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城市梦”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桐城,居皖之中。这个素有“文都”美誉的城市有着她骄傲的回忆:“桐城派”曾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告诉人们大度做人、克己处事,六尺巷因而天下闻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也是从这里把黄梅戏带到了千家万户。今天,抖落历史封尘的桐城开始演绎新的时代传奇: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富集的文化遗存,让这里成为公认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凭借起步早、发展快的乡镇企业,以及连接安徽南北的良好区位优势,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桐城正在崛起。
  在桐城的大街小巷,现任市委书记王强一直被老百姓们誉为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书记。虽上任不满三年,但他思维超前、行为果敢,意气风发、敢打敢冲的一贯风格,在桐城上上下下有口皆碑。六月,在绵绵细雨中,记者来到桐城,亲身感受新桐城的文化魅力,在入住的酒店记者观察到,房间的桌子上摆放着四本有关“桐城派”和“桐城文化”的书籍,桐城的文化氛围可见一斑。服务员告诉记者,这是王强书记的主意。
  
  发展文化产业 时不我待
  
  今天,“挖掘桐城的文化金矿”、“ 提升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含量,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含量”观念已经成为桐城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共识。一个人人关心桐城发展、事事关乎桐城形象,处处维护投资环境的社会氛围悄然形成。
  如约来到桐城市政府,让人惊讶的是,在记者面前的并不是雄伟阔气的政府大楼,而是一幢企业的厂房办公楼,办公楼旁就是生产车间。经了解,去年7月,桐城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腾出办公用地,用于建设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王强介绍说:文博馆是对桐城文化和“桐城派”的一个集中展示的场所,这块地如果用于商业开发,至少能卖3亿元,而建设文化博物馆,政府反而需要投入4亿元。“这七个亿能给桐城创造多少个GDP啊!”曾有人奉劝王强,认为他做了一个不明智的决议,王强笑笑说:“现在我们讲科学发展观,不能单单以数据、以GDP作为考评的导向啊!”
  这就是王强的理念:文化是环境,是子孙后代得以成长的环境,是75万桐城百姓生活其中的环境,是投资者在这里投资的环境,是旅游者的旅游环境。
  为了打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场硬仗,上任前,王强就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已经做好了思想与精神,战略与战术的充分准备。上任伊始,他白天跑镇、街道社区,边调研、边思考,晚上汇总情况。他在做城市间的比较,找准它的优势与劣势,差别与区别,课题与难题。他清醒地知道,摆在当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引导大家对文化的认识,和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视度,王强为此颇费周章。据桐城市委宣传部部长何炜介绍说:在王强书记上任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他就把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问题讲得很透,让与会者耳目一新。采访时,记者就此佐证。王强说:站在国家的高度上来说,一个县级市的GDP多十个亿和少十个亿不算什么,但是我们对桐城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展示是对民族文化的贡献,所以政府宁肯不要七个亿的“政绩”,也要把资金用在保护文化建设上。
  
