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A:冲击中国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ms2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TAA建立后,当33个国家在美国市场分享“贸易创造”效应时,中国所遭受的“贸易转移”效应损失将比NAFTA时期更大。
   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拟于2006年1月建立)是“猫”还是“虎”?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按照设想,它将囊括34个国家、8亿多人口、10多万亿美元产值,从而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并与欧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一道构成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基本格局。因此,FTAA的建立将是世界贸易体系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届时,与中国经济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美洲国家,将如何通过FTAA对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产生影响,中国又该如何应对,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中国与美洲国家的经贸关系
  
  中美双边贸易:举足轻重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263亿美元。其中,中国从美国进口338.6亿美元,增长24.3%;出口约924.7亿美元,增长32.2%,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接近600亿美元。而且,中美贸易不仅规模在扩大,贸易结构上也在发生变化。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美国市场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对中国出口产生直接影响。其影响主要是通过贸易和直接投资渠道来传递的。与此同时,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外贸出口还受到美国经济的间接影响。有关分析显示,美国经济每下降1个百分点,世界经济至少下降0.4个百分点;而世界经济每变动1个百分点,中国的外贸出口就同向变动10个百分点。
  
  中拉双边贸易:潜力可观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1~11月,中拉双边贸易额达到242.8亿美元,同比增长49.2%?熏预计全年超过250亿美元。而2002年全年仅为178.26亿美元,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只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9%和进口总额的2.8%。
  20世纪90年代,中拉贸易发展较快,由1990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61.44亿美元,2000年达到126亿美元。可以说,尽管中拉双边贸易总额不大,但是发展相当迅速。不过,尽管中国与拉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关系,但贸易数额分布不均。
  
  面对同一市场:真刀真枪
  从结构上看,中国向拉美的出口以制成品为主,而拉美向中国的出口主要以资源型产品为主,双方具有互补性。但是,当我们分析拉美国家整体外贸出口产品结构时就会发现,中国和拉美国家许多重要的出口产品结构相似,而且往往要面对同一个市场,从而产生竞争。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尽管中拉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但各自并非对方的主要贸易伙伴,相当多的情况下却是同一市场的竞争对手。以中国在拉美的重要伙伴墨西哥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市场在墨西哥出口中的比重一直超过60%,而且在波动中上升。可见,美国市场对于中国和墨西哥的出口同样举足轻重。一些中国学者的研究表明,美国与拉美的特殊关系不仅体现在战略安全上,而且还反映在经济关系方面。其中,拉美产业结构的变化就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既是拉美最大的投资国和出口市场,也是拉美所需资金和技术的主要来源。美国和拉美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所形成的“后院模式”,决定了它们之间明显的经济互补性和紧密性。
  其实,不仅是面对美国市场,在特定的时期、面对更大的出口市场时,由于出口产品结构方面雷同,许多亚洲国家与拉美国家间的竞争会更明显,尤其是当经济形势出现动荡的时候。根据美洲开发银行的统计,由于亚洲国家在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后实行货币贬值政策,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使拉美向经济合作组织(OECD)出口的58%受到来自亚洲竞争的威胁?穴受影响最大的是制成品,如服装和电子产品?雪;另一方面,也使拉美国内市场受到亚洲产品的竞争。
  
  FTAA建立可能引发的竞争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集团建立的早期以及建立前的一段时间里贸易转移的效应要远大于贸易创造的效应,即贸易机会由集团成员国外转向集团成员国内。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就经历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冲击。以纺织品为例,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长期居于首位,但在NAFTA实施后,墨西哥纺织品进入美国市场获得了关税优惠,从而对美国的出口激增,并于1998年取代中国的地位。一些学者预计,FTAA建立后,当33个国家在美国市场分享“贸易创造”效应时,中国所遭受的“贸易转移”效应损失将比NAFTA时期更大。
  
  美国市场上演“中拉争夺战”?
  按照标准国际贸易分类体系(SITC),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六、七、八类上(主要为机电产品、家具、玩具、服装、鞋类产品、钢铁和塑料制品等),这三类产品占中国对美出口的95%左右。2001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总额达220亿美元,是中国对美国出口额最大的商品;而在墨西哥与美国的贸易中,纺织品也是其出口的重要拳头产品,1999年占美国纺织品进口量的14%,而中国只占7.2%。许多人没能想到,在中国加入WTO的双边谈判中,留到最后的一个对手竟然是没有预计到的墨西哥,其缘由就在于争夺美国市场。
  一些中国学者认为,FTAA的建立将对中国对美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因为一旦FTAA建立,就意味着现在的NAFTA逐步向美洲南部推进,外国企业所看中的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将受到影响。目前,不少中美洲国家已经成为美国许多服装企业投资设厂的重点,这必将对中国服装出口到美国造成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一些学者还担心拉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似乎是中拉竞争旁观者的美国认为,近几年来,巴西产品失去美国市场,并非美国限制措施所致,而是由于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有竞争优势,是其大量进入美国市场的结果。巴西《价值报》的一篇报道认为,中国是同巴西争夺美国市场的竞争对手之一,巴西应做好准备与中国竞争。
  
