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合理分组、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教师的指导调控等角度进行了详尽地阐述。
关键词:合作;小组;运用;意义;分组;意识;能力;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舞台,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合作学习就给了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舞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活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指点、鼓励,使思路豁然开朗。
(2)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集体意识。班级不等于班集体,作为一个班集体,就一定要有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合作学习就能培养集体意识。合作学习至少两人,一般四人,有时更多。他们要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就必须分工明确,团结一致。
(3)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而这些不同的思维火花聚在一起时,就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二、小组成员的合理分组
对同一年招收编班的学生必须充分调查摸底,不要以片面的主观印象匆忙分组;学生个体之间在道德情感、行为习惯、智力状况、年龄、身体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综合分析,观察其发展情况。到一学期或一年后,再将学习水平相接近的学生,组织同层次的小组,或者按各小组成绩均衡分组,做到各小组成绩大致相当,以便开展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在新组成的班级中不宜过早地实施“分组”,而且开展分组时宜粗不宜细,可先分教学目标接近的两个组次,以后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与学生的发展情况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分组。同时,分组教学应是动态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进步状况,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重新分组,对各组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这样,各组落后的学生可以很容易赶到前面来。
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殊的原因。一些小小的外部的奖励就可以激起学生充分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起小学们的合作热情和意识,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小红花等,当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小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为了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利用集体(小组)表扬。如,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是表扬个人,而是转向表扬整个小组,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能更加快速地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以及这种意识。
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学生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大部分学生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学生的合作技能可以分为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现在是信息社会,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的部分这种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
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人已经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人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大家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五、正确发挥教师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在讲授《她是我的朋友》时,可引导学生“小男孩是怎样输血的( 他为什么要输血)”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地个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在二年级上册《称赞》中,学生对小刺猬说的“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可能不能理解。那么,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给与一定启发和点拨。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地积极思考。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以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内在的需求,它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思维相互激励,语言训练不断得到强化,养成了合作的良好习惯,不但丰富了情感,而且增强了在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并最终促进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小组;运用;意义;分组;意识;能力;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舞台,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合作学习就给了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舞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活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指点、鼓励,使思路豁然开朗。
(2)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集体意识。班级不等于班集体,作为一个班集体,就一定要有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合作学习就能培养集体意识。合作学习至少两人,一般四人,有时更多。他们要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就必须分工明确,团结一致。
(3)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而这些不同的思维火花聚在一起时,就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二、小组成员的合理分组
对同一年招收编班的学生必须充分调查摸底,不要以片面的主观印象匆忙分组;学生个体之间在道德情感、行为习惯、智力状况、年龄、身体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综合分析,观察其发展情况。到一学期或一年后,再将学习水平相接近的学生,组织同层次的小组,或者按各小组成绩均衡分组,做到各小组成绩大致相当,以便开展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在新组成的班级中不宜过早地实施“分组”,而且开展分组时宜粗不宜细,可先分教学目标接近的两个组次,以后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与学生的发展情况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分组。同时,分组教学应是动态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进步状况,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重新分组,对各组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这样,各组落后的学生可以很容易赶到前面来。
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殊的原因。一些小小的外部的奖励就可以激起学生充分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起小学们的合作热情和意识,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小红花等,当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小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为了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利用集体(小组)表扬。如,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是表扬个人,而是转向表扬整个小组,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能更加快速地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以及这种意识。
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学生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大部分学生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学生的合作技能可以分为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现在是信息社会,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的部分这种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
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人已经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人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大家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五、正确发挥教师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在讲授《她是我的朋友》时,可引导学生“小男孩是怎样输血的( 他为什么要输血)”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地个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在二年级上册《称赞》中,学生对小刺猬说的“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可能不能理解。那么,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给与一定启发和点拨。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地积极思考。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以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内在的需求,它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思维相互激励,语言训练不断得到强化,养成了合作的良好习惯,不但丰富了情感,而且增强了在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并最终促进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