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丰乳肥臀》一出,一时洛阳纸贵,但也遭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严厉责难,甚至有的还上纲上线,一时有草木皆兵之感。事过多年后,莫言还委屈地说:“很多人认为我塑造的不是一个母亲,而是一个很脏的荡妇,但我觉得我这一笔恰好是对中国封建制度最沉痛的一种控诉,因为是中国的封建制度把一个想活下去的女人逼到这种程度。”①
按照莫言自述,他写《丰乳肥臀》确是因为自己的母亲。1995年,莫言母亲去世,他很长时间都没有写作,“一直在翻来覆去地思考像我母亲这一代的中国女性所遭受的巨大苦难。”解放前的缠足,“解放以后,遭受了60年代的大饥饿、沉重的体力劳动,然后是不断的社会动乱,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真是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先是20年代、30年代的国共战争,然后是抗日战争,日本鬼子来了,山东又是国共战争的主要战场,然后又是还乡团、土地改革,是搞得极‘左’的地方。1947年的时候,很多村庄里都没有多少人了。”“我就想象像我母亲这样一代人,她们为什么能够活下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她们活下来的?真是可以令人长久地反思。”②然后,详细地讲述了他们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母亲的艰难,和他担心母亲的自杀,演讲稿的文字极其动人,细节也很丰富。1995年母亲去世,他就想写一篇献给母亲的小说。“刚开始时的想法也比较简单,就觉得应该写写母亲这一生的遭遇;但一旦动笔以后就越写越大,把半真半假的高密东北乡作为一个背景写进去了,写了高密东北乡一百年来的历史。写它从一百年前的一片荒原草地,怎么样慢慢有人居住,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很发达的中小城市;描写了这么一个家族,这个家族是一个铁匠世家,母亲一辈子在不断地生育,最后生了八个女儿,一个儿子。”③
但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的读者,还有评论家认为莫言描写的是一个荡妇,而不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我认为,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或者说,莫言的委屈到底有没有道理?他真的在描写一个伟大的母亲,但读者却误以为是荡妇吗?还是他本来就描写了一个荡妇?我认为这是到目前批评界还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个问题。莫言说,他要改变革命历史小说的写法,他为此而写作《丰乳肥臀》。那么,他改变了没有呢?确实改变了。他改变了原来那种简单的脸谱式的写作。这方面虽然还有争论,但基本上达成共识了,大家认为他的“改变”是成功的,是有贡献的,对于革命历史小说的创作有突破。但他在描写一位“伟大母亲”的时候,他努力的“突破”到如今依然没有被读者,也没有被评论家所认可。记得多年前雷达先生就和我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说,他不能完全理解。问我如何看。当时,我真的还无法回答。后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在这里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在某些少数民族那里,是没有汉族这么强大的贞节问题的,其实,中华民族在上古的时候,也是比较开放的。即便我小的时候,在一些落后的乡村,大家对女人的婚外情,农村人叫“偷汉”,从村人到自己的丈夫,都是比较通达的,也不觉得有多丢人,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这一点沈从文的小说里就有描写。但莫言的《丰乳肥臀》里的描写却不是这个情况,那里早就开化了。
于是,我们得另找出路。认真读了几遍《丰乳肥臀》,其实,此书当时出版的时候,我就最早读过,对那个母亲也没有多反感,也没有觉得她是荡妇。多年后重读几遍,我还是很为这部小说感动,为这个母亲形象感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母亲”是自由的象征,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对自由的追求。这点颇类似《白鹿原》的田小娥,不过,田小娥基本是被迫的,走投无路。而“母亲”很多时候是“自愿”,一种疯狂的自愿,或者说被迫的“自愿”。如果按作者莫言的说法,是“对中国封建制度最沉痛的一种控诉”,我觉得有点勉强,有点无法服人。作家可以创造出一个人物,但很多时候却不知道她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对她们也是不太了解的。这就是阐释学说的:作家对自己小说人物的了解,并不见得比评论家强多少,有时评论家的理解可能更到位。而且,好作品都是有召唤空间的,呼唤读者进去,只有读者的介入,这部作品才算最终完成。
为什么说,母亲是自由的象征,有着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呢?我们读作品,可以看到母亲的被凌辱,被侮辱,这种被凌辱某种程度是因为没有生下儿子,这个被侮辱是由于性话语的不对称造成的。中国封建社会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这个“无后”里,我们发现责任都是女性的,男性似乎没有任何责任。于是,母因子贵,成为常规。小说里母亲鲁璇儿结婚三年没有生养,被婆婆辱骂、殴打,好在当时已经有了西医,检查结果是男方的问题,但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即便如此,责任还是女方的,于是,母亲的苦日子就开始了。很多中国妇女就像祥林嫂一样在自我的谴责、忏悔、内疚,甚至自残里度完可怜的一生。但“母亲”没有,她开始了一种反抗,这种反抗就从自己的身体开始。她一个个地生孩子,她们的父亲都不是同一个。这种“反抗”某种意义上是狂欢式的,有着某种罪恶的快感。小说里写道,每当受了丈夫和婆婆的虐待、殴打后,母亲就恨恨地想:“婆婆,丈夫,你们打吧,你们骂吧,你们盼吧,我会生儿子的,但生的儿子不是你们上官家的种,你们倒霉吧!”
