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淮安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对策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5 -01
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可以为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淮安市田径课余训练的状况
1.参训学生基本状况
对淮安市25所普通中学的478名田径在训学生的类群特征调查情况的统计表明,参训生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从初级中学或市业余体校免试保送上来的学生,占29.27%,运动水平相对最高,但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第二类是以体育特长降分录取的学生,占39.02%,是训练的中间力量;第三类是由普通学生转向田径课余训练的学生,占31.71%,训练时间短运动水平最低,但文化素质较好。
2.任训教师构成状况
对淮安市25所普通中学的72名田径任训教师调查表明:田径任训教师基本由本校体育教师担任,还没有专职教练员,年龄在26-55岁,大专以上学历的任训教师占90.91%,呈现老中青搭配,自身运动水平不高,训练经验不足。训练教师与在训学生之比为1∶6,基本能够满足课余训练的需要。其中有6所中学的在训学生申请到体校、体工队和大学体育教师那里进行长期或短期的指导训练,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反映出,目前自身的田径任训教师的训练水平有待提高。有64.1%的田径任训教师因余暇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无法深入学习和自我科研。
3.学校领导重视程度
在调查中发现,有60%的参训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仍片面的追求升学率;部分体育工作开展较好的学校,也仅仅以抓好体育课教学,丰富学生的课间、课余活动等方面去要求,对课余田径训练建设投入不足,奖励政策倾斜于其它学科。
4.场地、器材设施现状
充足的场地、器材将会给课余训练创造有利的条件。调查结果表明,12所(48%)中学没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跑道。很多学校是炉渣跑道,遇到下雨过后,由于场地的湿滑,有时几天都不能进行训练。或者是硬化场地,根本不能进行基本的训练,给训练带来不少的难度。另外,54.3%的学校的器材不能满足训练的需要,跨栏架、海面包不够是很多学校存在的现象。场地、器材设施的不完善是开展课余训练的一大障碍。
5.参训教师待遇的状况
从对25所中学关于教师待遇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6所学校参训教师带课余训练是没有报酬的;有82.9%中学给参训教师一定的报酬,但是很少,很多学校的参训教师的课时补贴在本校中处于底层,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训练的质量。在对部分中学参训教师的访谈中得知,这是现在淮安市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6.训练经费的状况
淮安市87.1%以上的中学的体育训练经费以学校拨款为主要来源。除个别有条件的学校外,一般学校用于体育方面的预算仅占整个预算的1%左右。这有限体育经费,有部分用于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部分用于开展课余训练,至于课余田径训练的经费就少之又少,有12所学校近四年来除用于比赛费用支出外没有课余田径训练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开展。
7.科学研究和医务监督状况
目前淮安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还是基本靠体育教师,凭经验和直觉来控制训练,对学生的训练状态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务监督。监测生理、生化指标的仪器使用更处于空白阶段。原因是物质和人力条件太差,没有力量搞科研。存在着严重的为本学校、本地区争荣誉的短期效益观念。
二、对策
1.落实田径训练工作
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水平,摆正体育与智育之间关系,实行定职责、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的目标管理,把学校田径运动训练工作列入学校文明建设的内容,责任目标考核的条件,纳入学校领导岗位责任制和任期目标的管理之中,制定细则,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使田径运动训练工作按照《体育工作条例》要求逐步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领导要按照《条例》要求对体育教师与其它文化课教师一样同工同酬,用各种激励方式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体育教师和运动员潜力。根据本校教师的专项特长和本校体育设施的情况因地制宜,切实抓好自身的强项,真正形成本校的优势项目。
2.开展田径运动会
认真召开每年一届田径运动会,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校际间的友谊赛、单项对抗赛、联合赛等,以此来推动田径课余训练的开展,这样既促进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查训练效果,又加强校际之间的友谊和往来,达到以竞赛为杠杆推动田径训练的普及工作的目的。
3.充分调动基层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基层体育工作是田径课余训练的强劲基础。我国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应及时推出强有力的举措,普及业训工作,激发基础体育工作者的工作热忱,对课余训练工作开展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后备人才的基层教师或教练应给予奖励。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通过他们的努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热爱田径运动,来参加训练和竞赛。
