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家河社区紧邻云蒙湖,是典型的库区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第一书记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村缺水、缺路、缺致富门路的现实。
一条路改变生活
40岁的王杏祥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平日繁忙的劳动,让他的腰椎出现了问题,严重时走路都困难,重活不得不由妻子完成。他们家有1.6亩地,其中1亩分布在山上,妻子一人根本忙不过来。原本就贫瘠的土地,后来基本成了荒地。
望着高高的大山,妻子无奈道:“挑一担水,歇三次也上不去。”
在马家河,像王杏祥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大多是老弱病残,上山劳动成了他们共同的难题。大量山地因无水、无路而变成荒地,村民生活更加贫困。
马家河社区人均四分地,到了汛期还会淹掉一分最好的良田,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和种植蜜桃、养殖长毛兔。泥泞不堪的道路,简陋的生活,杂乱的环境,王泽洋一到马家河社区,就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
修路成为他进村后的第一要务,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村委全力配合,一些村民还要牺牲部分土地。村委干部带头把自家的树砍了,7人工作队和村民一起参与到修路大战中。
修路的前一天晚上,王泽洋几乎一夜未眠,这条寄托了全村村民梦想的上山路,感染着他。打路基、铺水泥,一道道工序进行得如火如荼,村民也跑前跑后张罗,村里热闹得像过年。
历经20多天,投资70万元直通山顶的2000米生产路修好。竣工的那天,村里来了演出队,在同样是刚修好的大舞台上演出。
一位村民说:“我要把花椒树砍了,种上桃树,有了路,往下运桃就不成问题了。”
王杏祥和妻子驾驶着机动车很快抵达自家田地,在荒废的土地上开启美好生活。
云蒙湖边的广场舞
站在山顶俯瞰,干旱的云蒙湖如一条溪流横在村侧,整个村子的大部分土地绵延在这片山上,如果没有水,桃的生长难以想象。
虽位于云蒙湖边,但由于近几年天旱,即使是汛期,湖水已有两年没有光临马家河。“过去水大的时候,湖水淹没很多良田,直接延续到村委会旁边。”村支书马洪武说。
去年7月,大旱。王泽洋和村民一起,在库底的沙滩上,顶着烈日,干了三四天,终于打出一眼井。“正好赶上桃的成熟期,需要水的时候,井打出来了,桃保住了。”马洪武说。
通过走访,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王泽洋和6位同事一起,做出一系列举措。首先是投资50万元实施自来水工程,让村民吃上了安全的自来水;为了方便出行,投资50万元进行户户通工程;投资40万元,新上两处灌溉工程,比原来多浇300亩地。投资8万元整修村办公室;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对村里的部分厕所进行了改造;针对扶贫户,投资40万元建了大型长毛兔养殖场。
村委会对面,原本是一个5米深的大坑。第一书记来了之后,投资50万元建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深受村民的欢迎。
“原来想都不敢想,这个坑太大了,”马洪武说,“这个广场对我们村形象提升很大,外村的人都来跳舞。”过去到了晚上,除了看电视也没别的娱乐,现在,至少五六十个村民自发到广场跳舞。“干一天活,再累,也有很多人过来,成了一种习惯。”在明亮的广场灯下,看着村民们欢快的舞姿,王泽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条路改变生活
40岁的王杏祥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平日繁忙的劳动,让他的腰椎出现了问题,严重时走路都困难,重活不得不由妻子完成。他们家有1.6亩地,其中1亩分布在山上,妻子一人根本忙不过来。原本就贫瘠的土地,后来基本成了荒地。
望着高高的大山,妻子无奈道:“挑一担水,歇三次也上不去。”
在马家河,像王杏祥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大多是老弱病残,上山劳动成了他们共同的难题。大量山地因无水、无路而变成荒地,村民生活更加贫困。
马家河社区人均四分地,到了汛期还会淹掉一分最好的良田,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和种植蜜桃、养殖长毛兔。泥泞不堪的道路,简陋的生活,杂乱的环境,王泽洋一到马家河社区,就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
修路成为他进村后的第一要务,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村委全力配合,一些村民还要牺牲部分土地。村委干部带头把自家的树砍了,7人工作队和村民一起参与到修路大战中。
修路的前一天晚上,王泽洋几乎一夜未眠,这条寄托了全村村民梦想的上山路,感染着他。打路基、铺水泥,一道道工序进行得如火如荼,村民也跑前跑后张罗,村里热闹得像过年。
历经20多天,投资70万元直通山顶的2000米生产路修好。竣工的那天,村里来了演出队,在同样是刚修好的大舞台上演出。
一位村民说:“我要把花椒树砍了,种上桃树,有了路,往下运桃就不成问题了。”
王杏祥和妻子驾驶着机动车很快抵达自家田地,在荒废的土地上开启美好生活。
云蒙湖边的广场舞
站在山顶俯瞰,干旱的云蒙湖如一条溪流横在村侧,整个村子的大部分土地绵延在这片山上,如果没有水,桃的生长难以想象。
虽位于云蒙湖边,但由于近几年天旱,即使是汛期,湖水已有两年没有光临马家河。“过去水大的时候,湖水淹没很多良田,直接延续到村委会旁边。”村支书马洪武说。
去年7月,大旱。王泽洋和村民一起,在库底的沙滩上,顶着烈日,干了三四天,终于打出一眼井。“正好赶上桃的成熟期,需要水的时候,井打出来了,桃保住了。”马洪武说。
通过走访,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王泽洋和6位同事一起,做出一系列举措。首先是投资50万元实施自来水工程,让村民吃上了安全的自来水;为了方便出行,投资50万元进行户户通工程;投资40万元,新上两处灌溉工程,比原来多浇300亩地。投资8万元整修村办公室;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对村里的部分厕所进行了改造;针对扶贫户,投资40万元建了大型长毛兔养殖场。
村委会对面,原本是一个5米深的大坑。第一书记来了之后,投资50万元建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深受村民的欢迎。
“原来想都不敢想,这个坑太大了,”马洪武说,“这个广场对我们村形象提升很大,外村的人都来跳舞。”过去到了晚上,除了看电视也没别的娱乐,现在,至少五六十个村民自发到广场跳舞。“干一天活,再累,也有很多人过来,成了一种习惯。”在明亮的广场灯下,看着村民们欢快的舞姿,王泽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