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集体作用,展现个性魅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集体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体,帮助学生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学生教育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即跳出自己的圈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关心社会、国家,关心家庭、朋友和同行。通过集体生活,孩子们接触面扩大了。在集体中,教师的爱是集体成员积极上进的重要动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集体生活中,模仿是指在集体的一定刺激的影响下而产生与他人相似的行为;在班集体中,越是有威信、有影响的人,其暗示效应越高,容易引起别人的模仿;在集体生活中,集体的情绪状态是一种影响集体心理气氛和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最完善的阶段。集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其成员是对于整个群体和每个个体都有意义的共同价值。学生班集体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使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
   一、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体,帮助学生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它具有强大的功能。
   (一)关心他人,感受温暖。
   现在的中小学生,讲是21世纪的主人,学生教育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即跳出自己的圈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关心社会、国家,关心家庭、朋友和同行。而如今独生子女多,大多数孩子在较优越的环境中,享受着别人为自己服务,很少有机会去为他人做些什么。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集体这块沃土,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运用集体的魅力感染孩子们,使他们关心的重点由"自我"转变到"他人"和"社会"。
   (二)适应变化,争做主人。
   校园也许是社会中最纯净的一方沃土,但集体仍旧是一个小型社会--学生社会。告别了家庭的温馨呵护,远离了幼儿园老师的温柔话语,孩子们猛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学生,每天要学习很多知识,按时完成作业,和别人比高低,突然之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环境中。通过集体生活,孩子们接触面扩大了。在集体,有老师、同学,它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这就使得集体成员间的交往突破了亲缘的界限,具有了社会性质,而孩子们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也进行了角色的转化,已经不再是只受保护的对象了,作为集体一员,他们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尽自己的义务,承担对集体的责任,享受集体生活的权利,争做集体的小主人。这种角色的转换,是每个人准备进入社会、做社会主人所必需的。学校的各种规则,则使孩子们不断地学习如何适应社会。
  (三)发展个性,健康成长。
  只有在集体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个性化的核心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行动、认识、智能、兴趣、思想、情感等所有个人特质的综合发展。集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表现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水平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环境和教育的社会化为媒体,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内化机制,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的个性。
  实践证明,优秀的集体可以使个人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优秀的集体能够给予个人丰富的精神财富。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配合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责任与荣誉,可以使每个成员的个性得到 健康的发展。
  
   二、了解集体功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强大集体的教育力量是由于其本身的特殊结构以及这种结构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决定的。
  集体的凝聚效应
  集体的凝聚效应是指集体对其成员有一种吸引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能满足青少年学生多种不同的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对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他们需要朋友,希望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朋友,对朋友的信赖逐渐超过对家长的信赖。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孩子们能够体验到被理解的幸福。这更加促使孩子愿意加入到某一集体中,希望受到集体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这个集体的认可。而一个良好的集体总是充满着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怀,相互爱护,可以不断地满足孩子们对于爱的需求。
  值得强调的是,集体可以满足孩子们成就的需要。要知道,孩子们普遍具有一种探索、创造并且取得成就的需要,当孩子们通过努力,在某个方面取得哪怕一点点成绩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会感到精神上的满足。然而正如刚才所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得到集体中成员的帮助和支持,他们不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集体的力量、魅力,更会在集体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集体生活中,孩子们不仅得到多种需要的满足,同时还逐步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只有集体每个成员都对集体负责,主动承担集体义务,逐渐形成集体意识,产生集体责任感、荣誉感的时候,集体才真正具有凝聚力,才能产生凝聚效应。需要指出的是,凝聚效应也具有两重性,防止狭隘小团体思想的滋生,是教师在集体教育中需要正确引导的。
  集体的驱动效应
  驱动效应是指集体的影响能使集体成员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上进的态度,形成个体内部的驱动力。
  集体中多种心理因素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驱动效应得以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这多种激励作用汇聚、融合成集体本身的动力系统。这些激励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
  1、师爱效应。
  在集体中,教师的爱是集体成员积极上进的重要动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一个人就等于塑造一个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可以产生正确的教育方法,爱学生可以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教师的爱可以毫无选择地、公正地给予每个学生,尽力摆脱偏执狭隘的感情。教师的爱不应该是溺爱,也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体贴照顾,而应该有自己的原则,是诲人不倦的爱,造就一代新人的爱。
  2、舆论的作用
   集体的规范、舆论,对于积极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激励与支持,对于消极落后的行为则是一种约束。
  3、自我意识的作用
   在集体中,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通过相互比较,不断地发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成就,同时也能发现自我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超越意识。
  
  集体的同化效应
  良好的集体能产生一种同化效应。同化效应是指集体成员在活动中,接受了集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与行为。
