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家的翻译之路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探析资深翻译家郑雪来在工作岗位学习外语,进行外语翻译实践,最终成为资深翻译家的过程,给处于困境中的翻译教学改革以启发,提出翻译教学改革可以基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由具备“双师”资格的外语教师开展翻译教学,培养翻译人才。
  关键词:翻译;岗位;教学;实践
  0 引言
  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各院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英语翻译课程。然而,从社会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之后的工作总结来看,翻译教学与学习者和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加深,经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培養出来的学生不能立即为专门行业和专门技术领域翻译需求服务。[1]因此,分析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符合办学方针的翻译教学改革对策刻不容缓。
  教学以市场为立足点,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需求。然而,进行翻译教学的教师的状况却不容乐观。穆雷指出,虽然目前翻译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已趋于合理,但多数翻译教师还是缺乏严格的翻译实践训练,学术上缺乏应有的翻译理论素养。[1]上述观点也基本反映了翻译教学师资的状况。
  当代翻译家郑雪来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外语,进行外语翻译实践,最终成为资深翻译家的过程,给处于困境中的翻译教学改革带来了启发。
  1 外语学习中“双师”的引导
  1.1 外语学习兴趣启蒙
  郑雪来小学毕业后,考上了英国圣公会开办的福州三一中学(现福州外国语学校),后转学到由美国安息日会创建的教会中学,闽北三育研究社。郑雪来钦佩校长兼英语老师吴运荣先生,吴先生经常充当美国牧师翻译,年幼的郑雪来崇拜不已。因此,在吴先生的教导中,郑雪来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基础。[2]
  1.2 外语翻译引导
  太平洋战争爆发,他随家来到南平。同时考取了暨南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外文系。由于暨南大学的录取名单先发布,注册暨大。在暨大的一年中,经常旁听高年级的英语课、法语课和日语课。由于对外语的感受能力比较高,每次旁听都有收获,特别是教法语的王育三老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老师上课时穿的都是那件标准的法国燕尾服,嗓音响亮,激起了他日后钻研法语的兴趣。[3]那位既教英语又教日语的张其春老师对他影响也很大,张老师上的高年级的英语翻译课,他一次也没落下。至今,他还记得张老师的佳句妙译,“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张老师译作“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让他钦佩不已,于是张老师成为他日后走上翻译之路的引路人。在暨大时,因为崇拜英国作家拜伦,所以他最喜欢读的是英国的出版物。他通读中译本的《英国史》,阅读原文版威尔斯的《世界史纲》。1943年,他自学贺青编导俄语课本,用饿肚子省下的钱买俄语书,如《普希金诗集》《虹》《巴黎的陷落》等,由于俄语掌握程度低,只好边查字典边读。他还常到苏联对外输出公司图书部、《新华日报》图书发行部翻看各种书刊。
  1944年5月,他考取了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军事译员。随后到昆明译员训练班学习,金庸的哥哥查良钊教英语会话,美国教官讲授军事知识和美国风俗习惯。
  2 工作岗位中翻译实践的锤炼
  2.1 美军译员岗位
  1944年7月,郑雪来被分配到印缅战区美军475步兵团第三营任译员。除英语外,他还会说简单的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美国人尊称他为“语言学家”。在他与美国人朝夕相处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常收听军用电台的新闻广播,闲暇时看各种各样的英语“袖珍书”。美国部队备有大批“袖珍书”,包括欧洲古典小说和英美当代小说。他翻译的第一部英文小说《柏林大饭店》,共几万字,写在美军军用信笺上,可惜这部未完成的译稿后来丢失。因在美国军营里用英语思维,外语能力迅速提高。在美国军营的一年完全顶得上大学外语系的四年,可见语言环境是重要性。[4]
  2.2 大学编译员岗位、杂志社编译岗位、俄语翻译岗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考取了陆军大学编译处英语编译人员,每月完成一定量的译文。另外,他还在重庆市内某贸易公司兼任英文秘书,处理英文商业信函。1948年秋,他宁可失业回福建长乐老家,也没有随陆军大学迁往台湾。在老家,他翻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发表在福州报纸的副刊上。1950年他任教绍兴联合中学,为上海的《人物杂志》翻译《马克·吐温的真面目》,校订法语翻译稿件。1951年初,刊物负责人邀请他到杂志社工作。他在《人物杂志》的工作繁重,写稿、译稿、编稿、校对并参与发行工作。连轴转的工作方式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他养成了以极快速度看材料、翻译、写作的习惯。全国报刊进行整顿,《人物杂志》停刊。他入职表演艺术研究所担任俄语翻译,现为北京电影学院。
  2.3 电影理论翻译岗位
