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研究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lono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在音乐教育中,欣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音乐感受与鉴赏被确立为音乐教学内容的首要领域,这对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地位以及推动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领域,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学是一门教会人欣赏美的学科,从美学角度审视音乐欣赏教学也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音乐欣赏;美学;释义学美学;接受美学
  在众多的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论研究当中,我们发现,从美学角度入手的研究很少。从美学角度出发研究得比较多的是对音乐欣赏教学都做过一些研究,而从美学视角审视音乐欣赏教学现存问题求解决问题方法的研究并不多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审美教育中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问题,亟待我们以美学的眼光重新加以审视。而音乐的内容,释义学美学和接受美学则是美学应用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
  一、音乐的内容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首要问题
  音乐的内容问题历来是音乐美学各流派争论的焦点。
  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基本情绪、风格体系和精神特征。音乐欣赏者倾听音乐,首先接触到乐曲的音响形式,但在听到音乐形式的同时,欣赏者就会感受到乐曲的基本情绪。这种基本情绪是音乐的情感的最表层的表现形式。它是一般正常的人能够感受到的。这种一般的感受就是人们对音乐中基本情绪类型的体验。比如教师给学生欣赏的乐曲中,有的乐曲基本情绪非常鲜明,内涵比较浅显,节奏明确、规整,学生比较容易感受到乐曲的基本情绪并产生一些共鸣,引起情感体验。例如,在欣赏一些进行曲、圆舞曲、器乐小品的时候,欣赏者的脚或头部可能会随着乐曲的节奏一起摆动。
  音乐性内容中还有一个方面即音乐中的精神特征。音乐的精神特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包含着一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分,体现着音乐非语义性特征,它是不能用言语所描述的。
  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的内容音乐性内容和非音乐性内容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对的。音乐欣赏教学的首要问题是教师应该先弄清楚音乐的内容,然后才可能正确地教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
  二、释义学美学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
  国内对释义学与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音乐表演中的释义学美学都有较深入的研究。而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释义学美学问题却鲜被触及。
  1.传统释义学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
  传统释义学影响着音乐欣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里折射出传统释义学的原理。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教学片段:教师让学生聆听一首无标题的交响音乐(音乐美学上叫“绝对音乐”),在聆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依据教师对音乐内容的文字性提示进行联想和想象,聆听结束,让学生用诗歌、散文或故事的形式来陈述自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客观地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学科综合,尤其是注意了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综合,拓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释义学原理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接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同样可以运用这些原理来扩充知识面,增广见闻。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了解相关背景,有助于对所学科目的深入理解,深入研究。这种运用释义学原理来学习的方法,不仅在音乐欣赏方面,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同样是有着参考和借鉴意义的。
  2.现代释义学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
  现代释义学更关注事物存在的意义,现代释义学认为事物存在的所有意义都在于它被理解和被释义的过程之中。现代释义学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作为欣赏主体的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的作用被充分强调起来。在现代释义学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音乐作品自身意义的无限性和开放性,并且可以发觉到无论自己对作品产生了什么样的理解,都是可以接受的。由此可见,在现代释义美学的指导下,学生的地位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非常值得教师重视和思考的。
  三、接受美学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
  接受美学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德国,是80年代流行于世界的美学流派之一。接受美学认为:一件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时间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含义,从而把欣赏主体纳入整个艺术进程。具体来说,接受美学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启示一:确立学生的欣赏主体地位
  接受美学理论对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这样的启示:首先,要尊重学生作为欣赏者的地位,尊重学生的欣赏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审美的主体。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能动的、积极的。欣赏者也是一种创造力量。音乐欣赏活动不仅是对音乐作品直握的审美体验过程,作为欣赏主体学生的想象活动填充了作品的意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是音乐作品的永恒创造的过程。正是在这一生生不息的创造过程中,欣赏者把自己富于个性的、民族性的、时代性的审美体验赋予了音乐作品,从而对作品做出特殊的阐释。这种不断的赋予和重新阐释,使作品内蕴不断创新、建构,使得其意义与指示形成越来越大的螺旋体,从而赋予音乐作品以永恒的艺术魅力。音乐欣赏教学中作为欣赏者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2.启示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接受美学提倡“对话”、“交流”,重视这种对话和交流的过程性、发展性、背景,因此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直接、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乐曲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学生为审美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和主体意识的参与,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活动。教与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系。