  绘制蓝图 形成合力
  
  熟悉王强的人都了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他的内心给桐城绘制的蓝图是把桐城建设成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一个彰显着文化魅力的城市。让桐城文化不仅是历史和传说,要让桐城文化不仅体现在城市建设管理上,还要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我的执政思路是努力让大家形成共识,因为我总是希望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把一件事情做成。从规划理念上说,我们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县级市,要以地级市,甚至要按照省会的标准,面积可以比合肥小,但是品位一定不能低,桐城属于合肥经济圈,要让老百姓享受同城化的发展成果。”
  2010年初,当王强走马上任桐城市委书记的时候,也正是桐城经济处于艰难爬坡的阶段。干部群众对加快桐城发展,改变城乡面貌呼声高昂、愿望迫切。桐城曾经作为安庆市的“大户人家”,经济总量一直名列安庆市所辖各县市区之首。但老城区也还存在道路狭窄,居住拥挤的状况,与一个普通的县城并无二致。桐城最大的优势就是文化,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桐城来说已时不我待。桐城需要一位善于抓文化、敢想敢干的领导。于是,分管文化工作,并在文化领域屡创佳绩的安庆市最年轻副市长王强,成为主政桐城的不二人选。
  这时有不少议论吹进王强的耳朵:“桐城的最大特点是民营经济发达,不要老是讲文化,文化当然很重要,但是讲讲就行啦,还是要把重心放在工业上。”面对好心相劝,王强一笑置之,按照他的说法,转变发展思路,把桐城的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历史文化名城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是他想明白的事情。“很多事情对我来说,我没想明白可能会犹豫,但是如果我想明白了我就会坚定不移。”
  王强和市领导班子就以城市改造和建设为突破口,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以城市的文化开发带动城市的文化经营,在坚持发展民营企业不动摇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建设。采取了,“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的指导思想,在老城区之外兴建东部新区和南部新城,逐步引导老城区工业企业退出老城,去新城的工业园区落户。将拆迁腾出的土地,用于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确保文化遗迹完整保存,将散落的历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链。前后历经两年多时间,使桐城这座古城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初步具有了现代城市的格局,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细雨中漫步于尚未完工的“孔城老街”,记者对桐城的这种文化氛围肃然起敬,被雨水冲刷过的青石板路,街道两旁的老宅子,处处有历史,处处有典故。桐城市委宣传部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原本住在这里的老百姓现在都被安置在新建的小区里。
  人们都知道,建设风景园区就需要涉及到拆迁改造,长远发展和群众眼前利益的矛盾常常会引起社会的激烈反应。这也是改造“孔城老街”最难办的事情之一。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反对到支持,从谩骂到赞扬,其中的艰辛王强深有感触。在质疑声中启动,在赞扬声中完成,其中不乏政治风险、日夜操劳的汗水,但也有解决了百姓困难后的欣慰和坦然。
  2010年,桐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财政收入达到11.3亿元,增长31.2%;固定资产投资122.6亿元,增长34%。综合经济指标位居安徽省前列。
  
  做人到位 做事到底
  
  王强的人生之路走的扎实而稳健,不管是当政府秘书、科长、还是计划委副主任,重点项目建设办主任,到药监局长、发改委主任、副市长、市委书记,王强都能找出自己的最佳角色定位,并且将这种角色定位演绎得恰到好处。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你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
  “做新一代的领导,我们一定要有胸怀、有追求,要把工作当学问来做,因为工作和学问的逻辑性、目标性、步骤性都是相通的,所以要象做学问一样来抓工作。这就是桐城文化对我最大的影响。”
  他走上领导岗位后,从未放松学习,个人的刻苦努力和基层工作的实践,使他积累了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亲自动笔起草讲话、文件已成习惯。有人说他是学者型领导干部,这不仅是指他谈吐儒雅、知识面广,更重要的是指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
   桐城自古人文厚重、文教发达,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不管是富贾商人还是贫寒人家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十分重视。周边区县对桐城文化自是一脉相承,在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染下,王强从小聪慧、好学、勤奋,在十里八乡也是出了名的。1984年秋天,王强以“高考状元”的成绩从宿松县洲头乡走进了北京大学,那一年他十八岁。从小乡村到大北京,王强的心情就像阴霾久违的大山升腾起灿烂的阳光那么透亮。他至今记得第一次坐公交车就坐错了方向,被一个好心人带到了总站,还买来饭给他吃的场景。
  他在国际关系学院学习也是十分有劲头,然而在大学二年级,父亲的过世对他来说是个沉痛的打击,家庭的所有压力都压在了母亲的身上。勤奋好强的他不甘于只是依靠亲戚朋友,以及一些社会救济来完成学业。他跑到工地上干过苦力,可一天下来也挣不了几毛钱,他想还不如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暑假的时间在老家办高考补习班。第一次办班就挣了三百元,一下就把一年的学费解决了。
  王强说,这一段人生的苦难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财富。干部要常常反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痛吾痛以及人之痛”。有过这段经历,他最了解普通老百姓真实的感受,也使他发自内心的把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放在造福老百姓上。“当我走上领导岗位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这一辈子我一定要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实事。”当年安庆市设立“助学基金办”的时候,王强举双手赞成,因为这是解决老百姓燃眉之急的举措,是贴近民心之举。当年在安庆分管信访办时,有一个干部瞻前顾后,说话拐弯抹角,不说正题,当时王强就火了,“如果是你的亲戚出个这样的事,你就不会在我这讨价还价。” 王强把老百姓当亲人,他总是能涉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说话办事,每当接待群众来访时,都亲自倒水让座,仔细倾听诉求,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及时办理,雷厉风行,不属于管理范围的,耐心进行政策解释,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及时化解了许多矛盾和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稳定。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手下的干部也要做到,所有干部要亲自接访,亲自处理实际问题,面对实际问题,研究实际举措,到了桐城,王强仍保持这样的作风,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我要求自己做事要务实,不能忘本”。
  
