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谁之过?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1w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在距离衡阳县县城53公里的地方,一个叫作界牌的小镇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悲剧。年仅12岁的女童小雯蓄意投毒。将老鼠药放到可乐里,毒死了她的两名同班同学——小霞和小林。小霞和小林是两姐妹,是界牌镇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两人跟小雯是同班同学。3个小孩子在一起,总免不了产生一些小矛盾,吵闹打架之后,小霞和小林会告诉母亲。而她俩那位智障的母亲因此总是去小雯家告状。因此在小雯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事发之后,小雯对警方供述“心里觉得不舒服,就想买老鼠药给她们吃。”
  据了解,小雯是一名留守儿童,父亲在外打工,母亲5年前离家出走,留下她和两个妹妹,与85岁的爷爷、74岁的奶奶共同生活。由于家庭原因比较复杂,爷爷奶奶并不疼爱小雯。年纪小小的她,除了上学之外,还要承担做饭、洗衣服、照顾妹妹等家务。
  这并不是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唯一惨剧。2014年。湖南省一名14岁的少年在网吧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他曾经是一名品学兼优的模范留守儿童。
  种种事件显示,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态亟须社会的关注和介入。湖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成年人走向沿海地区打工,他们的孩子被留在本地,成了留守儿童。据相关调查显示,湖南省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超过50%。关注留守儿童,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用数据说话:
  留守儿童在哪里?谁照顾?
  2013年5月,全国妇联课题组发布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对全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做了比较详细的摸查。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抽取126万人口样本量,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把握这些儿童的数量、所在地区、年龄、性别;此外,还借助回顾以往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分析留守、流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凭借这些科学的研究手法,这个群体的全貌轮廓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
  你知道什么才算是留守儿童吗?这份报告为留守儿童群体画出了一个清晰边界: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儿童的年龄界定是18岁以下)。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两个关键词:农村、分离。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而来的是农村的空心化,城镇比农村拥有更多赚钱的机会,父母为此抛下年幼的子女进城打工;而这群孩子,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童年,却只能跟随祖父母辈共同生活,甚至一个人留在农村。
  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全国各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分布十分不平均,湖南、四川、河南、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集中了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以上五个省份留守儿童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占到43.64%,接近50%。
  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日常生活由谁来照顾?调查显示,这些孩子里面,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有10.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值得注意的是,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3.37%。一个心智仍没成熟的小孩子独自生活具有很大的风险,一不小心,就会酿成上文提到的小雯的悲剧。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不大,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大,由此对应的单独居住的农村留守儿童高达205.7万,这群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就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
  哪怕有祖父母的照顾,其效果也不及父母亲自陪在孩子身边。所有隔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年龄并不算十分高,平均年龄为59.2岁,56%的年龄在60岁以下,绝大部分在50~59岁之间,甚至有12%的祖父母年龄在50岁以下。但是。隔代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很低。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有8%的祖父和25%的祖母未上过学。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祖父母在抚养和教育留守儿童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留守儿童隐患多
  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他们都是未成年人,仍然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由于缺乏适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因此很容易产生不少问题。具体来说,留守儿童群体会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这些:
  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很多都是由隔代的祖父母来照顾。这容易产生两种极端:要不就是缺乏关爱,要不就是全家都溺爱。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由于缺乏亲人的关怀,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极大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孤独感、紧张感、失落感和焦虑感,是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冷漠、行为孤僻,暴躁、冲动易怒,缺乏沟通交流的主动性等个性发展异常问题,都极容易出现在留守儿童身上。此外,不少父母都有一种补偿心理:我无法在情感陪伴孩子,那么就会在物质生活需求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实际上,与农村很多人相比,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差,因为父母正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钱财外出打工的。