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域下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对策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x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于建国初期,固化于“单一所有制结构”与计划经济时期,缓解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定历史时期已告结束,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正在缓解,但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透过唯物史观视阈,对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希望改变传统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治理方式,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 缓解 路径对策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与固化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生成的时限,一般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改造完成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分工的阶段依赖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建国初期,基于我国社会性质及其特殊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初步工业体系建立的急迫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不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的国家行为认知,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重工业的资金密集型产业特点,本身就不会产生众多就业机会,无法吸收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因此倒逼国家采取干预政策,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
  所谓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固化,一般是指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固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国内外特殊环境的影响以及受路径依赖与“马太效应”规则的支配,我国只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即所谓地从内部挖潜;另一方面,1956年以后受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单一所有制结构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和支配。
  相对于“从乡村挖潜”来说,1956年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单一所有制结构与计划经济体制是城乡二元对立固化的最主要因素。单一所有制结构与计划经济体制无法使乡村优势资源通过市场交换体现自身资源价值,乡村优势农业资源只能通过统购统销政策被政府所垄断,进而服务于城市,服务于国家建设。乡村优势空间资源上面承载的土地也只能以低廉的价格被政府所征收,以服务于国家建设需要,可是乡村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相反,城市资本优势资源与技术优势资源则通过工业品的价值得以体现。工农业产品价值的“剪刀差”使城乡二元结构持续固化。
  二、唯物史观视域下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因素和领域构成的“有机体”,社会的发展同样是一个各种矛盾交错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他进一步指出:“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虽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均衡)。”协调发展就是要协调好各种矛盾和不均衡因素,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本质上来说,应对城乡二元结构并不是为了消灭农村或者城市,而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要达到这种协调,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城市、乡村、市场和政府的四方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一)政府层面
  1.政绩评价体系改革
  以GDP增长为中心的政绩考核制,是衡量地方政府玫绩的主要指标,由此引发的后果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单向思维、“公司主义”和短期行为的泛滥。在经济单向增长的思维下,地方政府主要侧重于城镇的投资与产业建设,而对于农业、农村的发展支持则相对甚少,因为城镇的工业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而农业发展几乎无任何效益可言。
  所以,建立科学发展的政绩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有学者认为,要从自身的努力程度、群众的满意程度、目标的可行程度、政绩的可信程度四个维度来考核政绩。也有学者提出政绩考核应该与绿色GDP相挂钩,而不能只顾经济的增长”。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政绩考核至少应包含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绿色GDP增长率、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农村发展水平与城乡差距程度五个方面。只有把农村发展水平与城乡差距程度纳入地方考核指标,才可能避免地方只顾赢利的经济短期行为,才会更加注重可持续性的发展。
  2.户籍制度改革
  我国长期实行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也与城乡二元结构息息相关。农村居民为农民,户籍分类属“农业人口”,城市居民为市民,户籍分类属“非农业人口”。这种户籍分类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这方面的改革专家学者虽已呼吁多年,各地实践也可谓是政策频出,但实际推行的效果有限。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应该由中央推进,全国各地统一进行。改革具体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一个维度就是从户籍放开的区域进行改革方案设计。根据目前全国各地实际情况和户籍制度改革难易程度,把全国各地分成几类,设计每类地区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步骤。另一个维度就是从户籍制度背后的各种利益着手,逐步剥除附着在户籍背后的各种权益,为户籍制度改革奠定基础。在各种权益的享有资格上,规定户籍不再是享有各种权益的唯一要件,与其并行的其他条件也可以享有同样权益。如规定缴税一定年限就可以享受当地社会福利,就读一定年限可以异地高考等。当然,这些规定虽然还是反映出户籍本身的含金量,但是企图一蹴而就的户籍制度改革非但不现实,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分地区分阶段的逐步户籍制度改革是目前中国社会比较现实可行的办法。
  户籍制度改革应该与城乡、区域间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改革相互推进,这既是解决不同利益群体矛盾,也是实现我国社会公平,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性举措。
  3.财政体制改革
  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是在城乡分治的格局下逐步形成的,虽然經过几次改革,但对城市、对居民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村、对农民实行另一种政策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很不利。应该通过调整改革,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财政体制。城乡分治的财政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经济支柱,不调整改革这种财政体制,城乡二元结构就不可能根本破除,农业的弱势地位就不可能改变,农民也富裕不起来,城乡差距不可能缩小,更谈不上城乡共同繁荣。在近期,财政更应向农村倾斜,财政部门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贡献一份重要的力量。   4.保障制度改革
  应对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必须以人为本,进城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以及土地经营问题是重中之重。“农民上楼”意味着改变了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再方便进行土地经营,那么他们未来的收入该如何保障?他们如何适应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本地是否有足够的二三產业工作机会来吸纳他们?本地是否有相关的宣传教育机制来指导农民适应城市生活?本地是否有合适的办法来接手这些进城农民原有的土地以保证农业生产?让农民进城只是第一步,让农民进城之后工作机会和培训有保障、生活水平有保障、生活适应有保障、而且农业生产也有保障,这才是“大文章”,一定要避免农民“被上楼”的误区。
