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纲要》中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教师在艺术活动组织中,要把握四个要点:
其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平日我是这样丰富幼儿感性经验的:每次与幼儿进行艺术活动都是根据内容的不同,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感性材料,如上《小蝌蚪找妈妈》活动时提供故事材料,充分让幼儿感受语言的意境美。当我组织活动《一盘水果》时为幼儿设计的是情景表演——客人来了,客人到你家做客,你会怎样做?然后位客人送上水果。画《螃蟹》时为幼儿带来活螃蟹,幼儿观察螃蟹的爬行,攻击武器的观察、外形的观察、河蟹与海蟹的不同、煮前与煮后颜色的不同。当画《滑梯》时会带幼儿室外先观察滑梯,尤其要观察滑梯的连接部分。当画《熊猫》时要提供视频材料。画《荡秋千》时要收集各种图片材料,提出重点观察部位(衣服、绳子、手等)。幼儿绘画的表现是由“输入”经过“转换”再“输出”的过程,幼儿丰富的感性经验是幼儿生动绘画表现的基石。
其二: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自由表现应是思想的自由与表现手法的自由。前一段时间班级来了一名特别的小朋友,他家境很好,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注重幼儿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不太注重情商的培养,他会上喜欢的英文网站,并自己搜索喜欢的内容,再由他妈妈讲给他听,一段时间他喜欢火山的知识,来到画室时,不管今天的活动内容是什么如画城堡、画爸爸、妈妈与我,他都要画上火山并填写上他喜欢的英文网址,他个性很强,一段时间里他不会因为活动内容的变化、小朋友各种特色的表现而改变他,我没有完全制止他的行为,他每次乐此不疲讲述着一些火山的知识。当有一天在画《老鼠嫁女》时他深深被故事吸引了,对特色的剪纸产生了兴趣,那一天他画了两只又肥又大的老鼠,抬着一条大鱼,我抓住这一机会,用夸张的手法表扬了他,从此,他酷爱画画,每当我去接她上课时,他都会第一个扑过来说:“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吧”接着还会说“我想你了”
还有一部分胆子小、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在画画时,表现的内容总是小的、模仿成分多,创造能力较弱,这样的孩子教师要花费心思一要不离不弃二要让他们掌握一些表现技能,三要观察他们的细微变化,要及时扑捉到他们的细小的闪光点并大肆在众人前表扬,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孩子有了坚强的自信心才会有自由的、大胆的表现。幼儿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最珍贵的特性,是自我表现的灵魂。
其三: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
幼儿的想象与表现在某些方面是成人所不及的,如在画小鸡时小鸡身体前只露出一只圆圆的眼睛,我问他头呐,他说:小鸡怕虫子发现它,把头缩到身体里,只露出眼睛才不会让小鸡发现。就是一个大圆,说鸡的头与嘴都被挡住了。每一位幼儿在我眼里都是一位大师,因为孩子通过形象的媒介可以使思维超然物外、超越时空,画出超乎寻常的作品。
其四: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我每次与幼儿共同活动时,孩子在活动中对活动内容表现积极、创造画面各异,能讲出自己的故事,我也会被感染,课后在园中逢人会讲幼儿的精彩画面。一次在为幼儿准备画纸时,不小心将手划破了,因到上课时间我匆匆抹了一些芦荟胶就去上课了,当我给幼儿范画时,一名幼儿突然喊;老师你的手怎么了?我淡淡的说:不小心划破了。那名孩子马上说:明天我给你带创可贴。其他幼儿也分别说出他们不同的想法,这激发了我的创作兴趣,下次的活动内容就是:连环画-当小朋友手被划破时。孩子在不停的创造,也激发我许多的创作灵感,我和孩子们都在这种创作中快乐着。
这四个要点如果归纳成一句话,那就是教师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学会换位思考,要用正确的儿童观去认识、组织、欣赏幼儿的艺术活动及作品。
在正确的儿童观指导下,教师在艺术活动中的要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用幼儿视觉选择艺术活动
幼儿眼中的艺术活动是什么呢?可能是一个故事,可能是一个游戏,可能是一个可以自由表现的活动等等。而非我们成人眼中的正确构图、线条准确、色彩合理。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如“儿时乐事老堪夸......何若
(上接第4页)
阿芝絮钓虾”。
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通过观察,强调腹部第三节的拱起, 很好地表现了虾体的曲直 ,弹 跳 的姿势, 因虾的跳跃全靠腹部,这样虾就画得更生动了。
深谙艺术规律的白石老人将躯体透明的白虾和长臂青虾结合起来,创造了“白石虾”。
二、用幼儿接受的方式丰富生活经验
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有什么?游戏或是真实体验,并非说教。比如我们要让幼儿真实的表现事物,这么这个事物在幼儿头脑中要有物象,如果没有,画面会出现千篇一律。
三、 用适宜幼儿的表现形式表现艺术
教师不能用技能难倒幼儿,我们也常常爱犯这种错误,就知识教知识,忽略表现技能能否适合幼儿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如果教师把你的作用定位在教技能上,那么就不可能激发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因为幼儿被技能不足给难倒了。教师不要忘记,技能是为表现服务的,如果有适宜幼儿掌握的、拿来就用的技能,为什么我们不提供给幼儿呢?这样教师就会有很多时间去和幼儿理解所要表达的事物。
当教师把自己变成儿童的时候,那你对幼儿的作品会真诚发现、挖掘、学习、欣赏,非挑剔。