如果父母为了补偿孩子,一味溺爱,满足他所有在物质上的要求,这不仅会养成他们在生活上铺张浪费、不知节俭的习惯,还会使得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更加任性,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二,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在父母身上。儿童可以学习到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遵守各种社会规范,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但是,留守儿童家庭的父母在儿童最需要学习的阶段缺席了,这些家庭的家庭教育几乎为空白。儿童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儿童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因此,留守儿童的违法违纪现象在增多,小至沉迷上网不学习、好吃懒做、抽烟喝酒,大至打架斗殴、染上毒品甚至走上贩毒的不归路。留守儿童已经不仅仅再是家庭问题。而是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第三,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学校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诚然,目前农村的教育资源和水平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学校对留守儿童负起责任来。但是,在落实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种本末倒置之感。比如。政府规定学校必须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全责,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这样一种怪象:学生一进学校就校门紧锁。连中午也不开门,问及原因就是“万一学生中途出去玩,出了事,谁负得起责”。每堂课上课前,老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点名,看看是否有人不在、跑出去玩了;若不在,马上通知值班老师和领导寻找,再寻不见,马上停课寻找;正常的教学安排就放在其次了。这种刻板的管理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又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没人辅导,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更有些人看到自己的父母没文化也照样打工做生意,赚到一点钱,于是就认为读书无用,形成了“不学-厌学-逃学-辍学”的恶性循环。
  第四,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证。近几年,留守儿童溺水、被拐卖,甚至被侵犯的新闻层出不穷。他们缺乏家庭的管理。又往往因为年少无知而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面临危险时,他们的反抗往往不能起多大作用。男性儿童容易成为人贩子拐卖的目标。据报道,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此外,针对女童的猥亵案件也越来越多被曝光出来。缺少家庭保护的女孩子,容易存在被猥亵、被虐待、被诱奸等问题。而家庭、学校及社区往往缺乏对留守女童的有效保护以及性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除此之外,现在农村学校分布做了重新规划,从好的角度来讲整合了教育资源,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使得很多孩子上学比以前远了很多,有时候甚至需要起早摸黑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这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事情。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
  有人不禁要问。既然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农村会产生那么多问题,父母为什么不把孩子也一并带进城?其实,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最深刻原因,在于我国一直以来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资源分配不平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发展一直以来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城镇的活力被激发起来,经济快速增长。城镇中的第二、第三产业需要大量劳动人口,原有的城镇人口已经不能够满足高速发展的需求,农村所蕴藏的大量劳动力就成为一个宝藏。对农村的人而言,离乡背井到大城市打工也是一种机会,能够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
  因此,在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农村的人到城里打工是一件“双赢”的事。只是后来隐藏的问题就渐渐开始暴露出来。农民迫不得已要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是因为农村无法提供跟城市一样多的机会。我国的农业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农民们卖的农产品多数是原产品,收购价十分低,有时候甚至种地收获的钱都不足以养活一家人。在这种极端贫困之下,农民唯有选择进城打工。哪怕到现在,我国农村的经济结构仍然十分单一,与活力满满的城市相比,农村却呈现一种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因此。就不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宁愿放下年幼的子女和年迈的父母。进城打工去了。
  很多打工者只身或者夫妻两人外出打工。不把孩子带上,这其实也是现实所迫。
  首先,打工者的收入多数十分微薄,很多工厂给打工者的底薪都恰好是这个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要赚更多的钱,打工者就必须不断加班。他们在城市里从事的一般都是最累的活,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情况下,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此外,城市的生活成本比农村高很多。凭借一份两份微薄的工资,打工者无法在城市里养活一个家庭。更何况,有了家庭的牵绊之后,他们更加无法全心加班,也因此无法获得更多的工资,这是一个死循环。
  而且,有些城市本土居民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他们拥有比较多的社会资源,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得到帮助。比如父母亲都去工作了,孩子没人带,本土居民可以拜托亲戚朋友照顾,但是孤家寡人的打工者就没有这种社会资源,如果硬是要把孩子带出来,或许还会更危险。
  另外,几十年来的二元户籍制度也是阻碍留守儿童进入城市的重要原因。由于户籍的限制。打工者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在教育问题上,表现得最明显。打工者的子女基本上不可能读上城市的公立学校,而好的私立学校又太昂贵,打工者无法承担。城市中有一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但是这些学校的素质参差不齐,有时候甚至连孩子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教学质量甚至连农村学校也不如。不过值得欣喜的是,二元户籍制度已经开始进行改革,未来高耸几+年的城乡壁垒有望被打破。但是,资源有限的城市如何面对和接收大批农村儿童,这又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面对留守儿童,我们应该如何做?
