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北油田 填补准噶尔盆地勘探空白区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彩南油田和石西油田的发现,推开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大力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勘探的大门。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所有在这里进行过的地震勘探的资料,都被勘探科技人员进行着地毯式地搜索。
  1998年1月22日,新疆石油管理局当年油气勘探总体部署出台——“主攻玛湖、莫索湾、莫北、阜东、中拐及齐姆根,目的是寻找有战略意义的出油点,开拓工业评价勘探新领域。”
  1998年3月3日,莫北2井喷出油气——莫北油田被发现。1998年10月2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通报了当年的10个重要发现,莫北油田被列为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发现之一。1999年11月22日完钻后,经过了3个多月的试油,2000年3月10日,莫北9井出油,平均日产原油60吨,天然气1.7万立方米。
   3月14日,新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宜林说:“莫北9井的出油,为整体开发莫北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处处长陈新发说:“准噶尔盆地现在已没有勘探空白区了。”
  
  在莫北油田尝试不下技术套管
  
  1999年7月23日下午,新疆石油管理局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中国石油天然集团公司关于对新疆石油局进行重组的方案:采油、炼化、销售等核心业务将从管理局分离出来,组成独立的新疆油田公司。一时间,群情哗然,人心惶惶。从国家和中石油的角度来看,为了把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做强、做大,对各油田进行重组,显然是势在必行、无可非议的。但是,重组对各油田从事非核心业务的人来说,毕竟是一件痛苦的事。莫北油田率先承受重组之痛。那么,拿走了四分之三优质高效资产和四分之一人员的新疆油田公司,应该会和新疆石油管理局“自己找食吃”的日子形成强烈反差了吧?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他们的效益意识必须更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把投资权,更确切地说,是国家把在准噶尔盆地寻找、生产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投资权交给了新疆油田公司,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少花钱、多办事”。让国家发展经济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更加科学。
  这就要求新疆油田公司的科研部门不但要找到油、采出油,更要找“低成本油”、采“有效益油”。
  就在重组并正式运行的当年——2000年,莫北油田要正式开发了。换句话说,就是要大规模上钻以规模开发地下油藏为目的的油井。
  在油田开发工作当中,需要投资最大的工作,就是钻井。
  “能不能通过科技手段在钻井费用上做做文章,如果单井钻井成本可以降低,进而把这种技术推广的话,那么,整体的油气开发费用就会大幅度下降。”
  考虑这个问题的是徐显广。
  徐显广当乙方的时候就在考虑这个问题——1999年上半年,他还是钻井工艺研究院设计中心的主任。
  随着重组的进行,1999年下半年,他和他所在的部门被划归到了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他成了甲方。
  如果说,他当乙方的时候是凭着对岗位的热爱而钻研的话,那么,当了甲方的徐显广再做这件事,就更是出于责任了。
  他要“砍”的,是钻井过程中的“钢铁大户”——套管。
  打出了井眼之后,原本完整的地壳就出现了一个洞。地壳是不断运动着的,所以,这些洞是不稳固的,如果没有一个东西把井眼支撑住,那么,用不了多久,这些洞就要被大地自己填埋掉。
  这就是钻井之后必须下套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一口3000米至4000米的中深井要下三层套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完井套管。
  表层套管主要是为了固定住地面附近松软的沙土,一般是100米到300米的长度,对钢材的要求不高,整体费用比较低。
  完井套管是为了保护油层、为实施后续采油作业创造稳定的环境条件,虽然钢材要求比较高,但尺寸小,再加上尾管悬挂技术(只封堵油气层部分的井段)的普及,总体金额也不是很高。
  要说管材直径较大、钢材质量要求最高、投入成本最大的,就是技术套管了。
  那时,国产的套管还不能广泛地使用在国内深井钻井工作当中——钢材的强度、韧度、抗压能力、抗拉能力还达不到现场需要。每一根套管上,都印着“MADE IN JAPEN” 或者“MADE IN GERMANY”。
  徐显广就打算在莫北油田搞一把——不下技术套管。
  
