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箱分腿腾跃 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1、学习横箱分腿腾跃——撑箱推手技术动作
  2、跳越“山羊人”的接力游戏
  二、指导思想
  本课设计是以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九年全一册《新课标》水平四及过程性考核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Ipad录像、拍照、播放音乐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创编操,发挥小组长的骨干作用,通过跳“山羊人”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共同商讨,提高学生们的团结、合作、参与意识,达到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此教学班为初一(4)班学生,共40人,男生14人,女生26人。学生整体思想素质较好,学习态度端正,但身体素质两极分化。男生活泼好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小动作较多。女生身体素质较弱,不爱好运动,胆小怕事。学生的整体协调性也比较弱些,个人主义较强些,超胖生占全班人数的1/8。
  2.教材分析
  支撑跳跃是实用性很强的跨跃障碍教材,源于生活中越过障碍和驯马者的上下马动作,它是借助于助跑、踏跳后,用手臂支撑器械,腾跃一定高度的障碍练习。但不论什么样的支撑跳跃的动作,其基本技术环节包括: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騰空和落地七个部分。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建立分腿腾越的技术概念,提高学生越过障碍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速度和灵敏性素质,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拼搏向前的顽强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
  3.教学分析
  支撑跳跃单元共安排了9次课。本次课是单元教材的第五次课,主要是进一步学习撑箱推手技术动作,加强直臂撑箱,顶肩推手的动作,加强推手后直腿分腿跳下动作.要求手撑箱顶肩有力,提臀要高,分腿脚尖用力,脚面绷平腿伸直。本次课与时俱进,结合信息技术,以育人为本,教师选材分层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布置任务,由组长带领组员共同探讨学习课上的内容,提前布置进行网上学习理论知识,查找资料,课堂实际操作体验技术动作,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边听、边看、边思考、边实际操作,认真体会动作要领,尝试信息技术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的快乐,最后通过学生语言总结动作要领,师生共语谈论课的收获来完成的一次课。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撑箱提臀直臂顶肩推手技术动作,加强推手后展髋分腿跳技术,使90%的学生能够口述撑箱推手技术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使85%的学生能够掌握直臂撑箱顶肩推手技术动作,掌握提臀高,分腿直等技术动作
  3.发展目标: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腿部弹跳力及越障碍物的能力
  4.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自信心,要有做事勇敢、果断、顽强拼搏向上的坚强意志品质,要有敢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培养学生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直臂撑箱,顶肩推手,提臀高, 分腿直
  2、教学难点: 顶肩推手有力, 展髋落地
  六、教法措施
  本次课主要采用教师指导提示,引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看图、识图、规范动作,讲解示范等方法,组织学生游戏体会动作要领,掌握技术动作。本次课完全以学生小组的形式自主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共同交流的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合作等教学方法,由易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来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七、教学资源安排
  1、跳箱四套 2、大垫子8块 3、踏板4块
  4、哨子一个 5、Ipad四个 6、标杆四个和四个气球
  八、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安排课堂常规、队列练习,培养学生队列变化意识,严谨的作风、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的基本素质。
  2、准备部分安排热身操、准备活动和专项练习。听音乐做热身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准备活动由小组长带领,大家一齐喊口令,做相同部位不同动作练习,让学生活动身体的每一个关节,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骨干。专项练习由教师示范喊口令并带领学生做正侧压腿练习,双手撑地横叉压腿练习,走动提踵摆臂练习、上一步摆臂纵跳练习,纵跳分腿练习,绷脚面向侧踢腿练习等,教师指点规范学生动作,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3、基本部分学习助跑踏跳撑箱推手技术动作。采用教师提问、讲解,示范等方法,组长带领组员互相讨论观察,互帮互助由易到难逐层体会动作要领,然后通过讨论,师生共语总结技术要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最后结合小学学过的跳“山羊人”的接力游戏,加深知识的理解,做到上下肢配合,全面发展,同时为下一节课内容做良好的铺垫,增强学生的弹跳能力,并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调一致,互帮互助集体主义观念和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品质。
  4、结束部分安排学生听音乐,组长带领组员自行放松,师生共语谈论课的收获。培养学生乐感和审美观念, 教育学生做事要善始善终,勤于总结抓课堂知识要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品质。
  九、教学评价
  1、 初一(4)班男生较胖,女生身体素质较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开始站队时就把学生分成不同组别,男女生较弱人员站在外侧队,每路纵队的前俩名学生为身体素质最好人员并担任组长,在组织、保护帮助中起到很好作用。较弱的男女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始终离教师距离最近,学生更能较好的得以帮助。
  2、在练习的过程中,男女生练习量的评比也不同,男生的练习次数比女生多2-3次。“山羊人”游戏中,男生跑8次,女生跑6次。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练习,尤其是在“山羊人”接力游戏中表现突出,个高、体质好的同学“羊”就站高些,较胖同学和体质较弱及瘦小的学生,山羊人就矮些,”山羊人”是灵活多变的,总之都会给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减少每个学生的心理障碍,为下一节课内容做一个良好的铺垫,起到很好的过度作用。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学习、探索雕刻的艺术语言。  2、通过自由创作,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提高创作性思维。  3、通过欣赏纸刻习作和动手创作,诱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尝试简易卡纸雕刻的创作。  教学难点:卡纸雕刻艺术语言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范画4幅  学具准备:色卡纸 剪刀 小刀等  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都没接触过雕刻,对雕刻都很茫然,只能间接地从我的介绍和范
期刊
設计意图
期刊
活动背景分析: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较注重培养幼儿唱歌、跳舞学的能力,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而今,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美国音乐教育家穆赛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极大的启示。于是我在音乐角投放了音乐形象生动明显的乐曲《赛马》、《四小天鹅》、《龟兔赛跑》等,留意孩子们对这些音乐的反应,
期刊
教学目标: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习惯及动手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设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方案。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在力、
期刊
《顏色变魔术》教案
期刊
选题背景: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三章旋转和第二十四章圆的基础上的一节综合性较强的专题课。旋转变换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全等变换,一直以来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占有较大分量。不同于平移、轴对称变换,旋转变换既与线段长度有关,同时受旋转中心、角度等影响,因此一直是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在这部分教学中使用Geogebra辅助教学能直观给学生呈现图形变换过程,有效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问题。  教学
期刊
教学目标:  1.掌握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探索人类如何对环境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知道酸雨和沙尘暴是如何产生的,了解空气污染、森林砍伐是如何对环境产生影响的。  3.在绘制路线图的过程找那个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想,通过绘制路线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生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
期刊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准确把握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保持良好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2.以直观形象的实践活动为辅助,轻松掌握单韵母的四个声调的读音,为后续学习提供储备。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发音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编顺口溜加深记忆。o的发音及ɑ、o、e的第二声和第四声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多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69《分一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期刊
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由来以久,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而他们膝下的孩子被留在村子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像我们镇地处偏远山区,进城打工已经成为致富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重要的经济来源,他们将自己的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祖辈既没有教育孙辈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