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类作文的写作思路探究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123456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面对的各种材料作文,大都是由各种自然、生活现象引发的联想感悟,探究这类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总结基本规律,供广大师生借鉴参考。
  关键词: 探究; 感悟性作文; 思路; 方法
  现在中学生面对的大量的材料作文,写作时,大都要求对各种自然、生活现象联想感悟。感悟的范围很广,感悟的内容因现象(材料)而定,感悟的角度因人而异,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这并非说没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动物的生存现象,人的生活现象,联想感悟的方法与范畴,主要是类比人性,从心理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方面感悟探究,揭示其蕴涵的意义。而数学、物理、化学、植物、天文地理等现象,主要是就其属性比喻联想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形式、方式等揭示其人生哲理。
  请看《审美残酷》中的内容:
  新疆的阿尔金山草原上,藏羚羊四蹄腾空奔跑的样子俊美极了。但你不知道,它的后面追着一辆拍摄者的吉普车。藏羚羊是否会撞上山丘?是否会力竭身亡?在美丽的电视镜头后面,其实有着我们看不见的血腥。
  青海湖的鸟岛上,万鸟齐飞的场面很壮观。但你不知道,摄影师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甚至放起了鞭炮,把正在孵蛋的鸟儿全部惊动飞上了天。鸟儿的心里有多么慌张,人们一无所知。
  动物园孔雀开屏的样子极其漂亮。但你不知道,有的动物园为了吸引游客,一直给孔雀喂激素。游客受用开屏的美
  丽,却不知,孔雀的生理习性正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受到改变。
  我们所欣赏到的美,有时恰恰是一种囚禁,囚禁天然,囚禁自由。我们所欣赏到的美,有时恰恰是一种杀戮,人为地去获取,人为地去制造。
  这是一篇动物生存现象的感悟,是从美学的角度入手的,它通过藏羚羊、鸟、孔雀在特定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奇美”,探究了这种“奇美”背后的社会因素,“孔雀的生理习性正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受到改变”。揭示了人类制造“美”的心理和动机,最后从社会哲学的角度予以归结;“我们所欣赏到的美,有时恰恰是一种囚禁……一种杀戮,人为地去获取,人为地去制造。”从美看到了丑,从表象看到了本质。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劣根性的谴责,对自然美惨遭荼毒的遗憾与慨叹。
  请看《危险地带》的部分内容:
  水中的青鱼一直以为,躲在芦苇的暗影里最安全。因此,每当遇到危险,青鱼便会成群结队地扎到有暗影的水下躲藏起来。只是秋天到来,一切便被改变了,青鱼在钻到暗影中寻求保护时,却被暗影吞噬了。原来所谓的水中暗影,正是一群群火烈鸟——它们的天敌张开的翅膀。
  在森林里,野猪与豹子对峙时,野猪并没有危险,再过几分钟,豹子便会被野猪的牙齿与狰狞吓退。但如果野猪扭头就跑,豹子则会在背后将它咬死。野猪真正的危险是来自自己的逃生。
  狼发现前边有死去的兔子,往往会忍着饥饿走开,因为狼知道这是猎人的圈套。狼走出危险地带,朝着没有人气味的方向走去,谁想,在看似最安全的路段上,狼却掉入了猎人的另一个陷阱。
  汽车行驶在几千米高的山道上,拐弯处又急又陡,路旁常会有“山路危险”的牌子作为警示。但在如此危险的地带,却鲜有出事,这是高山修路者们的总结。然而到了一马平川的山下,平坦宽阔的大路上,车毁人亡的景象却屡见不鲜。人生亦如此,失误与真正的危险常常毫无关系,我们往往在小河沟里翻船,在不经意间失误,在没有留意中被绊倒,甚至是在不起眼儿的事上被人重伤,在最想不到的时候栽倒……这些时候也许没有遇到真正的危险,甚至我们所处的情况是相对安全,而且还是悠然自得的,但却由于我们意识薄弱、防范疏漏,使这一刻成了人生中真正的危险地带。
  这篇感悟性文章由青鱼、野猪、狼对“危险地带”的理
