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需求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但现阶段,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高职体育教学走到了十字路口,我们不得不对原来的体育教学改革进行重新的剖析,并提出新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 体育教学 困惑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需求有了较大的发展。据教育部统计,从1997年首次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以来,至今全国已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147所,在校生934万余人,在校生人数占高等学校大学生人数的60%,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实现小康社会各项奋斗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为学校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而现阶段,通过教育部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到了十字路口,我们不得不对原来的体育教学改革之路进行重新的剖析,并提出新的对策。
二、现阶段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时遭到大幅度削减。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而对学生身体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起积极作用的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课课时逐年减少,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只上一年的体育课。
(二)高校体育教育旧模式的影响尚存
1. 体育教学内容方面。过去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1)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与社会生活脱节;2)体育教育课程的单一化,缺乏整体观点;3)体育教材缺乏弹性,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2. 体育教育方式选择方面。传统性高校的体育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1)重机械重复,轻方法指导;2)重管束轻放手。因此,耗费了师生的时间,削弱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
3. 体育教学评价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体育评价重技术评价,忽略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弱化了激励作用,挫伤了学生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机械模仿别人的教学模式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体育俱乐部逐渐成为我国高校体育界关注的热点,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校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实际运行中的现实问题产生困惑。事实上,高校体育俱乐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少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只是理论上的表面文章,急于求成、以偏概全的现象比较严重。而高职院校对这一教学模式也竞相模仿,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来替代体育课的教学。而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基础以及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条件制约了學生参与俱乐部的教学,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四)课外体育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起重要的作用,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积极作用。而大部分学校以体育教学为重点,以一些课外体育竞赛(如田径运动会、篮球、足球、排球联赛等)来代替课外体育活动显然是片面的。其参与者毕竟是少数。现在国家实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相结合,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体育场、走向阳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五)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不够
体育教师外出培训、进修以及参加各种专业学习的机会明显偏少,造成体育教师对本学科最新信息动态的了解掌握以及知识更新方面出现滞后的现象;对后备力量培养不够,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体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教学课时量不足,直接造成许多体育教师转型或外调,对体育教学管理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六)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太少
有很多的学校至今都没有可供使用的室内体育场馆,碰到雨天,体育课教学就无法正常进行,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高职体育改革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强化学生健康意识
首先要充分利用全民健身计划的战略优势,以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浪潮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广泛宣传体育锻炼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需求的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充分肯定学校体育重要的基础作用,确立学校体育的社会地位,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重视体育理论教育
终身体育是相对于人的一生全程化的体育活动,处于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时,采用的锻炼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应不同,学生体育实践的实效性与长期性需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作指导,这就需要运用卫生、保健、康复、健身等方面的科学理论知识加以指导。学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承担着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重任,尤其是大学体育,这是学生们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站。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锻炼什么,更要知道怎样锻炼,并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运动处方,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三)改革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体育教学应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以基础体育为主,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体育活动能力,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有特长的学生在体育课中安排选项练习时间,其它学生应根据其素质情况引导他们进行选项,逐渐培养兴趣向特长转化。二、三年级的体育教学应以选项教学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指导使之提高运动水平;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利用社会场馆进行休闲体育和现代体育的介绍和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从中设计自己的终身体育方向,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四)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把兴趣培养与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具有深远的意义,运动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都曾作为教学任务和要求明确规定。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身体的好处和取得增强体质的实效,从而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2. 加强对体育“三基”教育的力度。学生在校期间正处在终身体育的中间年龄段,对体育的多个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应该由教师系统传授,经过学生自觉地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实用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任何一种运动技能都具有它独自的功能和内在的乐趣,让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不仅是满足学生运动兴趣和身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为走向工作岗位后合理选用运动手段锻炼身体提供了条件。
3. 选择有锻炼价值的、贴近生活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中要选择有较高锻炼价值和能终身进行锻炼的体育项目,尽可能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健康水平角度出发,力求接近时代,貼近现实,选择一些难度不大、易于学习和锻炼、每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即可进行的、能延续到社会,对终身增强体质实用性强的体育项目,如球类、武术、田径、游泳、健美操等,使学生真正掌握几项有特长的锻炼项目。
(五)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大部分高职学校安排的每周一次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绝大多数是住校生,在学校的业余时间较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条件充分,应该课外也有体育活动的组织,带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应大量培养体育骨干及爱好者,使他们课外能积极发挥作用,同时配合、帮助他们成立各类体育协会或俱乐部,组织一些课外锻炼比赛、观摩以及裁判知识、体育知识讲座等活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使他们的基本素质、技术、技能在课外同样得到提高。同时,即使二年级以后没有体育课的学生仍能继续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和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自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六)重视体育教师的培养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既是组织者又是执行者,他们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使其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诸多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取决于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与体育工作的成效有直接关系,只有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和个人修养,才能使高校体育工作得到保证,终身体育教育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进修深造和短期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师资素质,稳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七)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体育场馆的条件对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较大的影响,学校应加大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投入,确保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闫雷.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1月第1期.
[2]秦百里,韩敬全.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4年11月,第6期.
[3]李冬莲.高职高专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年3月第8期.
