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看望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民主党派部分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新形势下,荣辱观存在的问题
在荣辱观认识方面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深,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积极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冲击着人们的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也使广大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模糊。具体表现为:1、理想信念弱化。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关心政治的心理;2、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由于受社会上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利益得失等方面考虑问题;3、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自律性,因而较普遍地存在着法纪观念淡薄,学习纪律松驰等现象,对思想政治工作有逆反心理;4、是非辨别力弱。由于社会上存在对道德评价与道德认知标准上的一些模糊认识,部分大学生中表现出对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概念的混淆,失去了正确的荣辱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长。
三、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思路
(一)突出道德实践主题教育。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习惯于在课堂上"讲大道理",在行为上习惯于"应该"或"不允许"的制约和限制,忽略了在社会适应方面行为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全社会认知和行为脱节恶习的形成。在这方面应在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高校特有的授课方式,尝试让大学生自设主题方案,教师给予分类指导,在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生活中使大学生感受到老师在课堂中所讲内容的正确性。
(二)加强对流行文化的正确引导。当前流行文化不仅成为大学生的突出标志,而且强烈影响相当部分大学生的生存形态和价值形成。新鲜刺激如博客、网游、快男超女、QQ聊天等等。在荣辱观教育中,一方面要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同时要积极引领当前时尚及流行文化;利用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特有興趣这一点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如校园歌手赛、个人网站评比赛、校园流行服饰赛、献爱心志愿活动等,积极引导大学生重塑自身形象,注重社会影响,从而使校园更加和谐、稳定和充满青春气息。
(三)突出道德时代性教育。以时代精神统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是加强对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广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代大学生。现在高校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社会的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心理状态、道德理念等往往在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显现。因此,只要耐心观察,教师就更能有效地进行"育人"活动,教育者要主动学习新知识,用学生能感悟到的新信息及时发现、引导和解决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
(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法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中,我们也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文关怀教育,要在张扬主体性,满足发展性,激发创造性等方面增强力度,使大学生在平等、和谐、舒畅的育人环境中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念,成为在知识、素质、能力、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五)加强师德建设,身体力行正确引导学生。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说只要广大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就能不令而行,不言而化。教师不仅仅要讲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做得好,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荣辱观教育活动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四、结语
总之,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大学生加强荣辱观教育,既要对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做通盘考虑,更要抓住一些主要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予以大力提倡。"八荣八耻"完整地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指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深刻领悟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的内涵,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思政司,团中央学校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2]裴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看望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民主党派部分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新形势下,荣辱观存在的问题
在荣辱观认识方面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深,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积极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冲击着人们的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也使广大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模糊。具体表现为:1、理想信念弱化。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关心政治的心理;2、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由于受社会上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利益得失等方面考虑问题;3、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自律性,因而较普遍地存在着法纪观念淡薄,学习纪律松驰等现象,对思想政治工作有逆反心理;4、是非辨别力弱。由于社会上存在对道德评价与道德认知标准上的一些模糊认识,部分大学生中表现出对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概念的混淆,失去了正确的荣辱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长。
三、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思路
(一)突出道德实践主题教育。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习惯于在课堂上"讲大道理",在行为上习惯于"应该"或"不允许"的制约和限制,忽略了在社会适应方面行为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全社会认知和行为脱节恶习的形成。在这方面应在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高校特有的授课方式,尝试让大学生自设主题方案,教师给予分类指导,在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生活中使大学生感受到老师在课堂中所讲内容的正确性。
(二)加强对流行文化的正确引导。当前流行文化不仅成为大学生的突出标志,而且强烈影响相当部分大学生的生存形态和价值形成。新鲜刺激如博客、网游、快男超女、QQ聊天等等。在荣辱观教育中,一方面要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同时要积极引领当前时尚及流行文化;利用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特有興趣这一点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如校园歌手赛、个人网站评比赛、校园流行服饰赛、献爱心志愿活动等,积极引导大学生重塑自身形象,注重社会影响,从而使校园更加和谐、稳定和充满青春气息。
(三)突出道德时代性教育。以时代精神统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是加强对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广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代大学生。现在高校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社会的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心理状态、道德理念等往往在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显现。因此,只要耐心观察,教师就更能有效地进行"育人"活动,教育者要主动学习新知识,用学生能感悟到的新信息及时发现、引导和解决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
(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法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中,我们也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文关怀教育,要在张扬主体性,满足发展性,激发创造性等方面增强力度,使大学生在平等、和谐、舒畅的育人环境中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念,成为在知识、素质、能力、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五)加强师德建设,身体力行正确引导学生。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说只要广大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就能不令而行,不言而化。教师不仅仅要讲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做得好,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荣辱观教育活动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四、结语
总之,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大学生加强荣辱观教育,既要对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做通盘考虑,更要抓住一些主要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予以大力提倡。"八荣八耻"完整地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指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深刻领悟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的内涵,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思政司,团中央学校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2]裴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