  解,从心理学入手做了分析。青鱼、野猪、狼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由于其认识的局限性,常常毁于它们自以为是的安全地带。作者由此及彼类比联想到人,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雷同,人并不比动物高明。出事、毁灭,也常常在自以为是的安全地带,人们在嘲笑动物的愚蠢时往往会蹈入类似的覆辙。从而形象归结出社会人生哲理:客观存在的真正危险地带并不可怕,人们严谨慎重的防范意识,可以化险为夷;而由于心理意识薄弱,防范的疏忽,“安全地带”才常常是真正的危险地带。
  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手法,是我们常可采用的写作思路和手法,由于现象(材料)的不断变化,感悟内容不断变化翻新,旧瓶装新酒,“酒”味有各种不同的醇香,我们并不觉得旧的酒瓶(形式)有什么不好。
  材料作文中叙述的各类人的生活现象、生活态度,我们感悟写作的基本方法是:由个别人的生活现象、生活境遇、人生态度,类比联想同一类人的生活境遇,生活态度,感悟我们所有人的人生境遇,和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窗外的天空很蓝》是这样写的:
  纳粹集中营的囚室里,每天早晨,囚犯们都排好队,轮流经过一尺见方的窗口,去眺望外面的世界,但那只是一会儿。有人总爱看窗外的天空,每当看见蓝色的天空中小鸟自由地翱翔时,脸上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内心也豁达起来;而也有人只关注屋外的高墙和铁丝网,每当看到高楼和岗哨,往往神情凝重,内心充满了焦躁和不安,总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后者由于忧郁大多死于集中营,;前者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
  生活往往如此,同样的环境因思维方式不同,尤其是心灵感受的不同,而产生出完全相反的精神状态。
  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的心境决定了命运。生活中,当我们在反复责怪、怨骂,甚至绝望时,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欣赏一下蓝天,毕竟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
  2012年全国卷作文题(河南、宁夏等省区),立意很宽泛,但作文最佳的思路也应该是由此人到彼人的品行心态进行类比,由点及面,从社会学、哲学的角度写比较好。一个修船工的做法寓含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船上有一个“小”洞,修船工顺手将它堵了,挽救了一船人的生命,获得了“大”红包。,一个微小的因,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果。成本很小,收效却很大。作文提示我们所有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求我们从小与大的角度辩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从物理的角度类比联想,由物的存在方式,类比人的存在方式,揭示社会人生哲理,这类感悟性文章的比例也非常大,这类文章写作的要旨,关键是要讲明“物”的属性和发展规律,要找到“物”与“人”在生存发展方面的共性。
  下面有两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一篇文章是谈《剑》的,大体内容是:
  在西班牙的一次古剑拍卖会上,同时展出了两柄罗马武士剑。两柄剑的款式、用料、做工完全一样,可是它们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因为它们的主人一位是西班牙王室贵族的后裔,一位却是乡下养牛砍柴的农夫。对于专家给出的同样价格,贵族后裔首先产生了怀疑。一个农夫,即便是有再好的宝剑,凭他的生活条件,也保存不到今天,即使有幸保存下来,也只能是废铁一块了。贵族后裔举例说明:他的宝剑经过层层包裹,放进一个檀木箱里,然后放进一个樟木柜里,柜旁派专人把守……贵族后裔说完,示意农夫也说说自己是如何保存宝剑的。农夫有点紧张,但还是硬着头皮按实话说了:因为我不知它是一柄如此名贵的剑,以为是祖上留下的一把砍刀,所以,我每天都用这柄剑上山砍柴,然后将它丢在院子里,任日晒雨淋,。说完,农夫举起一根木头,拔剑出鞘,只见寒光一闪,木头顿时被砍成了两截,台下立即响起了一片掌声。贵族后裔不甘示弱,也拔出剑来挥向木头,结果只在木头上留下了一道砍痕,并未将木头砍断。最后,有人出高价将农夫的剑买走了,而贵族后裔的剑却无人问津。贵族后裔问专家:莫非我的是假剑?专家说:你的剑和农夫的剑都是真正的宝剑,只因为你的剑束之高阁太久,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锋芒,谁还会相信它是宝剑呢?
