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的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农民工仍是一线施工的主力军,基于历史原因,农民工整体综合素质较低,专业知识及技能缺乏,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才能满足建设高品质高速公路的要求。如何在高速公路建设领域有效开展农民工培训,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满足越来越高的施工技术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农民工 培训 高速公路建设
一、高速公路建设中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主要呈现出农民工用工比例高、职业教育水平低、行业标准不健全三大特征:以宿扬高速公路扬州段工程为例,路基、路面工程的总用工人数为1502人,其中农民工人数达1202人,占项目总用工人数的80%;受过各类职业教育的农民工人数251人,仅占项目农民工总数的20%;此外,国家、省、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对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农民工的职业资格准入、继续教育等工作均缺少相应的系统规划、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
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除了推动各类经济要素的有效流动外,其项目建设本身也成为了我国保投资、促就业、稳增长的重要途径,可以预见“十三五”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高速公路建设的任务会越来越重,建设标准及科技含量也会越来高。农民工作为高速公路建设主力军,形势的发展正在倒逼我国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如何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群体职业技能水平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一项课题。
二、高速公路建设中农民工培训的现实困境
1.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自觉性低。主观上,农民工缺乏主动提升职业技能的意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传统的劳动力数量优势正在不断丧失,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公路、水运工程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难”问题正在不断凸显,加之高速公路项目用工报酬偏低、技术要求不高,参建农民工开始出现“高龄化”趋势。以宿扬高速公路扬州段工程为例,50岁以上一线作业农民工人数占项目总用工人数的近50%。高龄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高、知识接受能力弱、职业规划度低,导致主观上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兴趣不高。由于缺乏职业培训,青年农民工没有继续发展成长的通道,职业愿景模糊,高速公路一线施工责任重、环境苦,年轻人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未来必然陷入优质员工缺乏的困境。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用工方缺少长效的农民工培训模式。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用工数量大、人员流动性强、项目地点不固定等特征,导致用工方组织农民工培训的难度较大,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提供的农民工培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非正规的师徒帮带;二是正规的集中培训(尤其是全日制培训)。非正规的师徒帮带是一种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发生的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的培训,但这种非正规的师徒帮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在西方国家,它又被称为“坐在内尔身边的培训(sit-by-Nellie training)”。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师傅的人品、能力以及学徒自身观察和省悟能力的影响。另外,培训成果没有正式认证,无法为学徒提供从业或晋升的资质证明。
客观上,农民工缺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整体环境。正规的集中培训过程中,大部分施工企业受到本公司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喜欢招用那些廉价的劳动力,忽视对劳动力的挖掘和开发,将自身的发展与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高分离开来。目前,我国许多公路施工企业还处于成长初期,资本原始积累被置于企业发展需要的首位,劳动力还未能被这些企业视为人力资源加以开发;相反,尽可能降低劳动力成本是这些企业谋利的主要手段。这些因素都使得企业缺少组织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此外,导致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行业的农民工培训模式缺乏具体的体制规范,多数单位的培训结果还停留在考试等应试阶段,许多施工企业把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看做走形式,应付差事而已。培训结果与个人的各方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对于农民工来说,学与不学、学的如何都对自身没多大影响,这样的结果进一步导致农民工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参加培训工作。
3.行业管理部门对农民工培训缺少规划和标准。为了促进农民工培训事业的发展,早在2003年,建设部与教育部等六部委就联合颁布了《2003至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各地、各行业制订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及执行细则,但该政策的落实效果不佳。加之农民工培训工作政出多门,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衔接,没有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不能形成合力,结果使培训不能很好的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有效的结合,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就高速公路建设而言,各级交通行业主管部门仅对项目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准入和教育培训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但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普通作业人员职业技术培训尚无强制性要求,在缺少培训内容、频次、评价标准的前提下,社会目前难以提供有效、优质的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
三、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内容及要点
1.职业能力培训。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更新阶段,对于普通劳动力的需求不断降低,而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技术型劳动力供给滞后于市场对产业工人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产业工人的需求缺口。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高处作业、机械操作、涉路施工、预应力张拉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较多,施工专业性强、安全风险度高,安全教育培训、技术交底的重要性高、需求量大。因此政府、用工单位和培训机构需要根据农民工的职业结构和市场用工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实行“订单式”教学,针对安全生产教育,更需要强制用工单位采取准入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提升农民工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技能。
