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作文教学对教师限制得过死,写作要求的条条框框压制了学生写作的灵性,导致学生怕写作文。从注重阅读、巧用文本、充分“辩文”、自由倾吐等方面,提出“简简单单教作文”的策略,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保护和张扬儿童的纯真个性。
关键词 轻松作文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懒”教师教作文,在作文教学上采用简单的策略,殊不知简单生睿智,简单见实效。
一、引进经典重积累
经典文章是语言的楷模。自古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懒”教师意识到这一点,把作文课堂分为两大模块:一是阅读,二是动手写作。写作,关键是要有感觉:“我”要写的感觉,要点把握的感觉,内容的感觉,用语的感觉,情感的感觉……种感觉是整体的,立体的,可触可摸的。经典的阅读,证学生具有这样的感触。平时的阅读课,学生因为要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不能广泛地涉猎阅读领域。阅读课的细致分析,虽然深刻、富于理性,但带给学生在写作上的收获是零碎的、单一的,缺乏灵动的连接纽带。习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坚持课外阅读,才能为阅读课增值,同时为写作牵来源头活水。
“懒”教师把部分写变为读,缩短了写的时间,让学生“劳于读,逸于写”,在大量积累的前提下,降低了写的坡度。学生在读、议中找到了写的感觉,萌发了一吐为快的冲动。
二、“改头革面”换新篇
课文是写作的一个例子。“懒”教师不用为学生的写作题材去煞费苦心,会把目光聚焦到课文上,把学新课与写作结合起来。从课文人手,鼓励学生对之“改头革面”,从中得出新颖的构想。
从心理角度看,“懒”教师给写作裹上了一层糖衣,为学生驱走畏惧写作的阴影,让其喜之乐之。再者,课文已经为“新作”提供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披文入情”,对“新作”煞为喜欢。课文从表达方式方面,如何起句,如何构段、如何抒发情感,又是一个很好、富有启发性的范例,学生或信手拈来,或加工改造,或另辟蹊径创新,轻而易举地攻下语言表达关。这样,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构思独特的“新作”便应运而生。
“懒”教师巧借课文,只在从中轻轻点拨,学生就有自己的所悟所感,其“力作”源于课文,却异于课文,既有名家名篇大手笔的气息,又闪烁着小作者的奇思妙想。“懒”教师不失时机地把阅读、写作扭成一体,仅费吹灰之力,让阅读的效应促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形成不吐不快的积极磁场,在省时省力中完成习作训练任务。
三、激烈“辩文”趋明晰
时下提倡“辩课”,作文教学也可以提倡“辩文”。“懒”教师把“辩文”引进作文课堂,放手让学生“辩”。辩范文观点、辩范文内容、辩范文特色。通过“辩”,范文的精髓逐渐扩大、升华,其魅力吸引学生向着写作殿堂挺进。对于同学的佳作,大家熟悉作者,阅历、写作水平又相当,“辩”起来格外亲切、有把握,而且作者也参与其中,其热烈气氛不言而喻。对那些问题文章,学生发言更是异常踊跃,从谋篇布局、遣词用句、题目设定、情感抒发、修辞运用等基本写作常识一一进行条分缕析而又有根有据的争辩,继而提出更改、补充的建议。学生全程投入、全体投入,在“辩”中思考,在“辩”中对照,在“辩”中明理,识得写作技法。对于一些名家大作,学生通过思辨,居然可以发现问题。
“懒”教师让一席之地给学生“辩文”,自己退居一旁看着学生辩得脸红耳赤偷着乐。学生在“辩”的过程中,从欣赏、挑剔、建议等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剖析问题,在相互启发中加以归纳、补充、整合,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整体提高写作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品质。这,才是“辩”的最终目的。
四、不拘一格任尔写
“懒”教师在指导写作时,没有滔滔不绝的述说或在黑板洋洋洒洒写上一大段要求,从确定中心、列写提纲、选择材料、过渡安排、前后照应等方面去“指引”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尽情疾书,写新鲜的题材,写独到的发现,写独特的感受,写出标新立异的文章。如果有明确要求的话,只是告诉学生写作就是“倾吐”,“吐”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吐”出身边的沸腾生活。限制少了,学生反而思路广了,自由度大了,兴致更浓了。曾经拿别班的作文与“懒”教师的班估做过比较,“懒”教师的教学优势明显凸现出来。同一写作题目《幸福》,别班的学生题材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因物质上的富裕而感到幸福,有个别孤军突起,写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而倍感幸福。但“懒”教师班的学生就大不一样了,习作多有新意,把“幸福”的含义进一步深化: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是精神方面的。
