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浅析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764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也更加突出和复杂,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是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能否解决好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和諧社会的构建。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程度的综合体现。高校毕业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的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高校毕业生自身和谐发展和充分就业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第一,和谐社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社会保障。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高校毕业生能够享受公平的就业机会,那么他们将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同时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第二,和谐社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制度保障。和谐的社会是一个在法律、规章制度上健全的社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不但能够使其就业更加合理和规范,还能够有效地指导高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其就业率。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大量人才资源为基础,而高校毕业生就肩负着这样的历史使命,因此能否做到让毕业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世纪是知识经济唱主角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为基础"。[1] 高校毕业生是受过高等教育,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的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
  第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涉及的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和毕业生,无一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离不开高校、家庭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离不开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而且,也只有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协调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使他们顺利、充分地就业,社会才能和谐、有序的进步和发展。
  二、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5年的338万增长到2009年的610万,5年间净增近300万毕业生。而毕业生就业率近3年来一直徘徊在80%左右。根据人保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将达到630万人。虽然比去年只增加了20万,但截至到09年11月,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74%,这意味着还有159万应届毕业生需要就业,再加上08年尚未就业的75万人,因此,实际上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突破20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成因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非自愿性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不适应,导致部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矛盾,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在,我们处在经济社会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的时代,但仍有些学生和家长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就业思维,总是想着去"正规"部门工作,这就容易导致一部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
  第二、摩擦性问题。主要由于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期望无法达到一致,导致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许多用人单位又接收不到毕业生,即毕业生自身素质与企业期望的矛盾。现在企业希望招聘的对象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通才",而毕业生往往只是知识较为单一的"专才",社会的期望与毕业生自身素质的差距影响着其顺利就业。
  第三、周期性问题。主要指由于经济衰退、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快速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其中包含部分周期性失业。
  第四、结构性问题。一方面,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人事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07年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4个城市就接收了15个省市12.9%的大学生。另一方面,中、西部不少地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但因为分配制度、户籍政策、编制数量以及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等方面的影响,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谐发展的对策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及成因,我们应该发挥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和毕业生的积极性,建立"五位一体"的就业长效机制。
  (一)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毕业生就业的政府责任,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就业市场。首先,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这只"手",坚持以人为本,为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制度性、政策性环境,制定法规,完善就业渠道,从体制保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上岗。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工作,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要给予较大的优惠。其次,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通过创业教育、政策扶持和项目指导,激活毕业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才智。再次,规范就业市场体系,理顺学校就业市场和社会人才市场的关系,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序流动,接受规范的管理与服务,使就业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二) 从高校的角度来讲,要坚持与时俱进,加快教育步伐,构建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改革体制。
  第一、在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价值的体现是高校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高校要深化内部改革,重视培养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及招生人数,做到科学设置专业、合理招生。其次,要积极实施特色化教育,着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科和专业。最后,高校应利用自身以及社会的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并将实践能力培养纳入大学生培养体系,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在培养体系上改革。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建设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推行全新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模式。树立"服务学生、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建立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要为毕业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有重点地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技能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准个人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要通过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创建"方便快捷,周到一流"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全面快速发布各地招聘信息。其次,加强学校和企业、政府间的沟通合作。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让毕业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特点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反馈情况,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三)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要转变就业观念,关注、关爱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是高等教育系统局部的问题,就业难的成因涉及众多方面。首先,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气氛。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积极的舆论可以给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围,同时大力宣传毕业生就业成才的典型,为毕业生就业树立榜样;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测平台,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动态变化、市场供求结构变动、各行业发展速度与劳动力供求关系、失业率的调控空间及预警线等进行前瞻性的预测;最后,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简化毕业生报到程序和落户手续,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切实落实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并推进医疗、住房及养老等制度的改革,把失业大学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让毕业生不会因为暂时的失业而增加过重的心理负担。
  (四)从家庭层面上讲,首先,要树立积极健康的教育观和就业观。据调查,在我国家庭消费的排序中, 68.8%的家庭将教育消费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希望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家长占被调查者的89.8%。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会对广大家庭的教育投资和消费产生不利影响。其次,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家长,应该积极主动的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正确看待毕业生创业,摒弃传统的"统招统分"的就业观念,不在家里埋怨孩子,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五)从毕业生个人的角度来讲,要坚持和谐发展,轉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毕业生只有把自己塑造成具有真才实学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树立主体意识,根本上转变传统观念,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就业区域和工资水平。其次,要培养创新意识,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着重于自己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就业竞争能力。再次,要提高实践技能。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最后,要加强责任意识。和谐社会是一个文明向上,普遍负责任的社会,因此, 高校毕业生应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做到对自我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负责。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只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会逐步得到缓解,并成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因素。
  
  参考文献:
  [1]侯清恒.千万别让情绪毁了你[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6.