2.综合能力培训。农民工的综合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处理等等。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外出务工人员普遍文化基础知识水平比较低,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此外,农民工由于作业时间长、接触面较窄、男女比例失调,该群体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较强,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值得关注和引导。农民工群体人数多、流动性大、分布广,加强其综合能力培训是维持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證。 3.文明素質培训。农民工群体缺乏基本立场和有深度的辨别力,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将自己生活的不满转移到对社会、政府身上,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提高农民工的文明素质应当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这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此外,随着农民工维权意识的增强,还应当做好包括政治观念的引导和法制意识的教育,满足农民工群体维护自身法制权益的需求。
四、高速公路建设中农民工培训对策
1.从法律上确立农民工就业预备制度及劳动准入制度。建立劳动就业预备制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劳动准入制度为企业提供了用工标准,有助于促进农民工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这两项制度是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政府应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内发挥主导作用,即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带有某种制度上的强制性。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这方面的制度和法规,从法律上确立劳动就业预备制度及劳动准入制度。即严格规定完成基础教育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必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制定和完善各行业、各工种、各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水平;城市用工单位必须依法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者中录用职工。依法加大对实施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进行监察的力度,促使职业技能培训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明确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高速公路行业农民工培训需求的满足需要有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农民工自身支付培训费用的能力有限是阻碍他们参加培训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培训资金的投入者来看,有农民工个人、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和政府。根据“谁投资谁受益”和“收益与成本对等”原则,考虑到三者投入资金的能力大小不同,培训资金应实行由农民工个人、施工企业和政府三者按一定比例共担。国家可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利益相关各方的社会责任,并制定培训的规定项目,分类别、分渠道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鉴于农民工对于培训费用的敏感和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农民工个人承担的部分应由劳动力转移输入地政府财政承担,政府可以将部分农民工培训服用列入到国家扶贫资金等项目中进行列支,尽量减少农民工的个人负担。具体到高速公路项目,参与项目建设的农民工培训可强制列入招标文件,费用纳入工程总投资,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直接纳入履约考核范围,实现“建设一条高速公路、提升一次施工水平、培养一批产业工人”的良性循环。以宿扬高速公路扬州段工程为例,路基、路面标用于培训的费用约90万元,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享受不低于40个课时的教育培训,该模式既有利于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又有利于企业形成相对稳定的由农民工组成的产业工人队伍,还有利于农民工自身技能的提升,真正形成“三方共赢”。
3.拓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农民工具有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竞争力弱等特点,社会对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力和综合产业素质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优化配置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拓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渠道。首先是聚焦农民工需求,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关键在于其实操性,培训内容要有利于农民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结构的要求,适应新时期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低层次、单一性的技能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内容。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适当调整文化课内容,加大实践课比例,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新特征、新问题,要在传统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心理、观念和思维培训,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其次是综合运用远程教育,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将农民工与教师、学生与教学机构之间主要进行网络教学和通讯联系,努力实现教育普惠。政府可指导劳动保障部门按类别开发相应的农民工培训手机APP等教育培训软件,通过远程教育有效满足我国农民工的流动性、分散性和学习时间不确定性的特点,为实现农民工培训提供便捷服务。在我国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所需要的网络环境、上网技能等条件已经初步具备,需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农民工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在线授课的师资队伍,充实网络资源,扩大网络覆盖面。再次要将短期培训与职业资格教育相衔接,采用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施工企业可以根据高速公路项目用工岗位需求举办短期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投入产出效应。在此基础上,企业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发展和职业资格准入的要求,将短期培训和职业资格教育,乃至学历教育衔接起来,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各类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 Jacobs, Ronald L.. Structured On-the-Job Training: Unleashing Employee Expertise in the Workplace (2nd ed.) [M].
[2]刘才.关于农民工培训内容的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402-404.
[3]李觉.“90”后农民工培训内容需求分析科技经济市场.2014,(10):138-139 .
[4]娄玉花.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思考.我国成人教育2010(15):190-192.
[5]安雅丽.杨淑娥.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人民论坛.2010(11):236-237.