[4]秦纪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若干问题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关键词: 高职 体育教学 困惑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需求有了较大的发展。据教育部统计,从1997年首次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以来,至今全国已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147所,在校生934万余人,在校生人数占高等学校大学生人数的60%,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实现小康社会各项奋斗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为学校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而现阶段,通过教育部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到了十字路口,我们不得不对原来的体育教学改革之路进行重新的剖析,并提出新的对策。
二、现阶段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时遭到大幅度削减。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而对学生身体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起积极作用的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课课时逐年减少,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只上一年的体育课。
(二)高校体育教育旧模式的影响尚存
1. 体育教学内容方面。过去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1)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与社会生活脱节;2)体育教育课程的单一化,缺乏整体观点;3)体育教材缺乏弹性,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2. 体育教育方式选择方面。传统性高校的体育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1)重机械重复,轻方法指导;2)重管束轻放手。因此,耗费了师生的时间,削弱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
3. 体育教学评价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体育评价重技术评价,忽略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弱化了激励作用,挫伤了学生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机械模仿别人的教学模式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体育俱乐部逐渐成为我国高校体育界关注的热点,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校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实际运行中的现实问题产生困惑。事实上,高校体育俱乐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少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只是理论上的表面文章,急于求成、以偏概全的现象比较严重。而高职院校对这一教学模式也竞相模仿,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来替代体育课的教学。而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基础以及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条件制约了學生参与俱乐部的教学,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四)课外体育活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起重要的作用,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积极作用。而大部分学校以体育教学为重点,以一些课外体育竞赛(如田径运动会、篮球、足球、排球联赛等)来代替课外体育活动显然是片面的。其参与者毕竟是少数。现在国家实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相结合,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体育场、走向阳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五)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不够
体育教师外出培训、进修以及参加各种专业学习的机会明显偏少,造成体育教师对本学科最新信息动态的了解掌握以及知识更新方面出现滞后的现象;对后备力量培养不够,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体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教学课时量不足,直接造成许多体育教师转型或外调,对体育教学管理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六)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太少
有很多的学校至今都没有可供使用的室内体育场馆,碰到雨天,体育课教学就无法正常进行,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高职体育改革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强化学生健康意识
首先要充分利用全民健身计划的战略优势,以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浪潮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广泛宣传体育锻炼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需求的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充分肯定学校体育重要的基础作用,确立学校体育的社会地位,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重视体育理论教育
终身体育是相对于人的一生全程化的体育活动,处于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时,采用的锻炼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应不同,学生体育实践的实效性与长期性需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作指导,这就需要运用卫生、保健、康复、健身等方面的科学理论知识加以指导。学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承担着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重任,尤其是大学体育,这是学生们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站。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锻炼什么,更要知道怎样锻炼,并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运动处方,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三)改革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体育教学应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以基础体育为主,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体育活动能力,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有特长的学生在体育课中安排选项练习时间,其它学生应根据其素质情况引导他们进行选项,逐渐培养兴趣向特长转化。二、三年级的体育教学应以选项教学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指导使之提高运动水平;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利用社会场馆进行休闲体育和现代体育的介绍和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从中设计自己的终身体育方向,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四)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把兴趣培养与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具有深远的意义,运动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都曾作为教学任务和要求明确规定。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身体的好处和取得增强体质的实效,从而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2. 加强对体育“三基”教育的力度。学生在校期间正处在终身体育的中间年龄段,对体育的多个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应该由教师系统传授,经过学生自觉地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实用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任何一种运动技能都具有它独自的功能和内在的乐趣,让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不仅是满足学生运动兴趣和身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为走向工作岗位后合理选用运动手段锻炼身体提供了条件。
3. 选择有锻炼价值的、贴近生活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中要选择有较高锻炼价值和能终身进行锻炼的体育项目,尽可能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提高健康水平角度出发,力求接近时代,貼近现实,选择一些难度不大、易于学习和锻炼、每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即可进行的、能延续到社会,对终身增强体质实用性强的体育项目,如球类、武术、田径、游泳、健美操等,使学生真正掌握几项有特长的锻炼项目。
(五)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大部分高职学校安排的每周一次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绝大多数是住校生,在学校的业余时间较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条件充分,应该课外也有体育活动的组织,带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应大量培养体育骨干及爱好者,使他们课外能积极发挥作用,同时配合、帮助他们成立各类体育协会或俱乐部,组织一些课外锻炼比赛、观摩以及裁判知识、体育知识讲座等活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使他们的基本素质、技术、技能在课外同样得到提高。同时,即使二年级以后没有体育课的学生仍能继续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和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自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六)重视体育教师的培养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既是组织者又是执行者,他们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使其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诸多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取决于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与体育工作的成效有直接关系,只有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和个人修养,才能使高校体育工作得到保证,终身体育教育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进修深造和短期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师资素质,稳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七)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体育场馆的条件对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有较大的影响,学校应加大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投入,确保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闫雷.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1月第1期.
[2]秦百里,韩敬全.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4年11月,第6期.
[3]李冬莲.高职高专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年3月第8期.
[4]秦纪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若干问题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