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并修 铸时代工匠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bccdd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技艺传承与保护是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今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许多院校都对此予以了关注,但收效甚微。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非遗传承实验班”的探索,通过大师领衔、跨界合作的“校园传帮带”模式,实行“德技并修”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新时代工匠,探索出一条当代非遗校园传承之路。
  关键词:德技并修;非遗传承实验班;时代工匠
  在2017年5月8日举行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大赛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希望技能大赛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更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促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批示中提到的“德技并修”与“工匠精神”是对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这也是这一届国家领导班子更加关注“教书”与“育人”的体现。往常,職业教育的关注点主要在技能,要求老师“专兼结合、双师素质”,学生唯技能为上,有的学校专门挑选学生常年准备技能大赛,而对于学生道德与精神的培养基本是忽视的,这不应是职业教育的宗旨。现代的中国职业教育已经过去了差不多20个年头,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了。
  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父子相承”“师徒相传”的传承体系在当代社会有其难以传承与发扬的缺点,但也有“德技并修”与“工匠精神”培养的优点。作为职业教育排头兵的高等职业院校,理应肩负起培养“德技并修”、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非遗传承实验班”特色教育基本上实现了这一要求,同时也对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1 “非遗传承实验班”的提出
  “非遗传承实验班”如今遍地开花,在全国许多中小学都建立了“非遗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地方传统美术类项目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提升兴趣。在高校开设“非遗传承实验班”,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属于首创,是一个新探索。这个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是从2013年1月开始的。当时,学校与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无锡市文广新局”)共同签署了政校合作协议,设立“无锡传统文化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和“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研发中心”,在此基础上有了“非遗传承班”的建设设想。
  当然,双方合作之前是有建设基础的。在2010年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设置了装饰工艺(惠山泥人)课程,并且是作为必修课出现的。学生们在学校接受来自惠山泥人厂工艺美术大师的指导,产生了一批作品,也培养了少数人的兴趣。在2011级的人才培养方案继续沿用了课程设置。但是,整班制的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兴趣不大。
  2 “非遗传承实验班”的建设设想
  政校合作以后,双方针对无锡传统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磋商,提出了“非遗传承实验班”的建设设想。众所周知,世界上每年都会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消失,中国也不例外。无锡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许多,同样有许多项目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无锡惠山泥人、精微绣、留青竹刻、宜兴紫砂陶、无锡纸马、欢喜娃娃等,这些无锡人骄傲的传统工艺都面临着传承与保护问题。其主要根源是国家发展计划与现代科技进步的冲击。现代社会,大学教育开始普及,青年人都希望进行更高层次的现代高新技术的学习,而传统的手工艺受到科技的制约以及现代人审美的变化难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但是,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所以流传至今,证明了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美学意义。因此,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些优秀的资源成为当代关注的话题,政校合作的目的也正源于此。“非遗传承实验班”的定位是以培养高素质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人才为宗旨,通过改进传统技艺师徒制、家族制传授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高校艺术教育资源的优势与学生的专业基础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项目中的核心技能融入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围绕这个设想,学院开始进行广泛的调研与论证。2013年3月,首个“非遗传承实验班”正式成立,成立后的“非遗传承实验班”实际上也算摸石头过河,如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践。
  同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3〕2号)。意见中提出:“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这个文件的发布给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的政策支持,也增强了“非遗传承实验班”办学的信心与决心。
  3 “非遗传承实验班”建设的探索
  3.1 校企联合,探索“校园传帮带”模式
  “非遗传承实验班”的教学采取“校园传帮带”模式。传帮带是一种传统技艺的教授方式,至今依然被认为是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传帮带工作是一项双向互动的工作,需要调动传帮人和受帮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传帮带工作的有效性。由于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属于传统手工艺性质,其所具有的传承性与互动性决定了“传帮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非遗传承实验班”的建设离不开传统的传授方法——口传心授,因此“校园传帮带”被确定为“非遗传承实验班”建设的一种实施模式。
