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家汪曾祺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的笔法,活画出现代哲学史上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全篇以“有趣”二字为文眼,许多鲜活的细节都是围绕这两个字生发开来的,譬如:上课不脱呢帽,以奇怪的问题回答奇怪的提问,讲课时捏跳蚤玩,和斗鸡同桌进食,跟小朋友比水果大小等等。这些生动的细节,由形及神,突出表现了金岳霖先生的有趣。
但是文章的创作主旨远不止于此,我们还要进一步把握领会作家的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我们琢磨“有趣”的背后是什么,还要理解文中的几处“闲笔”和“闲话”。
先说说金先生的“有趣”。如:金先生上课不脱帽而请学生原谅体现了他尊重学生;耐心回答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以奇怪的问题回答奇怪的提问,表现出他的敬业乐业及机智幽默;沈从文先生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二者没有关系”的结论,可见他学术品格高,不屈从附和,不懂变通,不谙世故;在学生面前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遗风;养云南斗鸡并与之同桌用餐,跟小朋友比水果大小,童心未泯,乐观天真;老年时,坐平板三轮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天真单纯、热爱生活……可见,这些貌似“有趣”的细节更展现出金岳霖先生的大师风范:尊重他人,品行纯正,敬业精神强,坚守学术阵地,学术品格高,不屈从附和;治学求精深,著述求精不求多,只写三本书;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等等。
再谈谈文中的几处“闲笔”和“闲话”。
文中出现的“闲笔”大致有两处:一是文章在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展开联想,写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二是写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写他“现在成了洋人”,与作者仍有来往。这两处描寫,看似与金岳霖不甚相关,实则包含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比如说第一处“闲笔”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南联大“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金岳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当中的一个,闻、朱二先生只是“有一阵子”穿长袍和“一口钟”,而金先生却是“经常”穿夹克。大学者的穿着却像一个体育教员,不刻意包装自己,比闻、朱更有个性。他外貌、言行奇特,无人干预,因为这里容得下各式各样的优秀人物。二是写出了西南联大生活艰苦但学术气氛很浓的现实。金岳霖先生经常穿一件黄夹克,即使天冷了,也仅仅“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闻一多先生穿的是式样过时的、亲戚送的旧夹袍,朱自清先生穿的是云南赶马人穿的“一口钟”。但无论生活条件怎么艰苦,西南联大的教学秩序依旧井然,金岳霖、闻一多、朱自清等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他们体现了联大知识分子刚健有为的精神。学生们也能致力于学问、学术。后来联大许多毕业生(比如杨振宁、李政道、冯友兰等)学有成就,都应归功于联大的办学方针和校园学习风气。第三,作者借此赞扬了一批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联大教授。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的细节表现出政治环境的恶劣,更可见闻先生的正义敢言、不畏反动势力的品质。其时西南联大的爱国知识分子又何止闻先生一人呢!金先生也是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动力,在极其艰辛的抗战岁月里,创造了自己的极具特色的哲学体系。无怪乎人们把西南联大称为大后方的“精神圣地”。
至于花那么多笔墨写王浩,一方面,金先生上课时用对话式教学方式与王浩交流,表现了金先生的独特教学风格,另一方面,王浩是金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之一,王终成大器,成为国际知名的学者,从一个侧面说明金先生没有看错人爱错人且育才有方,金先生为他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于王浩的率真行为更表现出他受金先生影响之大,而不仅仅是学问师承金先生。“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在金先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其最得意的高足之一殷福生(海光)于1944年,为抗战救国而投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成为第一个从军的研究生。除王浩外,金先生在抗战期间还培养出冯契、殷福生和周礼全等年轻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细读之后挖掘出“有趣”背后的丰富信息,理解了文中的两处“闲笔”,就能明白作者说“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两句“闲话”的原因了;这样也更能把握文章的创作主旨了。
再联系当今现实,中国大学少大师,追名逐利者甚多,何谈魅力!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而谓有大师也!而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办学,却涌现了一大批像金先生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他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中国高教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形成了一种大学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好好地总结和反思。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金岳霖先生》中丰富、精彩的细节不仅写出了金先生有趣的一面,更展现出他的大师风范,西南联大的校风学风,并引发我们对今天的高校教育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总结。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栏目责编:金正平)