  1952年初,调进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研究室的编译组,开始长达50多年的电影理论翻译和研究生涯。为借鉴外国戏剧经验,郑雪来接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的翻译任务。由于此书涉及美学、心理学、生理学、语音学和音乐学等专业问题,对于初次接触艺术理论翻译的人来说,难度极大。那时,郑雪来的俄语程度低,为了深入了解专业名词术语,了解原著的行文,他找到此书的英文节译本。人生多磨难,肺病再次发作,他只好躺在病床上口述译文,由爱妻做笔记,用一年时间,完成此书翻译。几年后,重译并校订斯氏的《演员的道德》和《演员创造角色》后,他再次对照《演员自我修养》原著和译文,发现原翻译欠佳,他又推倒重来,彻底改译。1956年,主持《电影艺术译丛》刊载的苏联艺术界关于斯氏体系大讨论的文章的选材、翻译、校订和编审工作。1958年这些文章汇集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遗产讨论集 》(约80万字)出版。[2]
  2.4 电影剧本翻译成果
  郑雪来主持电影出版社的外国电影历史理论的翻译出版工作。五六十年代的人们仍然记得他翻译的《乡村女教师》和《海之歌》这两本著名的苏联电影文学剧本。此外他翻译的剧本还有《舍甫琴珂》《诺曼底-尼门》《告密者》《列宁的故事》《他永远活着》等等。   2.5 其他翻译成果
  郑雪来在翻译方面成果颇丰。除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和电影剧本外,还翻译、校订、编审了与斯氏体系有关的各种书籍,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文、演讲、谈话、书信集》(约80万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遗产讨论集》(约70万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谈话录》《演员的道德》《〈奥瑟罗〉导演计划》等。翻译《西蒙诺夫传》《苏联电影史及理论工作问题》《海之歌讨论集》等书及数十篇电影理论文章。在负责中国电影出版社外国电影编辑室的工作及担任《电影艺术译丛》《世界艺术与美学》《当代外国艺术》《当代外国影视艺术》等刊物的主编期间,校订、编审过一千余万字的译稿。主审《英汉广播、电影、电视、电教词典》(137万字),于199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1年至1999年间,担任文化部翻译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全集》在1999年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优秀译著一等奖。[4]
  3 郑雪来的启示
  3.1 基于工作岗位设置英语课程体系
  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岗位对翻译人才有着不同的专业要求,统一规格培养的翻译人才难以胜任市场上对翻译人才的多样化要求。英语教学应与职业和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课程体系要形成职业特色,围绕行业工作岗位开设英语课程。例如电影英语、电子商务英语、应用电子英语、饭店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计算机英语、机电维修英语、汽车英语、广告英语、物流英语、金融保险英语、市场营销英语、财会英语和动漫英语等等。把英语教学融入工作岗位教学中,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必将更高,对英语的学习也将更有信心。[5]
  3.2 让学生参加翻译岗位实践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是新时期外语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原则。[1]翻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实践和揣摩,以获得不断的提升。然而,翻译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翻译实践机会少,没有经过充分的翻译实践锻炼,走上社会后难以应对翻译市场的挑战,不能成为合格的翻译人员。因此,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翻译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使翻译技巧和方法得到优化。
  4 结语
  英语翻译教学可以基于学生未来的行业岗位,由既具备翻译理论素养和翻译实践经验,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双师”开展翻译教学,培养翻译人才。如此才能解决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行业翻译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立即为专门行业和专门技术领域提供翻译需求服务,翻译教学改革才真正符合办学方针。
  参考文献:
  [1] 刘傲冬.高职高专院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71-75.
  [2] 郑雪来.访谈:一个电影研究者的风雨人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7,23,35.
  [3] 林本椿.福建翻译家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218-223.
  [4] 胡迎波.记翻译家、电影理论家郑雪来[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4):83-84.
  [5] 余裕发.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為例[J].科技信息,2010(19):262.
