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激活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_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总体上 “老师讲,学生听”仍然是课堂主旋律,授课过程按部就班,缺少激情,无法吸引学生兴趣,无法激活学生思维和锻炼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要想提高教学成绩,激活学生的思维很有必要。为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课题进行了研究。
  一、倡导合作学习,迸发思维之花
  我市教研室当前大力倡导课改,其中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在要让学生多进行合作学习。从理论上看,教学本身就应当是开放的,只有让不同的光芒闪烁,不同的思想交融,通过不停的交叉融合,学习借鉴,思想之花才能不断盛开,我们的教学才会更为完善。所以,笔者在课堂上就经常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多种思维的迸发、交融。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桂花雨》时,我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然后布置任务,笔者告诉学生:“今天给大家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长要做好分工,任务就是每个小组对‘梅、兰、竹、菊’四种植物进行描写,小组成员每人写一种,写作没有限制,大家任意发挥。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好,最后评选出‘梅、兰、竹、菊’写得最好的四篇文章。”在评比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中有着独特的思维,在点评中给予了表扬。通过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们看到了其他同学独特的描写方式,对于好的句子纷纷称赞,真正起到了互相学习、相互提升的作用。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从而迸发出丰富多彩的思维之花。
  二、创造包容之境,呵护思维之花
  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的思维,鼓励和包容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看到一些教师过于强势,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授课,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思考,如学生思维与自己的有出入,就立即打断、否定,浇灭学生思维的火花。比如,笔者曾听过一堂公开课,讲授的是四年级下册的《三顾茅庐》一课,课上老师正在赞扬刘备礼贤下士的情怀,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如果刘备第三次还没见到诸葛亮,他会去第四次吗?”老师显然没有意识到学生会这样提问,果断地打断了学生的提问,也打断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古语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包容心,要能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切勿武断否定和批评。只有保护学生的质疑之心,包容学生的各种思维,才能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意识,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笔者认为,老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当然也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合理引导;相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学生今后就会噤若寒蝉,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三、引生活之水,浇灌思维之花
  理论来源于实践,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所有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经过一代代人积累传承下来的,所以,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同样也是培养思维意识的土壤。作为教师,要善于用生活中的情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一课时,笔者就有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问题。笔者问道:“我们中哪些同学去看过黄果树瀑布?谁能说说你眼里的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子?”去过黄果树瀑布的学生纷纷举手,笔者让一名学生回忆他看到过的黄果树瀑布,并询问他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与课本上的黄果树瀑布有何不同。此外,笔者还给学生留下作业,写一篇五百字的作文,描述亲眼见过的最难忘的一处景观,结果学生都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曾经游览过的景区。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写作亲身所见的景观,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生活之水浇灌思维之花,才能从根本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追求创新、追求个性的时代,是一个不同的思维相互交融的时代。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教学方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求新求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之花灿然绽放。
其他文献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许多教师为此虽孜孜以求,但“高投低效、无所适从”的事实,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究其原因,传统语文教学的流弊严重干扰了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以致语文教学的效率始终不尽如人意。  下面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流弊,谈三点对策:  一、把兴趣引进课堂——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
期刊
还记得自己的第一节课。我惶恐的站在教室门口,望着大家,我怯怯的问了一句“大家的座位是随便坐的吗?”“是”面对大家的回答,我竟放弃重新排座的计划了。接着教室里乱哄哄的,不知道大家在说些什么。我喊了几声“别说话了!”然后接眼巴巴的等着大家五六分钟安静下来。在这五六分钟的时间里,我纠结着,我该怎么办,领导看见了怎么办,如果我再吼一声,他们会不会烦我呢……忘了那几天我是怎么过的了。直到教师节那天,师父的一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教师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中产生,而是从人们对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想要学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积极情绪。学生从上小学就开始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提高语文方面的能力,主要有两个基础,一是阅读,一是生活,但学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亲自体验,只能通过读书来增加阅历,所以阅读是增强语文能力最根本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例很大。同时,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大凡写得好的学生也恰恰就是那些会读的学生。现就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做如下探讨:  一、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一、导语  恩格思曾经说过,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想象和联想是放飞思维活动的方式,通过想象和联想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深刻含蓄,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我们学过的许多童话、诗歌、散文,都是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如,在《天上的街市》中,作者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星星,又由天上的星星联想到天上美好的街市,又由地上的东西联想到天上的物品,再联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作者通
期刊
一、问题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基石  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人们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之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创造性,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判断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
期刊
巴尔扎克认为:“艺术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有的作家认为:细节是艺术品的灵魂,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决定的。喜欢阅读的人不难发现,众多的文学作品包括经典名著,读后令人难以忘怀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枝微末节”的细节。确实,细节描写的表现力是惊人的。许多难以言状的情景,往往只需要一个细节就清楚了;花了大量笔墨写不活的人物,常常只需要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便呼之欲出了。在古今中外
期刊
人生旅途,没有多少东西可以伴随一生,只有善良可以一生受用。一个人可以没有让人惊羡的姿态,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教育是最大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的公益性特点要求它的从业人员——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智力有高低,能力有优劣,也许,教师可以不是一个教学能手,但教师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善,是美丽的,是最纯净的展现。每一位教师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明确指出了“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中若能很好地运用“阅读期待”,会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期待环节的创设。  一、精心导入,激发初读期待  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关注和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取
期刊
优生是一个班级中的佼佼者,他们或因资质秉异、或凭勤奋刻苦而在班级、年级甚至是学校中拥有了得天独厚而备受关注的地位。成为一名优生是大多数学生的梦想,“不想当优生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似乎也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社会共识。然而,在经过几番寒彻骨,终于走进优生行列之后呢?他们又将面临什么?人们的期许或者叫欲望总是随着所处位置或所拥有条件的变更而不断改变的,还记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吗?渔夫的妻子就是具有这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