  外国直接投资“迷失方向”?
  就投资转移方面而言,据全球著名的企业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卡尼国际管理公司2002年公布的《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美国有67%的投资者表示在拉美地区投资时对FTAA寄予厚望。尽管目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仅占其对外投资的3%左右,但对中国来说,仍然高居各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第一位。而高度依赖外资的拉美地区虽然也曾经表现不俗,但仍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方面是拉美强劲的对手。
  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称,中国是拉美吸引FDI的有力竞争对手。以墨西哥为例,FDI是促进墨经济发展的主要源动力,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开始“弃墨选中”。卡尼公司2003年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全球1000强公司非常坚定地把“FDI首选地”选在中国,这是中国继去年后第二次蝉联全球投资首选地,美国居第二,墨西哥排名第三。2002年仅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就有近280家外资装配工厂关闭,其中3/4是撤资去了中国,这直接导致当地5万人失业。因此可以预料,拉美国家将在FTAA建立后,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来自美国的FDI。
  
  亚太经合组织“风光不再”?
  若FTAA如期于2006年1月1日建立,并与EU、APEC形成全球贸易和投资三足鼎立的格局时,中国一些学者预期APEC将面临挑战,中国须重新定位和整合亚洲经济。美国因为受自身的政治经济的困扰、对拉美“后院”的传统重视以及对APEC非制度化的清谈而不务实的失望,对整合亚洲经济的热情必然有些冷却,从而产生新一波的面向美洲内部的贸易转移和投资转移,即美国在选择贸易和投资伙伴时,会将美洲国家置于更优先的地位,对东亚国家显然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挤出”。此外,由于亚洲经济一体化明显滞后于欧盟和美洲,并且美、日等大国对机制化的亚洲经济合作态度暧昧,利益紛争,而越来越多的亚洲开放经济体则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表现出浓厚兴趣。
  
  中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中拉双边贸易额并不大,但一些拉美国家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如食糖、铜矿砂、大豆等已占到中国同期进口同类商品的1/3。何况十年来,拉美始终是与中国贸易增幅的前六大市场之一,应该说双边贸易潜力巨大。问题的关键在于,FTAA成立前,中国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来挖掘开发双方的潜力,从而在FTAA建立后规避可能出现的竞争,真正实现“贸易伙伴关系”。笔者认为,下列一些措施可以作为参考。
  ●调整对拉美出口产品的结构。
  要重点发展“双高”产品,即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增加电子信息类产品及其配件的出口。
  ●利用好拉美现有的区域市场优势。
  如,南方共同市场中的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不仅国内市场巨大,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南共市协定免税出口到其他成员,如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国家。同时,巴西政府在税收、土地设施等方面给予外资设厂许多优惠条件。
  ●与拉美一些国家先行建立自由贸易区。
  韩国已于2003年4月与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是否也可以考虑,选择与适当的拉美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样,不仅可以使中国在FTAA建成前在拉美拥有稳定立足的平台,而且此后可以使中资企业具有一地设厂、辐射整个地区的优势。
  ●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如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功建立,将是中国回应FTAA挑战的一个有力措施。
  
