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解读古代诗歌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ma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几十首旧体诗歌,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其中占多数的唐诗宋词更是千古传唱的名篇。培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代诗歌,尤其是唐诗宋词的能力,就成了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我把握了以下几个基本点。
  
  一、应重视诵读
  
  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当代的古典诗歌教学虽然不可能通过“读书百遍”而达到“其义自见”,但诵读仍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重要方法。我认为,诵读不仅仅是一个“读”的问题,它是民族文化的产物,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情怀的独特表现形式,是我们祖先求学修德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抒怀言志的重要手段,因而,它在古代教育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不论如何发展.都不能割裂历史、摒弃传统、忽视文化。对我国古典诗歌的教学,诵读仍应该作为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仍应该是学生充分认识祖国语言的典雅优美,从而提高其阅读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诵读要讲究方法。古典诗歌之节奏与诗歌诵读关系密切。按照音调节奏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方能获得审美愉悦,因此教给学生一些诗歌节奏的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科学朗读的基础。诵读要读出神韵,这里所说的神韵,通常指文学艺术作品深沉的内在美,古典诗歌有哪些内在美呢?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传统美德、哲学睿智以及意境、情感等,都有独特的魅力,都是诵读时必须表现出来的。
  
  二、要向学生点拨鉴赏的技巧
  
  (一)知晓“活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历代评论家都说它一个“绿”字用得好。 “绿”本来是个形容词,而这里却带着个宾语“江南岸”,显然是被当作动词用了,它的意思是“使……变绿”或“吹绿”。词性一改,既含有原来绿的意义,又带上了动态。读着这首诗,使人似觉春风有情,仿佛看到了千里江南春风激荡、大地泛绿、百草摇曳的情景,作者把景写活了。像这种把本来属于某种词性的词临时用作另一种词性,语法上叫做“活用”。诗词中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活用为意动词,不及物动词活用为及物动词等。
  (二)留意“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的这首诗,头两句本该说成“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可是七言诗句受字数的限制容纳不下,于是不得不一分为二拆开,解释时仍要合起来讲才算完整,这就叫“互文”或“互文见义”。“互文”一来可收言简意赅之效,二来可避免重复,增加语言的美感。遇上“互文”现象,应该上下补充,参互解释,不能孤立理解,否则会闹出笑话。又如《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也是“互文见义”,应理解为“主人客人下了马一起走上船。”
  (三)添补“节缩”。即将节省浓缩了的字词重新补充出来。古代诗词节缩的不仅有连词、介词等虚词,同时也有充当句子主语、谓语的实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节缩了比喻词,添补为“山河破碎(像)风飘絮,身世浮沉(像)雨打萍”;又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节缩了连词,添补为“国破(但)山河在,城春(故)草木深。(因)感时(而)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心”。从上面两例可看出,如遇这种情况,只要在合适的位置上添补上节缩的字词,语言就畅达,意义就显豁了。
  (四)还原“语序”。即将那些由于声律、平仄的严格限制和表现修辞的特殊要求而不得不临时错位的句子成分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采用此法,大有妙语解颐、柳暗花明之妙。如王维《山居秋瞑》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主谓倒装,还原后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意思是:洗衣的女子高兴而归,竹林里传来一片欢声笑语,渔船顺流而下,莲花在水中轻轻摇动。又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状语错位,还原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意思是:天外挂着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山前洒落两三点零星的细雨。
  (五)解读意象。所谓诗的意象,是指主体(诗人)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的“意”同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象”,在文学语言中的融合和契合。换言之,它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翁先宇《郑愁予的(错误)赏》)。说得再简洁些,就是“灌住了生气的形象”(唐德语)。如大诗人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该诗通过描述四种景物形象来使情思具体化,四种景物不是客观的白描,而是浸泡在情绪中的主观感受,是渗透了主体的情感、意志和审美理想的意象。我们读这首诗正是从四个描述性的意象中,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及朝气蓬勃的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六)体味意境。意境是诗人通过形象描绘出来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融合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意境的方法就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情是什么。《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兮),雨雪霏霏(状雪大)。”“依依”写军人出征时看到柳枝的柔弱,是“图貌”,又反映了依依不舍的感情,是“与心”,即情景交融,写出了意境。
其他文献
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把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其外延是十分广泛的,但我们从其对学习影响较大、关系较密切的角度出发,认为主要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个因素。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这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和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我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向心理归纳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和合作态度这五个方面。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是直
期刊
直观性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条重要原则。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便从理论上论证了直观性教学原则,他宣称直观性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认为:“只要有可能,应该用感觉去接受一切东西。”因此,历史插图在直观性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教师无法使过去的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方面,具体形象识记仍占主导,抽象识记正在逐步发展。这就
期刊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师的天职,从数学教学目的来讲,应使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的本领,等于说交给了学生去开启科学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这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现就怎样指导初中学生自学数学,使其自主形成初步的数学自学能力来抒发自己的观点,做一些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 艺术 ,是用个别成员声音的组合及集体的音响声音发出的总和来表达艺术的形象塑造。古人讲“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由此可见,人的声音所表达的感染力是如此的强烈和丰富。 合唱者要想通过自己的声音完美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含义,给听众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就必须熟悉、了解和掌握产生美好声音的规律,从而使自己在合唱集体里能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并协调和控制声音达到统一和谐的共性,在音量、音色、
期刊
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我们的课程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从计算机课走到了信息技术课,从编程教学到应用的教学……。现在的信息技术到了非常的时期。因为,有许多人认为这门学科将来能否存在下去都成问题。尤其在于,欧、美、日本等都没有专门设立这样一门课程,对于中国还有必要吗?……,这样的问题从国外的参考到理论的推导都有许多。   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充分反思这些年的成功与教训将是否对于发展会有更多的利处?如何我们能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因此,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最起码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最重要的路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
期刊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新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初中迈入高中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转折点。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调动其积极性,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及见解,以帮助同学们顺利度过转折期,学好高中数学。  关键词:数学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既应做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强,保证教学质量;又应克服贪多求全的心理,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彻底挣脱“题海”的束缚。本文就高中数学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本人多年在高中数学教学、教研实践中如何实现“高效低负”的体会,认为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 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能力。    智能资源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对人
期刊
情感是指一个人对当前的一定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在中学化学学习中进行情感教学是很重要的。首先,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道德观,有助于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其次,创设情境,予以期望,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创设适当的情感情境,分步鼓励学生奋发上进,探求真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沟通
期刊
内容摘要:为进一步把新课改精神实施于教学过程中,化学以其独有的特色——化学实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空间。   关键词:化学 创新 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化学实验内容的改进,学生实验的增加。实验以它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