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o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逃离不仅仅是旧的结束,更是新的开始。
  ——题记
  近几年以来,逃离“北上广”逐渐成为潮流。逃离“北上广”,即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这是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幸福感不断缺失的情况下,在青年白领中兴起的思潮。要或不要逃离“北上广”,是否到二三线城市或家乡寻找发展的机会,安放易老的青春,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而选择是由每个人的性格和面临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选择逃离北上广,无疑显得特别。
  本来,奔向“北上广”才是一种潮流。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国内,很多人心目中所向往的“高处”无疑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原因无他,这些一线大城市不仅是全国性的经济、文化中心,还能提供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然而在无意识,随着大流被裹挟着来到这儿之后,一些人为了自己的梦,犹豫而痛苦地选择了逃离,踏上了另外的路途。逃离在如此情况之下意味着旧的结束。
  我想,这样的逃离是挣扎之后的重生;是盲从以后的清醒;亦是艰难抉择过后的自我的重新认知。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样的决定也许是可笑的。但我却觉得,这表现了他们可贵的清醒和自主。
  不被潮流裹挟,不被现状招安,我们才可以做回自己。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在他的代表作品《不安之书》中写道:“我希望能够远走,逃离我的所知,逃离我的所有。我想出发,去任何地方,不论是村庄或者荒原,只要不是这里就行。我向往的只是不再见到这些人,不再过这种没完没了的日子。我想做到的,是卸下我已习惯的伪装,成为另一个我,以此得到喘息。不幸的是,我在这些事情上从来都事与愿违。”
  确是如此,我们无数次渴望获得新的自由的生活,却终究纠结在追逐潮流追逐大众中。在快节奏的工作与高压力的生活下,越来越多栖居在“北上广”的白领们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架空”,只为获得诱人的工作与丰厚的薪水。
  逃离“北上广”,回到思念已久的故乡,或抵达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开始拼搏。此情此景下的逃离意味藿新的开始。父母传达安慰,朋友给予鼓励,会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这样的生活对于仍然摇摆不定的“北上广飘飘族”来说已是最大的幸福。而选择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心安。
  或者,“北上广”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个符号。潮流和大众会把我们引向这样那样的“北上广”。是不是我们真心想要的?可疑。在一切事情上,不随众,不盲从,追随自己的内心,寻找到安顿自己的所在,更是一种清醒和自持吧。
  逃离,寻觅。理想的青年和青年的理想如南飞之乌鹊,可绕何树?可依何枝?不易呀,但是,绕我之树!依我之枝!
  点评
  许多人总认为“生活在别处”,因为故乡的一切都太熟悉,没有了陌生的地域带来的挑战与刺激,如果年轻时不出去闯闯世界,这一生就活得不够轰轰烈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之后,“北上广”成为年轻人创业或是打拼的首选。然而一段时间过后,“逃离潮”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原来“别处”也不完全是自己所想的那样。这恰好印证了那句“所有的误解都是源自不够了解”,我们对“北上广”还不够了解,对自己更不够了解,就匆匆忙忙地搭上了去往一线城市的列车。然而时间终于让我们逐渐看清自己,也了解了内心真实所需。这一次的逃离是自我认知的回归,正所谓“心安即是归处”。
其他文献
(十一)  我和K第一次的见面有一个平淡无奇的结束。  我说:我得去上学了。  K抬眼望着我,但没有给我任何表情。半晌,他开口道:“你请假比旷课要好。你应该不介意说一个身体突然不太舒服的谎吧?”  我愣了愣,然后点点头。  “今天是星期几?”K突然发问。  “啊?呃……星期三吧。”我有些怀疑自己的答案。  那你星期五放了学到这里来吧。  说完这句话。K就走了。我抑制自己不去看他的背影。默念他最后的
期刊
