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的探析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提升就业力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提出问题并对提升学生就业力寻求解决途径——调整专业设置,有效进行就业指导,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等,解决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的问题,全面提升就业力。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力;探析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016-02
  
  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而今,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更加艰难。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大形势下,探究学生的就业力问题对促使学生有效就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就业力的概念
  
  大学生就业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认可和竞争优势的实际能力。它包括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还包括职业素养、实践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敬业精神、合作能力、意志品质和健康心理等综合能力[1]。就业能力概念的提出,既吸收了20世纪7O年代北美兴起的“能力本位”的“CBE”教育思想,即强调教育社会性的一面,又弥补了其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未能着重个性的一面,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要求[2]。因此,提升就业力,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专注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需要锻炼和加强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2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困难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却无法在就业大军中挑选到满意人才。1)社会岗位的有效需求与高校人才无效供给存在矛盾。在各大招聘会上,常常可以见到不少企业高呼“高薪”口号,却招聘不到满意人选;而毕业生往往只能在门口垂涎高薪,却苦于腹中无可用之才,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都无法满足企业要求,于是导致企业招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两难状况[3]。2)毕业生对岗位的认知与自我价值定位存在偏差。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一直把期望值定位过高,“眼高手低”,认为高校毕业生是精英教育的产品,定能在毕业后谋求一份舒适体面的工作;认为在大学期间,学会了书本知识,就能应付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殊不知,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离岗位要求差之甚远。出现以上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就业力的缺失。
  
  3 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的表现
  
  不少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时,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求职竞争,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上和专业上的准备,导致难以从高校学习阶段向社会工作阶段顺利过渡,毕业找工作困难重重。
  3.1 缺乏自我认知很多学生从作为新生进校到完成学业,都不能清楚全面地认识自己,没有客观地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进行分析,寻求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3.2 职业规划不明确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对市场需求进行了解分析,没有预先对岗位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调查,没有系统地进行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无法正确制定学习计划、求职计划,以至于择业意识不实际,盲目择业,甚至放弃就业。
  3.3 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失衡由于不少高校教育模式本身存在专业教育重于实践教育的倾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始终无法走出书本,为考试为成绩而学,更甚者为家长为老师而学,只懂得“纸上谈兵”,缺乏动手能力,面对企业提出的技能要求束手无策。
  3.4 欠缺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不少学生即便大学4年中埋头苦读,专业知识和技能都高人一筹,也会跌倒在临阵求职的门槛上。一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不是专业成绩,而是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技巧、诚信意识和质量意识等。由此可见,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远比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很多。然而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懂得与人沟通交流,不懂得跟人合作等问题。
  综上,可以发现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业力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力是学生通过大学学习后培养起来的综合能力,即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求职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的总和。大学生必须从自身角度出发,解决这些问题,才有可能更好地改变就业难的现状。
  
  4 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途径
  
  4.1 调整学校的市场定位通过调整市场定位,建立一个促进学生有效就业的办学导向型教育体制,对学校各级各部门提出要求,提高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应科学分析社会市场需求,通过对各种类型用人单位进行调研,预测一段时间内的专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明确办学方向。
  4.2 调整专业设置要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力,首先必须从根本出发,调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专业设置。从起点开始调整,分析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类型,与时俱进,调整专业设置,废弃逐步淘汰的专业,开拓新兴专业,如涉外经济领域、高新科技领域、人力资源领域等;做优做精传统有市场的专业,如外语、贸易、汉语言文学等;避免为追求生源数量而不考虑未来就业,盲目设置短期受追捧的“时髦”专业的情况发生,切实将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大实际操作、专业技能与实践课程的比重,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以培养既有系统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全新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指导,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改变绝大部分学生只懂得“纸上谈兵”的现状,以期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帮助学生培养就业能力。
  4.3 有效进行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程实际纳入大学生必修课课时计划中。优化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将从事学生工作的各级人员纳入师资队伍中,成立以分管学生工作领导、专职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心里咨询指导人员以及公共关系课程研究人员等各级多层次人员为师资的就业指导教研室。为授课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使之掌握最新最近的就业信息。从低年级开始给学生灌输专业化求职意识,同时在中高年级开设培养职业素养的指导课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发展规划。通过系统的就业指导,教会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提前让学生准确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和人生发展方向进行科学规划,避免临时抱佛脚,对自己不负责、乱规划、不规划,误入歧途情况的发生。通过职业指导课程,教会学生能就业、懂就业,会做人、懂处事,让学生在课程中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了解形成高度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在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力争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扎实、综合素质强、实际就业力高的合格大学毕业生。
  4.4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利用学生社团的优势,通过成立就业、创业协会等形式的社团组织,充分调动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市场、学习社会经验的主动性。通过成立类似家教服务中心、家政服务中心、小型创业项目合作团队,举办以模拟面试为主题的小品大赛、模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评比大赛,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对社团成员进行实践指导,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等方式,给学生创造实践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了解自身不足,取长补短,提前了解社会,接触工作岗位,有的放矢地学习,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注重质量、善于沟通、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能力,最后达到培养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寒字,毛晨蕾.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信息科技,2008(4)
  [2]李政.当代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
  [3]李平,李年龙,刘小辉.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辩证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其他文献
高校的基本功能是造就人才,发展科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核心本质作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人类历史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国际人才竞争的空前激烈,
一、大学英语的回顾 高校学生学习一门外语,一直是教育部的规定,也在各高校得到了贯彻执行。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80年代中期以前,英语教学根本没有现在的规模、声势及影响。当时
首先绘制一个圆,再把它分成若干等份,然后用这些类似等腰三角形的图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细,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制作一个课件,将圆等分为16等份,再将其拼合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根据已知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和圆的周长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    1 制作场景    1)连续插入5个图层,自下而上命名为“文本”“圆”“分割线”“上半圆”“下半圆”“按钮”。在“文本”图层的第1
分析WebService体系结构,介绍其技术优势,并通过对一个会员验证系统的实现,研究运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对远程数据库的访问。
一年级上册识字的编排,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并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教学中,笔者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    以图示字,自主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心理上难免产生紧张、厌学的情绪。再加上新教材识字量的增大,对幼小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一时承受不了。这时候,教师就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己逐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而导致的高中扩招的冲击,职业学校学生的数量、质量连年降低,学生厌学现象有增无减,厌学情绪逐日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学生就业前景堪忧,更使得在校生的学习状况今不如昔,每况愈下。    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表现    学生厌学程度轻重不一,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在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瞌睡,或者做小动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培育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然而,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由于传统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逐步成为一种“模具”,不管学生有多少棱
基本概况      2009年9月23日至28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参展与考察团赴印度新德里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这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团第一次正式赴印度。  一、主要目的  1.参加由世教联在新德里举办的“2009年印度世界教具博览会”;  2.考察、访问和了解印度中小学教育及教育装备实验教学情况;  3.加强与印度科教仪器企业交流,积极探索中国教学仪器出口印度的渠道与方式。  二、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本质上应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不宜学科化太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也是一门培训性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