“懒”教师教作文很轻松,不唱独角戏,把一片舞台让给学生舒展拳脚,充分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其无拘无束地自由倾吐,在写作中彰显个性。
“懒”教师教作文,眼中有学生,胸中有策略。
关键词 轻松作文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懒”教师教作文,在作文教学上采用简单的策略,殊不知简单生睿智,简单见实效。
一、引进经典重积累
经典文章是语言的楷模。自古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懒”教师意识到这一点,把作文课堂分为两大模块:一是阅读,二是动手写作。写作,关键是要有感觉:“我”要写的感觉,要点把握的感觉,内容的感觉,用语的感觉,情感的感觉……种感觉是整体的,立体的,可触可摸的。经典的阅读,证学生具有这样的感触。平时的阅读课,学生因为要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不能广泛地涉猎阅读领域。阅读课的细致分析,虽然深刻、富于理性,但带给学生在写作上的收获是零碎的、单一的,缺乏灵动的连接纽带。习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坚持课外阅读,才能为阅读课增值,同时为写作牵来源头活水。
“懒”教师把部分写变为读,缩短了写的时间,让学生“劳于读,逸于写”,在大量积累的前提下,降低了写的坡度。学生在读、议中找到了写的感觉,萌发了一吐为快的冲动。
二、“改头革面”换新篇
课文是写作的一个例子。“懒”教师不用为学生的写作题材去煞费苦心,会把目光聚焦到课文上,把学新课与写作结合起来。从课文人手,鼓励学生对之“改头革面”,从中得出新颖的构想。
从心理角度看,“懒”教师给写作裹上了一层糖衣,为学生驱走畏惧写作的阴影,让其喜之乐之。再者,课文已经为“新作”提供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披文入情”,对“新作”煞为喜欢。课文从表达方式方面,如何起句,如何构段、如何抒发情感,又是一个很好、富有启发性的范例,学生或信手拈来,或加工改造,或另辟蹊径创新,轻而易举地攻下语言表达关。这样,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构思独特的“新作”便应运而生。
“懒”教师巧借课文,只在从中轻轻点拨,学生就有自己的所悟所感,其“力作”源于课文,却异于课文,既有名家名篇大手笔的气息,又闪烁着小作者的奇思妙想。“懒”教师不失时机地把阅读、写作扭成一体,仅费吹灰之力,让阅读的效应促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形成不吐不快的积极磁场,在省时省力中完成习作训练任务。
三、激烈“辩文”趋明晰
时下提倡“辩课”,作文教学也可以提倡“辩文”。“懒”教师把“辩文”引进作文课堂,放手让学生“辩”。辩范文观点、辩范文内容、辩范文特色。通过“辩”,范文的精髓逐渐扩大、升华,其魅力吸引学生向着写作殿堂挺进。对于同学的佳作,大家熟悉作者,阅历、写作水平又相当,“辩”起来格外亲切、有把握,而且作者也参与其中,其热烈气氛不言而喻。对那些问题文章,学生发言更是异常踊跃,从谋篇布局、遣词用句、题目设定、情感抒发、修辞运用等基本写作常识一一进行条分缕析而又有根有据的争辩,继而提出更改、补充的建议。学生全程投入、全体投入,在“辩”中思考,在“辩”中对照,在“辩”中明理,识得写作技法。对于一些名家大作,学生通过思辨,居然可以发现问题。
“懒”教师让一席之地给学生“辩文”,自己退居一旁看着学生辩得脸红耳赤偷着乐。学生在“辩”的过程中,从欣赏、挑剔、建议等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剖析问题,在相互启发中加以归纳、补充、整合,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整体提高写作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品质。这,才是“辩”的最终目的。
四、不拘一格任尔写
“懒”教师在指导写作时,没有滔滔不绝的述说或在黑板洋洋洒洒写上一大段要求,从确定中心、列写提纲、选择材料、过渡安排、前后照应等方面去“指引”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尽情疾书,写新鲜的题材,写独到的发现,写独特的感受,写出标新立异的文章。如果有明确要求的话,只是告诉学生写作就是“倾吐”,“吐”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吐”出身边的沸腾生活。限制少了,学生反而思路广了,自由度大了,兴致更浓了。曾经拿别班的作文与“懒”教师的班估做过比较,“懒”教师的教学优势明显凸现出来。同一写作题目《幸福》,别班的学生题材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因物质上的富裕而感到幸福,有个别孤军突起,写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而倍感幸福。但“懒”教师班的学生就大不一样了,习作多有新意,把“幸福”的含义进一步深化: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是精神方面的。
“懒”教师教作文很轻松,不唱独角戏,把一片舞台让给学生舒展拳脚,充分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其无拘无束地自由倾吐,在写作中彰显个性。
“懒”教师教作文,眼中有学生,胸中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