  “校园传帮带”是非遗项目传承培养的一种新探索,其具体方法为:教学场地设在学校,传承人到学校建立工作室与传习所,与学校相关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传承项目的传授与指导工作。“非遗传承实验班”的学员来自艺术设计学院艺术类专业,采取单独编班的形式。人才培养方案由项目负责人、非遗传承人共同制订,系统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相关课程。任课教师主要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学院相关老师共同担任,向学生传授包括惠山泥人、漆艺、陶艺、书法、中国画等在内的多项传统技艺。具体做法为:校内安排专业教师教授与非遗项目相关的课程,如工笔画、书法等,传承人教授惠山泥人制作与彩绘工艺。   “非遗传承实验班”至今共开办了6批共142人次参加了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学员主要是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选拔的。2017年初,对学员的选拔开始发生变化,面向所有艺术类专业学生招生,这样可以选拔更有兴趣的学生进班学习,从而使“非遗传承实验班”的教学效果有质的飞跃。对于学员的评价与考核采取“团队评价,学分互认”的方式,解决了原有专业教学的考核问题。经过4年多的实践,培养了百余名具有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艺能力的现代青年。通过“校园传帮带”的非遗人才培育新模式,提升了传承的效率,扩大了覆盖面。
  3.2 大师领衔,跨界合作共育人才
  2013年底,无锡市文广新局专门为“无锡传统文化设计人才培养基地”与“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研发中心”提供市场引导文化消费专项资金8万元,用于传习所的建设与衍生产品的研发。惠山泥人厂派驻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等在内的传承人到校进行了传授教育。无锡精微绣、留青竹刻也都派出了精英力量进入“非遗传承实验班”进行了讲座与授课。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喻湘涟、王木东、赵红育、乔锦洪等积极加入“非遗传承实验班”的建设中来。学校也派出了无锡市名师工作室团队为“非遗传承实验班”教学与大师们跨界合作。尤其是在非遗产品的创新与衍生产品创意上,学校团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为了使“非遗传承实验班”的建设获得实效,2014年学校先后投入专项建设经费4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与“非遗传承实验班”的建设与运营,并且围绕“非遗传承实验班”的运行新建了“喻湘涟泥塑艺术馆”与“吴风物语-非遗展示馆”。“喻湘涟泥塑艺术馆”陈列展示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喻湘涟的代表作。“非遗传承实验班”学生在艺术馆可以直接欣赏与学习喻大师精美的泥塑作品。“吴风物语-非遗展示馆”则主要用来展示无锡及周边地区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作品与研发成果。2016年,在原有两馆的基础上学校又拓建了“传统文化技艺协同创新中心”,用于吸引更多的非遗项目与大师进驻合作,并且参与“非遗传承实验班”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作为“校园传帮带”教学模式的配套设施,“喻湘涟泥塑艺术馆”与“吴风物语-非遗展示馆”发挥了参观学习与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
  “非遺传承实验班”传统美术类人才“大师领衔,跨界合作”的培育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活力,解决了后继无人的窘态。让传统非遗重回当代生活,需要获得年轻人的关注,需要时尚设计的介入。非遗中的手工技艺部分,是当代艺术和设计行业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本项目的探索与实践,能够使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绽放出新的活力。
  3.3 德技并修,打造新时代工匠
  德育是教育之首。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立德树人是各类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企业的用人原则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重视技能转变为对品德的重视。能力不高,可以培养;品德不好,不堪大用。职业教育的学生一定要德技并修,既要学技术,也要培养好的品德。在教学管理上实施“养成教育法”:从入班开始,教师就对学员进行传统礼仪教育,在礼仪教育中实现道德内化,并使之逐渐成为自觉行为。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优秀文化积淀,有着宝贵的传统礼仪规范。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云:“不学礼,无以立。”正因为我国历来重视礼仪教育,所以我国优良的礼仪传统能世代相继,并成为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统道德礼仪教育在当代职业院校几乎是空白。学习非遗技艺不能单从技能着手,这样很难使学员理解文化的精髓。“非遗传承实验班”的传统礼仪教育包括国学课程的设置、上课仪式的设置、教学过程的仁爱等,以此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总结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必须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广大师生“思想补钙”。只有坚持“德技并修”,方能打造理想的新时代工匠。
  4 结语
  2017年3月,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中提出:“要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将传统工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重点,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这个计划的发布给“非遗传承实验班”建设带来了前进的动力与探索的勇气。“非遗传承实验班”建设至今,“德技并修”的传承教育模式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效果。项目的开展实施,探索出一条合适的非遗传承培育之路,也为当代职业教育拓宽了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健敏.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道德教育[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6).
  [2] 高振发.常州高职教育园区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4(2).