  科技进步总是因为有准备的科技人而实现。
  如果真这么搞,也就意味着从300米深的地层一直到四千米左右完钻之前,三四千米的井眼要一直处于“裸眼”状态。
  这种状态的时间,要持续数月。
  徐显广是搞钻井工程设计出身的,到了勘探开发研究院,其实还是干老本行。
  他之所以敢这么干,是因为他太了解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技术进步的情况了。
  简化他的思路,其实就是“用作为软件的钻井技术来替代作为硬件的套管”。
  “在莫北油田实现钻井不下技套,是有潜在的科技支撑力量的。”徐显广分析,“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需要一个合理的井身设计;二是需要过硬的泥浆技术。”
  首要的保证是人才。和他一起“重组”到研究院的戎克生,在钻井技术服务现场历练了多年,又在室内搞了几年的设计工作。在1999年,就对即将全面开发的莫北油田有了深入的研究——哪个井段易垮塌、哪个井段易漏、哪个井段容易卡钻……
  这些是必须面对而且要在设计方案中就能解决了的问题。
  专业的技术性叙述是枯燥而艰深的。我们只需要知道:在“不下技套”这场战役中,徐显广是战略制定者,戎克生是战术制定者。
  那么,具体的战斗怎么打?
  那就要看现场指挥员了——战法制定和实施者。他们是钻井工艺研究院工艺五所的工程师们。
  没有了套管,而井壁必须足够结实。这就需要泥浆性能过硬,把裸露的地层稳定住几个月。井壁是因为什么不稳定的呢?有两个原因:一是物理作用。比如地壳的运动。这可以用合适的泥浆密度来对付。戎克生在做这个事情。
  二是化学作用。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吸收了泥浆中的水分,就会膨胀、松软、垮塌。
  这就需要泥浆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让这些粘土矿物尽量少的吸水。
  “这么长的裸眼,这么长的浸泡时间,现有的泥浆体系是不足以抑制住的。必须要专门研制新的泥浆体系。”
  工艺五所副所长黄治中把研制新泥浆体系的任务交给了工程师石磊。
  石磊更加贪婪:“打开发井,就是向地层要产量的。这套新泥浆体系,不但要保证很强的抑制性,还要完成一项任务——保护油气层。”他之所以在接到任务就定这个目标,并非头脑发热——从1995年到1999年,石磊一直是《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钻井液技术研究》课题的负责人之一。
  南缘钻井的难点之一,就是地层不稳定,其程度要甚于莫北油田很多。而通过5年的研究,南缘的项目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虽然不能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南缘的地层不稳定问题,但至少是有了很大的成果。“把它针对性地做个配方出来,对付莫北,问题不大。”
  石磊的这个“针对性”,其实就是他瞄了好久的“甲酸钾”。它和氯化钠一样,都属于盐类。喜爱烹调的家庭主妇尝试过用盐水和面蒸馒头吗?别说蒸了,光和面都和不到一起——因为盐有抑制性。而甲酸钾的抑制性比氯化钠强得多。
  有了5年的积淀,这套泥浆体系没过多久就拿出来了。但为其命名时,却遇到了一点小小的插曲……
  
  抢先研发地震勘探领域的“哈勃”
  
  2000年,地调处党委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抢在全国同行前面,发展世界最前沿的并适宜于中国西部的物探技术——3D-VSP方法研究。
  这个时候,在世界上,“3D-VSP”的名字诞生还不到4年,能够开展3D-VSP采集预处理的,只有美国西方地球物理公司等4家国外物探公司,而3D-VSP处理软件仍处于研制开发阶段。
  在国内,除新疆石油局地调处之外,只有长安大学教授朱光明在进行这项研究。
  3D-VSP技术是在地面一定范围内激发、井中三分量检波器接受或井中激发、井中与地面同时接受的一种地震勘探方法。
  3D-VSP方法至少有四大用途——可以搞清油田的剩余储量;可以对地层进行裂隙追踪;可以利用纵横波资料进行储层物性研究;可以更准确、更及时、更节省地监测油田二次采油技术的使用效果。一句话可以概括3D-VSP的效果:一传统物探技术相比,它能更加清楚地看透地层下面有没有油气资源。
  地调处的这个设想,受到了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局的高度重视,2000年4月,新疆石油局批准对3D-VSP方法进行立项。
  同年8月,新疆油田公司要求地调处在莫北油田进行3D-VSP资料采集攻关试验。
  这项攻关难度很大,在准噶尔盆地腹部的沙漠中,他们试验的目的层在地下4000米处。
  在历时14个月的攻关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先后进行了3D-VSP资料采集方法、攻关试验设计和3D-VSP成像数学模型研究,开发了资料处理所需的基本软件,建立起了较完备的3D-VSP处理流程。
  因为是处于世界尖端的科学技术,所以,详细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是保密的,但在这项技术在克拉玛依诞生10年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它的效果——
  2001年11月中旬,由地调处自行研制开发的3D-VSP技术,在莫北油田MB2003井区攻关试验中获得成功。
  它使物探资料的分辨率比地面三维地震提高了1.5倍,可以查清构造形态及圈闭要素,能分辨10米左右断距的断层。
  经过这项技术处理的地质资料,可为油藏提供更准确、更细致的描述。
  这个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对这项技术仍处于研制、开发阶段。
  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地调处副总工程师夏代学说,3D-VSP对油气勘探和油田开发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还有广阔天地任驰骋
  
