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毕业赠言

来源 :天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ngy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同学:


  即将离别,和你相处的情景却历历在目。让我诚心诚意地、发自内心深处地祝福你——我的心心相印的朋友,愿你高兴时开怀大笑,烦恼时别忘记我给你的祝福。

唐同学:


  最亲爱的朋友,即将分手了,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悲伤。我走了,留下孤独的你。寂寞吗?不见得。愿你的人生要学会忍受孤独、忍受寂寞,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你最后两年大专的深造,才能够使你的文章越写越精彩、动人。

林同学:


  初中毕业后,我们到海口市教育局面试,从那时起我们就认识了。想不到我们会同校,想不到当初不引人注目的你在琼台大放异彩,也想不到我们还会同窗两年,看来我们真是很有缘啊。说不定我们还会在同一所小学教书呢。
  你是一位老实、正直的男孩,戴着一副眼镜,一脸的真诚。你的“海拔”不高,但志向很高,经常见到你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令人刮目相看。想当年我要是死缠烂打地逼你接纳我这个文学修养低下的人为徒,也不至于在九五中文班里苦苦度日,狼狈啊,现在后悔已经晚矣。
  一人有一个梦想。想必写作极棒的你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吧,希望你再接再厉,多“喝”点墨水,这樣你笔下的“花儿”才会开放得更加美丽。
  我们同在一个城市,见面的机会还很多,因此我就不说拜拜了,希望有空到我家坐坐。

李同学:


  相处三年,看过你的大作,真佩服你的文采那么好。如果我的文采也那么好,肯定与你是好兄弟。
  总忘不了我们那次去你家吃兔子肉,更忘不了去观赏大海的景色,留下美好的回忆。祝大专两年学业、爱情双丰收。

陈同学:


  曾记否,皓月当空的夜晚,我俩忙里偷闲,躺在校园柔软的草地上。沐浴着月光,我俩陶醉了,共诉感受,互诉心事,憧憬未来。岁月无情人有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同学:


  久仰大名,见其人又闻其声三年了,如今无奈分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三年同窗,觉得你为人不错,典型的知识分子头脑,一介书生也!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把握,衷心祝福你——愿你是一只小帆船,却能在汪洋的大海中一帆风顺。

薛同学:


  三年光阴似箭,和你没讲过几句话,如今就要背上行囊踏上新的旅途。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心有千千祝福,愿欢乐永远陪伴在你身边。
  好好热爱生活和所有爱你的人,用你那神奇的笔写下更绝更妙的作品,实现自身的价值。

符同学:


  看你的名字就知道你非常喜欢写作,可惜老师不识才,让你当劳动委员,既委屈了你,也害苦了和你同一组劳动的同学。以后别再偷懒了,要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嘻嘻。

吴同学:


  三年同窗,有幸坐在你的背后,可多次只与空椅子相伴。萍水相逢,你的文笔如你带的菠萝蜜一样受人欢迎。你的为人老实善良,是一位可靠的郎君。在这挥手告别之际,为你送上《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愿你扬起理想之帆,找到人生的真谛。

王同学:


  你我同在一个班,你身为劳动委员,为什么你只下“圣旨”,让我们这些部属去扫地,而你却坐享清福,你怎么能放心呢?下次轮到我当此“官”时,也要让你受这窝囊气。哈哈哈,再见了。

蔡同学:


  一进琼台,你就当了“大官”(文学社社长),而我只能混当“舍长”(宿舍舍长)。你的文章曾令许多女孩子折服,为之倾倒,你的身边充满异性的欢笑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辛劳的代价,祝你在新的征程上再接再厉,待到春花灿烂时,你在丛中笑。

曾同学:


  以前我曾经惹你生气,你是否记得?在这里向你说声“对不起”。我知道,我以前说话得罪过多人,你是其中一个,而且受害最深,本人深感不安。即将分别了,希望你以后能忆起我这个曾经伤害过你的朋友。让我再次看看你古古的样子,再见。

张同学:


  想不到会碰上你这么个奇怪的家伙,居然还坐在一块,真乃三生不幸。走得最快的总是欢乐的时光,不必回首怅然,带着你热情的心,咱们一块向前跑吧。
  好话无须多说,送你一份轻礼,请笑纳。“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我们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我们不知不觉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在我有生之年,希望能早日有幸亲眼目睹你和大嫂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搂搂抱抱,其乐融融。

吴同学:


  说啥好呢?你的根、你的底我早已摸得一清二楚。谁知士别三年,其发迹如此,实在令吾辈“大跌眼珠”(还好,我没有眼镜)。如此小毛头,竞掌文学社社长大权,硕果累累(竟然还有杨桃和菠萝蜜),还因几块臭豆腐干大小的文字赢来媚眼无数,且得以迟缓两年演完浪漫爱情故事。如此已成定局,特限你两年后带那个她回家给老爸鉴定,到时我当介绍人,此交易如何?