[6]郭静.新时期农民工培训内容改革探析.职业技术教育,2009(10)63-65.
关键词:农民工 培训 高速公路建设
一、高速公路建设中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主要呈现出农民工用工比例高、职业教育水平低、行业标准不健全三大特征:以宿扬高速公路扬州段工程为例,路基、路面工程的总用工人数为1502人,其中农民工人数达1202人,占项目总用工人数的80%;受过各类职业教育的农民工人数251人,仅占项目农民工总数的20%;此外,国家、省、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对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农民工的职业资格准入、继续教育等工作均缺少相应的系统规划、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
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除了推动各类经济要素的有效流动外,其项目建设本身也成为了我国保投资、促就业、稳增长的重要途径,可以预见“十三五”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高速公路建设的任务会越来越重,建设标准及科技含量也会越来高。农民工作为高速公路建设主力军,形势的发展正在倒逼我国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如何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群体职业技能水平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一项课题。
二、高速公路建设中农民工培训的现实困境
1.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自觉性低。主观上,农民工缺乏主动提升职业技能的意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传统的劳动力数量优势正在不断丧失,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公路、水运工程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难”问题正在不断凸显,加之高速公路项目用工报酬偏低、技术要求不高,参建农民工开始出现“高龄化”趋势。以宿扬高速公路扬州段工程为例,50岁以上一线作业农民工人数占项目总用工人数的近50%。高龄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高、知识接受能力弱、职业规划度低,导致主观上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兴趣不高。由于缺乏职业培训,青年农民工没有继续发展成长的通道,职业愿景模糊,高速公路一线施工责任重、环境苦,年轻人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未来必然陷入优质员工缺乏的困境。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用工方缺少长效的农民工培训模式。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用工数量大、人员流动性强、项目地点不固定等特征,导致用工方组织农民工培训的难度较大,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提供的农民工培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非正规的师徒帮带;二是正规的集中培训(尤其是全日制培训)。非正规的师徒帮带是一种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发生的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的培训,但这种非正规的师徒帮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在西方国家,它又被称为“坐在内尔身边的培训(sit-by-Nellie training)”。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师傅的人品、能力以及学徒自身观察和省悟能力的影响。另外,培训成果没有正式认证,无法为学徒提供从业或晋升的资质证明。
客观上,农民工缺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整体环境。正规的集中培训过程中,大部分施工企业受到本公司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喜欢招用那些廉价的劳动力,忽视对劳动力的挖掘和开发,将自身的发展与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高分离开来。目前,我国许多公路施工企业还处于成长初期,资本原始积累被置于企业发展需要的首位,劳动力还未能被这些企业视为人力资源加以开发;相反,尽可能降低劳动力成本是这些企业谋利的主要手段。这些因素都使得企业缺少组织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此外,导致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行业的农民工培训模式缺乏具体的体制规范,多数单位的培训结果还停留在考试等应试阶段,许多施工企业把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看做走形式,应付差事而已。培训结果与个人的各方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对于农民工来说,学与不学、学的如何都对自身没多大影响,这样的结果进一步导致农民工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参加培训工作。
3.行业管理部门对农民工培训缺少规划和标准。为了促进农民工培训事业的发展,早在2003年,建设部与教育部等六部委就联合颁布了《2003至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各地、各行业制订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及执行细则,但该政策的落实效果不佳。加之农民工培训工作政出多门,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衔接,没有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不能形成合力,结果使培训不能很好的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有效的结合,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就高速公路建设而言,各级交通行业主管部门仅对项目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准入和教育培训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但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普通作业人员职业技术培训尚无强制性要求,在缺少培训内容、频次、评价标准的前提下,社会目前难以提供有效、优质的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
三、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内容及要点
1.职业能力培训。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更新阶段,对于普通劳动力的需求不断降低,而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技术型劳动力供给滞后于市场对产业工人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产业工人的需求缺口。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高处作业、机械操作、涉路施工、预应力张拉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较多,施工专业性强、安全风险度高,安全教育培训、技术交底的重要性高、需求量大。因此政府、用工单位和培训机构需要根据农民工的职业结构和市场用工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实行“订单式”教学,针对安全生产教育,更需要强制用工单位采取准入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提升农民工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技能。