  另一篇文章是谈《琴》的,内容大体是这样: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在他的遗嘱中,将他最珍爱的那把“大炮“小提琴捐赠给了他的出生地热那亚市。
  帕格尼尼在他20岁得到这把名贵小提琴时,这把小提琴已经有了60年的演奏历史,按照制琴名家的观点,一把上佳的小提琴,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演奏磨练,才能逐渐发挥出它的特质,60年的琴龄只是刚刚到达它的青春期,经过天才的帕格尼尼一生的演奏使用,这把琴的音色和音质在帕格尼尼辞世后才达到了完美的巅峰。但是,帕格尼尼在捐赠时提出的唯一附加条件是:永久性禁止任何人使用这把小提琴。
  对于小提琴而言,这真是它最大的悲哀。它的木质属性决定了:如果它一直被使用着,质量下降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一旦被珍藏起来,腐朽便不可抗拒的开始了。果然在其收藏过程中,它两度散了架,几乎彻底毁掉,虽经修复,但作为小提琴的木质早已荡然无存。如今,存于帕格尼尼纪念馆的这把小提琴,只是一件遗物和收藏品,从乐器的角度看,它已没有任何价值。
  这两篇文章是这一类文章的代表,都是先从物(剑、琴……)存在的道理说起,进而类比联想人。物如此,人亦如此。物虽有千种万种,但告诉人生存发展的道理是相同的:一个人的天赋和才干的价值也只存在于其使用过程,而且只有在使用中才能进一步发扬光大,而一旦被储藏起来,退化将不可避免。更可悲的是,它毫无价值可言了。
  再譬如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特点,由此感悟谈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关键是要揭示出植物与人的特点的共同性,写作思路和方法也大体如此。《先长刺,后长花》这篇文章,是这一类文章的典型代表,请欣赏:
  春天来了,一个男人在花园里种下一株玫瑰。他殷勤地给它浇水、施肥,精心地养护着它。就在玫瑰初绽花蕾、即将开放之时,他发现枝干上有许多刺,他想,“遍是恼人尖刺的枝干上怎么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呢?”这想法令他沮丧、伤心,他也不再给玫瑰浇水。就在玫瑰开花之前,它枯死了。
  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株玫瑰,美好的品质是花,恼人的缺点是刺。有些人只看到自己的刺、缺点,因而悲观绝望,认为浑身缺点的自己不会产生美好的品行。于是他们疏于甚至放弃浇灌心中的花朵,不再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最后导致一生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玫瑰是先长刺后开花,人也一样,超脱缺点才能完美绽放。
  许多数学现象的感悟,写作中,是从它具有的形式向人可能应该具有的形式设想比喻过渡的。
  比如一条线段围成何种图形面积最大?一般有点数学常识的人都明白,圆的面积最大,其次是正方形。这种感悟采用的设想比喻是:假如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一条线段,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形成最大面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我们应该走成圆形,走成方形,切勿一点弯也不拐的只走成一条直线,那样面积就太小了。
  再比如一个算盘有13根小棍,每根尚有3个空缺,还能容纳39个算盘珠,那么我们应不应该把39个空位统统安上算珠呢?为什么?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算盘有空位,才具有运算功能,而一旦被填满,运算功能就失去。诚然,没有算珠,算盘肯定没有运算功能,但把算珠填满算盘,算盘就失去了运算功能。可见算珠有个“度”的的限制,而空位也有个“度”的问题。所以,从算珠角度考虑,可发现“珠不在多,有效则灵”;从空间考虑,可发现必要的空间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其实这两者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算珠恰到好处,就会留有合适的空间;反之,算珠多了,空间就会少,两者都会失去作用。
  那么如何获得这合适的空缺呢?要学会舍弃,舍弃那些多余的东西,舍弃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敢于舍弃,才会有空缺。
  生活中这类事很多。一棵果树,果实太多反而长不好,产量不高,所以农民要“疏果”;一个教室,学生过多,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一个单位人浮于事,效率就不会高;一个国家,机构过于庞大,互相扯皮,将成为一潭死水……
  没有空缺,永远的春天就无所谓春天。空缺使我们思念春天,于是就有了一篇篇或清新或瑰丽的咏春的妙文佳作。空缺使我们聆听了春雨精灵欢乐的乐曲,欣赏到了春花姑娘醉心的美丽。
  知识的空缺使我们朝气蓬勃,奋发努力,于是,我们高举求索的圣火,不断向前迈进,一步步走向成功。而新的成功的空缺,又吸引我们击碧水挂白帆,再接再厉。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化学、地理、天文等现象感悟性的作文,其基本写作思路和方法也大体如此,望同学们感悟琢磨,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是对自然、生活现象感悟性文章写作思路和方法的粗浅探究,力图使中学生对这类作文的写作有一个基本的常规把握。并不是要我们死搬教条,机械使用。虽说“文无定法”,但对基本规律的总结还是必要的,因为这种规律符合人们的思维逻辑和认识规律。写作内容上和形式上要不断创新,但只有符合基本规律,人们才能由此及彼地领悟其思想要义。如果我们在写作中,违反了人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逻辑,即使文章内容再好,形式再新,读者却不能合理领悟深刻理解,那么我们所谓的“创新”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9-22
其他文献
