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中,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是任何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代替的。但是,我们在探究式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的疑惑和问题,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呈现案例】
  案例一:周老师上八年级的“因式分解”第一课时“提公因式法”这一节课时,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放手让学生合作解决两道题:(1)993-99能被100整除吗?(2)当a=165,b=135时,求a2-b2的值。学生讨论起来很积极也热闹,可是,等这两个问题解决好的时候已经过去半节课了,而这个时候本节课的新授内容还没正式开始。
  案例二:王老师上九年级的“垂径定理”新授课时,引入石拱桥问题:“主桥拱是圆弧形,跨度为37.4米,拱高为7.2米,你能求出主拱桥的半径吗?”叫学生们讨论解决。讨论了一会儿发现同学们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于是加以干预,把学生们的讨论打断了,并直接“引导”了一番,又过了一会儿他见了学生还没找到预定的方法,急了, 再次把学生的注意力“揪”了过来,直接地按照标准答案讲了。
  案例三:吉老师是位年轻老师,在一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习题课上,某学生对老师讲的分析方法提出质疑,认为老师的方法不够简便,这位老师觉得这位学生当堂反驳自己很没面子。
  【剖析案例】
   “案例一”表面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其实是“放羊式”,表面很热闹,其实无效果。教者不是以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姿态参与其中的,而是把自己置于旁观者的位置,没有适时地给予学生以指导,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合理安排好课堂时间的分配,更没有对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应该加以分解和转化,缓解题目的难度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问题。案例二中这位老师,想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却处处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闯”,结果管了太多,限得太死, “穿的是新鞋,走的是老路”。案例三中这位年轻老师还没有卸下“师道尊严”老观念,不能及时承认自己的某些方面经验的不足和缺陷,不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思维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采取对策】
  迫切解决以上问题,是很多教学一线老师的共同的心声,我经过多方面研究,在实践中反复摸索,觉得探究式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吃透教材,把握好学情,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教学情景,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制定好教学方案。实施“预设”方案的过程中信息的反馈要及时顺畅,把握好学生在想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当“预设”与“生成”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调整方案,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调整的方案有:①指导学生选择、修改适合的探究方向;②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研讨法等;③发挥“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之精神,分工协作,并明确分工要求;④强调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想结合;⑤提供必要的方法、资料和工具支持。
  二、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走到学生心坎里,平等的和学生对话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中学习,及时的表扬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和点滴进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成功感,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的思考。对于数学上学习有特长的学生能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拓展更广的思维空间!
  三、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关系。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把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在自主探究前学会制定好缜密的计划方案、明确的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自主探究中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展学会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整;在自主探究后能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对于难度大的,仅凭单一的自我探究难以解决问题,我要组织同桌、小组和全体相互配合,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功的喜悦、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
  四、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
  “放”和“收”既是矛盾的又是的统一的,二者密切联系在一起。一堂好的课必然要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把握好其间的分寸,要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实现放和收和谐统一。放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引导,防止学生可能会误入歧途。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切不可放得过多或过少,多了浪费时间,少了影响效果。放的时候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有放必收,放是手段,收是目的,放是过程,收是结果。收要及时、恰到好处。
其他文献
在农村中学从教十余年,深感农村留守孩子教育和成长之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外出务工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但随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随之也带来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留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他们各方面还不成熟,又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十余年的教育体验让我深深感到,农村留守孩子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教育问题更令人难安。  现在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现状是:一是厌学现
摘要:自半坡“人面鱼纹”彩陶出土以来,关于其意义及内涵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仰韶文化的一支,对半坡彩陶的研究,尤其是对具有特殊意义的“人面鱼纹”的研究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对于“人面鱼纹”的真正含义有三种说法:图腾说、生死轮回说和生殖崇拜说。但是,从现有的各种资料看来,“人面鱼纹”最主要的内涵是生殖崇拜,是原始人类对繁衍生息的强烈渴望。  关键词:“人面鱼纹”;生殖崇拜;鱼妇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历史教师根据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45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一下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是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期望大家能
语文具有工具性,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重点要落实到工具性上,即语言的运用上,而语言的运用又离不开生活.让学生走进课本,获得知识和技能;走向生活,去运用知识、检验知识.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巨大的付出,教育的效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   【关键词】行为习惯 改善自己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学校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职业学校实行的是注册入学,没有考试成绩的限制,来者不拒,学生良莠不齐,这就给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难题,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根
作文历来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几乎占据了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也受到了语文教师的格外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采
摘要班集体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体,帮助学生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学生教育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即跳出自己的圈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关心社会、国家,关心家庭、朋友和同行。通过集体生活,孩子们接触面扩大了。在集体中,教师的爱是集体成员积极上进的重要动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集体生活中,模仿是指在集体的一定刺激的影响下而产生与他人相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着重于学生在数数目活动中的自我发展,其课程的特点突出体现其基础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所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具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促使学生人人取得成功,让每个学生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他们鲜活的教育实践中来,从教育反思与研究中来,从教育良知与教育责任中来,从教育梦想与教育追求中来!而教育理念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任何教育行为都必然以教育理念为指导,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当代世界教育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教育理念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当代新理念下,世界各
一堂课的效率是指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的知识除以教师在这节课上所讲到的知识点。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让学生把教师在此节课上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应当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做到以下几点。  一、首先是备课。  备好课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前提,而备好课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备课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需要,设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