2.综合能力培训。农民工的综合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文化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处理等等。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外出务工人员普遍文化基础知识水平比较低,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此外,农民工由于作业时间长、接触面较窄、男女比例失调,该群体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较强,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值得关注和引导。农民工群体人数多、流动性大、分布广,加强其综合能力培训是维持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證。 3.文明素質培训。农民工群体缺乏基本立场和有深度的辨别力,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将自己生活的不满转移到对社会、政府身上,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提高农民工的文明素质应当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这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此外,随着农民工维权意识的增强,还应当做好包括政治观念的引导和法制意识的教育,满足农民工群体维护自身法制权益的需求。
四、高速公路建设中农民工培训对策
1.从法律上确立农民工就业预备制度及劳动准入制度。建立劳动就业预备制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劳动准入制度为企业提供了用工标准,有助于促进农民工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这两项制度是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政府应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内发挥主导作用,即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带有某种制度上的强制性。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这方面的制度和法规,从法律上确立劳动就业预备制度及劳动准入制度。即严格规定完成基础教育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必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制定和完善各行业、各工种、各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水平;城市用工单位必须依法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者中录用职工。依法加大对实施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进行监察的力度,促使职业技能培训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明确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高速公路行业农民工培训需求的满足需要有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农民工自身支付培训费用的能力有限是阻碍他们参加培训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培训资金的投入者来看,有农民工个人、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和政府。根据“谁投资谁受益”和“收益与成本对等”原则,考虑到三者投入资金的能力大小不同,培训资金应实行由农民工个人、施工企业和政府三者按一定比例共担。国家可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利益相关各方的社会责任,并制定培训的规定项目,分类别、分渠道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鉴于农民工对于培训费用的敏感和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农民工个人承担的部分应由劳动力转移输入地政府财政承担,政府可以将部分农民工培训服用列入到国家扶贫资金等项目中进行列支,尽量减少农民工的个人负担。具体到高速公路项目,参与项目建设的农民工培训可强制列入招标文件,费用纳入工程总投资,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直接纳入履约考核范围,实现“建设一条高速公路、提升一次施工水平、培养一批产业工人”的良性循环。以宿扬高速公路扬州段工程为例,路基、路面标用于培训的费用约90万元,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享受不低于40个课时的教育培训,该模式既有利于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又有利于企业形成相对稳定的由农民工组成的产业工人队伍,还有利于农民工自身技能的提升,真正形成“三方共赢”。
3.拓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农民工具有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竞争力弱等特点,社会对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力和综合产业素质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优化配置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拓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渠道。首先是聚焦农民工需求,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关键在于其实操性,培训内容要有利于农民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结构的要求,适应新时期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低层次、单一性的技能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训内容。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适当调整文化课内容,加大实践课比例,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新特征、新问题,要在传统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心理、观念和思维培训,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其次是综合运用远程教育,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将农民工与教师、学生与教学机构之间主要进行网络教学和通讯联系,努力实现教育普惠。政府可指导劳动保障部门按类别开发相应的农民工培训手机APP等教育培训软件,通过远程教育有效满足我国农民工的流动性、分散性和学习时间不确定性的特点,为实现农民工培训提供便捷服务。在我国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所需要的网络环境、上网技能等条件已经初步具备,需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农民工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在线授课的师资队伍,充实网络资源,扩大网络覆盖面。再次要将短期培训与职业资格教育相衔接,采用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施工企业可以根据高速公路项目用工岗位需求举办短期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投入产出效应。在此基础上,企业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发展和职业资格准入的要求,将短期培训和职业资格教育,乃至学历教育衔接起来,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各类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 Jacobs, Ronald L.. Structured On-the-Job Training: Unleashing Employee Expertise in the Workplace (2nd ed.) [M].
[2]刘才.关于农民工培训内容的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402-404.
[3]李觉.“90”后农民工培训内容需求分析科技经济市场.2014,(10):138-139 .
[4]娄玉花.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思考.我国成人教育2010(15):190-192.
[5]安雅丽.杨淑娥.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人民论坛.2010(11):236-237.
[6]郭静.新时期农民工培训内容改革探析.职业技术教育,2009(10)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