当母亲一再地生出女儿时,婆婆咒骂道:“你要能生出个带把儿的,我双手捧着金盆为你洗脚!”读到这里,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最重男轻女的不是公公,而是婆婆呢?那么,面对“母亲”的有两种选择,一是做一个贞节的女子,因为不生育而被折磨至死;要么去偷汉,生一个儿子,那么自己的苦日子就到头了,倒成了正人君子。母亲选择了后者。难道她的选择有什么错吗?我们还能说她是一个荡妇吗?正像小说里婆婆说的“没有儿子,你一辈子都是奴;有了儿子,你立马就是主。”(莫言:《丰乳肥臀》,下引小说对话都出自此书。)
莫言在小说里,对这种反伦常的酣畅淋漓地描写,确实是一种控诉,不仅是对中国封建道德,更是对中国文化里的那种陈腐的男权文化的控诉和反抗。在这个意义上,他继承了鲁迅的传统。母亲,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隐喻,一个象征,就像《狂人日记》里的狂人,《阿Q正传》里的阿Q。 要真正懂得“母亲”,必须细读文本。《丰乳肥臀》第七卷,是极其重要的一章,也是极易误读的一章。很多人从中读出了淫荡,这是让莫言非常失望甚至愤怒的。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完了这一章,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女子的挣扎,她的艰难、绝望、悲苦,甚至她的伟大。从她身上,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某种不伟大,或者另一种意义上的伟大。
母亲乳名璇儿,姓鲁,1900年德国人打到她们村子,她的父母俱亡。姑姑姑父从面缸里把她救了出去。“她身上沾满面粉,已接近死亡的边缘。”十七岁的时候,她嫁给了铁匠的儿子上官寿喜。鲁璇儿和上官寿喜结婚三年,肚子里还没有怀上孩子,她的婆婆指鸡骂狗:“光吃食不下蛋的废物,养着你干什么!”她一天忙得晕头转向,但婆婆还是不满意,虐待她,羞辱她,“上官家前辈子造了孽,娶了一个二尾子,白吃饭不生养,眼见着绝后了。”鲁璇儿捂着脸哭起来,婆婆大骂:“还有她奶奶的脸哭!你白吃了我们家三年饭,公的不给俺生,生个母的也算你能,可你倒好,连个响屁都没给我们放出一个来。养你这样的吃货干什么?赶明儿就回你大姑家去吧。上官不能因为你绝了后!”丈夫上官寿喜也虐待她,她每次回姑姑家,“身上带着丈夫赠给的斑斑伤痕,耳边回旋着婆婆的臭骂”。姑父于大巴掌看到璇儿胳膊上的青紫,骂道:“都民国了,还敢这样虐待儿媳妇,惹恼了我,一把火把上官家那鳖窝给烧了!”姑姑姑父带鲁璇儿看妇科,结果是她没有病,是男方的问题。姑姑说,孩子,这世界上,好多堂堂皇皇的事,都是在黑灯瞎火里干出来的。“就在这天夜里,于大巴掌上了璇儿的炕。”她的第一、二个孩子都是女孩,也都是于大巴掌的。“母亲的第三个孩子,是在芦苇荡里怀上的”,父亲是那个常来村子赊小鸭的土匪。这时候的母亲已经没有了道德观念,也不愿意因为没有男孩子而被婆婆们欺辱。她的第四个女儿的父亲是一个江湖郎中。由于连续生了四个女孩,她的日子越加苦难。小说详细描写了第四个女儿生了之后,婆婆就摧残她,折磨她。这一章即第六十一章,六页的篇幅,描写太残酷,也太写真,一般读者是很难读下去的。它写出了那个时代女子的悲惨遭遇,写尽了封建观念下,中国女子的可悲境地。也让我似乎回到了我的童年,看见了村子里那些可怜而又伟大的母亲们。
小说首先写到鲁璇儿刚生完孩子,“双腿间还淋漓着鲜血,就听到婆婆用火钳敲响了窗户。”婆婆开始詈骂:“有了功了是不是?”“劈着个骚+净生些嫚姑子还有功了是不是?还让我四个盘八个碗地端上去侍候你?”“你要能生出个带把儿的,我双手捧着金盆为你洗脚!”这一段半页纸的凶狠地咒骂,让人看出了那个时代的残酷。鲁璇儿被迫去场上打麦子。她刚到打谷场上,丈夫又对准她的腿弯子抽了一杈杆,骂道:“懒驴,你怎么才来?你要把老子累死吗?”母亲不由得坐在地上,他又骂:“别装死,快起来翻场!”然后丈夫把桑木杈扔给她,与公公一起去树荫下拌嘴去了。母亲“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她一边坚持劳动,一边感觉到鲜血“一股股地从产道里冒出来,濡湿了她的大腿”。她想起她曾经恨恨地给姑父说:“姑父,人活一世就是这么回事,我要做贞洁烈妇,就要挨打、受骂、被休回家;我要偷人借种,反倒成了正人君子。”
母亲在场上干活,“老天爷,睁开眼看看吧!左邻右舍,睁开眼看看吧!看看上官家儿媳妇,刚生完孩子,拖着个血身子,就上了场。头顶着洒火的毒日头翻麦子。而她的公公和丈夫,两个小男人,却坐在树荫凉里磨牙斗嘴。”在母亲晕倒的那一刻,她看见送子娘娘来了。而一直到她醒来,无人管她。只是看见她醒了,婆婆才骂道:“起来回家吧,俺的个好儿媳妇,还躺在这儿干什么?躺在这儿给俺现眼?”“但愿你能生出个儿子来,将来也好尝尝给人家当婆婆的滋味!”然后安排她回家做饭,“到菜园子里摘几根黄瓜,晚上炒几个鸡蛋给他们爷儿们吃。有劲儿呢,就挑几担水把那畦茼蒿浇浇。”
