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节约型社会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90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004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要求此后几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自此,“节约型社会”一词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频繁出现,而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成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那么,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呢?本文将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现状及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国早在1994年就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理论与实践程》,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根据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解释,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节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正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三) 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保障。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能源、资源国内供应能力和保障能力下降,在一些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如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越来越多,外贸依存度越来越大。这一方面耗费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危害到国家的经济安全。要尽量减少这些问题,控制和降低我国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必须从内部入手,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自给能力,为此,必须建设节约型社会。
  二、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的资源总储量比较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量十分的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而且大量不可贸易的资源十分紧缺,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可能要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同时,我国耕地资源也非常有限,人均耕地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主要矿产资源除煤炭外,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几年水、煤、电、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然而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能源,因此,在这一阶段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必要的。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在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是势在必行,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问题。
  资源消费问题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如果仅靠市场机制作用而没有外部干预,相关主体是很难做到自觉节约资源的。笔者认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政府这时就应该出面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要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工作。
  我国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任何时候都要依法办事,建设节约型社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在自然资源节约和保护方面虽已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而且有些法律、法规已有所改进,如《煤炭法》已规定对煤炭资源实行有偿使用,但是总体来讲,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所以这就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特别是要制定循环经济法,要加强环境、粮食、水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要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等,通过立法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同时,在执法方面,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也应该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与制度鼓励节约,限制资源浪费行为。
  一方面,政府应抓紧制定新的能源、资源、环保方面的各种政策,如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对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业、企业和产品在财政政策上给予补贴、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而对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企业和产品可以考虑开征环境保护税,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及城市生活废弃物、噪音等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起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既唤起社会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又能充分发挥税收对节约资源和环保工作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制度确保节约。根据制度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漫飞的解释,制度是由人制定的规则,它们抵制人际交往中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并总是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为此,要想实现节约型社会,政府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节约,如严格、规范的项目准入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产品的强制淘汰制度;完善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汽车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三)加强宣传教育及舆论监督作用,提高全民的节约意识。
  首先,通过教育将节约型社会观念塑造为全民的主流意识。一方面,要从学校教育入手,从中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直至全民教育,宣传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从各级领导干部入手,加强节约教育,将勤俭节约行为作为选拔、考察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深入开展教育,提高全民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
  其次,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运用各种手段和传媒加强对资源循环利用的社会宣传。如日本大阪市结合城市美化宣传活动,每年9月发动市民开展公共垃圾收集活动,并向100万户家庭发放介绍垃圾处理知识和再生利用的宣传小册子,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加拿大蒙特利尔还特别注意公众宣传的基础性、针对性、趣味性和持久性,鼓励公众参与资源循环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媒体也应该行动起来,加大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力度,要让广大公众认识到消费方式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到资源和生态可承受的消费度。另外,要充分发挥各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在资源节约中表现突出的行业、企业、部门及个人的宣传报道,对那些浪费资源的相关主体给予曝光,要通过舆论监督促进资源的节约。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种良性的价值诉求,它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然而这种新的发展模式需要有配套的制度与之相对应,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越来越完善,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单位:河北省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参考文献:
  [1]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2]林双川.中南海倡建节约型社会.半月谈.2005,(14)
  [3]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
  [4]沈镭.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资源科学.2005,(1)
  [5]张晓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6]高福德,王志敏.法律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今日科苑. 2007(22)
其他文献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消费纠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大量的消费纠纷不仅给消费者的利益带来损害,而且也影响了商家的正常经营,同时对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快速、妥当的解决不断增长的消费纠纷,既是时代的紧迫需要,也是纠纷解决机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消费纠纷的内涵解析  (一)消费纠纷的含义和性质。  消费纠纷,是指在消费领域发生的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
期刊
摘要:农地资源价值由有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两部分构成。对于非市场价值评估,目前有多种方法,近年来国外新兴的生活满意度法也可以用于进行评估。生活满意度法基于快乐经济学理论,认为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不仅应该包括个人情况和社会经济变量,同时也应该包括表示环境条件的变量。当生活满意度法运用于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只要确定了农地数量和收入变量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就可以计算农地数量与收入变量之间的替代率,即为农
期刊
一、 举证期限制度的内涵  举证期限,指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提交证据的责任期限,在规定的期限内,当事人必须向法院提供证据材料,如果在此期限内未提供,则认为当事人放弃对证据举证的权利。简单的理解就是当事人提供证据的一个期限。而当事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未向法院提交证据,要承担相应的诉讼后果。而对于当事人未在此期限提供证据材料的,法院在审理中不再对逾期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未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判案的
期刊
近年来,恶意拖欠工资在我国普遍存在,尤其是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日益严重,已经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刑法修正案(八)》针对恶意欠薪行为作出了针对性反应,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是犯罪行为。虽然该内容引发社会上一片叫好声,但是是否必须要将恶意欠薪行为入刑才能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值
期刊
票据法徘徊于交易安全和公平价值之间,规定了票据抗辩(包括物的抗辩和人的抗辩)——票据抗辩限制(仅适用于人的抗辩)——票据抗辩限制的例外(仅适用于人的抗辩)等一系列制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衡平票据持票人和票据债务人的利益。票据抗辩作为一种票据债务人对抗票据债权人的措施,体现的是公平价值,同时票据抗辩限制将抗辩事由限定在票据债务人与其直接相对人之间,以保护善意受让票据的持票人的利益,但“票据抗辩限制不是
期刊
自1954年《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颁布以来,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我国城市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城市街道办事处的设置、人员构成和职能权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机构规模的膨胀超出了派出机关本身所能涵盖的范围,超出了其作为城市治理派出组织最初的角色定位和权限范围,街道办事处在上下关系、组织结构、人员及权力运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21 世纪初,北京
期刊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现实意义  国家运作是一个不间断的政治产品的再生产与输出的过程,它需要不停歇地从社会环境中提取物质、能量与信息资源,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加工过程形成“政治产品”,再输出给社会,同时社会不断产生信息回馈,促使政策法制的进一步完善,从而达到国家与社会环境间的沟通与互换。由此可见,社会体系是国家体系的资源基础和环境基础。  (一)培养公民的政治合作与参与品质。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
期刊
电子文献传递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用户的电子信息需求, 它是传统馆际互借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然而, 由于电子文献本身具有易于复制和传播等特点, 电子信息资源共享还存在着许多版权障碍, 主要涉及电子文献在网络上的传递影响了原有的信息生产者、信息提供者以及信息利用者( 信息用户) 三者之间的利益均衡。这就造成图书馆在文献传递过程中畏首畏尾,信息用户获取信息难度加大,信息利用率低下。  一、 百链云
期刊
一、刑罚设置失衡  (一)重受贿轻行贿。  通过刑法第363条、第364条、第386条、第383条和第390条:对比就可以看出来,受贿罪的最高刑为死刑,而行贿罪的最高刑为无期徒刑。非国家公职人员受贿罪最高是15年有期徒刑,非国家公职人员行贿罪最高刑事10年有期徒刑。并且对行贿者规定了免除处罚的情形。众所周知,行贿与受贿是具有对合性的犯罪行为,两者互为条件,相伴而生。我国虽然将两类行为都规定为犯罪,
期刊
深化事业单位改制是继国企改革之后,我国政府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事业单位改制的方向,是要建立一个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满足公共服务需要、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现代事业组织体系。而如何建立这种体系,如何顺利推进事转企改制工作,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背景与现状  改制转企是经营性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背景与现状,认识到其改制转企的必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