  (二)市场方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启,国内城乡市场各自优势资源的互通有无,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得到缓解。
  l、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产购包销,种养加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大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多元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把农民、企业和市场结合起来,推行产业化经营模式,就会降低农业的风险和投资成本,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差距。
  2,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近年来,国家虽然提出了许多支农惠农的政策,如新农村建设、取消农业税、工业反哺农业等等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是如前所述,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始终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的压力,竞争力弱,这就必然导致农民的收入不稳定,甚至会降低,这就要求国家通过相关的政策提高农产品的最低价,确保农民的收入保障,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调动其积极性,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3、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是指为了适应特定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区域、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围绕“特色”进行农业生产或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农业发展形势。发展特色农业就必须根据各地地貌、资源、产业和生产习惯等情况,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菜则菜,调整农业结构,同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鼓励农民在充分利用国家提供设施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有效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出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城市方面
  1.构建城乡共同体
  塑造城乡一体的凝聚力,强化城乡共同体的认同感,增强城乡一致合作行动的能力,构建城乡共同体。一般而言,认同感强、关系融洽的城镇会有较强的内聚性,并且在公共事务的建设方面也有着一致的行动合作能力,有助于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象征性的活动和行动来提高城乡认同,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会、元宵节灯会、端午节龙舟竞赛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建立一些民间组织,在实践中培育和锻炼城乡居民的一致合作能力,来增强城乡共同体的整体认同。除此之外,还应加强非物质性公共事务的建设,这是增强认同的核心保证。良好的公共空间不仅可以给市民带来愉悦的心情,还可以增强人与人的亲近感,进而有助于城乡内部整体合作能力的提升和内部凝聚力的增强。
  2.发挥城市聚集辐射效应
  城镇的聚集功能与辐射效应,我国应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这一城镇体系结构的好处是,既能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聚集功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又能充分发挥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大中城市的辐射和扩散效应。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二是改变城镇行政等级制,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间合理配置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公共资源,减缓人口向大城市,特别是向特大城市的流入,缓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资源环境压力。
  (四)农村方面
  1.农村城市化
  农村城市化是指“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它以农村作为载体,通过改造农村社会的一系列硬件、软件环境,缩小农村和城市差距,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即逐步实现城市与农村在生产和生活上的一体化,中国的农村城市化应采取“城乡结合”的措施,既不能仅仅是职业非农化的乡村就地转移,也不能是全部依赖城市的异地转移,应从城乡两方面共同努力,在政府为农村创造“硬环境”的基础上,农民要调整农业的内部结构,因地制宜地整合农村经济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地区生产力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结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与城市文明逐渐接近,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2.农民市民化
  农民市民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予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现有的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以及生产方式等全面的向城市居民的转化,以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不仅仅靠国家对户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靠农民自身。由于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的专业技术培训少,技能缺乏,难以嵌入城市二三产业中去,这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收入微薄的情况。农民应积极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积累经验,更新观念,才能适应城市的各种环境,逐渐具备与城市市民竞争的最基本条件。通过走农民市民化之路,不仅可以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能够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同时对确保城乡社会稳定乃至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
  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与固化具有某种历史阶段性。只有利好用“时”与“势”的结合,找到支撐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变革的“阿基米德支点”,通过城市、乡村、市场与政府四方的互动,城乡二元结构才会逐步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刘易斯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现代田外经济学论文学,第八缉,商务印刷馆。1984
  [2]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55—136
  [3]庄国波.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四维度”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4(11):58—61
  [4]丘丽云.绿色GDP与干部政绩考核[J].广东社会科学,2006(2):89—93.
  [5](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俞可平,王颖.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善治[J].中国改革,2001(6):38—39.
  [7]李泉.全球化时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兼论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新型城乡形态[J].贵州社会科学,2014(3):85
  [8]梁謇.论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变迁[J].行政论坛,2011(5):88—91.
  [9]欧阳静.策略主义:桔镇运作的逻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l:136—145.