而在我们通常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常常忽视这一点,变成教师的一味的教,学生一味的听的这种单向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真正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真正的教学相长。欣赏教学不同于单纯的技巧性教学,有其特殊作用。审美观是人们在长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观念,是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紧密相连的。欣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审美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感受音乐语言美的同时,还能从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当中理解音乐的内容、形式和哲理的美。运用欣赏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能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去伪存真,扬善弃恶,褒美贬丑,从而发展成为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結语
  本文主要从释义学美学和接受美学这两个美学流派的视角出发,审视他们各自对音乐欣赏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和启示。在诸多的美学流派中,笔者具体谈及的仅为释义学美学和接受美学二者,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是在浩瀚的美学发展历史长河中对音乐欣赏教学最具影响的美学流派。此外,笔者希望把前人对这两种美学流派在音乐方面的研究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希望把它的触角延伸至音乐欣赏教学的领域,以期对音乐欣赏教学做一些理论性更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恩寰主编.审美教育学[M].辽宁大学大学出版社.1987
  [2]郭声健.艺术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宋文红等编著.现代创造教育论[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戏曲最直接的艺术渊源便是民间庙会、广场游艺、宗教巫傩等,戏曲本身就是各种民间艺术要素的相互提炼和融和。广西的多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特色,共同滋养产生了代表地方生活特性、民间风俗特点的多元文化艺术产物——桂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繁荣,桂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从根源上去发掘原因且寻找出路。  【关键词】:桂剧;保护;发展  1 桂剧的概况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是广西
期刊
【摘要】:二胡是民族乐器中,最接近人声的乐器。随着二胡走向世界,地域性开始转变,渐渐登上世界性的舞台,对世界音乐界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同时,新兴崛起的“新型”二胡,也在世界的舞台上有着一席之地----韶琴。韶琴弥补了二胡的一切不完善之处。同时,韶琴也拥有电子音乐的成分。  一、对传统二胡的认知  二胡,是从胡人那里传来的,有两根弦的拉弦乐器。据说是从北方朝鲜族传来的,现在朝鲜族的奚琴,就是二胡的雏
期刊
【摘要】:我国的边疆地区生活着很多的少数民族,由于地理位置,历史,环境等原因,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一直比较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受到极端民族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形势比较严峻。除了政治改革,经济政策的有力保障,民族传统节庆艺术活动对民族间交流,和谐民族关系,维护边疆稳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节庆,艺术活动,民族地区,边疆稳
期刊
【摘要】:竹笛吹奏中,音准问题很值得重视,本文针对该问题展开论述,从温度,竹笛的制作,演奏者的气息、口型等方面对音准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旨在为广大竹笛吹奏者在音准控制技术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演奏水平,促进竹笛事业发展。  【关键词】:竹笛音准;竹笛的制作;风门;气息   音准在任何乐器的演奏中,都至关重要,否则就无力表达音乐中所要表达的内容,音乐的艺术性也无从谈起。竹笛
期刊
【Abstract】:Crossing is a novel written by a Chinese-American writer, Andrew Xia Fukuda. It told us a story about how the Chinese boy XING survived in all-white American.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 this
期刊
【摘要】:实验水墨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种类,直到现在大多数的画家都还在研究、创新。大部分的新水墨其实还都是偏向于实验水墨,實验水墨更多的是表现一种社会现象,反应当代人的社会生活,它不仅仅是二维的、平面的、抽象的,它还可以是三维的、装置的,不仅仅是水墨的,还可以是更多材料的拼贴、加工,实验水墨与时代环境、文化背景、历史背景所需要,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实验水墨;社会现象;艺术种类;抽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活动中几乎都会演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源于生活,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所选意象突出、鲜明,能使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表现手法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主题集中;以独特的情节,溶注着浓郁的民族性情,古老而又新鲜;体现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风尚,反映出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茉莉花》;历史;流传;艺术魅力;风格特点   前言  江
期刊
【摘要】:萨福的诗因其残缺的特点而获得了巨大的可阐释空间,也以开放的诗歌结构、生动的主体刻画、简约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群等共同书写着个体的深情和怆痛的诗歌世界。  【关键词】:萨福;诗歌;残缺;艺术性  萨福,约公元前七世纪到六世纪之间古希腊女诗人,勒斯波思岛人。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缪斯”。她的诗歌多是独曲,现存除相对完整的一首以外,其余约有二百篇残诗。其生活的阶段,是一个由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转换的
期刊
【摘要】:波提切利(1445-1510)作为欧洲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画派最后的大师,他的作品丰富,其中女性形象在他的笔下描绘的颇多,其女性形象多带有忧郁性的美。本文主要从内涵和表现形式两个个方面来分析波提切利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忧郁美。  【关键词】:绘画;女性形象;忧郁美  勒伯汉(Lebohan)曾如此忠告女人:“女人的使命是激发他人的灵感,而不是自己写作。”对于女性形象的艺术探索是西方艺术史最古老的
期刊
【摘要】:小提琴被誉为“乐器之后”不仅是因为其音色优美、音质脆亮,而且其演奏难度在众多乐器当中也处于前列。揉弦是小提琴演奏技巧当中难度较大的技法之一,也是进行艺术表现的重要过程。一首完整流畅、极具审美性的小提琴乐曲离不开揉弦技巧的巧妙运用。本文将在此基础下简要分析论述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及应用。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揉弦技巧;应用  引言:小提琴除却其自身清亮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主要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