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拾珠翠,砥砺前行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听见远方传来古老而又铿锵的歌谣。
  翻开一页页泛黄折旧的画卷,看火树银花,红墙绿瓦;看莘莘学子追名逐利,顾影自怜;看将士驰骋沙场,抛头颅洒热血。古人都是感性的,他们仿佛拥有与生俱来的文化归属感,他们的喜怒哀乐都现于风烟暮霭雪飘飘,他们的每一次呼吸都像在不急不忙地娓娓诉说,沉浸在自己清高自傲的精神世界。而现在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在那时却成了天方夜谭,奇技淫巧。真正的“匠人”,只能被历史的黄沙埋没。那个时代,是世界文明还未苏醒的时代,是王权至上的时代。人们深受文人先驱们的影响,仅仅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和表面的繁荣,科学的诞生也就难上加难。殊不知那时的世界文明,正像一头猛兽,悄然苏醒。当时代更迭,历史潮流不断涌进,资本主义打响中国第一炮时,梁启超终发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之感慨。倘若中国在有社会意识之始,就注重器物文明,现在的中国又将去向何方?
  昨日景象,已是过往,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状元的红榜被大风撕碎,宰相的玉笏被尘土掩埋。历史留下的,只有那一页页诗篇,定格了过去,积淀成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底蕴,遍地珠翠,俯拾皆是,去芜存箐。如今的中国,正怀揣着智慧与发展的美酒,“倾尽江海里,赠饮天下人”。《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5G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40周年,无不标志着中国正走向科技化的新时代。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该唤醒我们内心的那份文化底蕴与民族自信,立足于社会的发展,接好时代递给我们的接力棒。
  今天,高科技给人们带来财富和便利,但以利益和财富积累为核心诉求的变革,不能仅仅成为一种去传统、去伦理、乌托邦式的变革。我们需要以一定的民族和文化自信为底蕴,让传统贯穿古今,让文化源远流长,让蒙尘的精华露出洁白的本质。重拾我们的文化和民族自信,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填补理性思维的匮乏,才能完成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
  然而,现实与意愿总是互相违背的。现实中,总有些人厚古薄今,追求文化与民族自信变成了表面的标榜,对当下毫不留情地大加批判,与当今以科技实力发展的中国背道而驰,这说到底就是一种盲目自信与文化依赖。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日子终成过去,与其一味追求与回味,不如把握当下。重建文化与民族自信,是将它们从沉淀中唤醒,成为一种信仰,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风花雪月、良辰美景固然美丽,深藏在心就够了。
  “月是今日明”,今日的明月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昨日的晴空更需我们牢记心头。只有万众一心,才能重拾文化与民族自信,让传统贯穿古今,推动中国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美好愿望。既如是,何不携手共创新时代?
  评委在线
  就语言和文采而言,本篇文章在放胆大赛中不是最为突出的。被评为特等奖,主要源自作者朝气蓬勃的理念,符合出生于21世纪的中学生心态。一谈到传统,我们往往就要厚古薄今,而事实上,追捧传统亦是一种传统——当我们陷入为圣人代言模式时,你所追捧的古人依然抱着朝圣般的心态怀念他们心中完美的“古人”——若由此追溯,三皇五帝的神话时期乃至茹毛饮血的原始时期反倒成为完美盛世?