陈同学:


  朦胧是一种美,月因朦胧而美,诗因朦胧而美。距离是朋友间的朦胧,为何不是一种美呢?我喜欢朋友,但朋友不能给我所渴慕的东西,因为我喜欢自由。每当黄昏或夜晚,我总喜欢一个人到街上去捕猎一种期冀,说不准那是什么,但一个人的天空,任由自己的脚步左右摆动,放纵我狂乱的遐思。
  时间如流水,我们如水上的浮萍将各奔东西。有道是物以类聚,假如我们是同类,相信这种离别并非永久。祝福你。

刘同学:


  平时了解不多,但通过这三个月的实习,我才发觉其实你是一个挺细心、很会关心别人的男孩子。愿好人一生平安。

云同学:


  还记得搬桌子的事么?那时我真是无理取闹,有什么权利“高压”叫你去搬呢?你应等我发完脾气,再笑着对我说“为什么你自己不去搬”,这样也许我就会“爱”上你啦,哈。回想起来,自己真是太傻,怎么会把淑女形象抛到爪哇国去了呢?
  资料整理者:吴帆,公务员,现居海口。
其他文献
2019年3月7日的《纽约书评》网站上,刊载了爱德华·曼德尔森针对乔治·哈金森的著作——《直面深渊:1940年代的美国文学和文化》的书评,题为《灾难时代的阅读》。  曼德尔森指出,在目前的解读中,二战前后的1940年代主要呈现出两种面目:在流行媒体的“怀旧”中,它是伟大的时代;而在学界那里,它代表的是美国试图以帝国主义的方式来向后殖民世界灌输所谓“普世价值”。然而哈金森论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与这样一
期刊
2019年3月13日的《香港书评》网站上,刊载了杰姆斯·贝西针对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著作——《删除:数码时代的遗忘美德》的书评。  最近这些年,数码记忆存储技术快速发展,从智能手机上的各类应用,到智能手环等流行工具,它们都正在改变我们的记忆方式:而迈尔-舍恩伯格的著作,思考的也正是这一主题。  众所周知,帮助记忆的技术并非最近才有的发明:人类的记忆能力既脆弱又可能遇到磨损,所以自中世纪以来,人
期刊
把大解写的这组作品称为文字,是因为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给它命名——小说?寓言?童话译申话砖说?似乎都有那么一点,却也并不是恰恰好好,总觉得遗漏了点儿什么,或者多了点儿什么。那就索性暂时搁置,把心思用在辨认这些文字的特点上。  大解的这组文字,写的都是乡野间事,可真触目所见的乡野里,却也并没有这样的事——你见过乡老们认真地讨论黄昏的来源?你见过铁匠郑重其事地埋葬流星?你见过老人吃了土豆便能拔着自己的头发
期刊
作为当下中国文坛较为热门的话题,“人工智能写作”与“创意写作”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传统的写作模式与格局。可以说,它们是继网络文学之后,对文坛格局产生较大冲击的另外两种文学生产方式。比较起来,创意写作从2009年开始,逐渐发展为在各大高校遍地开花的规模,到如今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以至于许多作家都要千方百计考入“创意写作班”,为谋求更好的学位,也为提升自我的写作。然而与此同时,“创意写作”的轰轰烈烈
期刊
血液是人体中一种神秘的液体,它代表最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既有积极方面的含义,也有消极方面的含义。鲜血昭示着盛开与凋零的不同,生与死的不同。在美洲印第安人的各种文化中,红色是生育力和生物血液的颜色。相关神话有助于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和恐惧,而这些禁忌和恐惧是男人和女人都必须面对的。无论在神话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失血都往往会带来社会、文化方面的后果。  世界上不同文化中的人们都对血管中流动的血
期刊
亲爱的思远:  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你,可在我的心里已经多次了。  昨晚上我又在梦中见到了你。刚下过雪的路特别滑,你骑着自行车让我上去,只隔一尺左右,我怎么跑也上不去。你只好停下车子,我坐好后你再骑车。我生怕掉下来,紧紧地抱着你。  你的影子怎么也赶不掉,无论白昼,我无时不在想着你。我终于发现我是离不开你的。我不知道失去你我将变成什么样。  人应当正视自己的感情。我知道你是爱我的,我也一样。为什么要爱
期刊
神虽然无处不有  但却潜伏在叶片、天空、土块和婴儿之中  我故意不叫出神的名字  否则神会变得与人一模一样  随后就开始与人不和  语言与语言的缝隙是神的藏身之处  他们对人类随心所欲祈祷的暄嚷漠不关心  无名无姓的神打着瞌睡  他们或她们已经没有什么必须创造的东西  因为人会一个接一个地不断造这造那晚安,诸神  无论你们只有一个还是有八百万  远古的宇宙大爆炸已与你们无关  后来的事大自然接过来
期刊
总是这样梦里跳出几个句子   醒来后就想不起来   这警告来得那么直接,又快速消失   仿佛过期无效的合同。   仿佛去年秋天的那个下午   你们姐弟在微信群里商量父亲的   病情,突然接到电话说   他已闭上了眼睛。   你曾有机会减轻懊悔的深度   比如排开兄弟们的争议,去省城   或者广州找更好的医生   但你怕麻烦和担责;   比如请长假坐在床前陪他聊天   告诉他各种生活琐事   和未来
期刊
大解一直以“诗人”身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活跃至今,我们熟知的自然是他的诗歌,对他的“诗人”形象早见惯不惊。而大解的另一个写作身份却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即他还一直写小说,是一个隐性或隐身的“小说家”。一  “诗人”写“小说”在大解这里并不是一时冲动,即小说并不是诗歌写作之余的“副产品”,“我一直以诗心面对这个世界,当我第一次使用小说以后,我找到了另外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我发现了自己的生命中,还有很多
期刊
这是青森先民们身上移动的枯山水,  在古朴中,他们发肤中的密码  被现代的复眼破译。我想起  远赴他乡的东野先生,慈母的针线  曾缝补他的行程和思念。在雪国  阴冷同样像贯穿伤,亲手种植的麻  才能变成纱布,使生活的创口愈合。  他们甚至从不将破旧归入卑微的记事本。  那高贵的褴褛,使他们的脚步迟滞。  在红白喜事的更替中,这些纤维作为  新的皮肤,成长为身体的软体纪念碑。  我们从不信曾有这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