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厚重的晋文化与世界相遇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以往提起山西,人们马上会想到山西的煤炭、醇香四溢的汾酒和甜绵香酸的老陈醋。今天说到山西,经由媒介时代的影像作用,人们熟悉了当年晋商留下的乔家大院、有“山西紫禁城”之誉的王家大院、中国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还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这反映了一种时代变迁下的山西印象。
  《对外大传播》:请问,你认为山西省最耀眼的名片有哪些?
  王建武:山西有两大资源,一个是以煤为主的矿产资源,一个是历史文化资源。
  从山西资源的角度讲,山西的名片首先就是能源基地。长期以来,山西一直都是国家的能源供应基地,现在,我们省煤炭的年产量大约为5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煤炭外运量约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3/4,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1/2。另外,山西的焦炭产量约占全国的40%,约占世界的1/6左右,焦炭出口量占国际焦炭市场交易量的48%左右。当今中国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还是靠煤炭而不是靠石油,从战略上来看,山西的煤炭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
  山西的第二张名片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我们有一句话叫华夏文明看山西。坊间还有一种说法是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一百年文明看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看深圳……我们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不是说唯一只能看山西,不能看其他的地方,而是说,从华夏文明历史遗存的丰富性上看,从历史文化脉络的清晰度上看,五千年华夏文明,最具有看点的在山西,其脉络最清晰,结构也最完整。脉络最清晰是从五千年尧舜禹、夏商周,一直一脉相承下来,山西的好多文化遗产能将华夏历史连起来。说结构最完整,在山西最突出的一个就是我们从南到北的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全国现在一共有四座,都在山西。
  另外,我们的古壁画,包括寺庙里的、墓葬里的、岩石上的,品质非常高,山西现存古壁画有两万多平方米,壁画面积仅次于甘肃省。山西的壁画也是一脉相承的,从汉代一直到现在。山西的古壁画中最著名的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所说的永乐宫朝元图,那个壁画有三米多高,壁画上一条飘带从三米多高一笔下来,令人回味无穷。
  山西有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一个是云冈石窟,一个是平遥古城。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五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北边有大同、代县,中部有平遥、祁县,南部有绛县,还有27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约占全国的11.5%,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这是我们丰富的文化遗存。
  在山西,历史与现在遥相呼应,只要抬眼就可以瞩望,伸手就可以触摸,侧耳就可以倾听。难怪有人说,如果说山东的古迹都进了博物馆的话,那么山西的古迹都遗落在了民间;如果说陕西的文物都埋藏在地下的话,那么山西的文物都散布在了地上。
  说到山西历史名人真是数不胜数,政治人物有晋文公重耳、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文化大师或者叫文化巨人仅是唐宋的就有柳宗元、白居易、王维、司马光等,还有元代的关汉卿,明代的罗贯中;武将有汉代的卫青、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关云长;中国的四大美女中有貂蝉、杨玉环;等等。
  如果按照今天时代发展的名片来讲,我想山西的汾酒、老陈醋,还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乔家大院都是名片。2005年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们好好庆祝了一番,因为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所在地,由此产生的“太行精神”,这好像也可以叫名片。现在太原钢铁公司具备了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产能,是全世界第一,好像也可以叫“不锈钢名片”。但是得承认我们山西在品牌打造上还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现在除了老陈醋和汾酒这些知名产品外,现代的产品,像人家的伊利、蒙牛之类的品牌在山西还不太多。
  
  山西人从文化自觉走向了文化自信
  
  《对外大传播》:你是山西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外宣干部,能介绍一下你眼中山西人的性格吗?
  王建武:说起我感觉中的山西人性格,还得从山西的地理位置说起。山西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并自成体系,东有太行山,西有黄河,北有长城,南有中条山,从北到南有恒山、五台山、太岳山,唐代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在中国的版图上好似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南边和东边都曾是历朝历代的首都,从西安到洛阳,从开封到安阳,再到北边的北京,几乎中华民族全盛时期的首都都是在山西的周边。山西的北边和西边,面对的是游牧民族,所以从地理位置来讲,山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维护首都安全的京畿重地。这样,山西人的性格就表现出顾全大局和忠诚的一面。对国家忠心耿耿,这是山西人比较独特的,也是第一个性格。
  另外,山西这块土地不太富饶,土地比较贫瘠,资产也不算丰富,但是它整个地理环境是多样性的,有山,有平原,有丘陵,丰年时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年头不好时也差不到哪里去。这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山西人勤奋、吃苦、节俭的性格。这是山西人的第二个性格吧。有人说山西人抠门,我认为山西人是对自己抠门,绝对不是对别人抠门,尤其是山西女人,她一辈子能吃下所有的苦,为家里人却可以做好多的事。
  第三个性格也与地理环境相关。“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在相当程度上隔断了山西跟境外的联系。山西作为内陆省份是个比较封闭的地方,再加上20世纪时阎锡山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做了30多年的土皇帝,他为了自保实行了一些政策,某种意义上也使得山西多多少少受到一点影响。
  若干年前,因为山西的诸多不如意,使一些山西人对外不愿意称自己是山西人,现在都开始为山西有这样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感到自豪了,可以说是山西这些年对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整合使得山西人开始有了文化自觉,并从文化自觉走向了文化自信。
  
