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A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64层螺旋CTA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56例,对其治疗前后展开64层螺旋CTA检查,对比分析介入治疗前后肝癌患者肿瘤血供类型、碘油沉积、瘤体变化情况。结果 经对比发现,介入治疗后病灶碘化油沉积、瘤体大小均与治疗前比较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并发现以上变化与肝外动脉供血存在明显负相关。结论 经64层螺旋CTA技术可对肝癌肿瘤病灶的血供情况进行清晰的观察,并可解读残存肿瘤活性,为介入治疗效果评估以及方案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关键词:肝癌 介入治疗 64层螺旋CTA技术 肝外动脉供血 疗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48-02
  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肝脏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进而增加了肝癌发病率。目前肝癌已经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一种严重恶性肿瘤。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肝癌介入治疗的应用逐渐广泛,疗效相对理想。近几年多层螺旋CT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CTA技术问世以来,使得肿瘤血供情况以及残存肿瘤活性观察更加直观,在介入治疗效果评估以及方案选择中发挥了重要优势[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64层螺旋CTA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后展开了64层螺旋CTA检查,并对比分析了检测结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肝癌临床确诊患者,抽取其中的56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48例,女8例,年龄35-76岁,平均(54.7±13.6)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4.6±1.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临床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研究对象行介入治疗前后展开CTA检查,而后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介入治疗前后碘油沉积、瘤体变化情况与肿瘤血供类型的相关性。
  1.2.2 检查方法
  所用仪器为我院现有的64层螺旋CT扫描仪,在术前15分钟以及术中给予患者口服750ml和250ml水作为自然对比剂,对比剂为:300mg/ml 欧乃派克 120ml(2ml/kg)+20ml 生理盐水。经高压注射器自肘静脉以3ml/s的速度注入,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30s,门静脉期55-60s,延迟期为5-15min。CTA重建由影像科高年资技师进行,重建方法分别为:① 容积重建;② 最大密度投影;③ 多平面重建等。对肝癌患者供血动脉、血管构成以及碘化油沉积情况进行显示与观察。碘化油沉积情况以肿瘤内碘化油沉积同肿瘤体积之间的比值进行分组,可分成Ⅰ型(≥75%),Ⅱ型(≥50%,<75%),Ⅲ型(≥25%,<50%),Ⅳ型(<25%)[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病程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进行表示,在对比分析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血供情况
  经CTA重建发现,肝动脉解剖变异者13例,包括肠系膜上动脉-肝右动脉10例,复主动脉-感固有动脉3例。肝外侧枝供血动脉47支,包括有膈下动脉25支,肾上腺动脉9支,胃十二指肠动脉5支,胃左动脉4支,网膜动脉2支,内乳动脉2支。
  2.2 肝外供血与病灶大小、病灶碘油沉积情况的相关性
  肝动脉单独参与血供者28例,碘化油沉积为Ⅰ型,治疗后病灶较治疗前发生明显缩小。本组患者中病灶碘化油沉积残缺者22例,与肝外动脉参与供血者一致,依照术前制定的介入方案,可发现肝外供血动脉,经碘化油栓塞,证实病灶碘油沉积为Ⅰ型。有5例患者病灶碘油沉积较差,属于Ⅱ型、Ⅲ型和Ⅳ型,经MSCT图像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图像可观察到有4例患者存在肝外动脉参与供血现象,另外1例表现出乏血供现象。经统计证实病灶碘油沉积、病灶大小变化情况同存在肝外动脉供血之间呈现明显负相关(P<0.05)。表现为存在肝外供血者碘油沉积效果较差,病灶变化不理想。
  3 讨论
  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A技术在肿瘤疾病诊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具有扫描速度快、实现了三维立体成像、图像观察直观且清晰等诸多优势,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经肝脏双重血供、肝细胞性肝癌主要有肝动脉供血等特点可对病灶的CT特征进行直观的反映,大大提高了肝癌的诊断率和准确性[3]。曾有文献报道,MSCTA技术在小肝癌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的检出率均相对理想,高于60%[4]。
  近几年的动脉栓塞术在临床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优势,其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并大大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为目前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理想手段。特别是在肝癌治疗中,其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5]。正常情况下,肝动脉的血供75%为门静脉,另外的25%为肝动脉,但是曾有调查结果显示,肝癌患者的血供90%左右均为肝动脉供应,同时也存在有其他途径,譬如说解剖变异、侧枝循环、肿瘤侵犯临近组织结构等[6]。本组56例患者中肝动脉解剖变异者13例,肝外侧枝供血动脉47支,肝动脉单独参与血供者28例。
  曾有研究发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造影中可观察到肿瘤染色存在充盈缺损现象,因此,对非肝动脉供血动脉进行寻找为改善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经MSCTA技术可对肝动脉进行精确重组,经门静脉系统的二维、三维影像可对病灶的血供来源进行明确,对肿瘤血管进行清晰的显示[7]。本次研究中我们体会到,经MSCTA技术对肿瘤血供情况进行观察可对DSA造影反复多次检查进行有效避免,并实现了多角度观察,对血管的形态、结构等进行清晰的观察,对于介入治疗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在肝癌患者行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时,在术前展开MSCTA技术检测,可对肿瘤血供情况进行清晰显示,为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术后展开MSCTA检测,可对介入治疗效果进行准确评估,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陈广礼,王东林.原发性肝细胞癌TACE后CT形态学评价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21):669-673.
  [2] 吕仁锋,姜殿威,徐哲,等.64排128层共轭采集技术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18(08):339-341.
  [3] 刘天亮.79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18):782-783.
  [4] 胡平峰.外生型肝癌螺旋CT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2,12(20):889-891.
  [5] 闫东,李槐.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其它治疗手段治疗伴门静脉瘤栓的肝细胞癌[J].实用肿瘤杂志,2011,14(04):776-777.
  [6] 王志强,李涛,邓平,等.MSCT在肝转移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9,18(18):453-455.
  [7] 唐仪,杨厚林,方主亭,等.MSCT与DSA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0,12(35):789-79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在治疗尺桡骨双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病患5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中医组与对照组,每组病患25例,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手术复位治疗方式,为中医组中的病患提供中医正骨治疗方式,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中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P<0.05,具有统计
期刊
摘 要:目的 研究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我院在2012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4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43例(89.58%)结石取净,3例(6.25%)有残留碎石,2例(4.17%)因感染发生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除,全部治愈出院。在1年的随访期内,本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36例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5例采取保守治疗,其中,4例失血少、损伤轻,未发现有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治疗获得成功;另有1例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加重,及时给予手术治疗而获得治愈。31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 例由于损伤严重而死亡,其余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甲状腺自身抗体中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简称TGA)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简称TMA)检测,对甲状腺疾病进行准确诊断。方法 采用Bayer centaur XP免疫自动分析仪.结果129例甲状腺病患者TGA与TMA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A和TMA检测对甲状腺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清石率的比较,观察组术后3d和术后1个月的清石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消化内科病患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状况,分析病患内科感染的原因和症状,并制定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剖析。结果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病患,从体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抗生素的抗药性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发展。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要密切关注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使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底部间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胃底部间质瘤患者,采取胃镜定位、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治疗16例体前壁,10例胃体后壁大弯侧,4例胃窦部前壁间质瘤。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0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长为70 min~110min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胆囊结石患者17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组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LRLC),监测两种术式对于胆总管内径的影响,并观测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C组术后胆总管宽度较术前显著增宽(P0.05);LC组的腹痛症状、腹泻及脂肪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RLC组(P
期刊
摘 要:目的 对应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84例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单纯全麻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采用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原因导致不良反应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6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