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教育的几点感悟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批的“学困生”哪里来的?就是我们过去的教育制度、教学方式、课程内容造就的。一个进度、一个模式、一把尺子,符合这个要求的上了大学,不符合要求的都是失败者。导致在班级出现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学习信心缺乏的学困生,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没有学成知识,而且丧失了自信心乃至自尊,他们怎么能体面地走向生活?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对于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对学生本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困生”的现状分析:
  研究发现,“学困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情况:学习上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总是敷衍塞责,不求进取;对自己要求不高,纪律上也常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自尊心比一般学生更强烈,只是由于学习上的屡次失败,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自信心下降,自卑感增强,为了维护自尊,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生活在孤独和冷漠之中;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对自己学习落后的原因不能正确的分析和认识,认为自己笨、智商低、不是学习的材料,以致放弃努力;不能以合适的途径把自己内心的苦闷、失落、委屈倾诉出来和消极情绪释放出来,往往采取极端方式或沉迷于虚拟世界。
   二、改变对“学困生”的定位和评价
   1、定位。教师对“学困生”的定位,对他们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当我们把他们定位在后进生时,他们往往就会把自己的各种不好的行为归结为“正常”的表现,自暴自弃。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后进生代表的就是各种“差”的表现,他们也就安于这种“差”的表现。其实,有哪个学生愿意被人堪称是后进生呢?当你把他定位在后进生时,他或许就真的成了后进生。而越是这种学生,潜意识里就越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所以,这时如果你把它定位在好学生,他就会有一种“千里马被伯乐识”的感觉,可以说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重新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再次努力向好学生方向发展。
   2、评价。新课程的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教师要树立起“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坏学生’都是‘披着狼皮的羊’”的评价理念和“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的学生发展理念。多赏识,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认为:“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赏识”,赏识可以增强“学困生”的自我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重强调品德,强调进步,鼓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不甘落后,敢于超越,让“学困生”意识到奋斗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世界的道理。
   三、转变教育、管理“学困生”的理念
   1、学会在乎。在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有时只是以自我感觉为中心,往往忽略了“学困生”的内在需求。“学困生”的心灵或许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瞬间而留下阴影,他们以后的成长因此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应当学会在乎“学困生”的心理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研究他们,掌握每个“学困生”的详细情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差异。“学困生”在乎教师,教师也更应该在乎他们,在这样彼此的在乎中,教师的精神生命才会成长,得到润泽遇升华。
   2、多改变,少埋怨。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困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糟。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蛮。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的抵抗力太弱;埋怨“学困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不要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不会高。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困生”帮助了教师,帮助教师提高了教育水平,当然教师也帮助“学困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必须坚信,“学困生”不管多气人、多淘气、多么难教育,当他站在你面前时,他毕竟是青少年,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世界。
   四、改变对“学困生”教育的艺术
   1、帮助他们走出违纪后的的心理阴影。违反学校纪律是“学困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违反纪律后,怨天尤人、消极对待、自暴自弃都无济于事,只会自毁前程、遗憾终生。那么如何引导“学困生”尽快走出违反纪律后的心理阴影呢?第一、帮助他们要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然自己违纪已成事实,可行的办法莫过于坦然面对它、接受它,并努力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不为逆境所挫伤,使自己的精神永远不被打败。第二、引导他们习惯换位思考,保持一颗宽容心。当教师的理当替学生着想;当学生的也要体谅教师的难处,有时有的“学困生”感觉教师因为自己违纪冷落了自己,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教师可能认为这真的只是一件小事,学生已经认识到错了,没有必要过多的批评。因为违纪,心里难免有些不安,会过多的关注教师的态度,见到教师没有“特别”的表示,于是猜测教师在冷落自己。其实这样的疑惑,完全可以找教师去沟通。就会发现,教师并没有冷落他。第三、教育他们要慎独律己,保持一颗自信心。当“学困生”违纪时,必然会遇到别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情况,而处于失意中的他们往往又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影响。那么要教育他们,保持头脑清醒,锁定自己的目标,不为议论所动,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自信心能改变恶劣的心境,能使内心活得安全感、自重感,使自己不被任何失意所击倒。第四、鼓励他们超越自我,保持一颗进取心。有些违纪“学困生”受到某些教师的严厉批评或冷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一生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要鼓励他们应该放下包袱、超越自我,保持积极的进取心。
   2、合理设置目标和高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他告诉我们:“可以把教育和教學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到他人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个建议,基于这样一个主要的事实,即学生的差异性。在他看来,资质较差的学生,即使是出浑身解数,经过最大的努力,也只能勉强及格,因此,对他么来说,及格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而资质好的学生,经过努力后,完全有能力获得满分,所以对这样的学生而言,满分才是成就的标志。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却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不同的学生在付出努力基本相当的条件下,得到的结果却悬殊。教师如果不能正视这一现象,那就很难说掌握了教育规律,是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的的目标当然也就难以实现了。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时,习惯于收集励志格言、名人名言来给学生打气、鼓劲;在帮助学生确立目标时,总是唯恐学生“胸无大志”,唯恐目标定得太低,喜欢请名人做榜样,用名人故事、名人格言鼓舞学生,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当然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如果只要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牛顿、钱学森,甚至可以成为爱因斯坦,那就无疑含有误导成分了。不要以为目标定得越高,产生的动力就越大。当你鼓励一个学困生开足马力向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进发时,你就应该预料到,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发现,这个目标是他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这时,起初被你激起的那些热情、动力,就很有可能随之消失,这就完全走到了你当初希望的反面。