  透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镜头,山西走向了世界
  
  《对外大传播》:据说百分之百喜欢平遥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摄影师,一种是外国人。前者在取景框中找到了庄严的对称和鲜活的冲突,后者找到了他们心目中的老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越来越吸引国内外关注的目光,通过镜头中的平遥,山西走向了世界。
  王建武:你说的这个真是有点道理,对平遥百分之百喜欢的是外国人。就像罗马和巴黎吸引世人一样,平遥这个异质文化反映出中国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到了平遥,外国人可以原汁原味地看到中国的一种所谓的北方生活面貌,因为它的异质文化对他们的冲击力太大了,所以他们就特别喜欢这里。
  当年中法文化年的法方主席杨鹤鸣来到山西,我们定在下午五点钟在平遥见他,当他一进平遥,就按捺不 住了,尽管外边下着雨,他也非要出去转转,刚出去一会儿他就回来了,弄了一身泥,因为雨湿路滑,他不小心摔倒了,回来换了一身衣服也不问时间,还是要出去,结果等他回来时都快7点了,他还激动得不得了。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作为中法文化年的法方主席应该去过很多其他的地方,但他说好多地方都是后来兴建的,而平遥的确是一个真真实实、原汁原味的古城风貌。
  说摄影家爱平遥,除了文化本身的魅力,关键还是我们摄影大展的魅力,实际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很多中国摄影家走向世界并与世界接轨,搭建了一个平台,架设了一座桥梁。应该说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举办前,我们国内绝大多数的摄影家在相当程度上与国际摄影家是相对隔绝的。而通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举办,使得我们整个国内摄影界和国际主流摄影界更好地融为一体了。
  《对外大传播》: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从2001年开始到今年将是第七届了.这个活动的创意是怎么产生的?山西省委外宣办在举办这样的国际性活动中,有哪些创新?
  王建武:这个创意来自我们原来的省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当时他注意到山西的平遥跟云南的丽江都是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但是到了2001年,也就是在我们举办第一届摄影节之前,丽江在国内已是声名显赫,而平遥就相形见绌了。申维辰在平遥所在地晋中市当过市委书记,他深深感到平遥是块风水宝地,但不为人知,怎么才能把平遥推介出去呢?得找个桥梁。刚好有个法国的摄影家在看了平遥以后很是激动不已,这个法国摄影家在法国参加过摄影节,他觉得平遥是一个搞摄影节的好地方。这样的想法与申维辰一拍即合。
  应该说我们在懵懵懂懂中把摄影节搞起来了,没想到两个月后当我们到欧洲时,中国驻欧盟的文化参赞是山西人,他一见我们就说山西不得了啊,搞了那么大的平遥摄影节,比利时的报纸以整版篇幅报道,连他们自己都觉得精神振奋。而后我们到米兰,到其他地方,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平遥摄影节的一些资料。我们就发现这个事是做对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平遥摄影节怎么就做成了,而且还做成了一个品牌呢?我们觉得主要有三个要素,就是平遥、国际、摄影这三个要素。所谓平遥就是得有一块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水宝地,借助艺术来扩展这块风水宝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是非常好的选项。
  第二个是国际。你要走出国门,就一定要按照国际惯例去组织高层次的文化交流。我们并不懂摄影,更不懂摄影节,所以我们就按照国际惯例来组织这个摄影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搭建一个图片展览和交易的平台。我们每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除了图片展览、图片交易,还有摄影论坛、幻灯晚会、大师点评、摄影讲座,等等。所有这些内容,都是按照国际摄影节的惯例,按照国际摄影节的内涵去策划与组织的。
  第三个要素是摄影。组织文化活动最难的就是雅俗共赏。摄影艺术发展100多年了,一开始是属于很奢侈的,老百姓用不上。改革开放前,我们用海鸥相机偶尔拍上几个片子冲洗一下,那都是很奢侈的事。现在不同了,一方面生活富裕了,人们想留住自己记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二是摄影技术也普及了,尤其是数码相机,产生了大众化、平民化的趋势。第三个方面可以归结为当今的图片时代,生活几乎离不开图片,人仿佛生活在图片世界里。所以我们选了摄影这个媒介。有些图片很怪异,表现的意境也比较朦胧,而且无题,即使这样,也用不着翻译,每个人愿意看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因为摄影雅俗共赏。
  现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对平遥、对山西,实际上对整个中国影响都是很大的。80多岁的国际摄影大师马克·吕布连续几次来参加摄影节,他说他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国际摄影节,平遥摄影节是最棒的。法国文化部摄影中心主任阿尼亚兹女士也对我们的记者说,平遥摄影节世界一流,亚洲第一。
  《对外大传播》:通过平遥摄影节,平遥当地的老百姓是否跟摄影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呢?
  王建武:你可说对了。平遥的老百姓几乎都喜欢摄影节,他们现在一年过两个节,一个节是春节,一个节就是摄影节。为什么他们把摄影节当做春节来过呢?我想它既有物质的滋润,也有精神的熏陶,不仅是摄影节把平遥的名气提升了,老百姓直接增加了收入,还有他们通过一次一次地去看图片展、听讲座、看幻灯展,无形间提升了一种文明,应该说对文明的向往是人们的一种共同心态。
  记得在第一届的时候,我在平遥坐了辆旅游电瓶车,我问司机觉得摄影节怎么样?他说:“什么怎么样,这是在闹啥了?衣服也不穿就照出来了。”他说的是图片展览中的人体图片展。到了去年,当我们在摄影节期间再问他们怎么样时,几乎都说“好”!
  