  作者简介:薛野(1974—),男,安徽固镇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传统装饰文化。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系统就不断变革、更新。从最开始的我们学习西方的教育模式,到后来我们自己改造创新,再到如今的西方人学习我们的教育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这与近几年我们的不断更新教育模式有关。本文就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探讨了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环境设计专业  0 前言  环境设计专业是目前我们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比较比亚兹莱黑白插画与中国水墨画,总结出两者的相似性和特别之处,从自身的作品出发,从新的高度看待中西方艺术的相通性。  关键词:黑白艺术;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相通性  奥伯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是西方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在19世纪被引入中国。欣赏他的作品时,笔者不禁思考:为什么这位英国艺术家的作品会得到东方文
期刊
摘 要:随着文创行业的兴起,文化产品的视觉形象设计得到了提升,而益阳明油纸伞的工艺产品形象仍以原来的旧形象出现在市面,缺少时代感,缺少文化创新的包装,从而慢慢失去了市场。品牌的视觉形象是产品在市场上的个性特征,在市场消费环境的辨识中,它能直接引导消费者加强对品牌的关注与产品的认知。品牌形象的建立与推广对益阳明油纸伞业尤为重要。  關键词:传统手工艺;品牌形象;益阳明油纸伞  品牌形象是企业的重要视
期刊
摘 要:可持续设计不断被讨论,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设计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要为人类提供舒适和方便,又要把对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因此,如何发展设计成为我们今天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设计的本质出发,分析了新型废止制度的概念以及设计中审美元素的融入。首先论述设计与艺术的异同,然后探讨了如何发展设计,最后讨论了设计中的审美因素以及何为真正的好设计。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新型废止制;环境;审
期刊
摘 要:通过梳理西方表现主义油画、中国写意油画的艺术发展脉络及解析二者的绘画特色,探讨西方表现主义油画与中国写意油画的异同,强调中国写意油画遵从传统中国画表现方式,能够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运用西方油画媒介来表达个人思想,进而弘扬民族文化,创造出不同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表现艺术形式。  关键词:西方表现主义油画;中国写意油画;精神气质传达;民族传统文化  第一,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兴起于20世纪初,极盛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大数据“云”平台为切入点,以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培养需求为分析点,探讨一种以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及教学需求为出发点,包含“教、学、做、产、学、研”一体化的“云”数据交互式教学平台的构建。平台从框架搭建到模块划分以及相应环节的设置进行统筹思考,为当下的高校课堂提供有效的补充,弥补了“有限课堂”的不足。通过对平台反馈的教学数据进行分析,平台能够很好地反作用于教学,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方案,从
期刊
摘 要:《克莱默夫妇》是1979年拍摄的电影,虽然距今近40年,但涉及婚姻里女性的自我选择与平衡家庭关系的问题在今天依然普遍存在。为什么女性独立自主了这么多年,我们依然还在面临自我选择,是个人选择还是普遍选择。回顾39年前的电影,克莱默夫人的形象会让我们看到今天的女性仍然在追求什么。  关键词:婚姻女性;选择;平衡  《克莱默夫妇》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于1979年拍摄的一部家庭伦理片。笔者是2008
期刊
摘 要:2017最热门的影视动画《寻梦环游记》将人们带入了另外一个神奇的国度。本片的最大特色是音乐和墨西哥文化的表现,在动画场景和人物设定上都借鉴了墨西哥本国的文化和民族特色,包括墨西哥剪纸、“亡灵节”、服饰与装扮、历史人物等等,这些元素在本片的音乐中也有具体的体现。本文对《寻梦环游记》的音乐与动画画面进行合并分析,阐述影视动画中“音画同步”关系在影片情感升华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影视动画;音
期刊
摘 要:在平面設计课程教学中,五感体系的构建起到基础核心的作用。五感体系在教学中作为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突破传统的定式,结合当前平面设计的具体情况以全新开发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参与认知活动,扩展思维,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提升感官刺激的转译能力。五感设计的训练成为设计创意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新模式。  关键词:“五感”;设计教学;创新思维  在高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
期刊
摘 要:家具产品的设计创意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提倡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商业产品也可以传承与创新历史文明。本文从办公家具市场现状和产品开发特点角度,探求如何加强办公家具的文化创作,提高办公家具的附加值,提出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办公家具产品的开发,为产品注入灵魂,增强办公家具产品的文化性,有效开拓民族品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办公家具;民族性;文化性  家具产品的设计创意与文化有着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