  [2]梁军,罗雪平.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
  [3]戴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探析[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黄紫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5(3).
  [5]高一凡.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
其他文献
一、引言  2010年CBA总决赛于4月25日落下帷幕,对阵双方依然是新疆广汇队与广东东莞银行队。经过5场的比赛,最终新疆以总比分1:4不敌上届卫冕的广东东莞银行队,而打破了冠军梦。盘点整个比赛过程,新疆队在进攻端暴露出了很多弱点,譬如锋线队员攻击能力不足,保护篮板能力欠佳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09-2010赛季CBA总决赛新疆广汇队及对手(广东的东莞银行队)为研究
期刊
学术上普遍认为原始艺术是旧石器时代留存下来的岩画、雕刻和现代原始部落的歌舞、装饰等。这些原始艺术因为其美的形式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技巧而被认为是一种艺术。但又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功利性的,是为了某种巫术和经济的目的。如鲁迅先生说"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
期刊
一、引言  杰克·伦敦在现代美国文坛和世界文坛都享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野性的呼唤》是他的成名作。杰克·伦敦的生活经历之丰富在世界作家之中是不多见的。对于他来说,写作不是在想像,而是真实地写自己,写自己不寻常的生活遭遇。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就饱尝贫穷饥饿的艰辛。他卖过报纸,当过童工,水手,海盗,铁路工人,参加工人示威,也因为流浪各地曾经被当做"
期刊
一、社会化的涵义与实质  社会化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休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是从人刚出生开始的。社会化的内容指学习社会文化,即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社会化的目标是为了发展人的社会性,即把人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
期刊
一、关于电影符号学的若干知识  著名学者赵毅衡认为:符号是意义活动(表达意义与理解意义)的必须,而且独一无二的工具,不用符号无法表达任何意义;反过来,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因此符号学既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电影符号学(semiologie cinmatographique)就是把结构主义符号学运用于电影艺术研究的学科,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有C麦茨(罗兰 巴特学生)、意大利的
期刊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了紧缺型人才。与普通本、专科院校的办学方向及教学模式不同,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艺术设计类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同与重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关注市场的实际需求,这正是受到就业市场认可的原因。"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
期刊
一、引言  意象象征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由于它能在形象简约而富有特征化的意象的营构中,丰富地揭示着人的内心深处的隐秘,且有浓郁的概括力和感染力,故而成为文学家格外钟情的一种艺术手段,就作家个人而言,霍桑是一位十分重视客观世界的隐秘意义的浪漫型的作家,在作家的作品《红字》中而且在另一些小说如《玉石雕像》、《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等作品中都有意象的设置,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真实的还是梦幻
期刊
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各高校,积极慎重地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培养和造就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面向新世纪高校党建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紧迫的战略任务。学生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两者可谓是相互统一,相互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它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与学生党建工作的目标、方法相吻合;而学生党建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如果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期刊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在公司系统内利用三年时间开展实施"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初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服务文化,形成对"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生命线"的广泛认知与认同;营销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显著增强;电力供应更加可靠,服务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方式更加灵活,服务内容更加多样。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了优质服务工作的必要性,才能够统一思想,迎难而上,认真的审
期刊
中国古典舞是一门综合性的人体文化的表现形式,它  在形式与内容上融汇了中国古代及近代的众多中国人体文化的精髓于一身,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前辈的总结与创新,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性与鲜明的民族风格的舞蹈表现形式。  作为舞蹈教师要做好舞蹈专业生的古典舞教学,除开必要的基本功、技术技巧、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身韵的教学。"身韵"是中国古典艺术灵魂之所在,它凭借着变化万千的"技术",巧妙地把手、眼、身、步融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