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uasong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基石
  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人们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之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创造性,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判断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能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进行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创造。
  二、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冷静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就不难发现以下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在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旧教学理念支配下的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唯上唯书”的“灌输式”教育。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反思“现状”、质疑“真理”、挑战“权威”,而是要求学生承认“既定事实”、接受“现成真理”、维护“教师权威”,不是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大胆想象、别树一格,而是有意无意促使学生虚假包装、一味顺从、因循保守、抹杀个性。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而且是对学生的批判欲望,创新激情和问题意识的一种扼杀。
  二是教育价值的功利性的错误取向。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塑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的素质和实现人的生命发展。人的生命要因教育而精彩,人的生命价值要因教育而提升。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支配下,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却与教育的本质大相径庭,甚至被异化为追求名利手段。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问题意识
  (一)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逐渐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从而学会提问题。 1.数学史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良好素材。数学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几乎都有一则生动的小故事。2、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求异意识,师生之间保持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充分披露个性。
  (二)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1.在教材的“模糊语言”中发现问题中学数学教材十分重视知识叙述的严谨性,强调逻辑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但稍加留意,我们便可以发现书本中一些“非严谨之处”,这些“非严谨之处”常有一些“标志性语言”特征,这种地方往往就是数学问题的栖身之地。2.在教师的“百密一疏”中发现问题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许多教师备课细致,讲课认真,一丝不苟,从不犯错,有时甚至达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其实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井,让学生发现矛盾,反而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长此以往,学生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要求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观察,不断探索、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证实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
  因此教师就要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确立全新理念,尽快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学会向重会学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要端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思想,热情真切的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发言。教导学生不要停留在教师设定的“标准答案”上,不要满足于已有的观点和结论,动员学生敢于奇思妙想,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超越,由衷地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不受拘束,大胆想象,发表不同看法,问题意识才能逐步培养和增强。
其他文献
作为班主任,要关心班内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遵守纪律,团结向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且表现出色,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有较大的提高。这样,整个班的工作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就会成绩突出,作为班主任也有成就感。因此,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入学教育,上好第一节班会  与学生约法三章: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努力学习。同时向学生承诺:尽力做一个好班主任。  二、加强养成教育
期刊
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同世间万物一样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作家的思想立场、艺术感觉和审美修养等个人因素以及他所处和所属的种族、时代、社会结构、社会道德等社会因素,分别影响并共同作用于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影响文学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因素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宗教、法律、民俗、习俗乃至气候、生态等。家族兴衰虽然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它对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所起的
期刊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等,进行理性化的审视、分析和反省,并用文字进行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是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是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方式。  因此,一个关键的问题便是,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其实,如果对于一堂课而言,应该落实三个环节,奏响课堂反思的“三部曲”。  一、厚重的序曲
期刊
关于课改,在此之前,听到的更多的是呼吁,是概念,却鲜于实践,或偶有实践,却行之未远。只有真正加入到课改的队伍中来,改变作为一个观望者的身份,变成课改的参与者,身在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课改的滋味。只有成为真正的行动派,才可能嗅其芳,品其味,亦可嚼其苦,以资成长。在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中,顺应课改的新潮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很深的感触。  较之过去,现在的课堂教学
期刊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本中,古典诗词所占比例相当重,这一比例就使古典诗词必然成为历年高考必考内容,因此指导高中学生学习欣赏古典诗词非常重要。  一、合理整合相关资源  教师需有效利用教材。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必修与选修教材掌握的侧重点不同,同时也因课时限制,教师与学生要将教材所选古典诗词全部精讲精练不太可能也没必要,因此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教材,精讲与比较阅读相结合就
期刊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许多教师为此虽孜孜以求,但“高投低效、无所适从”的事实,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究其原因,传统语文教学的流弊严重干扰了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以致语文教学的效率始终不尽如人意。  下面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流弊,谈三点对策:  一、把兴趣引进课堂——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
期刊
还记得自己的第一节课。我惶恐的站在教室门口,望着大家,我怯怯的问了一句“大家的座位是随便坐的吗?”“是”面对大家的回答,我竟放弃重新排座的计划了。接着教室里乱哄哄的,不知道大家在说些什么。我喊了几声“别说话了!”然后接眼巴巴的等着大家五六分钟安静下来。在这五六分钟的时间里,我纠结着,我该怎么办,领导看见了怎么办,如果我再吼一声,他们会不会烦我呢……忘了那几天我是怎么过的了。直到教师节那天,师父的一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教师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中产生,而是从人们对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想要学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积极情绪。学生从上小学就开始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提高语文方面的能力,主要有两个基础,一是阅读,一是生活,但学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亲自体验,只能通过读书来增加阅历,所以阅读是增强语文能力最根本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例很大。同时,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大凡写得好的学生也恰恰就是那些会读的学生。现就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做如下探讨:  一、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
一、导语  恩格思曾经说过,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想象和联想是放飞思维活动的方式,通过想象和联想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深刻含蓄,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我们学过的许多童话、诗歌、散文,都是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如,在《天上的街市》中,作者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星星,又由天上的星星联想到天上美好的街市,又由地上的东西联想到天上的物品,再联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作者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