晚上又是抢场,“冰凉的雨水把她淋得像落汤鸡一样”,回到家吃饭时,碗掉到地上摔碎了,“婆婆用蒜锤子砸破了她的后脑勺子,温暖的血流到了她的脖子上。”婆婆还怂恿儿子打她,“上官寿喜明白了他娘的意思,他从墙上抄起一根棍子,拦腰一棍,便把我母亲打倒了。然后,他的棍子频繁起落着,打得我母亲满地翻滚。”
“母亲怀着对上官家的满腔仇恨,把自己的肉体交给沙口子村大狗卖肉为生的光棍汉高大膘糟蹋了三天。”但她的第六个女儿却是天齐庙那个和尚的种。“母亲在蛟龙河北岸割草时,被四个拖着大枪的败兵轮奸了。”第二年,她生了她的第七个女儿。上官寿喜看到又是一个女儿时,他“往后便跌倒了。他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抄起门后捶衣服的棒槌,对准老婆的头砸了下子。鲜血喷溅在墙壁上。这个气疯了小男人,恨恨地跑出去,从铁匠炉里夹出一块暗红的铁,烙在妻子的双腿之间”。读到这里,我真佩服莫言的胆量,他真敢把“母亲”放到如此不堪的境地,而且能冷静地写到如此恐怖的境地。我们都知道,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人的胆量是有限度的,人要活下去,就必须遗忘,或者说让自己的神经麻木,一种残酷的麻木。中国广大的农村,以前多的是如此的“母亲”,被婆婆逼得上吊、跳井、自杀的媳妇,我亲眼看见或听见过不下十位,但几十年来,我都是无意识地遗忘她们。我总是以很多借口,为她们的婆婆、丈夫辩解。我们是一个遗忘的民族,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把这一切撕开写。但莫言做到了。他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母亲。不过,这确实犯了中国“家丑不可外扬”的禁忌,很多儿女看见了父亲打骂母亲,但一般都会躲避这个话题,或者无力地辩护之。《丰乳肥臀》真是一部敢于直面人生的大著。
当我们看到下面文字,我们除了颤抖,还能说什么呢?我们还能说这个母亲“淫荡”吗?我们难道看不出她的“伟大”吗?“一股焦黄的烟雾串起来,烧焦了毛发和皮肉的臭气弥漫全屋。母亲惨叫一声,便滚到炕下。她的身体弯得像弓背一样,在地上抖动着。”母亲的姑父来算账,她却说这是俺家的事,不要来插手了。“我出了于家门,就是上官家的人,是死是活,您就别管了。”这是那个时代所有女子的唯一选择。如今那些高唱儒家调的学者们,可了解这民间实情?莫言没有让她的主人公,这个伟大母亲去跪到孔庙,或者山神庙,而让他最后皈依了天主教。难道这里没有莫言深厚的思想吗?没有他过人的眼力吗? 小说写道:“母亲被烙伤的下体,腐烂化脓,散发着恶臭。”“有一天凌晨,教堂的钟声,把她从迷蒙中唤醒。教堂的大钟天天响,今天听来格外亲。”“母亲拄着拐棍,拖着腐烂的下体,一步一步的,像攀登漫漫天堂路一样,走进了教堂的大门。”当她听到了牧师讲的《马太福音》,她泣不成声地说:“主啊,我来晚了……”小说写道,1938年初夏,她爱上了牧师,并合二为一,“当马洛亚牧师的凉爽的精子像箭镞一样射进母亲子宫时,母亲眼睛里溢出感恩戴德的泪水。”这一段描写略有点仓促,不是那么冷静,说服力也不是很高,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莫言的一些想法。母亲与牧师生的孩子是一个儿子,叫上官金童。这个上官金童有恋乳癖,一生无所事事,穷愁潦倒。这里是不是还有莫言的象征,和深远的寓意?我想在另一篇文章里专门论述。母亲与九个中国男人发生性关系,但最后都没有生下一个儿子,最后与瑞典籍牧师马洛亚却生了龙凤胎,这里有没有什么文化寓意?不好乱猜。
但我们看那七个女儿的名字,就能看出中华儒家文化的可怜:来弟、招弟、领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这样的名字,在中国大地上很多女孩的身上都可以找见。这样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最后,与牧师的孩子却叫:金童、玉女。这难道不是一个绝大的讽刺吗?
婆婆上官吕氏最后被母亲打死了。上官吕氏咬女儿上官玉女的耳朵,上官玉女发出尖厉可怖的哭号,母亲怎么救都救不出来。最后,只有用一根擀面杖,擂她的头颅。在擂打的过程中,她喋喋不休地骂起来,骂“老浑蛋、老畜生”,几十年来对自己的折磨、摧残,“你心狠手辣啊,老东西,你知不知道你那儿子是个骡子?你们一家人把我逼上了绝路,我像只母狗一样翘着尾巴到处借种,我受尽了屈辱,我为你们上官家,遭了多少不是人遭的罪啊,你这老畜生!“在打死婆婆的过程中,“她的身体渐渐瘫软,瘫软成一摊臭气逼人的腐肉。”这里,我们似乎读到了武则天对李家的那种仇恨,仇恨到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杀。是一种什么文化,产生出这样的结果?新儒家对此有没有深入的思考呢?
