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思想教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看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就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铁蹄下的歌女》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中的插曲,这首歌的语言、声调、语气、情绪变化等与音乐的旋律、节奏、结构方式的结合十分贴切,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歌女那压抑、凄怆、愤懑、反抗的复杂情绪,给人感奋人心、催人泪下,具有深入人心的悲剧力量。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謳歌着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使人奋发。所以,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熏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忍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就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报告、哲学演讲,它的教育形式是具体的,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无论遇到何种恶劣的环境,也不动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像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如:欣赏故事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我爱你,中国》时,结合故事情节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歌曲采用三段体结构写成,开始部分是一个带有引子性质的乐段,旋律舒展宽广,跌宕起伏,把人们引入百灵鸟俯瞰祖国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中间部分节奏较之前段平稳,旋律逐层上行,委婉深沉,铺展出一幅祖国壮美山河的宏伟画卷。第一个段落旋律富于动力,经过两个衬词“啊”的抒发,引向歌曲的最高潮,末句在高音区呼唤“我的母亲,我的祖国”,表达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感。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祖国的美丽,用激情去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祖国的伟大,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心灵的净化。
再如《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部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作品。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乐曲,就像给我们展现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上东山、渔舟荡漾、花影摇曳的迷人景色。同时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进入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清澈月夜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伟大,从而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
像这样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历史歌曲外,还有大量的近现代创作歌曲、民歌以及器乐曲等。通过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从心灵深处来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从而达到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三、在合唱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在音乐课“表现”领域中,合唱教学活动具有培养学生群体意识、集体主义的功能。在这一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还应通过合唱的教学及练习,使学生明白同学之间的合作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合唱教学中,我针对不同演唱形式或提出不同的表演合作要求。在一次合唱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了解演唱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好乐曲的情绪,分声部时,首先对各声部的音乐表现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每个声部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表演整体。其次,各声部间要配合默契、通过合作,对音乐作品做出尽可能完美地诠释。其中《爱我中华》这首乐曲,每一乐段我都安排了不同的演唱形式,使领唱与合唱队员间有合作,男、女声演唱不同旋律声部间有合作,二声部轮唱的合作等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唱比赛中,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默契的配合、精湛的演唱技艺赢得了满场阵阵喝彩声。这些相互配合的群体性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它能融洽人际关系,是学生超越小我,融入大我,领悟共处的真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一、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看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就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铁蹄下的歌女》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中的插曲,这首歌的语言、声调、语气、情绪变化等与音乐的旋律、节奏、结构方式的结合十分贴切,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歌女那压抑、凄怆、愤懑、反抗的复杂情绪,给人感奋人心、催人泪下,具有深入人心的悲剧力量。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謳歌着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使人奋发。所以,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熏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忍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就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报告、哲学演讲,它的教育形式是具体的,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无论遇到何种恶劣的环境,也不动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像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如:欣赏故事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我爱你,中国》时,结合故事情节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歌曲采用三段体结构写成,开始部分是一个带有引子性质的乐段,旋律舒展宽广,跌宕起伏,把人们引入百灵鸟俯瞰祖国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中间部分节奏较之前段平稳,旋律逐层上行,委婉深沉,铺展出一幅祖国壮美山河的宏伟画卷。第一个段落旋律富于动力,经过两个衬词“啊”的抒发,引向歌曲的最高潮,末句在高音区呼唤“我的母亲,我的祖国”,表达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感。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祖国的美丽,用激情去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祖国的伟大,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心灵的净化。
再如《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部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作品。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乐曲,就像给我们展现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上东山、渔舟荡漾、花影摇曳的迷人景色。同时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进入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清澈月夜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伟大,从而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
像这样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历史歌曲外,还有大量的近现代创作歌曲、民歌以及器乐曲等。通过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从心灵深处来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从而达到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三、在合唱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在音乐课“表现”领域中,合唱教学活动具有培养学生群体意识、集体主义的功能。在这一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还应通过合唱的教学及练习,使学生明白同学之间的合作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合唱教学中,我针对不同演唱形式或提出不同的表演合作要求。在一次合唱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了解演唱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好乐曲的情绪,分声部时,首先对各声部的音乐表现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每个声部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表演整体。其次,各声部间要配合默契、通过合作,对音乐作品做出尽可能完美地诠释。其中《爱我中华》这首乐曲,每一乐段我都安排了不同的演唱形式,使领唱与合唱队员间有合作,男、女声演唱不同旋律声部间有合作,二声部轮唱的合作等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唱比赛中,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默契的配合、精湛的演唱技艺赢得了满场阵阵喝彩声。这些相互配合的群体性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它能融洽人际关系,是学生超越小我,融入大我,领悟共处的真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