  2004年9月13日,莫109井试油获得高产:日产原油104立方米,日产天然气15780立方米。
  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张有平说:“从出油情况看,这口井的油层超出了圈闭,有可能属于岩性控制,而且规模比预计的要大得多。”这是张有平凭借多年的岗位经验估计的。这口井所控制的成藏究竟有多大,还需要详细的勘探和评价。这个过程将要经历很多年,因为“滚动勘探开发”的油气生产模式在新世纪已经成为了新疆油田公司的常规武器——吃着碗里的,盛着锅里的。
  不算莫109井区,截止到2004年9月,探明莫北油田石油地质储量2136万吨,凝析油储量119.0万吨,天然气储量69.74亿立方米。2006年11月下旬,莫109井区投产成功。从2004年到2007年,持续不断的滚动勘探,让莫109井区初步得到了4个区块的探明储量。在这期间,3D-VSP技术立下了汗马功劳。
  截止到2009年12月底,莫北油田投产10年以来,共生产原油274万吨、天然气25亿立方米,有236口油井。
  2008年,管理着石西油田、石南油田石南31井区和莫北油田的石西油田作业区提出了一个口号:“稳住一块,改善一块,突破一块,攻关一块”。
  这句话中的四个动词是递进的关系——一个比一个“要使劲”。需要花最大力气的,就是“攻关一块”。这需要攻关的一块就是莫北油田。面对这个难办的 “受构造控制的低孔低渗带凝析气顶的油气藏”,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要花费巨大的心血。“但是值得” ,汪政德说,“莫北油田有三千多万吨的探明储量,目前的采收率还不到10%,面对这么可观的储量,采收率每提高一个一个百分点,都有几十万吨的油气入账。”
其他文献
见到黄志强,是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大楼的院士办公室内。  当时,他正坐在电脑桌前聚精会神地思考,并未发现有人进入。直到他的秘书王燕生走上前去跟他说话,他才意识到,并起身跟记者打招呼。这是一位儒雅的老人,和蔼的微笑使人如沐春风。他指指电脑,向记者解释,他刚刚正在做一项肝胆外科研究的计算。  从1944年从医开始,黄志强已经在医学的道路上走了近70年。70年,这仿佛是一辈子的时间。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
期刊
201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又称301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付小兵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301医院诞生的第七位院士,当时49岁的年龄也刷新了院里院士的年龄纪录。  闻知喜讯时,付小兵正在实验室里和他的学生们埋头讨论,据说当时他脸上淡淡的欣喜,随即说道“是人生一个新起点”。    在另一战场上行驶军人使命    付小兵上过战场,惨烈的场面他终生难忘。  1986年,中越边境战火
期刊
2006年,王伯庆博士年满52岁。这一年他从美国老当益回国创业,被海归们戏称为“年龄最大的海归创业者”。  王伯庆现在租住在北京的一套50多平米公寓里面,月租三千多。他说北京的房价太贵了,他根本买不起,比他在美国西雅图买的房子贵多了,所以,他决定在北京不买房也不买车。  王伯庆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作者。这本书,2009年版于6月第一次正式出版,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就业蓝皮书,目前已连续发布两年,他
期刊
陈香美的生活节奏好似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除却过渡部分偶然的舒缓,其余时间皆在高亢,激越地行进。人生苦短几十年,她要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发挥最大的生命能量,造福更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人生观,促她一刻不停地努力,去攀科学高峰。  关于陈香美,百度百科上简介如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肾病专科医院院长。 担任中
期刊
从北京到马兰村,300公里出头,不远,但并不便捷。68岁的邓小岚,每次先从北京乘火车到定州,再从定州乘班车到阜平县,最后再搭从阜平到马兰的班车,一路颠簸奔向大山深处。从2003年起,邓小岚一来就是八年。   这个叫马兰的小山村,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的西部深山区,曾是《晋察冀日报》机关所在地。当年,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曾任该报的主编。1943年底,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19位马兰村乡亲为掩护报社
期刊
山东省济宁市退休老党员谢立亭身患心脏病,让老伴用三轮车带着他宣传服务16年,行程115200里,相当于四个半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他的事迹感动了齐鲁人民,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红色宣传员”。    1995年7月,谢立亭从济宁市市中区委老干部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辛辛苦苦为党工作了一辈子,此刻的他像一头牛,卸了架,也该休息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选择了另一种活法。退休那天的日记,他这样写道:“我的工
期刊
日前,在某图书批发市场看到盗版的《实用钢笔书法自学教材》,这本书自1990年9月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以来,发行量已近千万册。没有想到,一本硬笔书法教材近三十年了还有如此的生命力,让一些非法书商看好其利润空间,真不知道是替该书的主编王宝心先生高兴?还是无奈?    王宝心是诗人,职业书法家,现任北京书画艺术院的院长,但是我和许多人一样,还是喜欢称呼他作王老师。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
期刊
广大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相对祖国的东部和中部更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青年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今年适逢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北京大学积极服务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有一大批优秀的北大师生踏上了在西部创
期刊
汪国真,一代人记忆深处的名字,曾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他的名字曾与诗歌紧密相连,让我们忆及那个传抄诗歌的年代特别的“时尚”。在这个诗歌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时代,汪国真最近在忙些什么?大红大紫之后,是否江郎才尽?  儒雅依然,笑容依然,温和依然。20多年过去了,潜伏已久的汪国真脸上几乎看不出时光留下的印记,他的心也依然年轻。走近汪国真,就像重读一首诗。然而,重“读”汪国真,更像在欣赏一手好书法、一幅好
期刊
桐城,居皖之中。这个素有“文都”美誉的城市有着她骄傲的回忆:“桐城派”曾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告诉人们大度做人、克己处事,六尺巷因而天下闻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也是从这里把黄梅戏带到了千家万户。今天,抖落历史封尘的桐城开始演绎新的时代传奇: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富集的文化遗存,让这里成为公认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凭借起步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