莫言在《莫言王尧对话录》里说:“小说里的母亲皈依了天主教,确实是因为她感觉到在尘世中没有任何出路。她这一辈子,为了生一个男孩,也为了在这个家庭中取得地位,她和八个男人睡觉,然后借种生孩子,最后她只有在那个牧师那里得到了真正的爱情。”④“小说里的母亲不生孩子,实际上是丈夫的问题,她丈夫是性无能,她为了生孩子,在她姑姑的启发下,不断地变换男人睡觉,每次都是生女孩,她的婆婆、丈夫联合起来虐待她,到最后就把她的身体都烫伤了,生命垂危。在这个时候她听到了牧师讲经,正在讲经传道。她突然感到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感动,一下子把她深深感动了,这个女人到这个时候,唯一支撑她活下去的力量就是来自于上帝的召唤。”“我觉得对一位母亲来说,最大最深重的痛苦、最沉重的负担莫过于被逼得不断地和自己毫不相识也不爱的男人去睡觉。”⑤
这是莫言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反叛宣言,也是对传统文化要求女人从一而终的反叛,是一种对男权的反对。这是一种回归人性的写作,是一种自由的书写。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大地上一次罕见的对自由的呼唤,一种变态的可怜的呼唤。莫言说:“客观上我有这种心理倾向(恋母情结),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当时的社会中,在外边感觉到不安全。我家的成分较高,父亲在外边饱受欺压,回家以后对我没有好声气,母亲是我唯一的保护伞,是我们的靠山。”⑥正是这种经历,他才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国妇女的真实心理,塑造出这么一个“母亲”来。
当然,母亲的形象仅仅说成对中国封建制度的控诉,还是没有完全看到母亲的伟大之处。我前文说过,“母亲”是自由的象征,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对自由的追求,甚至有一种朴素的人权的觉醒,一种人性的复苏,一种爱的信仰的升起。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是有文本基础的。而且我们知道山东那里很早就有欧洲文化,包括基督教的传入,尤其从清朝晚期,那是大面积地进入。马克思说过,帝国主义的入侵,某种意义上也是把一种先进的文化带入。他说英国在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时,他们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摧毁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摧毁了农村公社的经济基础,由此在亚洲造成了“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⑦,“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⑧。这一点,从莫言的小说《檀香刑》《丰乳肥臀》都可以看出来。
就《丰乳肥臀》来说,母亲已经不是那个逆来顺受的祥林嫂们了,她已经有了某种反抗意识。她和很多男人的偷情、野合,生育了那么多的孩子,就是一种反叛,而且她并不觉得这有多可耻。她对面貌颇类外国人的金童、玉女说:“一点也不假,你们的亲爹是马牧师,这有什么?你给我把脸洗净,把头洗净,你到大街上挺着胸膛说去:我爹是瑞典牧师马洛亚,我是贵族的后代,比你们这些土鳖高贵!”这种自觉的主体意识,对一种女性自由的认可,是中国以前女性没有的。这是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东西,尤其是宋元以后的以理学为主的中国文化,那种要求女人从一而终,要守贞节的文化。所以,那些还守着宋明理学的评论家们,就觉得这个母亲是荡妇吗?他们无法看到这个女人作为母亲的伟大。某种意义上,母亲接受的是西方的基督教文化,那种宽容、宽恕的文化,那种只对上帝负责,不把自己完全依附在丈夫身上的文化。她后来与瑞典传教士的爱情,不仅是肉体的,更是精神的。她从此有了自己的信仰。
母亲是博大的,超越的,具有一种超越眼光。她是真正的母亲,她身上的母爱是觉醒的。我们知道,母爱某种意义上,也有神性,或者说就是神性。她的孩子选择了不同的政党,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她都是尊重的,她不干涉。而且,她还辛苦养育着他们的孩子,她的隔代的一代孩子。而且她对这种选择,这种文化抉择,也有自己的思考。莫言在《我为什么写作》里说:“她认为这些孩子都是好孩子,不管他的父亲、他的母亲是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上,对一个生命来说,对一个母亲来说,都是一样的。”⑨
这一点哲学家何怀宏在他的文章《活下去,但要记住——莫言作品中的乡土历史与生命记忆》⑩里有比较透彻的分析。他在文章中说:“而《丰乳肥臀》中的母亲当时就是有反省的。”比如,当跟着独立团回来的五女上官盼弟说“我们把天下夺回来了”时,母亲的反应却是:她仰望着乱云奔腾的天空,呢喃着:“主啊,您睁开眼睛看看吧,看看这个世界吧……”何怀宏说:“母亲的这一反应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思想,她根据的就是最朴素的常识和生命本能,当然还有真正的善意和悲悯。”莫言说:“巨大的母爱超越了阶级,也超越了政治。”“尤其《丰乳肥臀》里的母亲形象,倾注了我全部的感情。这个母亲经过战争、疾病、饥饿、政治动乱,费尽了千辛万苦,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不但把自己的子女抚养成人,而且还把女儿们的孩子抚养成人。” 我们知道,20世纪的中国百姓活得太艰难了,战争、饥馑、一个一个的政治运动。严酷的生存环境让人都麻木了。何怀宏说:“在母亲的生命中,最光辉的就是她的生养。这‘生养’也是作为‘母亲’的最本质的含义。然而,这‘生’对她却是非常屈辱的,这‘养’对她也是极其艰难和痛苦的。”这种“养”之难,其实,读者阅读小说,也是可以感觉到的。她不仅被自己的丈夫、婆婆凌辱、殴打,而且在不得不“借种”的过程中,也受到不同的男性的凌辱,还有败兵的轮奸。但为了养育自己的九个孩子,这个伟大的母亲没有选择自杀,虽然她曾想过自杀。她还是艰难地活下来了。我们想到鲁迅那篇《颓败线的颤动》,那个被自己的子女唾弃的垂老的女人,早年为了养育自己的孩子不得不卖淫,老了,被她用出卖自己身体而养大的孩子却开始唾弃她。这个母亲,和《丰乳肥臀》里的母亲是一致的,她们同样的伟大,但却不能为后人所理解。何怀宏说:“《丰乳肥臀》中的母亲也是意识到生命的尊严的,甚至即便是死去的生命,也还要有它的某种体面和尊严。”当一个守尸队员举起铁钩子钩她的丈夫时,她高喊着:别用钩子钩他呀!并号哭着爬到无头的丈夫身边,尽管那丈夫生前虐待和殴打她。而被她养育出来的九个儿女,女的都是疯狂地追求爱情,男的都是疯狂地追求事业,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都极其自尊,坚守底线。
我认为,能让母亲上官鲁氏有如此大爱,除了那种原始的母爱本身的力量,还有一个信仰,她晚年皈依的天主教给了她很大的力量。小说里写道,当母亲终于有了一个儿子时,她是如何欣喜。她骨子里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每次都只是给金童喂奶,马洛亚牧师把玉女递给她,说:“喂喂她吧,都是上帝赐给的,不能太偏心啊!”母亲的脸红了。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我们知道,小说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道德行为。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对我来说,一个作家能起到真正重要的影响是他的作品能够深入人心,改变读者对世界和生活的某些观念。”“母亲”的形象某种意义上也“改变”了“读者对世界和生活的某些观点”。
