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空心村的形成不仅容易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影响村容村貌,而且也因此衍生出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笔者就永州市蓝山县新圩镇滨溪村为例,对空心村产生的原因和存在问题进行一番浅析,同时提出一些对"空心村"整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空心村;产生;治理探索
一、滨溪村的基本情况
滨溪村位于永州市蓝山县新圩镇,新圩镇位于县境东部,国土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下辖14个村和1个居委会,几乎每个村都不同程度存在"空心"现象。其中笔者走访的滨溪古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230余户,总人口1100人。全村现有古建筑14栋,先前多为大地主居室,至今保存完好,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其它各类建筑250栋,53户185人迁出村外居住,房屋闲置62栋。
二、空心村产生原因
(一)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外出务工经商经济大潮的风起云涌,对原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加上本地企业凤毛麟角,资源贫瘠,外出务工经商成为大部分家庭的第一选择。在笔者调研的滨溪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500人以上,占全村人口的50%以上。"人去"导致"屋空"、"地空",再致"村空"。
(二)人性原因
空心村的形成根本因素是人,而关键因素是"人性"。穷则思变,温饱问题解决了,就会考虑住行、娱乐、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了。将这种行为概括起来四个字就是:"穷走富离"。根据调查,滨溪村从2010年以来,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家新建住房的有76户,但在原有宅基地上建房的不到20户,这些家庭属于人口短期变动、住处就近变动群体。
(三)历史原因
首先,整体设计缺少规划。虽然近年来滨溪村支两委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对道路、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进行了规划整改。但总体而言,交通不便,生活环境差等旧有痼疾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其次,旧有住房不宜人居。村内的14栋古屋年久失修,早就不适合人居住。
(四)政策原因
许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旧房,占新基不退老基,存在批少占多、未批先建现象,对空置户缺乏应对举措,盘活难度较大。据初步统计,2010年以来,滨溪村占用耕地、旱土建房,五年间共建房76套,致使原来老宅基空余20多亩。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后,农村建房涉农收费减免,办理一本证照5至20元工本费,国土房产部门下乡服务成本较高,监管缺失,部分农民随意新占耕地,造成原有宅基地闲置。
三、"空心村"存在的问题
(一)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据初步统计,整个新圩镇下辖14个行政村中,因"空心"村湾产生空置房屋超过1000栋,空余宅基地近1000间,闲置土地1500亩。
(二)影响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毕,大量"空心村"出现,没有相关整治政策参照执行,阻碍新农村建设进程,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村庄面貌改观等实施起来难度大,成本高。
(三)影响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空心村"人少,以老人小孩居多,人際交往困难,文化生活单调,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缺乏关爱;农村青壮年少,盗窃、行骗等事件时有发生,人们缺乏安全感,农村公益事业也缺人维护。
四、"空心村"整治对策和建议
(一)出台政策,加大宣传力度
在"空心村"整治过程中,要合理制定"空心村"改造的相关政策、评估标准、验收办法和补偿安置方式,努力做到家喻户晓、意见统一,同时要确保操作程序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村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加大舆论宣传,引导村民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培育他们的发展意识、现代文明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要明晰农房产权,严格按照"一户一宅、房证统一"的原则,确定产权关系。在具体操作中,既要把农民的合法住房与违章建筑区分开来,又要酌情对待农民的实际利益诉求,巧妙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筹措资金,加快整治进度
首先,按照"政府主导、专款专用"的原则,各级财政拨付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改建。要将"空心村"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倾斜"空心村"改建。其次,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各类涉农金融机构向"空心村"改造提供低息贷款,以扩大资金筹集渠道。最后,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采用由民间与村集体共同出资改造"空心村"。
(三)科学规划,完善基础功能
建议将"空心村"改造与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新社区建设、宅基地复垦、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农民市民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镇与中心村集聚,同时统筹农村的水电、道路、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既为安置后的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又优化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当前,我们务必抢抓新的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广大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的迫切需求,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引导群众自觉投身"空心村"的改造之中,把"空心村"整治工程办成实事工程及民心工程。