唐代诗歌以形象生动、情韵丰盈取胜,不少诗人交朋结友,对人对己,严格要求,真诚相待,肝胆相照;他们的诗歌抒写人生命运,洞察人间世态,袒露内心真诚,歌赞美好情意,传递正能量,鼓舞慈悲心。细细吟咏,大有裨益。  先看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豪放乐观,喜交朋友,他的朋友除了权豪政要、王公大人、文坛名流、江湖名士等大人物之外,也有不少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果把那些声名显赫、地位尊贵者称为大朋友的话,那
期刊
这首诗不是题献给你。  你可能会在字词间轻掠而过,  但没有任何人会发现,没有。  在诗句转向之前,你已经面目全非,  了无踪迹。  即使你坐在那儿,外力不能移,  也会开始渐渐消隐。这无所谓。  即使没有你,这首诗也可以继续前行。  基于错误的前提,  这看起来很像某种缺憾带来的美丽。  这并不令人悲伤,真的,它只是空洞而已。  可能它曾经令人悲伤,但没有人知其所以。  它不希望给你的记忆留下一
期刊
譬如林海音《城南旧事》里爸爸的花儿,朱天文《黄金盟誓之书》里的“婴孩日记”,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里仁爱的大家庭;台湾这屿海上江南,润养出了诸多婉秀的笔锋,来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以小家见大国的故事。李黎《昨日之河》中的故里童年,山河岁月,洽从一九四九年大陆易帜讲起。父母随国民党政府东渡台湾时,她一岁。  这本书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细腻生动地记录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一个普通人家从南京辗转杭州、上海、
期刊
我们终于看到了那座更雄伟的宫殿,好像是从山岩上长出来的,门前有一片辽阔的空地,万分萧索。我坐下,身体中充盈着来自远古的安宁,无一丝瑕疵扰动。  四周的山景带着洪荒的韵调,有一种不真实的杏黄色彩和空洞氛围,在渐渐西沉的落日映照下,每一刻都在变幻着风景。极目远眺,峰峦起伏,万物寥寂,更觉出自身的渺小单薄。西边天际线临近约旦和巴勒斯坦的疆界,东南面是何珥山,山顶上的白色标示,是亚伦的墓。远处还有摩西泉。
期刊
原文  戆子记①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②”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③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
期刊
当过去熟悉的一切逐渐变得模糊,熟悉的工作,熟悉的家人,包括熟悉的自己都渐渐变得陌生,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电影《依然爱丽丝>就在讲述着因患有阿尔兹海默病,而经历着这样的一切的患者所面对的世界。  朱丽安·摩尔所饰演的爱丽丝在一开始展现了她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看似完满的一切却因她发现自己记忆力逐渐减退,在熟悉的线路中迷路而发生了偏移,她被告知患有了阿尔兹海默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慢慢地,记不
期刊
几年前,我和几个小伙伴将法国电影《沉静如海》改编成话剧搬上了戏剧舞台。由于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法国北部乡村,中国的观众很难一下子进入到情境之中,而话剧这一舞台艺术形式在时空转换方面又有着先天的局限性,如何自然地把观众带回到那段岁月之中,成为我们首先要攻破的难题。后来,我们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创作了一个电影中没有的小女孩的新形象,并用倒叙的手法,将老年Jeanne作为切入点,在小女孩的追
期刊
一眼看去,这个“误”显然就是个形声字,《说文》就这样认定:“误,谬也。从言,吴声。”可是,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形声兼会意,倒也是颇有道理:篆书作“误”,你看右边的“吴(吴)”,多像一个人仰着头张着大口站在那儿,这其实就是“娱”的本字,表示游戏;这与左边的“言(言)”合起来,就是戏言,即说错话,然后引申出做错事。  一下就想到周幽王做错的许多事,其中一桩,据《史记》说:他宠爱一位绝代佳人,叫褒姒,天性
期刊
这一次,我想换一条路走走,这个方向是回家的方向。  不想走来时方向,总是走同一个方向,未免太单调。何况是散步,理当随兴地走;何况是夏天的黄昏,日头长得很。  我孤独自行。路不宽,但也不狭隘。一旁是呈下坡的小谷,长着许多树,橡树、枫树、松树及其他不知名的树;其实是不知名的树多过所认识的树。另一旁是住家,一些中产阶级的住家。各式各样小小含蓄适宜的房屋,大概住着普通善良含蓄的人吧。男女老少,衣食住行,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