2015年7月20日改定于兰州黄河之滨南书房
【注释】
①②③⑨莫言:《我为什么写作》,见《莫言讲演新篇》,213、213、212、213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④⑤《莫言王尧对话录》,165、165—166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⑥莫言:《细节与真实》,见《莫言讲演新篇》,364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⑦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65、76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⑩何怀宏:《活下去,但要记住——莫言作品中的乡土历史与生命记忆》,载《东吴学术》2014年第6期。下面凡是引用何怀宏的文字都出自此文。
莫言:《细节与真实》,见《莫言讲演新篇》,365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8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
(杨光祖,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按照莫言自述,他写《丰乳肥臀》确是因为自己的母亲。1995年,莫言母亲去世,他很长时间都没有写作,“一直在翻来覆去地思考像我母亲这一代的中国女性所遭受的巨大苦难。”解放前的缠足,“解放以后,遭受了60年代的大饥饿、沉重的体力劳动,然后是不断的社会动乱,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真是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先是20年代、30年代的国共战争,然后是抗日战争,日本鬼子来了,山东又是国共战争的主要战场,然后又是还乡团、土地改革,是搞得极‘左’的地方。1947年的时候,很多村庄里都没有多少人了。”“我就想象像我母亲这样一代人,她们为什么能够活下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她们活下来的?真是可以令人长久地反思。”②然后,详细地讲述了他们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母亲的艰难,和他担心母亲的自杀,演讲稿的文字极其动人,细节也很丰富。1995年母亲去世,他就想写一篇献给母亲的小说。“刚开始时的想法也比较简单,就觉得应该写写母亲这一生的遭遇;但一旦动笔以后就越写越大,把半真半假的高密东北乡作为一个背景写进去了,写了高密东北乡一百年来的历史。写它从一百年前的一片荒原草地,怎么样慢慢有人居住,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很发达的中小城市;描写了这么一个家族,这个家族是一个铁匠世家,母亲一辈子在不断地生育,最后生了八个女儿,一个儿子。”③
但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的读者,还有评论家认为莫言描写的是一个荡妇,而不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我认为,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或者说,莫言的委屈到底有没有道理?他真的在描写一个伟大的母亲,但读者却误以为是荡妇吗?还是他本来就描写了一个荡妇?我认为这是到目前批评界还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个问题。莫言说,他要改变革命历史小说的写法,他为此而写作《丰乳肥臀》。那么,他改变了没有呢?确实改变了。他改变了原来那种简单的脸谱式的写作。这方面虽然还有争论,但基本上达成共识了,大家认为他的“改变”是成功的,是有贡献的,对于革命历史小说的创作有突破。但他在描写一位“伟大母亲”的时候,他努力的“突破”到如今依然没有被读者,也没有被评论家所认可。记得多年前雷达先生就和我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说,他不能完全理解。问我如何看。当时,我真的还无法回答。后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在这里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在某些少数民族那里,是没有汉族这么强大的贞节问题的,其实,中华民族在上古的时候,也是比较开放的。即便我小的时候,在一些落后的乡村,大家对女人的婚外情,农村人叫“偷汉”,从村人到自己的丈夫,都是比较通达的,也不觉得有多丢人,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这一点沈从文的小说里就有描写。但莫言的《丰乳肥臀》里的描写却不是这个情况,那里早就开化了。
于是,我们得另找出路。认真读了几遍《丰乳肥臀》,其实,此书当时出版的时候,我就最早读过,对那个母亲也没有多反感,也没有觉得她是荡妇。多年后重读几遍,我还是很为这部小说感动,为这个母亲形象感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母亲”是自由的象征,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对自由的追求。这点颇类似《白鹿原》的田小娥,不过,田小娥基本是被迫的,走投无路。而“母亲”很多时候是“自愿”,一种疯狂的自愿,或者说被迫的“自愿”。如果按作者莫言的说法,是“对中国封建制度最沉痛的一种控诉”,我觉得有点勉强,有点无法服人。作家可以创造出一个人物,但很多时候却不知道她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对她们也是不太了解的。这就是阐释学说的:作家对自己小说人物的了解,并不见得比评论家强多少,有时评论家的理解可能更到位。而且,好作品都是有召唤空间的,呼唤读者进去,只有读者的介入,这部作品才算最终完成。
为什么说,母亲是自由的象征,有着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呢?我们读作品,可以看到母亲的被凌辱,被侮辱,这种被凌辱某种程度是因为没有生下儿子,这个被侮辱是由于性话语的不对称造成的。中国封建社会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这个“无后”里,我们发现责任都是女性的,男性似乎没有任何责任。于是,母因子贵,成为常规。小说里母亲鲁璇儿结婚三年没有生养,被婆婆辱骂、殴打,好在当时已经有了西医,检查结果是男方的问题,但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即便如此,责任还是女方的,于是,母亲的苦日子就开始了。很多中国妇女就像祥林嫂一样在自我的谴责、忏悔、内疚,甚至自残里度完可怜的一生。但“母亲”没有,她开始了一种反抗,这种反抗就从自己的身体开始。她一个个地生孩子,她们的父亲都不是同一个。这种“反抗”某种意义上是狂欢式的,有着某种罪恶的快感。小说里写道,每当受了丈夫和婆婆的虐待、殴打后,母亲就恨恨地想:“婆婆,丈夫,你们打吧,你们骂吧,你们盼吧,我会生儿子的,但生的儿子不是你们上官家的种,你们倒霉吧!”