假期有幸读到了张晓宁的《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意义及制约因素的初步探讨》,该文被评为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并已经被中国知网收录。看过此文,颇有些感慨;多次阅读之后,感慨良久凝聚心头,挥之不去。  我们在拼命地改革教育,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试图找到一条早日复兴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魔杖,早日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成为世界强国。我们的想法是对的,我们的教育改革家也着实辛苦。当我们面对
期刊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6月29日在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从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已有五年多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对新《义务教育法》的认真研读,新《义务教育法》与原来的义务教育法相比较,我感觉新《义务教育法》无论在内容、结构方面,还是在措施、责任方面愈加具体、全面、得力、明了,完全符合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新《义务教育法》在明确义务教育的
期刊
新课改已经进行五年了,如何搞好初中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现将本人在有效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理解与大家分享。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课堂教学的表现: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 ,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一、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点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学生学习没兴趣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平台;课堂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不论教学改革发展到哪一步,都将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关问题缺乏思考和研究,导致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效果达不到最优化,有的课堂提问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下面就课堂提问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的误区  1)
期刊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应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方法,并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的精神、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要要求我们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发现法; 接受法  目前,我国中学物理教学正处于探索,总结和改革之中,本
期刊
【问题发现】  作文难,难作文。恐怕十个教师会有九个教师说作文难教,十个学生会有十个学生说作文难写。  现象一: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也非出其口,非出其心,文章的内容枯草乏味,虚话连篇,没有文才可言,学生的作文能力裹足不前,作文教学的瓶颈问题,着实令人担忧。  现象二: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讲的枯燥,学生听的也无兴趣,到头来还是学生无话可说,无言可写。  【问题症结】  教师上课没有激情,阅读训练没有激发学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本文阐述了德育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和组织形式。  关键词:课堂提问; 基本原则; 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湖南工业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就业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培养目标基本合理;但随着体育教师队伍的逐渐饱和,专业人才从事体育本行业人数在逐年减少,改行易业现象普遍。为改变现状特提出对策是: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和优化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的思想与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力度,转变就业观念以及加强素质教育,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目标。  关键词:体育专业; 专业教育; 培养目标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新标准内容、特点的分析及新旧标准的对比,阐述了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全面提高;健康素质;思考  Some thinking about improving senior students' health diathesis roundly  MAO Dong  Abstract: Af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