【关键词】空心村;产生;治理探索
一、滨溪村的基本情况
滨溪村位于永州市蓝山县新圩镇,新圩镇位于县境东部,国土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下辖14个村和1个居委会,几乎每个村都不同程度存在"空心"现象。其中笔者走访的滨溪古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230余户,总人口1100人。全村现有古建筑14栋,先前多为大地主居室,至今保存完好,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其它各类建筑250栋,53户185人迁出村外居住,房屋闲置62栋。
二、空心村产生原因
(一)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外出务工经商经济大潮的风起云涌,对原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加上本地企业凤毛麟角,资源贫瘠,外出务工经商成为大部分家庭的第一选择。在笔者调研的滨溪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500人以上,占全村人口的50%以上。"人去"导致"屋空"、"地空",再致"村空"。
(二)人性原因
空心村的形成根本因素是人,而关键因素是"人性"。穷则思变,温饱问题解决了,就会考虑住行、娱乐、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了。将这种行为概括起来四个字就是:"穷走富离"。根据调查,滨溪村从2010年以来,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家新建住房的有76户,但在原有宅基地上建房的不到20户,这些家庭属于人口短期变动、住处就近变动群体。
(三)历史原因
首先,整体设计缺少规划。虽然近年来滨溪村支两委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对道路、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进行了规划整改。但总体而言,交通不便,生活环境差等旧有痼疾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其次,旧有住房不宜人居。村内的14栋古屋年久失修,早就不适合人居住。
(四)政策原因
许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旧房,占新基不退老基,存在批少占多、未批先建现象,对空置户缺乏应对举措,盘活难度较大。据初步统计,2010年以来,滨溪村占用耕地、旱土建房,五年间共建房76套,致使原来老宅基空余20多亩。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后,农村建房涉农收费减免,办理一本证照5至20元工本费,国土房产部门下乡服务成本较高,监管缺失,部分农民随意新占耕地,造成原有宅基地闲置。
三、"空心村"存在的问题
(一)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据初步统计,整个新圩镇下辖14个行政村中,因"空心"村湾产生空置房屋超过1000栋,空余宅基地近1000间,闲置土地1500亩。
(二)影响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毕,大量"空心村"出现,没有相关整治政策参照执行,阻碍新农村建设进程,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村庄面貌改观等实施起来难度大,成本高。
(三)影响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空心村"人少,以老人小孩居多,人際交往困难,文化生活单调,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缺乏关爱;农村青壮年少,盗窃、行骗等事件时有发生,人们缺乏安全感,农村公益事业也缺人维护。
四、"空心村"整治对策和建议
(一)出台政策,加大宣传力度
在"空心村"整治过程中,要合理制定"空心村"改造的相关政策、评估标准、验收办法和补偿安置方式,努力做到家喻户晓、意见统一,同时要确保操作程序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村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加大舆论宣传,引导村民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培育他们的发展意识、现代文明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要明晰农房产权,严格按照"一户一宅、房证统一"的原则,确定产权关系。在具体操作中,既要把农民的合法住房与违章建筑区分开来,又要酌情对待农民的实际利益诉求,巧妙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筹措资金,加快整治进度
首先,按照"政府主导、专款专用"的原则,各级财政拨付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改建。要将"空心村"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倾斜"空心村"改建。其次,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各类涉农金融机构向"空心村"改造提供低息贷款,以扩大资金筹集渠道。最后,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采用由民间与村集体共同出资改造"空心村"。
(三)科学规划,完善基础功能
建议将"空心村"改造与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新社区建设、宅基地复垦、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农民市民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镇与中心村集聚,同时统筹农村的水电、道路、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既为安置后的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又优化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当前,我们务必抢抓新的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广大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的迫切需求,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引导群众自觉投身"空心村"的改造之中,把"空心村"整治工程办成实事工程及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