  阅读背景
  
   美国最早发起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倡议。1994年年底,第一次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召开,克林顿宣布完成前总统布什建立从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到南美火地岛的自由贸易区梦想,34个美洲国家签署了《维兹卡雅协议》,宣布将建立一个拥有近8亿人口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决定立即开始建设美洲自由贸易区,并进一步决定不迟于2005年完成FTAA谈判。古巴被美国排除在外。
  1998年的圣地亚哥首脑会议后,组建FTAA的工作开始具有实质性的进展,成立了由各国贸易副部长组成的贸易谈判委员会,并成立了九个工作组,负责相关领域的谈判,以及三个非谈判机构的特别委员会。
  1999年11月多伦多贸易部长会议指示谈判工作组准备FTAA文本初稿,供2001年4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第六次贸易部长会议讨论。随后的第六次贸易部长会议和2001年4月魁北克第三次美洲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规定结束FTAA谈判的最后期限不迟于2005年1月,执行FTAA协议不迟于2005年12月。
  迄今为止,有关FTAA的谈判已经经历了三次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八次部长级会议和十多次谈判委员会的讨论,提交了FTAA第三稿文本。2003年11月,在迈阿密举行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34国贸易代表一致通过了美洲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由于这一协议允许各国根据自己的意愿退出协议的部分条款,因而被一些媒体称为“自助餐式的”协议。谈判的主要对手是美国和巴西这两个美洲大国,分歧主要体现在谈判所应囊括的领域。美国拒绝在谈判中涉及农业补贴问题,而巴西则认为农业问题对包括巴西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对于美国积极推动的服务、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巴西方面则认为不宜纳入谈判。
  2004年2月,即最近一次在墨西哥举行的谈判委员会工作会议上,34个美洲国家的代表又不欢而散。美国代表指责南方共同市场的主张“有失平衡”,在补贴问题上“缺乏灵活性”,尤其在农业补贴上“野心勃勃”。巴西代表团团长则认为,“分歧难以弥合”,“僵局已不可避免”。阿根廷代表团团长说,“南共市不签对农业没有好处的任何协议”。目前,各国在自由贸易区启动的时间表、机制和具体的经济贸易政策上仍存在严重分歧。在这次会议上,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14国集团和以巴西为核心的南共市四国集团,两大集团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其他文献
2000年以来,关于QFII制度和QDII制度的讨论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敏感话题。从2002年11月我国宣布实施QFII制度至今,有关QFII制度的进展情况一直是众多财经媒体和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加大,关于QDII制度的讨论也日渐增多。何为QFII制度和QDII制度?其实施有何政策意义?QFII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情况怎样?中国推出QDII制度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给予简要介
期刊
50多年来,“台独”活动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台独”思潮的产生,“台独”势力的发展,与台湾历史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预密切相关,而“台独”走上执政则是李登辉纵容和扶持的必然结果。    “台独”思潮:从滋生到泛滥    美国、日本反华势力支持“臺独”、推行“一中一台”的分裂中国政策是“台独”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台独”思潮出现和“台独”势力产生的始作俑者是美、日等国际反华势力。二次世界大战
期刊
2004年1月19日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艾奥瓦州结束了第一战的争夺。马萨诸塞参议员约翰·克里赢得38%选票,名列第一;此前在民意测验中遥遥领先的迪安仅得到18%的选票,名列第三。   也许就像迪安的前竞选主席格罗斯曼所说的:“赢得竞选的并不是那些最能激动人心的候选人,而是那些失误最少的人。就像是一次谢幕,迪安的告别比一年多前他的出场要热情洋溢得多。他说:“我将不再积极竞选总统职位。不过,我们将利
期刊
台湾有核武器吗?这是一个十分敏感且难回答的问题。按美国人的说法,台湾当局曾一度暗中进行过试制,只是在美方的干预下才没得逞。事情绝没那么简单。    60年代:成立“中山研究院”这个“最敏感、最神秘”的研究机构,奇怪的是这个被称为台湾科技人才库的机构,10年中竟没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台湾当局极度震惊,一方面急不可耐地要求美国对大陆的核设施进行彻
期刊
穆治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之痛点。说是国殇,也不为过。中国农民之痛苦和悲惨是局外人难以想见的。一部呕心沥血的《中国农民调查》成了让人伤怀悲秋的“中国书”。人说:第一次现代化以工业经济为引擎;第二次现代化以知识经济为引擎。然而,对广袤的中国农村来说,不少地区现在恐怕还处在前现代化时期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初级阶段。  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难想像,知识经
期刊
8月29日,当数千名什叶派穆斯林在伊拉克中部城市纳杰夫的阿里清真寺刚刚做完礼拜,事先停放在清真寺门前的一辆满载炸药的汽车突然爆炸,造成包括伊拉克什叶派领袖、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巴克尔·哈基姆在内的82人死亡,另有229人受伤。9月2日,为悼念在上述事件中遇难的哈基姆,超过50万人的葬礼在纳杰夫隆重举行。哈基姆的一位朋友介绍说,有一次哈基姆在阿里清真寺做完祷告后,出来看着寺外的一
期刊
“说教的幼稚可笑与技术的高度先进相结合,计划周密与胡作非为并行,脱离实际的游戏感觉与恐怖活动的残忍手段混杂,骨子里缺少的是對人类生命的尊重。”   九年过去了?选也许有人已经淡忘,也许有人都没有听说过1995年3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铁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沙林”毒气事件。那天早晨正值上班高峰时刻,就在政府机构集中的霞关车站附近,一种无色气体可怖地弥漫开来,12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14人终身残疾
期刊
在伊朗,改革派就是改革的代名词。如果像分析家预测的那样,改革派在明年总统选举中再度失败,被逐出政权,成为在野党,改革在伊朗便真的“死亡”了。   经过一个多月沸沸扬扬的政治危机之后,2月20日伊朗如期举行了第七届议会选举。290个议席中的230多席已经有得主,其中保守派约获160席,改革派约40席,独立人士约30席,其余约50席待第二轮投票决出。保守派已获议会半数以上议席,倘若再获20席,便将议
期刊
走马换将、外购武器、频繁军演……台军进入“只说不做”阶段,在陈水扁一手操控下成为“以武拒统”的工具。   四年来,陈水扁推进“渐进式台独”的同时,加速对台湾军队的改造,重点加强了“精实案”的落实和“精进案”的推进,形成了新的“国防”体制与建军规划,美台实质性军事同盟进入操作阶段,军官队伍和军权本土化目标基本实现,各类军事演训已突破700余次,一大批武器装备研制计划全面展开。在陈水扁的操控下,台湾
期刊
阅读背景    2004年海地政治危机大事记   2月5日,海地反对派武装发动兵变,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2月19日,反对派武装成立“政府”,宣布建立“主权国家”,同时任命“国家总统”。   2月20日,国际代表团抵达海地,与政府和反对派举行会谈,提出解决危机的和平计划,但是反对派断然拒绝该计划。   2月28日,美国质疑阿里斯蒂德继续当政的“适当性”,法国和加拿大也要求他下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