  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刻不容缓,社会可以做什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提出了几个不错的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保障儿童权益法律进行修订,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责任,让父母负起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来;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劳动法规的执行力度。保证落实农民工带薪休假等权益。
  第二,应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牵头,建立共建共享的留守流动儿童动态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将农民工家庭在经济、教育、健康等诸领域的监测评估指标纳入政府部门常规统计之中。另外还可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激发农村活力,吸引更多人留在农村就业。
  第三,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衔接的关爱网络。儿童教育是这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因此,学校、社区都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和保障。而家庭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和社区的工作。
  第四,如果留守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应该促进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实际上,户籍制度的改革在这个层面上迈出了一大步。接下来要从价值观上消除基于城乡、户籍身份等方面的歧视和偏见,尊重不同的文化,尊重儿童拥有的权利,使他们在城市中也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唐代诗歌以形象生动、情韵丰盈取胜,不少诗人交朋结友,对人对己,严格要求,真诚相待,肝胆相照;他们的诗歌抒写人生命运,洞察人间世态,袒露内心真诚,歌赞美好情意,传递正能量,鼓舞慈悲心。细细吟咏,大有裨益。  先看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豪放乐观,喜交朋友,他的朋友除了权豪政要、王公大人、文坛名流、江湖名士等大人物之外,也有不少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果把那些声名显赫、地位尊贵者称为大朋友的话,那
期刊
这首诗不是题献给你。  你可能会在字词间轻掠而过,  但没有任何人会发现,没有。  在诗句转向之前,你已经面目全非,  了无踪迹。  即使你坐在那儿,外力不能移,  也会开始渐渐消隐。这无所谓。  即使没有你,这首诗也可以继续前行。  基于错误的前提,  这看起来很像某种缺憾带来的美丽。  这并不令人悲伤,真的,它只是空洞而已。  可能它曾经令人悲伤,但没有人知其所以。  它不希望给你的记忆留下一
期刊
譬如林海音《城南旧事》里爸爸的花儿,朱天文《黄金盟誓之书》里的“婴孩日记”,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里仁爱的大家庭;台湾这屿海上江南,润养出了诸多婉秀的笔锋,来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以小家见大国的故事。李黎《昨日之河》中的故里童年,山河岁月,洽从一九四九年大陆易帜讲起。父母随国民党政府东渡台湾时,她一岁。  这本书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细腻生动地记录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一个普通人家从南京辗转杭州、上海、
期刊
我们终于看到了那座更雄伟的宫殿,好像是从山岩上长出来的,门前有一片辽阔的空地,万分萧索。我坐下,身体中充盈着来自远古的安宁,无一丝瑕疵扰动。  四周的山景带着洪荒的韵调,有一种不真实的杏黄色彩和空洞氛围,在渐渐西沉的落日映照下,每一刻都在变幻着风景。极目远眺,峰峦起伏,万物寥寂,更觉出自身的渺小单薄。西边天际线临近约旦和巴勒斯坦的疆界,东南面是何珥山,山顶上的白色标示,是亚伦的墓。远处还有摩西泉。
期刊
原文  戆子记①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②”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③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
期刊
当过去熟悉的一切逐渐变得模糊,熟悉的工作,熟悉的家人,包括熟悉的自己都渐渐变得陌生,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电影《依然爱丽丝>就在讲述着因患有阿尔兹海默病,而经历着这样的一切的患者所面对的世界。  朱丽安·摩尔所饰演的爱丽丝在一开始展现了她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看似完满的一切却因她发现自己记忆力逐渐减退,在熟悉的线路中迷路而发生了偏移,她被告知患有了阿尔兹海默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慢慢地,记不
期刊
几年前,我和几个小伙伴将法国电影《沉静如海》改编成话剧搬上了戏剧舞台。由于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法国北部乡村,中国的观众很难一下子进入到情境之中,而话剧这一舞台艺术形式在时空转换方面又有着先天的局限性,如何自然地把观众带回到那段岁月之中,成为我们首先要攻破的难题。后来,我们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创作了一个电影中没有的小女孩的新形象,并用倒叙的手法,将老年Jeanne作为切入点,在小女孩的追
期刊
一眼看去,这个“误”显然就是个形声字,《说文》就这样认定:“误,谬也。从言,吴声。”可是,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形声兼会意,倒也是颇有道理:篆书作“误”,你看右边的“吴(吴)”,多像一个人仰着头张着大口站在那儿,这其实就是“娱”的本字,表示游戏;这与左边的“言(言)”合起来,就是戏言,即说错话,然后引申出做错事。  一下就想到周幽王做错的许多事,其中一桩,据《史记》说:他宠爱一位绝代佳人,叫褒姒,天性
期刊
这一次,我想换一条路走走,这个方向是回家的方向。  不想走来时方向,总是走同一个方向,未免太单调。何况是散步,理当随兴地走;何况是夏天的黄昏,日头长得很。  我孤独自行。路不宽,但也不狭隘。一旁是呈下坡的小谷,长着许多树,橡树、枫树、松树及其他不知名的树;其实是不知名的树多过所认识的树。另一旁是住家,一些中产阶级的住家。各式各样小小含蓄适宜的房屋,大概住着普通善良含蓄的人吧。男女老少,衣食住行,悲
期刊
逃离不仅仅是旧的结束,更是新的开始。  ——题记  近几年以来,逃离“北上广”逐渐成为潮流。逃离“北上广”,即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这是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幸福感不断缺失的情况下,在青年白领中兴起的思潮。要或不要逃离“北上广”,是否到二三线城市或家乡寻找发展的机会,安放易老的青春,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而选择是由每个人的性格和面临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选择逃离北上广,无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