  1、模仿
   在集体生活中,模仿是指在集体的一定刺激的影响下而产生与他人相似的行为。模仿一般分为自觉模仿和无意识的模仿。自觉模仿是在集体的号召下产生的;无意识的模仿则是一种不知不觉的模仿。一般来说,小学生对于榜样的模仿要经过一个过程:从盲目的模仿到选择地模仿;从模仿自己的伙伴到模仿周边的成人;从模仿身边的人到模仿影视中人物;从外部行为的模仿到心理品质的模仿。
  2、暗示
  集体中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集体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集体成员的心理或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其出现与集体的意志相一致的倾向。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暗示性,它是我们生活中十分普遍的心理现象。小学生能否接受暗示的影响,主要和一下因素有关:
  (1)主观因素
  主要受暗示者的性格、智力水平和对暗示的意识程度等。集体中,缺乏主见的孩子容易接受暗示,而自主性较强的孩子则不易接受暗示;聪明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暗示,而反应迟钝的孩子则不易接受暗示。
  (2)客观因素
  如果暗示者的威望较高,则孩子容易接受暗示;受暗示的人数越多,个体越容易接受暗示。在道德行为判断上,孩子们在人数多的情况下容易受暗示,而在学习上,则易受教师或成绩优秀者的暗示。在班集体中,越是有威信、有影响的人,其暗示效应越高,容易引起别人的模仿。
  3、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主要是指在集体中,学生的种种情绪体验通过表情、姿态、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感染他人,从而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是个体之间的,也可以是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在少年学生期。孩子们对于情绪情感的体验具有不深刻、不稳定的特点,容易接受外界的情绪情感的影响。在集体生活中,集体的情绪状态是一种影响集体心理气氛和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长期生活在生气勃勃、团结向上的集体中,接受着各种积极的情绪感染,会不断地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孩子们形成活泼开朗、坦率的性格。相反地,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死气沉沉、情绪低落的集体中,则孩子们也容易形成孤僻、多疑的不良性格,不仅容易挫伤他们的上进心,更会妨碍孩子们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他们,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另外,教师主动贴近孩子,用自身的热情、乐观等情感感染孩子,也可以促进孩子良好情绪情感的形成。
  4、从众
  从众是指在一定形式的集体压力下,孩子放弃个人的立场,在观念上,行动上与大家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在班集体中,常常见到"随生附和","人云亦云"的现象,这些都是从众的表现。主要因为孩子的年龄小,依赖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从众。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考虑这种从众心理,在参与学生的讨论时,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并巧妙地利用这种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促进集体的团结,树立良好的班风。但也要注意从众所具有的消极作用,避免挫伤孩子们的积极创造性,积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创新精神,直到形成正确的决定。以次来促进班级良好气氛的形成。
  三、小结
   综上所述,集体的教育功能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凝聚效应、驱动效应、同化效应都是通过集体中的诸多现象来实现的。要想使集体的教育功能的得以全面发挥,充分发挥集体作用,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必须使这三种心理效应相结合。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市场主体的纳税人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得税源管理面临高度的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目前采用的属地化管理方式、传统的人海战术、落后的管理手段已不适应当下税源发展变化的实际,税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山西省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及成效。认为当前地税系统税收征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曾说过:“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其实不是一日之功;矫正一个不良习气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一年级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我着重抓了一下几点:  一、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所以在上课时我力求以卡片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一环,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高发,尤其需要有效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为
在农村中学从教十余年,深感农村留守孩子教育和成长之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外出务工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但随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随之也带来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留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他们各方面还不成熟,又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十余年的教育体验让我深深感到,农村留守孩子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教育问题更令人难安。  现在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现状是:一是厌学现
摘要:自半坡“人面鱼纹”彩陶出土以来,关于其意义及内涵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仰韶文化的一支,对半坡彩陶的研究,尤其是对具有特殊意义的“人面鱼纹”的研究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对于“人面鱼纹”的真正含义有三种说法:图腾说、生死轮回说和生殖崇拜说。但是,从现有的各种资料看来,“人面鱼纹”最主要的内涵是生殖崇拜,是原始人类对繁衍生息的强烈渴望。  关键词:“人面鱼纹”;生殖崇拜;鱼妇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历史教师根据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45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一下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是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期望大家能
语文具有工具性,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重点要落实到工具性上,即语言的运用上,而语言的运用又离不开生活.让学生走进课本,获得知识和技能;走向生活,去运用知识、检验知识.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巨大的付出,教育的效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   【关键词】行为习惯 改善自己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学校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职业学校实行的是注册入学,没有考试成绩的限制,来者不拒,学生良莠不齐,这就给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难题,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根
作文历来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几乎占据了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也受到了语文教师的格外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