  故而作者“填补理性思维的匮乏”“与其一味追求与回味不如把握当下”等金句一出现,立刻抓住了評委眼球。命题既然谈到重建,必然潜藏着过去破灭的含义,所以我们追寻答案时,不妨反求诸己,写出新时代的恢宏气象。
  (明灯)
其他文献
此夜,冷月空悬,皎洁的月光让故事的结尾都变得苍白,寒鸦的叫声似乎把凄冷都填进人的骨子里。帐中挑灯,一幅地图摊在我面前:绵竹,就像一道脆弱却又固执的藩篱,把成都无言地守护在身后。我伸手入怀,掏出一张犹带着体温的帛书,颤抖着展开,半尺绢素,八分汉隶,潮湿了我的眼角。  这是一封家书,是除了世袭的官职爵位之外,父亲留给我的唯一一样东西。  我的父亲,是蜀汉的忠武侯,诸葛亮,是末世里最温暖的光。他燃尽了自
期刊
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或是遗世独立,或是只言片语,或是千言万语将字里行间“以天下人为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的精神如宇宙大爆炸般迸发出来。跨越数万次星辰一览无余,穿过数万次车水马龙。给从前的我们,以后的你们,无数和我一起作为祖国新兴力量的中国青年,世界的青年人,传递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促发源源不断人生前进的动力。这般景象勝过世间一切风景,胜过冰岛的极光,胜过佛罗伦萨的涂鸦,胜过西西里的风情。素白纸片
期刊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扶摇直上,老百姓的生活富起来了,日子好起来了,笑容多起来了。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是碧瓦朱甍的建筑,人们似乎已经远离了密飧不继的泥淖。然而,时代的洪流往往泥沙俱下,一个“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的国家,其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蜕变,要想浓缩在短时间内完成,恐怕比GDP的增长更为困难,“跨越式发展
期刊
本应是草长莺飞、群芳吐蕊的早春时节,却已接连下了许久的雨。不是那种痛快淋漓的雨,而是三点两点,毫不停歇地将浅草花苞抹上不真切的雾色,也将人守望着春和景明的心浇得湿透。  多次提笔不得,索性搁下。不必看窗外,定是阴霾重重,只有室内灯火通明,像隔绝了外界。我的思绪忽而无限邈远:从古至今,天地间有过多少次这般风雨,又阻断了多少行人呢?在历史长河的不舍昼夜间,华夏也不过是只风雨飘摇的舟吧!  最初的雨,是
期刊
皇皇畴昔难顾,浅潭暂栖真龙,莫叹神不负,且从雄关迈步.自渡,自渡,终将腾云驾雾。  ——题记  鲁迅先生曾言:“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之英雄,少有韧性之反抗,少有敢于单身鏖战之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之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似今之国人者,以“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粉饰懦弱,以“今朝有酒今朝醉”掩饰贪图已成常态。意即理想信念不坚定,明哲保身怕担当。  此乃精神懈怠——曾被列为党的四大
期刊
国人有三问。梁启超之问,引发国人的自我反思;李约瑟之问,共弹国人不解之曲;黄炎培之问,激燃国人振兴之火。  中国人,缺的不是热血与智慧,而是一种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精神。  狄更斯曾经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每天都发生着新旧事物的更替,周而复始,永生不息。旧的事物逝去,我们为它而伤心,并会为它的逝去而深思;新的事物出现,我们会为之欣喜,并会为之带来的新时代而感到好奇
期刊
一种情怀一生流淌,一种素养一世修炼。重建精神世界需要厚植文化根基,树立自信与持守的定力,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奋力前行。  然而,精神世界的重建并非易事。几个世纪以来,历史上的中国在剧烈的变迁更迭中,有过太多的颠簸与适应、抉择与再造。作为近代思想家、史学家的梁启超,有感于所处时代对文化束缚的痛责,发出“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喟叹。“一向以文明古国享誉世界的中国,却并未诞生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期刊
常言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新航路开辟后相继而来的工业革命曙光,让各大洲如涓涓细流齐汇汪洋大海,让社会像水一般潮起潮落,让新旧元素時刻重塑人们的精神世界。若只怀随波逐流的心态,就会湮灭在翻涌的时代波澜中。只有构造恰到好处的精神世界,才可凭一定的原则和本我有一方立足之地,不至于在社会浪潮中销声匿迹。  而当世界随进步而不停变化,这种始终如一的精神世界也愈发难能可贵了。  中国古人崇尚小农经济,靠得
期刊
中国衰弱,衰弱却自负。但我们,并不永远都是一个无法强大的民族,华夏,并不是注定要失敗,我们也曾成为世界的领头羊。我们骨子里的那种精神,不屈不挠的传统文化习性,曾使我们屹立于世界的巅峰,我们怎么能让西方的文化完全取代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呢?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为了中华的崛起,我们不能再自负,更不能自卑,我们要有自信的态度,守护优良的传统文化,吸收世界的文化。用一代替一,终究是一,用—加上一,便
期刊
9月18日,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无疑是沉痛的一天。  下午14时30分许,警报长鸣,刺破长空,同学们都好奇地望向窗外,议论纷纷。老师见我们无心听课,便也不再讲课,放下粉笔说道:“你们应该知道郑和下西洋吧?那请问大家,为什么郑和之后,再也没有第二个郑和?其实这是先人早已种下的恶果!也是文化的一大败笔,也正是我们曾饱受欺凌的原因啊!”他指了指窗外,深深地叹了口气。  顿时,教室里安静了  这可是平日课堂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