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但当前不少课堂里,教师评价学生时表扬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就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样的表扬是不是太滥了?我们的老师是不是过于宽容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在实践中是不是被演绎得“过了度”、“走了形”?评价真正达到了它的自身价值吗?
一、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不盲目肯定
评价不是一味地赞扬、一味地给学生带上不合适的高帽。没有否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在给父母和教师的忠告中说:“如果父母和教师对‘好孩子’身上的问题宽容太多,会使他们的弱点变成隐患,甚至是‘定时炸弹’,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学生需要肯定和赞赏,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否定来获得帮助和引导。课堂上,如果学生出现失误或表达不够完整,教师还一味地说:“不错”“哦,好””“这是你的发现”等,就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甚至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种课堂里,教师已失去引导者、指导者的作用,对此,一位学者的话振聋发聩:“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只是教师的失察,而是渎职!”
一位老师执教《会摇尾巴的狼》,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老山羊很聪明。”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狼也很聪明。”老师也随即肯定说:“有道理,狼的确也很聪明。”在这里,后一位学生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但老师不但不加以引导,还给予肯定。这样做其实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我们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盲目叫好,可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激励。真正的激励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真实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在这个案例中,当听到学生回答“这只狼也很聪明”时,教师应加以引导,进一步追问:“狼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从而使学生明白狼这样做不叫聪明,而是狡猾。这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真正尊重,才能真正令学生信服。
二、用真诚的赞美唤起学习的兴趣,不过分表扬
对孩子而言,过多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和应付的学习态度。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具体过程,肯定学生的成就与优势,发现学生的不足和薄弱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发展建议。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始终用积极的眼光,从多种角度去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一位老师上《秋天的雨》的公开课,教师课前做了一大堆小红花,上课时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对一个生字,教师就表扬“真聪明”、“真能干”等,同时还奖励一朵小红花,整个课堂掌声起伏,结果还未进入新课,已发放了大半盆小红花,教师只好歉意地说了声:“对不起,老师的小红花做少了,下节课再给你们补上。”学生听了很欣喜。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像这种一味迎合学生的过分表扬十分流行,“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只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势利,批判力锐减,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把学生引向随意附和、不尊重科学的歧途中,给学生产生误导作用,认为只要有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对答题的思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内在的兴趣是学习最佳动力。所以,在上述案例中,给学生最好的奖品就是教师真诚的赞美,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下,从从容容地学习,踏踏实实地探究,真真切切地对话,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 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也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
三、加强评价的针对性,不无的放矢
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仔细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对于孩子们的发言与表现要适时适当而且正确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能错用乱用.如果孩子们任意回答一个答案都能得到老师那充满“激情”的表扬的话,这无疑是在助长孩子们的思维惰性,他们会渐渐习惯老师的这种“应付”心理。以后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就会随心所欲,匆忙答之。这样的话就起不到赏识教育的效果了。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执教《三个儿子》一课时,课堂上激励性评价语可谓是热情洋溢。当一位学生结结巴巴地读完一个自然段时,教师随即表扬:“你真聪明,读得真棒!”试问:他读得好吗?好在哪儿?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可能会误认为“结巴读书”就是好呢。
从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这个女教师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的头上都行。当学生结结巴巴很长时间才把一个自然段读完,教师还表扬他读得真棒,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教师应加强评价的针对性,教学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路。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的,如果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失去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同样应以委婉的语气以建议形式提出,让学生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这个学生,教师可这样评价:“你能够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真棒!如能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得熟练些,那就更了不起了”。
总之,恰如其分的评价能激励人的一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每个学生的权利。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成长、发展的“土壤”,但这一片“土壤”需要我们每天用心灵去呵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评价的艺术修养,使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科学的法官”、“思索的哲人”和“爱的化身”。
莫让表扬变了味。
一、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不盲目肯定
评价不是一味地赞扬、一味地给学生带上不合适的高帽。没有否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在给父母和教师的忠告中说:“如果父母和教师对‘好孩子’身上的问题宽容太多,会使他们的弱点变成隐患,甚至是‘定时炸弹’,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学生需要肯定和赞赏,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否定来获得帮助和引导。课堂上,如果学生出现失误或表达不够完整,教师还一味地说:“不错”“哦,好””“这是你的发现”等,就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甚至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种课堂里,教师已失去引导者、指导者的作用,对此,一位学者的话振聋发聩:“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只是教师的失察,而是渎职!”
一位老师执教《会摇尾巴的狼》,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老山羊很聪明。”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狼也很聪明。”老师也随即肯定说:“有道理,狼的确也很聪明。”在这里,后一位学生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但老师不但不加以引导,还给予肯定。这样做其实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我们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盲目叫好,可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激励。真正的激励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真实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在这个案例中,当听到学生回答“这只狼也很聪明”时,教师应加以引导,进一步追问:“狼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从而使学生明白狼这样做不叫聪明,而是狡猾。这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真正尊重,才能真正令学生信服。
二、用真诚的赞美唤起学习的兴趣,不过分表扬
对孩子而言,过多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和应付的学习态度。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具体过程,肯定学生的成就与优势,发现学生的不足和薄弱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发展建议。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始终用积极的眼光,从多种角度去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一位老师上《秋天的雨》的公开课,教师课前做了一大堆小红花,上课时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对一个生字,教师就表扬“真聪明”、“真能干”等,同时还奖励一朵小红花,整个课堂掌声起伏,结果还未进入新课,已发放了大半盆小红花,教师只好歉意地说了声:“对不起,老师的小红花做少了,下节课再给你们补上。”学生听了很欣喜。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像这种一味迎合学生的过分表扬十分流行,“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只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势利,批判力锐减,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把学生引向随意附和、不尊重科学的歧途中,给学生产生误导作用,认为只要有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对答题的思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内在的兴趣是学习最佳动力。所以,在上述案例中,给学生最好的奖品就是教师真诚的赞美,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下,从从容容地学习,踏踏实实地探究,真真切切地对话,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 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也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
三、加强评价的针对性,不无的放矢
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仔细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对于孩子们的发言与表现要适时适当而且正确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能错用乱用.如果孩子们任意回答一个答案都能得到老师那充满“激情”的表扬的话,这无疑是在助长孩子们的思维惰性,他们会渐渐习惯老师的这种“应付”心理。以后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就会随心所欲,匆忙答之。这样的话就起不到赏识教育的效果了。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执教《三个儿子》一课时,课堂上激励性评价语可谓是热情洋溢。当一位学生结结巴巴地读完一个自然段时,教师随即表扬:“你真聪明,读得真棒!”试问:他读得好吗?好在哪儿?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可能会误认为“结巴读书”就是好呢。
从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这个女教师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的头上都行。当学生结结巴巴很长时间才把一个自然段读完,教师还表扬他读得真棒,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教师应加强评价的针对性,教学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路。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的,如果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失去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同样应以委婉的语气以建议形式提出,让学生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这个学生,教师可这样评价:“你能够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真棒!如能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得熟练些,那就更了不起了”。
总之,恰如其分的评价能激励人的一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每个学生的权利。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成长、发展的“土壤”,但这一片“土壤”需要我们每天用心灵去呵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评价的艺术修养,使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科学的法官”、“思索的哲人”和“爱的化身”。
莫让表扬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