  [10]杨雪冬.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J].社会科学,2012(11):4一12.
  [11]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02(3):124—134.
  [12]贺雪峰.论社会关联与乡村治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3):61-64
  作者简介
  于洋(1989.2—),江苏省新沂人,杭州市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田丹丹(1994.8—),安徽省滁州人,杭州市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邹成(1991.10—),安徽省六安人,杭州市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法律信仰是主体内心对法律的高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行为准则,它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公众对法律的心理,是与社会心态密切相关的.目前,我国由于社会转型形成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社会心态己成为阻碍法律信仰形成的直接因素.只有有效疏导这些社会心态,根本改变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主观感受和价值认同,才能推动法律信仰的普遍形成,进而为我国的法治扫除障碍。  关键词:法律信仰 宗教 道德 法治
期刊
摘 要:尽人皆知,只有设计出生动形象的角色的动画作品才能称之为成功,只有成功的动画作品才能使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兴趣得到满足,从而长期流传下去。品质优良、具有代表性的动画作品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审美高度和创作技术的发展状况,而且一个成功的、全民喜欢的动画作品还能给投资方创造大量的经济收益,所以动画角色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一些成功的动画角色进行分析,探讨其包含的设计特点和价值
期刊
摘 要:谈到艺术在空间的运用,常常会想的装置艺术的广泛性。因为空间会成为它表达自身的媒介。而玻璃装置更是如此。也不得不说,观众的参与使这件艺术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观者通过他的自身感受来表达想法。主动的来体会这件作品想要表達的含义。因此来说,玻璃装置为未来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设计理念,也为玻璃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创意思路。  关键词:玻璃装置;实用价值;实验性;综合材料  我们这样定义
期刊
摘 要:从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上看,其是私权。但有些学者却在不否认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前提下提出了知识产权“私权公权化”的理论,并试图为其正当性寻求理论依据。本文从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的本质属性出发,对其提出的理论依据进行剖析,认为知识产权的公权化理论有失偏颇,私权作为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从未改变。  关键词:知识产权;私权;私权公权化  一、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私权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
期刊
摘 要:从国内文化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可知,动漫产业的近年逐渐呈现上升趋势,相较于日、美、韩国,国内的动漫产业起步比较晚,发展的时间较短,是从2001年才开始逐渐萌芽。对于国产动漫的发展环境而言,形势较之别国更加严峻,受到竞争激烈的电影和影视剧市场的挤压,而且缺乏成熟的指导和牢固的基础,主要依托日、美、韩国三国的动漫发展成功经验缓慢进步。本文对当前国内原创动漫产业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供改良意见。  
期刊
摘 要:当前人口老龄化的的形势日益严峻,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人口现象,也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完善现有的老年福利制度,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于中国相邻的日本已是早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老年福利制度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本文通过借鉴邻邦的制度以期完善我国的老年人福利制度  关键词:老年福利制度;域外启示  一、老年福利制度概述  我国199
期刊
摘 要:《2016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3.5万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来我国就业的外国人人数必将持续增加。模特行业基于其行业特殊性,对于招录的未满16周岁的外国人的劳动者主体资格、与各方的法律关系、法律适用等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我国在规范外国人在华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呈现碎片化状态,亟待完善。  关键词:主体资格;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游戏行业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促进了相关行业的繁荣,近几年网络游戏直播在我国飞速地发展。然而,新状况的出现使得法律对其保护和适用变得困难,尤其是在其著作权独创性标准划分和受到侵权时纠纷难以进行权利归属的划分,这导致了该行业被侵权的风险增多,并且维权的难度加大。因此,有必要对网络游戏直播画面的著作权的认定进行探讨,从而强化对其权利的保护,并推动该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网
期刊
摘 要:民事拘传,是我国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的针对在民事诉讼中必须到庭的原告、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时,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其到庭参加诉讼的一种强制措施。在该制度设立之初,有不少学者就对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提出质疑。然而立法在该制度设置之初,其适用对象仅限于被告,后来其适用对象又扩大到原告,似乎在此处传达了一种立法者选择了完善而非废除民事拘传的信号。可民事拘传的存在合理与否、必要
期刊
摘 要:在西式烹饪实操课教学过程中,每一道菜肴,主菜、配菜、装饰菜与酱汁的制作都是同时进行的,学生一人不可能完成菜肴的整体制作,此时合作学习便能解决这一难题。以小组的形式大家合作制作菜肴,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制作过程,这对于菜肴制作的完成有很大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西式烹饪教学;运用  引言  实训基地的良好条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载体,烹饪专业的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