对学困生来说,仅仅一个及格也许就需要他付出全部的心力,可是教师在给学困生制定奋斗目标时,又有多少教师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及格也当做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呢?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并不能起到激励学困生的作用,反而可能制造出一个个理想幻灭的泡沫。当然,在帮助学困生确立奋斗目标时,适当的把目标定得高一些,不仅可以而且是完全必要的,这个高度应该符合学困生的实际,是他经过努力后有可能达到的,而确立目标的依据,是学困生现实的知识、技能、资质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这样的目标制定出来后,教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是每一个学困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在和谐的沟通中进行。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向“学困生”传递知识、价值观、人生观和各种行为要求时,他们不仅毫无兴趣,而且还出现厌恶甚至直接反对的抗拒行为,这种情况,师生之间往往会造成要求和目标之间的冲突,那么,教师和他们沟通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第一、成功的邀约。邀约“学困生”沟通,悄悄进行,低调处理,效果会更好。如可以在作业本中提出真诚的邀约,可以写一张小纸条找机会交给他们,可以下班后打个电话等等,成功的邀约,可以避免他的过度紧张,更能让他觉得教师的邀约是真诚的,对自己是尊重的。如此,他才会敞开心扉,跟教师讲心里话。第二、合适的沟通地点。在人来人往的办公室会导致“学困生”面红耳赤、局促不安,特别是内向腼腆的,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注定是失败的。地点应该精心挑选,当然,不能全凭教师的兴趣、想法而定,要充分考虑沟通对象的性格特点、内容、性别等因素。第三、把握好沟通的时间。什么时间进行沟通,应该先征求学生意见,教师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工作安排而单方面决定,必须兼顾“学困生”的时间,尽量不给他造成负担,这样他才能安心地跟教师畅谈。时间的长短也应该把握好,适可而止,没有人喜欢废话连篇、絮絮叨叨的教师。此外,注意沟通的一些细节,如:教师的坐姿、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认真倾听、方式的多样化等等。
   4、温柔有时更有力量。通常教师对待“学困生”的错误,采取呵斥责骂的方式,进行疾风暴雨式的严厉批评去捍卫师道尊严,并非明智之举。如果教师凡事都和“后进生”商量,一定容易成功,商量就不全是教师说了算,即使是正确的主张或办法,你用不容置辩的命令态度,他们就不愿意接受。用商量的态度呢?就好接受多了。如果采取心平气和,巧妙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采取善意的处罚来教育他们且能让他们接受,让教师本人也轻松一地啊吧。在温柔、文明的教育方式熏陶下,我们的“学困生”或许才真正能够日渐明理吧?只要坚持不懈,定能够潜移默化,让“学困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学困生”的教育是教育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绿色教育、使教育回归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人人享受教育”的一个难点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其他文献
食堂管理是学校后勤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在校寄宿的留守儿童不断增加,学校食堂管理体制的改革迫在眉捷,下面我就农村中学食堂管理提几点建议:  一、人员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食堂的发展,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离不开食堂的人员参与。因此,作为食堂的管理者,应该把对人员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农村中学学生多为寄宿制,食堂管理成
期刊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解决学生的作文材料问题,使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有话可写。其次要解决选什么材料的问题,有人把写作文比作盖房子,要想把房子盖得既美观大方,又坚固耐用,其中一個起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建筑材料的好与差。盖房如此,写作文也是如此,要想写好作文,必须选好材料。  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贫乏,社会阅历的缺少,生活积累不多,临到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内容空洞,随意编造的现象屡见不鲜,一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涌动着的生命体,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语文教学应牢固树立生命意识,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倡自主、自悟、自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努力让“文本”拓展开来,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场”,最大限度地彰显生命活力。根据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互动的过程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不同阶段风险的运作规律,指出设计阶段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风险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源于质量;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如何规避及正确对待设计过程中的措施。旨在引起在设计过程中中对质量风险的重视。  [关键词]风险质量管理意识规避  [正文]  项目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风险。风险大多数情况下是潜在的,随项目的进展而变化
期刊
“五四”时期,出现了一个进步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叶圣陶是这一社团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自已的创作实践,积极实施这一主张。由于叶圣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熟悉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生活,他的小说大多以此为题材.“五四”时期的作品较多地描写小知识分子忍让妥协,苟且偷安的性格和小市民的庸俗,卑琐的灰色生活,用
期刊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西方文化热潮猛烈冲击东方大地的形势下,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方面,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症下药。几十年来的工作实践让我有如下体会: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至关重要。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较中学英语难度加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即词汇量的迅速扩大, 这也成为大学生过非英语专业英语等级考试四六级的主要障碍。本文旨在把单词记忆难的问题和部分学生“开口难”的问题结合起来,使用情景交际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在交际情景中应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学习词汇,使用词汇,从而达到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情景交际;词汇教学;听说读写技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不
期刊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在考核方法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考核中都能取得很优秀的成绩,但到了社会却无法学以致用,暴露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在教学及考核上存在的缺陷,所以探索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并以此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应用到社会岗位上去。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 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一、现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
期刊
摘要:因材施教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但因材施教的方法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对我国教育体制下教育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对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因材施教方法探讨    (一)因材施教的含义  因材施教出自孔子《论语﹒为政》。因指根据;材指资质;施指施加;教指教育。即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取
期刊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就高,效果就好,学生就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方法,常用的有: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一种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