  处变不惊 雷厉风行
  
  桐城要改革,要创新,要发展,只有思路还不够,还需要有执行力。这需要领导有雷厉风行的果敢作风。而王强身上恰好有这股精神。去年抗洪抢险时,王强当机立断,确保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至今震撼的一幕还留在王强的脑海中。
  2010年7月11日,桐城暴雨。王强接到大沙河洪水险情的汇报电话后,心急如焚,立马起身赶往现场。此时,他的心里就一个念头,“老百姓都安全吗?”。因为他深知“大沙河地质条件非常特殊,河床泥沙沉淀,两岸堤坝的主要组成也是泥沙。正是因为这些泥沙为大沙河溃堤留下了隐患”。
  途中路过青草镇时,王强看见街上的老百姓,在警戒线附近围观洪水,一点危险意识都没有,而那时,洪水马上就要漫过大堤,情况十分危急。
  到了险情现场,王强即刻叫来相关人员问了两个问题“现在的水位和下面的水位高差是多少?”,“按照现在涨水的速度,大堤还能坚持多久?”。而回答是“两个小时”。
  老百姓撤退需要上级的批准,而险情马上就要发生,顷刻之间,洪水就将冲垮堤坝,王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准备、去思考,现在是需要坚决果断的时候。“马上拉警报让老百姓撤退,无论如何不能拿老百姓的生命来冒险”。在王强的组织下,四万五千百姓开始了撤退,而他自己则留下来指挥,延缓垮坝。几辆农用车,连车带石头一起填进水里,结果像丢进去的包裹一样,很快就被翻滚的洪水淹没,不见踪影。正在大家有些束手无策之时,王强看到附近有几辆大型挖掘机,随即命人用后面的一辆把前面的挖掘机推进河里。挖掘机一头插到泥巴里,暂时阻挡了洪水。王强指挥大家,“马上填石。”这才让护岸保证到一定高度。后来,上级领导到了,略带责备,“你这是糊涂呀,你站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垮掉,如果垮掉,你人就没了。”
  事情过后,王强回忆当时的想法:“当时只想着救险,只要保住老百姓,不计后果”。这次抗洪抢险,王强处危不惊,随机应变,不信守教条。这正是王强的雷厉风行一贯的工作风格。。
  为了振兴黄梅戏,王强做足了功课,请教了各方面的专家,在艺术呈现样式上有很多大胆的创新。黄梅戏有个问题,就是大阵容的表演不行,只有小台班子才行。“怎样才能创造一个既是大规模的表演,又能称为黄梅戏。”王强陷入思考,《打猪草》是黄梅戏的传统小戏,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让几百个小孩一起‘打猪草’,会怎样”。那一次尝试,获得了成功,被评为全国十大节庆戏曲曲目,营造了非常震撼的艺术效果,并在央视播出。
  王强敢想、敢做,雷厉风行的背后透露着一份自信,而这份自信来自“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把老百姓当亲人,一心为民。
  历史上,桐城文化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六尺巷,历经沧桑变革,仍彰显着桐城文化的宽宏与包容。采访的最后,王强告诉记者,目前,桐城已经吹响桐城文化全面、持续发展的号角。为了延续桐城的文化魅力,王强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在勾勒文化名城的一笔一划中,心系百姓,对于桐城的发展,王强胸有成竹。桐城本为明珠,只因历经时空的瞬息之变,埋上了尘埃,王强深思熟虑,独具慧眼,看到了桐城的魅力所在,用心拭去桐城这颗明珠上的尘土,相信不久将来,桐城这所文化名城,这颗晶莹珠宝,会璀璨于世。
   责任编辑 陈晰
其他文献
他曾是辅仁大学医预科和北平医科大学的高材生,他曾在抗战的硝烟中学习医学也曾远赴美国深造,他曾被国民党邀请飞赴台湾而且飞机起飞在即,他也曾经……然而当他怀揣一颗爱国之心,放下所有的一切转身回国,从此义无反顾地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站在了一起。  欧洲耳科协会会长鲍特曼教授当年在全法国耳鼻咽喉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这样介绍姜泗长:“这是10亿中国人的耳鼻咽喉科主席”。  1993年,在他“从医55周年暨80寿辰
期刊
见到黄志强,是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大楼的院士办公室内。  当时,他正坐在电脑桌前聚精会神地思考,并未发现有人进入。直到他的秘书王燕生走上前去跟他说话,他才意识到,并起身跟记者打招呼。这是一位儒雅的老人,和蔼的微笑使人如沐春风。他指指电脑,向记者解释,他刚刚正在做一项肝胆外科研究的计算。  从1944年从医开始,黄志强已经在医学的道路上走了近70年。70年,这仿佛是一辈子的时间。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
期刊
201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又称301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付小兵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301医院诞生的第七位院士,当时49岁的年龄也刷新了院里院士的年龄纪录。  闻知喜讯时,付小兵正在实验室里和他的学生们埋头讨论,据说当时他脸上淡淡的欣喜,随即说道“是人生一个新起点”。    在另一战场上行驶军人使命    付小兵上过战场,惨烈的场面他终生难忘。  1986年,中越边境战火