当母亲一再地生出女儿时,婆婆咒骂道:“你要能生出个带把儿的,我双手捧着金盆为你洗脚!”读到这里,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最重男轻女的不是公公,而是婆婆呢?那么,面对“母亲”的有两种选择,一是做一个贞节的女子,因为不生育而被折磨至死;要么去偷汉,生一个儿子,那么自己的苦日子就到头了,倒成了正人君子。母亲选择了后者。难道她的选择有什么错吗?我们还能说她是一个荡妇吗?正像小说里婆婆说的“没有儿子,你一辈子都是奴;有了儿子,你立马就是主。”(莫言:《丰乳肥臀》,下引小说对话都出自此书。)
莫言在小说里,对这种反伦常的酣畅淋漓地描写,确实是一种控诉,不仅是对中国封建道德,更是对中国文化里的那种陈腐的男权文化的控诉和反抗。在这个意义上,他继承了鲁迅的传统。母亲,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隐喻,一个象征,就像《狂人日记》里的狂人,《阿Q正传》里的阿Q。 要真正懂得“母亲”,必须细读文本。《丰乳肥臀》第七卷,是极其重要的一章,也是极易误读的一章。很多人从中读出了淫荡,这是让莫言非常失望甚至愤怒的。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完了这一章,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女子的挣扎,她的艰难、绝望、悲苦,甚至她的伟大。从她身上,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某种不伟大,或者另一种意义上的伟大。
母亲乳名璇儿,姓鲁,1900年德国人打到她们村子,她的父母俱亡。姑姑姑父从面缸里把她救了出去。“她身上沾满面粉,已接近死亡的边缘。”十七岁的时候,她嫁给了铁匠的儿子上官寿喜。鲁璇儿和上官寿喜结婚三年,肚子里还没有怀上孩子,她的婆婆指鸡骂狗:“光吃食不下蛋的废物,养着你干什么!”她一天忙得晕头转向,但婆婆还是不满意,虐待她,羞辱她,“上官家前辈子造了孽,娶了一个二尾子,白吃饭不生养,眼见着绝后了。”鲁璇儿捂着脸哭起来,婆婆大骂:“还有她奶奶的脸哭!你白吃了我们家三年饭,公的不给俺生,生个母的也算你能,可你倒好,连个响屁都没给我们放出一个来。养你这样的吃货干什么?赶明儿就回你大姑家去吧。上官不能因为你绝了后!”丈夫上官寿喜也虐待她,她每次回姑姑家,“身上带着丈夫赠给的斑斑伤痕,耳边回旋着婆婆的臭骂”。姑父于大巴掌看到璇儿胳膊上的青紫,骂道:“都民国了,还敢这样虐待儿媳妇,惹恼了我,一把火把上官家那鳖窝给烧了!”姑姑姑父带鲁璇儿看妇科,结果是她没有病,是男方的问题。姑姑说,孩子,这世界上,好多堂堂皇皇的事,都是在黑灯瞎火里干出来的。“就在这天夜里,于大巴掌上了璇儿的炕。”她的第一、二个孩子都是女孩,也都是于大巴掌的。“母亲的第三个孩子,是在芦苇荡里怀上的”,父亲是那个常来村子赊小鸭的土匪。这时候的母亲已经没有了道德观念,也不愿意因为没有男孩子而被婆婆们欺辱。她的第四个女儿的父亲是一个江湖郎中。由于连续生了四个女孩,她的日子越加苦难。小说详细描写了第四个女儿生了之后,婆婆就摧残她,折磨她。这一章即第六十一章,六页的篇幅,描写太残酷,也太写真,一般读者是很难读下去的。它写出了那个时代女子的悲惨遭遇,写尽了封建观念下,中国女子的可悲境地。也让我似乎回到了我的童年,看见了村子里那些可怜而又伟大的母亲们。
小说首先写到鲁璇儿刚生完孩子,“双腿间还淋漓着鲜血,就听到婆婆用火钳敲响了窗户。”婆婆开始詈骂:“有了功了是不是?”“劈着个骚+净生些嫚姑子还有功了是不是?还让我四个盘八个碗地端上去侍候你?”“你要能生出个带把儿的,我双手捧着金盆为你洗脚!”这一段半页纸的凶狠地咒骂,让人看出了那个时代的残酷。鲁璇儿被迫去场上打麦子。她刚到打谷场上,丈夫又对准她的腿弯子抽了一杈杆,骂道:“懒驴,你怎么才来?你要把老子累死吗?”母亲不由得坐在地上,他又骂:“别装死,快起来翻场!”然后丈夫把桑木杈扔给她,与公公一起去树荫下拌嘴去了。母亲“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她一边坚持劳动,一边感觉到鲜血“一股股地从产道里冒出来,濡湿了她的大腿”。她想起她曾经恨恨地给姑父说:“姑父,人活一世就是这么回事,我要做贞洁烈妇,就要挨打、受骂、被休回家;我要偷人借种,反倒成了正人君子。”
母亲在场上干活,“老天爷,睁开眼看看吧!左邻右舍,睁开眼看看吧!看看上官家儿媳妇,刚生完孩子,拖着个血身子,就上了场。头顶着洒火的毒日头翻麦子。而她的公公和丈夫,两个小男人,却坐在树荫凉里磨牙斗嘴。”在母亲晕倒的那一刻,她看见送子娘娘来了。而一直到她醒来,无人管她。只是看见她醒了,婆婆才骂道:“起来回家吧,俺的个好儿媳妇,还躺在这儿干什么?躺在这儿给俺现眼?”“但愿你能生出个儿子来,将来也好尝尝给人家当婆婆的滋味!”然后安排她回家做饭,“到菜园子里摘几根黄瓜,晚上炒几个鸡蛋给他们爷儿们吃。有劲儿呢,就挑几担水把那畦茼蒿浇浇。”
晚上又是抢场,“冰凉的雨水把她淋得像落汤鸡一样”,回到家吃饭时,碗掉到地上摔碎了,“婆婆用蒜锤子砸破了她的后脑勺子,温暖的血流到了她的脖子上。”婆婆还怂恿儿子打她,“上官寿喜明白了他娘的意思,他从墙上抄起一根棍子,拦腰一棍,便把我母亲打倒了。然后,他的棍子频繁起落着,打得我母亲满地翻滚。”
“母亲怀着对上官家的满腔仇恨,把自己的肉体交给沙口子村大狗卖肉为生的光棍汉高大膘糟蹋了三天。”但她的第六个女儿却是天齐庙那个和尚的种。“母亲在蛟龙河北岸割草时,被四个拖着大枪的败兵轮奸了。”第二年,她生了她的第七个女儿。上官寿喜看到又是一个女儿时,他“往后便跌倒了。他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抄起门后捶衣服的棒槌,对准老婆的头砸了下子。鲜血喷溅在墙壁上。这个气疯了小男人,恨恨地跑出去,从铁匠炉里夹出一块暗红的铁,烙在妻子的双腿之间”。读到这里,我真佩服莫言的胆量,他真敢把“母亲”放到如此不堪的境地,而且能冷静地写到如此恐怖的境地。我们都知道,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人的胆量是有限度的,人要活下去,就必须遗忘,或者说让自己的神经麻木,一种残酷的麻木。中国广大的农村,以前多的是如此的“母亲”,被婆婆逼得上吊、跳井、自杀的媳妇,我亲眼看见或听见过不下十位,但几十年来,我都是无意识地遗忘她们。我总是以很多借口,为她们的婆婆、丈夫辩解。我们是一个遗忘的民族,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把这一切撕开写。但莫言做到了。他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母亲。不过,这确实犯了中国“家丑不可外扬”的禁忌,很多儿女看见了父亲打骂母亲,但一般都会躲避这个话题,或者无力地辩护之。《丰乳肥臀》真是一部敢于直面人生的大著。