  对待境外记者要以我为主,主动出击
  
  2007年5月,山西省委外宣办在大同市举办了全省第一期境外记者来晋采访管理服务人员培训班,在培训班结束后的留言册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各地学员的心得体会:“培训班非常及时,改变了我们的观念,有茅塞顿开之感。”“内容适合我们的水平,学到了比较超前的传媒知识。”“对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希望再延长培训时间。”
  《对外大传播》:看得出,这个增训班满足了大家工作上的需求。在这个培训中你最想强化的意识是什么?
  王建武:对于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境外记者来华采访,我认为对山西而言是难得的机遇,所以想通过这样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服务境外记者来晋采访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抓住机遇,借助境外媒体来宣传自己,提升我们的对外形象;另外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服务来影响境外媒体,努力做到以我为主,主动出击。
  山西现在上上下下对境外媒体和境外记者接触还不多,所以就有躲避心理,面对时有点不知所措,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的培训来使大家形成一个比较平和的、开放的、大度的心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外宣实际上是实力的较量,经济强,它的张力就越大
  
  有人说,山西是个特别的地方,是个容易被人误解的地方,三座大山一条黄河把山西包裹得严严实实,被人误解就在情理之中。余秋雨先生只来过一次山西,他怎么也不能理解,历史上的山西竟然是如此的富裕,更不能理解“贫穷”怎么会跟山西划上等号。
  《对外大传播》:请问,你作为外宣工作者是否也会对此有一些思考?另外,今后在推介山西上,你有哪些想法?
  王建武:其实我们内陆省份的对外宣传做起来很不容易,我理解真正的对外宣传就是围绕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展开的对外宣传。相对而言,内陆省份的对外宣传,既要担负国家使命,而更多的是把本省、本地区通过合适的方式宣传出去。根据近年来的体会,我们认为内陆省份的对外宣传的途径很多,但较好的外宣条件主要有三个,就是以文化为平台,以网络为媒介,以经贸为纽带。外宣不是作秀,外宣实际上是实力的较量,经济强,它的张力就越大。
  在推进对外宣传工作中,我觉得我们山西省就是要做好两篇文章:一是把我们能源基地的文章做好;二是把我们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文章做好。或者说,一个是做好煤炭这篇文章,一个是做好文化这篇文章,两篇文章做好了,我们山西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大。
  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云冈石窟,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大寨……到过山西的人都深深地被山西古老的历史、宏大的人文和时代变迁的深痕所触动。中国票号最早在平遥创立,至今西方人称“票号”为“Shan Xi Bank”(山西银行)。今天,在山西文化与世界对话、山西经济融入世界的时候,山西外宣也在一步一步地走着自己的路……
  
