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说理性文章教学的本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理性文章通常用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并列举事例来阐述一个道理,它有益于训练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苏教版教材选用为数不多的说理性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用好这些教材。
  怎么用好这些教材呢?说理性文章教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笔者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三自然段(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最终取得成功了吗?)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反思。
  【课堂实录】
  师:要想说清道理,让读者信服,就要列举事例。
  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小节,说出文中用了哪几个人的事例来说明道理?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师:这三个人的事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自己静心默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
  生:他们的目标都很专一。李时珍从小立志;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齐白石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
  生:他们做事都持之以恒
  师:结合关键词具体说说。
  生: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
  生:李时珍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毕生孜孜不倦。
  生:齐白石老人“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地创作。
  师:爱迪生呢?
  生:幼年就自谋生计
  生:毕生孜孜不倦。
  师:作者之所选取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个人的事例,是因为他们都具有“滴水穿石”那样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既然三个事例有许多的相同,为什么不直接写一个或两个,而要写三个?
  (生静下心来思考)
  生:事例多,说服力强。
  生:李时珍是医学派,爱迪生是科技派,齐白石是绘画派。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成功。
  生:有古代,有现代,有外国,有中国,正是“古今中外”。
  师:作者列举的三个事例都是典型的,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含义。
  师: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是有他的用意的。(生齐读最后一句)
  “滴穿”一块块“顽石”,你们怎么理解?
  生:“滴穿”就是战胜、克服的意思,“顽石”就是困难,障碍。
  师:朗读这句,读出不容置疑的语气。
  师:回望第三小节,一个例子刚讲完,紧接着是第二个例子、第三个,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站在演讲台上,理直气壮、滔滔不绝的样子。找找这种感觉,齐读第三小节,声音响亮,语速稍快、不拖沓。
  (生齐读并感悟)
  师:请你也用两三句话写一个“滴水穿石”的事例。写后读一读,想想可以替换本课中的哪个事例?
  (生练笔)
  【课后反思】
  教这一自然段时,整体感觉到课堂气氛并不那么热闹。这是因为进入了理性的、积极的思考之中,课堂是需要这样的安静的。教学中,教师抛出两个问题:1.这三个人的事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既然三个事例有许多的相同,为什么不写一个或两个,而要写三个?解决这两个问题是这节课的主体。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学生费一番脑筋进行深度思考,并且答案指向了说明事理的方法。
  本节课,教者舍得把时间花在学生的静思默想和小组探究中,舍得把时间花在精选的“教学内容”和“用教材教”中,舍得把时间花在表达方法学习指导和言语的实践上,这是值得的。
  说理性文章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文体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此类文章时,更应该注重“言意兼得”。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三自然段,何为“意”,何为“言”呢?“意”是指作者列举的三个事例,还有人物精神,这是学生一读就能懂的“文章内容”;“言”指的就是作者举例说明的方法,还指这种方法的“要点”,这是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得到了“言”,才是完整的“全阅读”。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文本重组中触摸“言”与“意”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三自然段先写了三个事例,每个事例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人物的“目标”,再写人物“持之以恒”,最后写“成就”。教学中可以用一个问题来统领这部分内容——这三个人的事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学生就会从目标、持之以恒、成就三个方面来比较,这就是文本重组。这个教学目标有两点:一是让学生“得意”,即了解举了什么人的例子,是哪方面的例子;二是让学生“得言”,即这三个例子共同之处正是和“滴水穿石”一脉相承的,是妥帖的事例。教学伊始,让学生先触摸到“意”和“言”,有益于接下来的学习。
  二、在静思默想中领会“言“与“意”
  此教学中,学生理清三个事例的相同点后,再让学生思考:既然三个事例有许多的相同,为什么不写一个或两个,而要写三个?学生立刻安静许多,凝眉思索,陆续举手作答。有了个性化的理解,学生讨论起来就有了宽度和深度,最终也就习得了“列举的事例要有代表性”这个“言”。的确,学习说理性文章的课堂应该安静些,再安静些。
  三、在放声诵读中体味“言“与“意”
  说理性文章要不要朗读?从“得言”的角度来看,文本中的言语形式从来都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言语形式是附着在具体内容之中的,是文本内容一点点地把言语形式给显现出来的。因而,引导学生“得言”的过程,自然也离不开文本内容,离不开诵读。
  四、在仿写练笔中升华“言“与“意”
  在教学结尾处,教师安排了写的练习。
  师:请你也用两三句话写一个“滴水穿石”的事例。写后读一读,想想可以替换本课中的哪个事例?
  “用两三句话”,提示了学生语言表达要具有概括性、准确性;“替换本课中的哪个事例”,提示学生列举事例的“典型性”。这个仿写练习还是围绕“得言”这个点来训练和延伸的。
  当堂写话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趋势。学生触摸、领会、体味“言“与“意”后,适当练笔,是一种升华。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都是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与拉丁字母、基里尔字母等只表音不表义的文字不同,汉文字既表音又表义,每一个字都有其固定的读音和特定的含义。  汉文字发明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与之比肩的古文字:北非的圣书字、西亚的楔形字、北美的玛雅文,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唯独中国的汉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当非汉文字莫属。除了
如何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来训练习作技能呢?笔者就人教课标本高段教材,结合实践感受,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挖掘课文资源,驰骋想象天地宽    课本是我们主要的习作资源。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或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或叙述蕴含人生哲理的往事,或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或勾勒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或讲述世界的多姿多彩……优美的语句,奇妙的构思,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推陈出新、举一反三。 
这次综合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有效地进行感恩自然的教育。    一、回顾课文,欣赏文本里的美丽田园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本组课文选文都是名家名篇。我结合本单元导入语的提示,在开展“走进田园热爱家乡”综合性学习伊始,首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本组的文章、古诗、“阅读链接”中戴望舒写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及“日积月累”中的诗句,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悠扬深远的背景音乐中,带领学
写话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写话教学地位在备受肯定的同时也陷入了功利性的困境:盲目的积累、机械化的大量练习、对技巧的过分追求,使学生不堪重负。新课标提出的“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的要求更是无从谈起。写话教学如何走出困境,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话,真正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值得我们深思。  一、有效积累,构建言语库  1.
阅读在当今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语文阅读是发展其他各项语言能力和获得大量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小学的语文教学似乎太过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比如字词的记忆、文段的背诵等,而忽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思想性。而对阅读的整体性和思想性,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教,也容易流于“技”的层面,突出的也是支离破碎的分析。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合作学习的理论,既让学生较好较快地掌握了语言基础,又引导学生
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遗产。它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使读者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快乐。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西游记》等各类名著章节,让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初见这些文学名著的端倪。读这些古典作品,对于认识古代社会,对于认识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提高某方面的文学修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都有积
【缘起事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所以,我们的课堂活跃了起来,学生们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片天空,还能基本上得到老师赞许的肯定。也因此,我们的课堂开始闹起来。在学校的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听了学校两位教师上的课,感触颇深。  镜头回放一:在学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喜欢
学校教研活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常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语文教研活动,对于推动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更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饶县第二小学历来重视语文教学,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更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学校组织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组成教研团队,以国学教育为主导,以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为抓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语文教
2010年9月,我执教了一节市级古诗词教学的公开课。在这次面向全市的公开课中,我的课堂主要研究的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智慧理答。什么是理答?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的即时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满智慧、情感、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理答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课堂文化的优劣,是师生对话的关键环节。  为什么选择古诗教学  接到这个任务后,我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很少,对生活的体验也相对较少,要让学生挖掘出文本中相对较抽象的思想内涵,教师就要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领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