当我们看到下面文字,我们除了颤抖,还能说什么呢?我们还能说这个母亲“淫荡”吗?我们难道看不出她的“伟大”吗?“一股焦黄的烟雾串起来,烧焦了毛发和皮肉的臭气弥漫全屋。母亲惨叫一声,便滚到炕下。她的身体弯得像弓背一样,在地上抖动着。”母亲的姑父来算账,她却说这是俺家的事,不要来插手了。“我出了于家门,就是上官家的人,是死是活,您就别管了。”这是那个时代所有女子的唯一选择。如今那些高唱儒家调的学者们,可了解这民间实情?莫言没有让她的主人公,这个伟大母亲去跪到孔庙,或者山神庙,而让他最后皈依了天主教。难道这里没有莫言深厚的思想吗?没有他过人的眼力吗? 小说写道:“母亲被烙伤的下体,腐烂化脓,散发着恶臭。”“有一天凌晨,教堂的钟声,把她从迷蒙中唤醒。教堂的大钟天天响,今天听来格外亲。”“母亲拄着拐棍,拖着腐烂的下体,一步一步的,像攀登漫漫天堂路一样,走进了教堂的大门。”当她听到了牧师讲的《马太福音》,她泣不成声地说:“主啊,我来晚了……”小说写道,1938年初夏,她爱上了牧师,并合二为一,“当马洛亚牧师的凉爽的精子像箭镞一样射进母亲子宫时,母亲眼睛里溢出感恩戴德的泪水。”这一段描写略有点仓促,不是那么冷静,说服力也不是很高,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莫言的一些想法。母亲与牧师生的孩子是一个儿子,叫上官金童。这个上官金童有恋乳癖,一生无所事事,穷愁潦倒。这里是不是还有莫言的象征,和深远的寓意?我想在另一篇文章里专门论述。母亲与九个中国男人发生性关系,但最后都没有生下一个儿子,最后与瑞典籍牧师马洛亚却生了龙凤胎,这里有没有什么文化寓意?不好乱猜。
但我们看那七个女儿的名字,就能看出中华儒家文化的可怜:来弟、招弟、领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这样的名字,在中国大地上很多女孩的身上都可以找见。这样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最后,与牧师的孩子却叫:金童、玉女。这难道不是一个绝大的讽刺吗?
婆婆上官吕氏最后被母亲打死了。上官吕氏咬女儿上官玉女的耳朵,上官玉女发出尖厉可怖的哭号,母亲怎么救都救不出来。最后,只有用一根擀面杖,擂她的头颅。在擂打的过程中,她喋喋不休地骂起来,骂“老浑蛋、老畜生”,几十年来对自己的折磨、摧残,“你心狠手辣啊,老东西,你知不知道你那儿子是个骡子?你们一家人把我逼上了绝路,我像只母狗一样翘着尾巴到处借种,我受尽了屈辱,我为你们上官家,遭了多少不是人遭的罪啊,你这老畜生!“在打死婆婆的过程中,“她的身体渐渐瘫软,瘫软成一摊臭气逼人的腐肉。”这里,我们似乎读到了武则天对李家的那种仇恨,仇恨到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杀。是一种什么文化,产生出这样的结果?新儒家对此有没有深入的思考呢?
莫言在《莫言王尧对话录》里说:“小说里的母亲皈依了天主教,确实是因为她感觉到在尘世中没有任何出路。她这一辈子,为了生一个男孩,也为了在这个家庭中取得地位,她和八个男人睡觉,然后借种生孩子,最后她只有在那个牧师那里得到了真正的爱情。”④“小说里的母亲不生孩子,实际上是丈夫的问题,她丈夫是性无能,她为了生孩子,在她姑姑的启发下,不断地变换男人睡觉,每次都是生女孩,她的婆婆、丈夫联合起来虐待她,到最后就把她的身体都烫伤了,生命垂危。在这个时候她听到了牧师讲经,正在讲经传道。她突然感到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感动,一下子把她深深感动了,这个女人到这个时候,唯一支撑她活下去的力量就是来自于上帝的召唤。”“我觉得对一位母亲来说,最大最深重的痛苦、最沉重的负担莫过于被逼得不断地和自己毫不相识也不爱的男人去睡觉。”⑤
这是莫言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反叛宣言,也是对传统文化要求女人从一而终的反叛,是一种对男权的反对。这是一种回归人性的写作,是一种自由的书写。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大地上一次罕见的对自由的呼唤,一种变态的可怜的呼唤。莫言说:“客观上我有这种心理倾向(恋母情结),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当时的社会中,在外边感觉到不安全。我家的成分较高,父亲在外边饱受欺压,回家以后对我没有好声气,母亲是我唯一的保护伞,是我们的靠山。”⑥正是这种经历,他才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国妇女的真实心理,塑造出这么一个“母亲”来。
当然,母亲的形象仅仅说成对中国封建制度的控诉,还是没有完全看到母亲的伟大之处。我前文说过,“母亲”是自由的象征,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对自由的追求,甚至有一种朴素的人权的觉醒,一种人性的复苏,一种爱的信仰的升起。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是有文本基础的。而且我们知道山东那里很早就有欧洲文化,包括基督教的传入,尤其从清朝晚期,那是大面积地进入。马克思说过,帝国主义的入侵,某种意义上也是把一种先进的文化带入。他说英国在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时,他们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摧毁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摧毁了农村公社的经济基础,由此在亚洲造成了“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⑦,“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⑧。这一点,从莫言的小说《檀香刑》《丰乳肥臀》都可以看出来。