《纲要》中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教师在艺术活动组织中,要把握四个要点:
其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平日我是这样丰富幼儿感性经验的:每次与幼儿进行艺术活动都是根据内容的不同,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感性材料,如上《小蝌蚪找妈妈》活动时提供故事材料,充分让幼儿感受语言的意境美。当我组织活动《一盘水果》时为幼儿设计的是情景表演——客人来了,客人到你家做客,你会怎样做?然后位客人送上水果。画《螃蟹》时为幼儿带来活螃蟹,幼儿观察螃蟹的爬行,攻击武器的观察、外形的观察、河蟹与海蟹的不同、煮前与煮后颜色的不同。当画《滑梯》时会带幼儿室外先观察滑梯,尤其要观察滑梯的连接部分。当画《熊猫》时要提供视频材料。画《荡秋千》时要收集各种图片材料,提出重点观察部位(衣服、绳子、手等)。幼儿绘画的表现是由“输入”经过“转换”再“输出”的过程,幼儿丰富的感性经验是幼儿生动绘画表现的基石。
其二: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自由表现应是思想的自由与表现手法的自由。前一段时间班级来了一名特别的小朋友,他家境很好,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注重幼儿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不太注重情商的培养,他会上喜欢的英文网站,并自己搜索喜欢的内容,再由他妈妈讲给他听,一段时间他喜欢火山的知识,来到画室时,不管今天的活动内容是什么如画城堡、画爸爸、妈妈与我,他都要画上火山并填写上他喜欢的英文网址,他个性很强,一段时间里他不会因为活动内容的变化、小朋友各种特色的表现而改变他,我没有完全制止他的行为,他每次乐此不疲讲述着一些火山的知识。当有一天在画《老鼠嫁女》时他深深被故事吸引了,对特色的剪纸产生了兴趣,那一天他画了两只又肥又大的老鼠,抬着一条大鱼,我抓住这一机会,用夸张的手法表扬了他,从此,他酷爱画画,每当我去接她上课时,他都会第一个扑过来说:“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吧”接着还会说“我想你了”
还有一部分胆子小、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在画画时,表现的内容总是小的、模仿成分多,创造能力较弱,这样的孩子教师要花费心思一要不离不弃二要让他们掌握一些表现技能,三要观察他们的细微变化,要及时扑捉到他们的细小的闪光点并大肆在众人前表扬,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孩子有了坚强的自信心才会有自由的、大胆的表现。幼儿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最珍贵的特性,是自我表现的灵魂。
其三: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
幼儿的想象与表现在某些方面是成人所不及的,如在画小鸡时小鸡身体前只露出一只圆圆的眼睛,我问他头呐,他说:小鸡怕虫子发现它,把头缩到身体里,只露出眼睛才不会让小鸡发现。就是一个大圆,说鸡的头与嘴都被挡住了。每一位幼儿在我眼里都是一位大师,因为孩子通过形象的媒介可以使思维超然物外、超越时空,画出超乎寻常的作品。
其四: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我每次与幼儿共同活动时,孩子在活动中对活动内容表现积极、创造画面各异,能讲出自己的故事,我也会被感染,课后在园中逢人会讲幼儿的精彩画面。一次在为幼儿准备画纸时,不小心将手划破了,因到上课时间我匆匆抹了一些芦荟胶就去上课了,当我给幼儿范画时,一名幼儿突然喊;老师你的手怎么了?我淡淡的说:不小心划破了。那名孩子马上说:明天我给你带创可贴。其他幼儿也分别说出他们不同的想法,这激发了我的创作兴趣,下次的活动内容就是:连环画-当小朋友手被划破时。孩子在不停的创造,也激发我许多的创作灵感,我和孩子们都在这种创作中快乐着。
这四个要点如果归纳成一句话,那就是教师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学会换位思考,要用正确的儿童观去认识、组织、欣赏幼儿的艺术活动及作品。
在正确的儿童观指导下,教师在艺术活动中的要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用幼儿视觉选择艺术活动
幼儿眼中的艺术活动是什么呢?可能是一个故事,可能是一个游戏,可能是一个可以自由表现的活动等等。而非我们成人眼中的正确构图、线条准确、色彩合理。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如“儿时乐事老堪夸......何若
(上接第4页)
阿芝絮钓虾”。
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通过观察,强调腹部第三节的拱起, 很好地表现了虾体的曲直 ,弹 跳 的姿势, 因虾的跳跃全靠腹部,这样虾就画得更生动了。
深谙艺术规律的白石老人将躯体透明的白虾和长臂青虾结合起来,创造了“白石虾”。
二、用幼儿接受的方式丰富生活经验
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有什么?游戏或是真实体验,并非说教。比如我们要让幼儿真实的表现事物,这么这个事物在幼儿头脑中要有物象,如果没有,画面会出现千篇一律。
三、 用适宜幼儿的表现形式表现艺术
教师不能用技能难倒幼儿,我们也常常爱犯这种错误,就知识教知识,忽略表现技能能否适合幼儿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如果教师把你的作用定位在教技能上,那么就不可能激发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因为幼儿被技能不足给难倒了。教师不要忘记,技能是为表现服务的,如果有适宜幼儿掌握的、拿来就用的技能,为什么我们不提供给幼儿呢?这样教师就会有很多时间去和幼儿理解所要表达的事物。
当教师把自己变成儿童的时候,那你对幼儿的作品会真诚发现、挖掘、学习、欣赏,非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