期刊
2006年,王伯庆博士年满52岁。这一年他从美国老当益回国创业,被海归们戏称为“年龄最大的海归创业者”。  王伯庆现在租住在北京的一套50多平米公寓里面,月租三千多。他说北京的房价太贵了,他根本买不起,比他在美国西雅图买的房子贵多了,所以,他决定在北京不买房也不买车。  王伯庆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作者。这本书,2009年版于6月第一次正式出版,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就业蓝皮书,目前已连续发布两年,他
期刊
陈香美的生活节奏好似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除却过渡部分偶然的舒缓,其余时间皆在高亢,激越地行进。人生苦短几十年,她要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发挥最大的生命能量,造福更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人生观,促她一刻不停地努力,去攀科学高峰。  关于陈香美,百度百科上简介如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肾病专科医院院长。 担任中
期刊
从北京到马兰村,300公里出头,不远,但并不便捷。68岁的邓小岚,每次先从北京乘火车到定州,再从定州乘班车到阜平县,最后再搭从阜平到马兰的班车,一路颠簸奔向大山深处。从2003年起,邓小岚一来就是八年。   这个叫马兰的小山村,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的西部深山区,曾是《晋察冀日报》机关所在地。当年,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曾任该报的主编。1943年底,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19位马兰村乡亲为掩护报社
期刊
山东省济宁市退休老党员谢立亭身患心脏病,让老伴用三轮车带着他宣传服务16年,行程115200里,相当于四个半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他的事迹感动了齐鲁人民,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红色宣传员”。    1995年7月,谢立亭从济宁市市中区委老干部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辛辛苦苦为党工作了一辈子,此刻的他像一头牛,卸了架,也该休息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选择了另一种活法。退休那天的日记,他这样写道:“我的工
期刊
日前,在某图书批发市场看到盗版的《实用钢笔书法自学教材》,这本书自1990年9月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以来,发行量已近千万册。没有想到,一本硬笔书法教材近三十年了还有如此的生命力,让一些非法书商看好其利润空间,真不知道是替该书的主编王宝心先生高兴?还是无奈?    王宝心是诗人,职业书法家,现任北京书画艺术院的院长,但是我和许多人一样,还是喜欢称呼他作王老师。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
期刊
广大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相对祖国的东部和中部更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青年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今年适逢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北京大学积极服务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有一大批优秀的北大师生踏上了在西部创
期刊
汪国真,一代人记忆深处的名字,曾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他的名字曾与诗歌紧密相连,让我们忆及那个传抄诗歌的年代特别的“时尚”。在这个诗歌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时代,汪国真最近在忙些什么?大红大紫之后,是否江郎才尽?  儒雅依然,笑容依然,温和依然。20多年过去了,潜伏已久的汪国真脸上几乎看不出时光留下的印记,他的心也依然年轻。走近汪国真,就像重读一首诗。然而,重“读”汪国真,更像在欣赏一手好书法、一幅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