就《丰乳肥臀》来说,母亲已经不是那个逆来顺受的祥林嫂们了,她已经有了某种反抗意识。她和很多男人的偷情、野合,生育了那么多的孩子,就是一种反叛,而且她并不觉得这有多可耻。她对面貌颇类外国人的金童、玉女说:“一点也不假,你们的亲爹是马牧师,这有什么?你给我把脸洗净,把头洗净,你到大街上挺着胸膛说去:我爹是瑞典牧师马洛亚,我是贵族的后代,比你们这些土鳖高贵!”这种自觉的主体意识,对一种女性自由的认可,是中国以前女性没有的。这是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东西,尤其是宋元以后的以理学为主的中国文化,那种要求女人从一而终,要守贞节的文化。所以,那些还守着宋明理学的评论家们,就觉得这个母亲是荡妇吗?他们无法看到这个女人作为母亲的伟大。某种意义上,母亲接受的是西方的基督教文化,那种宽容、宽恕的文化,那种只对上帝负责,不把自己完全依附在丈夫身上的文化。她后来与瑞典传教士的爱情,不仅是肉体的,更是精神的。她从此有了自己的信仰。
母亲是博大的,超越的,具有一种超越眼光。她是真正的母亲,她身上的母爱是觉醒的。我们知道,母爱某种意义上,也有神性,或者说就是神性。她的孩子选择了不同的政党,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她都是尊重的,她不干涉。而且,她还辛苦养育着他们的孩子,她的隔代的一代孩子。而且她对这种选择,这种文化抉择,也有自己的思考。莫言在《我为什么写作》里说:“她认为这些孩子都是好孩子,不管他的父亲、他的母亲是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上,对一个生命来说,对一个母亲来说,都是一样的。”⑨
这一点哲学家何怀宏在他的文章《活下去,但要记住——莫言作品中的乡土历史与生命记忆》⑩里有比较透彻的分析。他在文章中说:“而《丰乳肥臀》中的母亲当时就是有反省的。”比如,当跟着独立团回来的五女上官盼弟说“我们把天下夺回来了”时,母亲的反应却是:她仰望着乱云奔腾的天空,呢喃着:“主啊,您睁开眼睛看看吧,看看这个世界吧……”何怀宏说:“母亲的这一反应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思想,她根据的就是最朴素的常识和生命本能,当然还有真正的善意和悲悯。”莫言说:“巨大的母爱超越了阶级,也超越了政治。”“尤其《丰乳肥臀》里的母亲形象,倾注了我全部的感情。这个母亲经过战争、疾病、饥饿、政治动乱,费尽了千辛万苦,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不但把自己的子女抚养成人,而且还把女儿们的孩子抚养成人。” 我们知道,20世纪的中国百姓活得太艰难了,战争、饥馑、一个一个的政治运动。严酷的生存环境让人都麻木了。何怀宏说:“在母亲的生命中,最光辉的就是她的生养。这‘生养’也是作为‘母亲’的最本质的含义。然而,这‘生’对她却是非常屈辱的,这‘养’对她也是极其艰难和痛苦的。”这种“养”之难,其实,读者阅读小说,也是可以感觉到的。她不仅被自己的丈夫、婆婆凌辱、殴打,而且在不得不“借种”的过程中,也受到不同的男性的凌辱,还有败兵的轮奸。但为了养育自己的九个孩子,这个伟大的母亲没有选择自杀,虽然她曾想过自杀。她还是艰难地活下来了。我们想到鲁迅那篇《颓败线的颤动》,那个被自己的子女唾弃的垂老的女人,早年为了养育自己的孩子不得不卖淫,老了,被她用出卖自己身体而养大的孩子却开始唾弃她。这个母亲,和《丰乳肥臀》里的母亲是一致的,她们同样的伟大,但却不能为后人所理解。何怀宏说:“《丰乳肥臀》中的母亲也是意识到生命的尊严的,甚至即便是死去的生命,也还要有它的某种体面和尊严。”当一个守尸队员举起铁钩子钩她的丈夫时,她高喊着:别用钩子钩他呀!并号哭着爬到无头的丈夫身边,尽管那丈夫生前虐待和殴打她。而被她养育出来的九个儿女,女的都是疯狂地追求爱情,男的都是疯狂地追求事业,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都极其自尊,坚守底线。
我认为,能让母亲上官鲁氏有如此大爱,除了那种原始的母爱本身的力量,还有一个信仰,她晚年皈依的天主教给了她很大的力量。小说里写道,当母亲终于有了一个儿子时,她是如何欣喜。她骨子里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每次都只是给金童喂奶,马洛亚牧师把玉女递给她,说:“喂喂她吧,都是上帝赐给的,不能太偏心啊!”母亲的脸红了。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我们知道,小说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道德行为。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对我来说,一个作家能起到真正重要的影响是他的作品能够深入人心,改变读者对世界和生活的某些观念。”“母亲”的形象某种意义上也“改变”了“读者对世界和生活的某些观点”。
2015年7月20日改定于兰州黄河之滨南书房
【注释】
①②③⑨莫言:《我为什么写作》,见《莫言讲演新篇》,213、213、212、213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④⑤《莫言王尧对话录》,165、165—166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⑥莫言:《细节与真实》,见《莫言讲演新篇》,364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⑦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65、76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⑩何怀宏:《活下去,但要记住——莫言作品中的乡土历史与生命记忆》,载《东吴学术》2014年第6期。下面凡是引用何怀宏的文字都出自此文。
莫言:《细节与真实》,见《莫言讲演新篇》,365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8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
(杨光祖,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