关键词: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对策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5 -01
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可以为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淮安市田径课余训练的状况
1.参训学生基本状况
对淮安市25所普通中学的478名田径在训学生的类群特征调查情况的统计表明,参训生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从初级中学或市业余体校免试保送上来的学生,占29.27%,运动水平相对最高,但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第二类是以体育特长降分录取的学生,占39.02%,是训练的中间力量;第三类是由普通学生转向田径课余训练的学生,占31.71%,训练时间短运动水平最低,但文化素质较好。
2.任训教师构成状况
对淮安市25所普通中学的72名田径任训教师调查表明:田径任训教师基本由本校体育教师担任,还没有专职教练员,年龄在26-55岁,大专以上学历的任训教师占90.91%,呈现老中青搭配,自身运动水平不高,训练经验不足。训练教师与在训学生之比为1∶6,基本能够满足课余训练的需要。其中有6所中学的在训学生申请到体校、体工队和大学体育教师那里进行长期或短期的指导训练,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反映出,目前自身的田径任训教师的训练水平有待提高。有64.1%的田径任训教师因余暇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无法深入学习和自我科研。
3.学校领导重视程度
在调查中发现,有60%的参训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仍片面的追求升学率;部分体育工作开展较好的学校,也仅仅以抓好体育课教学,丰富学生的课间、课余活动等方面去要求,对课余田径训练建设投入不足,奖励政策倾斜于其它学科。
4.场地、器材设施现状
充足的场地、器材将会给课余训练创造有利的条件。调查结果表明,12所(48%)中学没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跑道。很多学校是炉渣跑道,遇到下雨过后,由于场地的湿滑,有时几天都不能进行训练。或者是硬化场地,根本不能进行基本的训练,给训练带来不少的难度。另外,54.3%的学校的器材不能满足训练的需要,跨栏架、海面包不够是很多学校存在的现象。场地、器材设施的不完善是开展课余训练的一大障碍。
5.参训教师待遇的状况
从对25所中学关于教师待遇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6所学校参训教师带课余训练是没有报酬的;有82.9%中学给参训教师一定的报酬,但是很少,很多学校的参训教师的课时补贴在本校中处于底层,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训练的质量。在对部分中学参训教师的访谈中得知,这是现在淮安市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6.训练经费的状况
淮安市87.1%以上的中学的体育训练经费以学校拨款为主要来源。除个别有条件的学校外,一般学校用于体育方面的预算仅占整个预算的1%左右。这有限体育经费,有部分用于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部分用于开展课余训练,至于课余田径训练的经费就少之又少,有12所学校近四年来除用于比赛费用支出外没有课余田径训练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开展。
7.科学研究和医务监督状况
目前淮安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还是基本靠体育教师,凭经验和直觉来控制训练,对学生的训练状态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务监督。监测生理、生化指标的仪器使用更处于空白阶段。原因是物质和人力条件太差,没有力量搞科研。存在着严重的为本学校、本地区争荣誉的短期效益观念。
二、对策
1.落实田径训练工作
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水平,摆正体育与智育之间关系,实行定职责、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的目标管理,把学校田径运动训练工作列入学校文明建设的内容,责任目标考核的条件,纳入学校领导岗位责任制和任期目标的管理之中,制定细则,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使田径运动训练工作按照《体育工作条例》要求逐步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领导要按照《条例》要求对体育教师与其它文化课教师一样同工同酬,用各种激励方式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体育教师和运动员潜力。根据本校教师的专项特长和本校体育设施的情况因地制宜,切实抓好自身的强项,真正形成本校的优势项目。
2.开展田径运动会
认真召开每年一届田径运动会,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校际间的友谊赛、单项对抗赛、联合赛等,以此来推动田径课余训练的开展,这样既促进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查训练效果,又加强校际之间的友谊和往来,达到以竞赛为杠杆推动田径训练的普及工作的目的。
3.充分调动基层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基层体育工作是田径课余训练的强劲基础。我国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应及时推出强有力的举措,普及业训工作,激发基础体育工作者的工作热忱,对课余训练工作开展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对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后备人才的基层教师或教练应给予奖励。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通过他们的努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热爱田径运动,来参加训练和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