  责编 谭震
其他文献
编者按:62年前的中国,布满了伤痕,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但凡是生活河流淌过的地方,必将激荡起晶莹的浪花。这虽是美国大兵写自60多年前中国战区的家书,但正如他的夫人洛蒂坚信的那样,由于“每本书都暗含着一个缘由,一段故事,一样期望,一种鼓励。不管等多久,总有一天,这些东西会结集出版”,因为这里有对生活对亲人无边的爱和无尽的感激。翻阅此书,一段段真实生动的文字,一幅幅可爱的小画插图,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场场
期刊
编者按: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七局副局长王丕君指出的:“西藏本没有问题,而多年来充斥在西方舆论中的西藏是完全地被问题化了,妖魔化了,虚拟化了。西方社会对‘西藏问题’有着执著的偏见,我们应该不断地向他们阐明事实、申明道理。”  自2005年第7期开办《西藏之窗》栏目以来,本刊围绕“西方媒体主要在哪些方面对西藏存在误解”、“在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西藏的过程中,对外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等问题进行深入追
期刊
编者按:潘占林是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作为中国前驻南斯拉夫大使,他经历了北约轰炸前南斯拉夫的炮火。当美国的炸弹炸毁我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时,他是亲身经历者。当中国大使馆复馆的当天,他又与中国使馆人员和中国记者在战火中升起了五星红旗。  回国休整后,潘占林出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两次以生命作价的穿越,在战火中对世界文化的理解、认知与比较,使我们深切感到,他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同时,也在积极倾听世界的回声
期刊
2001年是不同寻常的。好似一个大时代的开始,中国和世界都经历了那么多的考验。  能够和谣言赛跑,是我们归纳出的最为形象的发言人基本要求。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培训班领跑了中国政府系统的发言人培训。  给领导培训并不容易。  新闻发言人培训的普及和提高应当并重。  编者按:本刊《发言人》栏目开办三年来,一直在追踪并记录着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进程,采访了主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高端人士、中央部
期刊
《中国古代雕塑》等获奖书目,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外文局的镇局之宝    1.《中国古代雕塑》——外文出版社    [评委点评]  ***评委:于文涛  (一)《中国古代雕塑》是一部重量级的外宣图书,是外文局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的一种。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可以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重要人士。  (二)内容翔实,文字准确,图片精美。  (三)是一本长销书
期刊
编者按:从“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到“3·15”晚会,再到于今年“立春”推出的“春暖2007”系列公益节目,央视经济频道打造的一个个品牌节目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感谢央视经济频道和郭振玺总监,由其精心策划的“春暖2007”又一次温暖和滋润了亿万人的心田,将政府、民间公益组织、企业、媒体和公众连在了一起,共同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春暖2007”发起“爱心总动员”    用传递春天
期刊
清晨,太阳透过窗户照进了斯德哥尔摩第一酒店的房间,马路边厚雪覆盖,不远处静谧的水面上闪烁着碎金般的霞光......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已身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身在北欧,也像北欧人一样,见了冬季的太阳就格外兴奋,因此,一大早便走出酒店,来到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区一逛。    王宫、国会大厦与平民化国风    老城的王宫,一座临水而建的宫殿,是斯德哥尔摩知名的古建筑。它用巨大石材砌筑,比之红墙、红柱、
期刊
“瑞士的美一部分是大自然给予的,但更多的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对外大传播》:提到瑞士,就容易让人想到美丽干净的乡村、绿油油的溪谷、秀丽的湖水,还有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终年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峰。你从2000年起,做了四年中国驻瑞士大使,请说说你眼中的瑞士。  吴传福:走过不少国家,但瑞士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国家。很难想象,也很难再找出一个像瑞士这样,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整个国家都非常美的国
期刊
秋塬: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系副主任、副教授,传播学硕士生导师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不断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及其方法研究日益显得重要和迫切。然而,在我国新闻研究历史上,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已有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并呈现出理论上的缺失和对实践指导上的滞后状态。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制定了重要法规,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
期刊
立法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    2007年4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穹介绍了温家宝总理此前签署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确立的主要制度有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制度等项。  谈到制定信息公开条例的好处时,张穹说:“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