能力;二是对所感知到的文本加以“解码”,准确把握其意义的能力,这就是阅读中的理性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是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的。感知能力是前提、基础;而反过来,对意义的把握又引导着读者对文本的进一步感知。阅读能力中的感知能力主在表现为:一是对被阅读的文本所采用的文字符号加以识别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阅读认知能力。二是对相关文字符号、字词进行识别、认知的速度,这通常表现为阅读速度的快慢。三是通过眼睛等感官对相关文字符号进行接受、作出反应的准确度问题。
例5:不用嘴巴的歌手
小黄莺想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织一个森林合唱队。
小黄莺飞到花丛边,听到“嗡嗡嗡”的歌声,又美妙又动听。它仔细一看,原来是小蜜蜂在唱歌。小黄莺称赞道:“小蜜蜂,你的嗓音真柔和。”没想到小蜜蜂笑起来,说:“哈!你说错了,我唱歌可不用嗓子,是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
小黄莺又飞到水田边,听到一阵“呱呱呱”的歌声,又响亮又有节奏。唱歌的原来是小青蛙。小黄莺称赞道:“你的嗓音真洪亮呀!”没想到小青蛙也笑起来:“哈!你说错了,我唱歌可不用嘴巴,是靠声囊发声的。”小黄莺仔细一看,小青蛙嘴的两侧真的长着两个小圆球样的东西,它们一鼓一鼓的,发出“呱呱呱”的声音。
森林合唱队开始演出了,这些优秀歌手中有不少是不用嘴巴唱歌的。
1、短文里介绍的“不用嘴巴的歌手”有( ),它是靠( ) 来唱歌的;还有( ),它是靠( )来唱歌的。
这道练习旨在让学生获取有关信息,是为了获取信息的阅读。考查的着力点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形成解释的能力。
例6:短文《小陶土》(文章略)设计了这样的几道练习:
1.按照事情在故事中发生的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
雨水使陶土湿润和柔软( )
男孩试着用陶土做成一个碗( )
女孩将陶土做成一個杯子( )
陶土干掉了( )
陶土在木桶子里( )
2.小陶土在窗边躺了很久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为什么对小陶土来说,这件事情那么奇妙?
3.在这个故事中,小女孩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请解释为什么她对故事的发展很重要?
4.你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1)人像陶土一样,很容易搓揉及塑造。(2)世界上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3)找到目标是最快乐的事情。 (4)陶艺是世界上做善事最好的方法。
这篇阅读材料旨在学生获取信息后,对文本内容进行一定的解释。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文本形成解释的能力。这样的阅读练习题目,单纯而不随意,重点突出,指向明确。
四、实现开阔低段学生学科的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依托教材向生活社会开放,体现设计的综合化、生活化。因此阅读练习还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学生不但能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检测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得到许多练习以外的东西。
当前的阅读教学,大多成功的教师都特别注重采用读、思、悟的方法将学生引入文本,然后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读,细细思考、品味、推敲文本用词造句的精妙,从而领悟语言内涵,把握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让文本的内涵根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如果在设计阅读练习时能体现上述方法,让学生将阅读课上学到的方法在阅读测试时得以应用,既是对阅读教学的迁移和延伸,同时又促进了阅读教学。
其他文献
一、开发资源——活用“真”书 儿童有儿童的生活需求、生活事件和生活空间,关注儿童的真实生活,就是要以儿童今天的生活事件为主,以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品德发展问题为主,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主,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 (1)立足课堂,开拓现有课程的素材性资源。根据有关专家的论述: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
在谈中职学生的管理与教学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中职学生是怎么样的一个学生群体,它有什么样的特点,群体心理是怎么样的。假如不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不掌握他们的心理,是谈不上管理和教育好他们。 首先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拥有当前未成年人群体的所有心理特点,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虽然较之9年义务教育期间弱了很多、由于生活社会经验缺少而导致心理幼稚易受诱惑的影响、由于身体成长和知识增加而不断增强的要求脱离成年
摘要:文章在问卷、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关健康常识教育的现况和问题,了解当前高中生获得健康常识的途径,了解在当前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生对健康常识掌握的状况,分析了加强该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培养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健康常识 渗透方法 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基本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疾病知识的培养是当前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高中生,本调查
摘要:科举考试自隋唐开始实施至清末废止,期间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从宋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程序、创新等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情况,并简要谈一下由此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宋代 科举制度 一、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 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举和武举。唐代常科开设的科目有12种,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最受重视。宋代科举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也就是说,健康不仅是不生病;防止疾病是健康的一部分,但不是最主要的部分。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几个层面的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
当前心理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心理问题带来的一系列不良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 (1)强烈的妒忌心。青春期是嫉妒心理较强的时期,争强好胜是这一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种心理状态。妒忌主要来源:妒忌同学可以获得教师的青睐,妒忌同学家庭富裕,也有同学在异性面前受欢迎。 (2)过分的自卑感。青春期的青少年很喜
我是一个起点很低的老师:原始学历中师,所学专业音乐。毕业时,由于师资匮乏,我被分到小学,任教语文兼班主任,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下子就懵了。怎么办?这课还好点,我可以多去听老教师的课,不懂的地方多向他们请教,可这班怎么带,不是听听课、请教请教就能解决的,这需要丰富的经验,而这正是我所缺乏的。走进教室,60多双鲜活而各异的眼睛,瞪得我心里直发毛,我在心里呐喊:谁能帮帮我呀!就
新学期开学不久,有学生这样向我诉苦,去年的语文老师在明确阅读答案时,总是老师念学生抄,而我却是引导学生说出要点,然后让学生用流畅准确的语言进行归纳,这让她感到既不习惯又不踏实。思考一番后,我决定一方面在班上再一次解释我这样做的原因,另一方面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的习惯。 课堂上我对学生说:我们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对语言的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信息化时代,那生动有趣的电视电脑荧幕形形色色的漫画书时刻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玩电脑,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索。教师要利用适当的机会,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
柏拉图曾说,“音乐是至高无上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节奏与和声那样深入人心并给予最强烈的震撼。”音乐作为一种奇妙的心灵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悟理解能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一、音乐之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学习提出的要求。《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英语歌曲歌谣的目标和要求:一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