  作者简介:余裕发(1973—),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分析比较比亚兹莱黑白插画与中国水墨画,总结出两者的相似性和特别之处,从自身的作品出发,从新的高度看待中西方艺术的相通性。  关键词:黑白艺术;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相通性  奥伯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是西方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在19世纪被引入中国。欣赏他的作品时,笔者不禁思考:为什么这位英国艺术家的作品会得到东方文
期刊
摘 要:随着文创行业的兴起,文化产品的视觉形象设计得到了提升,而益阳明油纸伞的工艺产品形象仍以原来的旧形象出现在市面,缺少时代感,缺少文化创新的包装,从而慢慢失去了市场。品牌的视觉形象是产品在市场上的个性特征,在市场消费环境的辨识中,它能直接引导消费者加强对品牌的关注与产品的认知。品牌形象的建立与推广对益阳明油纸伞业尤为重要。  關键词:传统手工艺;品牌形象;益阳明油纸伞  品牌形象是企业的重要视
期刊
摘 要:可持续设计不断被讨论,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设计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要为人类提供舒适和方便,又要把对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因此,如何发展设计成为我们今天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设计的本质出发,分析了新型废止制度的概念以及设计中审美元素的融入。首先论述设计与艺术的异同,然后探讨了如何发展设计,最后讨论了设计中的审美因素以及何为真正的好设计。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新型废止制;环境;审
期刊
摘 要:通过梳理西方表现主义油画、中国写意油画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解析二者的绘画特色,探讨西方表现主义油画与中国写意油画的异同,强调中国写意油画遵从传统中国画表现方式,能够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运用西方油画媒介来表达个人思想,进而弘扬民族文化,创造出不同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表现艺术形式。  关键词:西方表现主义油画;中国写意油画;精神气质传达;民族传统文化  第一,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兴起于20世纪初,极盛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大数据“云”平台为切入点,以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培养需求为分析点,探讨一种以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及教学需求为出发点,包含“教、学、做、产、学、研”一体化的“云”数据交互式教学平台的构建。平台从框架搭建到模块划分以及相应环节的设置进行统筹思考,为当下的高校课堂提供有效的补充,弥补了“有限课堂”的不足。通过对平台反馈的教学数据进行分析,平台能够很好地反作用于教学,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方案,从
期刊
摘 要:《克莱默夫妇》是1979年拍摄的电影,虽然距今近40年,但涉及婚姻里女性的自我选择与平衡家庭关系的问题在今天依然普遍存在。为什么女性独立自主了这么多年,我们依然还在面临自我选择,是个人选择还是普遍选择。回顾39年前的电影,克莱默夫人的形象会让我们看到今天的女性仍然在追求什么。  关键词:婚姻女性;选择;平衡  《克莱默夫妇》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于1979年拍摄的一部家庭伦理片。笔者是2008
期刊
摘 要:2017最热门的影视动画《寻梦环游记》将人们带入了另外一个神奇的国度。本片的最大特色是音乐和墨西哥文化的表现,在动画场景和人物设定上都借鉴了墨西哥本国的文化和民族特色,包括墨西哥剪纸、“亡灵节”、服饰与装扮、历史人物等等,这些元素在本片的音乐中也有具体的体现。本文对《寻梦环游记》的音乐与动画画面进行合并分析,阐述影视动画中“音画同步”关系在影片情感升华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影视动画;音
期刊
摘 要:在平面設计课程教学中,五感体系的构建起到基础核心的作用。五感体系在教学中作为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突破传统的定式,结合当前平面设计的具体情况以全新开发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参与认知活动,扩展思维,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提升感官刺激的转译能力。五感设计的训练成为设计创意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新模式。  关键词:“五感”;设计教学;创新思维  在高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
期刊
摘 要:家具产品的设计创意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提倡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商业产品也可以传承与创新历史文明。本文从办公家具市场现状和产品开发特点角度,探求如何加强办公家具的文化创作,提高办公家具的附加值,提出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办公家具产品的开发,为产品注入灵魂,增强办公家具产品的文化性,有效开拓民族品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办公家具;民族性;文化性  家具产品的设计创意与文化有着密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技艺传承与保护是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今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许多院校都对此予以了关注,但收效甚微。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非遗传承实验班”的探索,通过大师领衔、跨界合作的“校园传帮带”模式,实行“德技并修”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新时代工匠,探索出一条当代非遗校园传承之路。  关键词:德技并修;非遗传承实验班;时代工匠  在2017年5月8日举行第十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