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世滔滔中,苏城于历史风雨中飘摇千年,时光的流逝,洗涤了一砖一瓦留下的旧迹。
粉墙黛瓦可安在?是的,它们在岁月斑驳的印迹中仍存游丝之气。江米纸的窗棂破碎,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它的灵魂,孤独地在风雨中飘荡。江南旧舍在细碎的春雨中露出脆弱,院中的几树桃粉,“巧笑倩兮”,映着不合时宜的墨灰砖墙。细瓦之上,有茸茸的绿,似瓦的眉睫。愁云叠着愁云,雨雾叠着雨雾。苏州的古城区,于鳞次栉比中格格不入,像一个擅自闯入的外人。
我踏人七里山塘的石板小路,无尽的喧嚣扰乱一池清净。它在风雨中飘摇浮沉,日日夜夜。虽已精心呵护,守其躯干在历史长河中安然久存,可它的破败不堪,仍诉说着由心而生的苦痛。它的格格不入,它的破碎惨淡,随着周遭声形狼藉,纤细可见。它原先宁静祥和的精神世界正摇摇欲坠,只好在拔地而起的钢铁森林中苦苦支持。
它在哀鸣——屋檐下每串晶莹的雨滴,都是它细碎的泪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它的精神世界、文化底蕴,都在过往行人眼中荡然无存,那再完整的躯干又有何用?不过走马观花的玩赏之物,这岂能说,不是败了?
江南烟雨中的亭台楼阁,不过历史遗物中的沧海一粟。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又有多少楼台败于烟雨之中?我想,这是隐隐预示着文化的衰微。文化,逐渐也只剩了卑微的淡漠。
驻步于此,遥想当年之景。月台花榭,琐窗朱户中,仿佛有着文人墨客或翩飞或娟秀的笔迹,它们有着壮志难酬的悲愤,有着前程似锦的骄傲,不偏不倚,岿然不动。这镂花小窗的缝隙中,留有的,是亘古不变的精神瑰宝,它所代表的,是那个已渐远去的承太平盛世。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曲终人不见,江山数青峰”,诸如此类的古典之韵,含蓄之美,是否都已化作烟雨,飘散入滚滚红尘去?
或许简单明了的话语,更符合当下,可它又岂能登上大雅之堂,岂能肩负起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古代的诗词歌赋,婉转温润,其韵味流连于唇舌之间,经久不散。然则随着时代更迭,我们该如何守护那曾被孔孟李杜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壮美诗篇?该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不断冲击中,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或许,我们应在单调贫乏的生活中,留心古人所骄傲的瑰宝,瞻仰它们的精神世界,欣赏它于光怪陆离之世仍存的星点之辉,从中汲取养分,亦不抱残守缺,披沙拣金,去芜存菁,方得长远。
粉墙黛瓦可依旧?我想是的,它灰黄的墙面前,有着鹅黄柳绿的春;它黛色的瓦缝之间,有着生机盎然的绿意。我驻足于山塘街口的古屋前,那勃勃生机,大抵是从它精神世界中进发的萤火之辉吧,它仿佛因我的理解,更浓一分;它的温婉之韵,也将因每个人的驻足品赏更胜一分!这一分纵使微弱,却可点亮万家灯火……
愁云雨雾,飘摇千年,纵使有些许格格不入,可它依旧处之泰然,不慌不乱。但凭几抹残念,便可屹立不倒,岿然不动!
老师推荐
本文语言绮丽,文辞华美,灿若云月。风格清新明丽,自有一股鲜艳妩媚,袅娜风流!读罢。仍唇齿留香,不肯散去。
文章以苏州古城建筑为切口,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撞中阐释文化的衰落,进而回扣“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一主题。要“汲取养分,亦不抱残守缺,披沙拣金,去芜存菁,方得长远”,结尾处以“但凭几抹残念,便可屹立不倒,巋然不动”收束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旨。通篇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力和写作智慧,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指导老师:徐梅)
粉墙黛瓦可安在?是的,它们在岁月斑驳的印迹中仍存游丝之气。江米纸的窗棂破碎,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它的灵魂,孤独地在风雨中飘荡。江南旧舍在细碎的春雨中露出脆弱,院中的几树桃粉,“巧笑倩兮”,映着不合时宜的墨灰砖墙。细瓦之上,有茸茸的绿,似瓦的眉睫。愁云叠着愁云,雨雾叠着雨雾。苏州的古城区,于鳞次栉比中格格不入,像一个擅自闯入的外人。
我踏人七里山塘的石板小路,无尽的喧嚣扰乱一池清净。它在风雨中飘摇浮沉,日日夜夜。虽已精心呵护,守其躯干在历史长河中安然久存,可它的破败不堪,仍诉说着由心而生的苦痛。它的格格不入,它的破碎惨淡,随着周遭声形狼藉,纤细可见。它原先宁静祥和的精神世界正摇摇欲坠,只好在拔地而起的钢铁森林中苦苦支持。
它在哀鸣——屋檐下每串晶莹的雨滴,都是它细碎的泪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它的精神世界、文化底蕴,都在过往行人眼中荡然无存,那再完整的躯干又有何用?不过走马观花的玩赏之物,这岂能说,不是败了?
江南烟雨中的亭台楼阁,不过历史遗物中的沧海一粟。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又有多少楼台败于烟雨之中?我想,这是隐隐预示着文化的衰微。文化,逐渐也只剩了卑微的淡漠。
驻步于此,遥想当年之景。月台花榭,琐窗朱户中,仿佛有着文人墨客或翩飞或娟秀的笔迹,它们有着壮志难酬的悲愤,有着前程似锦的骄傲,不偏不倚,岿然不动。这镂花小窗的缝隙中,留有的,是亘古不变的精神瑰宝,它所代表的,是那个已渐远去的承太平盛世。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曲终人不见,江山数青峰”,诸如此类的古典之韵,含蓄之美,是否都已化作烟雨,飘散入滚滚红尘去?
或许简单明了的话语,更符合当下,可它又岂能登上大雅之堂,岂能肩负起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古代的诗词歌赋,婉转温润,其韵味流连于唇舌之间,经久不散。然则随着时代更迭,我们该如何守护那曾被孔孟李杜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壮美诗篇?该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不断冲击中,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或许,我们应在单调贫乏的生活中,留心古人所骄傲的瑰宝,瞻仰它们的精神世界,欣赏它于光怪陆离之世仍存的星点之辉,从中汲取养分,亦不抱残守缺,披沙拣金,去芜存菁,方得长远。
粉墙黛瓦可依旧?我想是的,它灰黄的墙面前,有着鹅黄柳绿的春;它黛色的瓦缝之间,有着生机盎然的绿意。我驻足于山塘街口的古屋前,那勃勃生机,大抵是从它精神世界中进发的萤火之辉吧,它仿佛因我的理解,更浓一分;它的温婉之韵,也将因每个人的驻足品赏更胜一分!这一分纵使微弱,却可点亮万家灯火……
愁云雨雾,飘摇千年,纵使有些许格格不入,可它依旧处之泰然,不慌不乱。但凭几抹残念,便可屹立不倒,岿然不动!
老师推荐
本文语言绮丽,文辞华美,灿若云月。风格清新明丽,自有一股鲜艳妩媚,袅娜风流!读罢。仍唇齿留香,不肯散去。
文章以苏州古城建筑为切口,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撞中阐释文化的衰落,进而回扣“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一主题。要“汲取养分,亦不抱残守缺,披沙拣金,去芜存菁,方得长远”,结尾处以“但凭几抹残念,便可屹立不倒,巋然不动”收束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旨。通篇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力和写作智慧,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指导老师: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