但是文章的创作主旨远不止于此,我们还要进一步把握领会作家的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我们琢磨“有趣”的背后是什么,还要理解文中的几处“闲笔”和“闲话”。
先说说金先生的“有趣”。如:金先生上课不脱帽而请学生原谅体现了他尊重学生;耐心回答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以奇怪的问题回答奇怪的提问,表现出他的敬业乐业及机智幽默;沈从文先生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二者没有关系”的结论,可见他学术品格高,不屈从附和,不懂变通,不谙世故;在学生面前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遗风;养云南斗鸡并与之同桌用餐,跟小朋友比水果大小,童心未泯,乐观天真;老年时,坐平板三轮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天真单纯、热爱生活……可见,这些貌似“有趣”的细节更展现出金岳霖先生的大师风范:尊重他人,品行纯正,敬业精神强,坚守学术阵地,学术品格高,不屈从附和;治学求精深,著述求精不求多,只写三本书;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等等。
再谈谈文中的几处“闲笔”和“闲话”。
文中出现的“闲笔”大致有两处:一是文章在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展开联想,写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二是写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写他“现在成了洋人”,与作者仍有来往。这两处描寫,看似与金岳霖不甚相关,实则包含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比如说第一处“闲笔”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南联大“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金岳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当中的一个,闻、朱二先生只是“有一阵子”穿长袍和“一口钟”,而金先生却是“经常”穿夹克。大学者的穿着却像一个体育教员,不刻意包装自己,比闻、朱更有个性。他外貌、言行奇特,无人干预,因为这里容得下各式各样的优秀人物。二是写出了西南联大生活艰苦但学术气氛很浓的现实。金岳霖先生经常穿一件黄夹克,即使天冷了,也仅仅“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闻一多先生穿的是式样过时的、亲戚送的旧夹袍,朱自清先生穿的是云南赶马人穿的“一口钟”。但无论生活条件怎么艰苦,西南联大的教学秩序依旧井然,金岳霖、闻一多、朱自清等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他们体现了联大知识分子刚健有为的精神。学生们也能致力于学问、学术。后来联大许多毕业生(比如杨振宁、李政道、冯友兰等)学有成就,都应归功于联大的办学方针和校园学习风气。第三,作者借此赞扬了一批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联大教授。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的细节表现出政治环境的恶劣,更可见闻先生的正义敢言、不畏反动势力的品质。其时西南联大的爱国知识分子又何止闻先生一人呢!金先生也是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动力,在极其艰辛的抗战岁月里,创造了自己的极具特色的哲学体系。无怪乎人们把西南联大称为大后方的“精神圣地”。
至于花那么多笔墨写王浩,一方面,金先生上课时用对话式教学方式与王浩交流,表现了金先生的独特教学风格,另一方面,王浩是金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之一,王终成大器,成为国际知名的学者,从一个侧面说明金先生没有看错人爱错人且育才有方,金先生为他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于王浩的率真行为更表现出他受金先生影响之大,而不仅仅是学问师承金先生。“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在金先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其最得意的高足之一殷福生(海光)于1944年,为抗战救国而投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成为第一个从军的研究生。除王浩外,金先生在抗战期间还培养出冯契、殷福生和周礼全等年轻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细读之后挖掘出“有趣”背后的丰富信息,理解了文中的两处“闲笔”,就能明白作者说“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两句“闲话”的原因了;这样也更能把握文章的创作主旨了。
再联系当今现实,中国大学少大师,追名逐利者甚多,何谈魅力!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而谓有大师也!而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办学,却涌现了一大批像金先生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他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中国高教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形成了一种大学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好好地总结和反思。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金岳霖先生》中丰富、精彩的细节不仅写出了金先生有趣的一面,更展现出他的大师风范,西南联大的校风学风,并引发我们对今天的高校教育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总结。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栏目责编:金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