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界的一朵奇葩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人性光辉才是真正能够征服别人的东西,一个人的职业品格才是真正能够感动别人的东西,我用这些本真的东西来要求自己,来实现自己做一个优秀新闻人的理想。
  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日常的操劳,是多么的不足称道;自己平日里的孜孜追求,是何等的些微渺小。然而,正是这份微小与不足道的追求与操劳,成为了自己生命之树坚韧不拔蓬勃伸展的根基……
  
  编者按:《文化艺术报》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化艺术类综合报纸。被中国报协等单位评为十佳报纸。《文化艺术报》重点报道和评论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最新动态,系统介绍文化艺术界的人物及作品。是一份高品位、可读性强、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报纸。笔者于2011年7月有幸采访了《文化艺术报》总编辑陈若星女士,在采访过程中她的乐观主动和坚忍不拔,她的作风、她的胸怀、她的成绩以及她执著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陈若星,女,四川省简阳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现任文化艺术报社总编辑。作品有《女性•职业•家庭》(译著)、《烈火与恐怖》(译著)、《没有讲过的故事》、《夏花秋叶——若星报告文学散文随笔选》、《日暮乡关》(电視剧)以及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论文与散文200余篇(部)。50多篇采写创作的新闻、文艺作品获全国和省部级特别奖、一、二、三等奖,并获优秀图书奖、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她本人曾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北方十五省(区)优秀图书奖,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陕西优秀新闻奖,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百年三八•杰出女性”等荣誉。
  
  陈若星:“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日常的操劳,是多么的不足称道;自己平日里的孜孜追求,是何等的些微渺小。然而,正是这份微小与不足道的追求与操劳,成为了自己生命之树坚韧不拔蓬勃伸展的根基……”。陈若星的美丽、知性、坚韧、乐观、睿智,贯穿于整个采访过程中,乃至她的整个人生……
  
  一、《文化艺术报》从边缘到主流
  
  陈若星是21世纪初来到文化艺术报的,当时报社的状况非常不好。京剧《沙家浜》中胡传魁有一句唱段,“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当时的文化艺术报就是如此。十几个人的月薪只有三四百到六七百元之间。在这种状态下,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本就无从谈起,报社内部和媒体界对文化艺术报的生存和未来发展持一种悲观态度。如何在这种绝境中寻求突破?就像莎翁剧中哈姆雷特说的那句话:“to be or not to be。”这句话仿佛一把利剑,时刻悬在陈若星的心头。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下个月的工资在哪里?文化艺术报社还能生存多久?
  《文化艺术报》是在1985年创刊的,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报纸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办、主管,办报经费由国家财政拨付,一直到1999年的15年间,都是在体制内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从2000年开始,全国报刊业大改革,叫停政府主管部门办报,所有报纸都走向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短短几天时间,陕西的许多家报纸就关门了。当时有这么一说,报社的老总最怕的就是见到太阳,新的一天意味着新的支出,但没有收入,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身为一家文化艺术类专业性的媒体,在这些年的不断思索和拼搏中,在艰辛的实践摸索中,终于总结出了自己的办报思路。
  2002年初,陈若星与报社其他领导同志开始着手对报社进行一系列改革,成效显著。以前瞻性的眼光把握产业规律,优化产业结构,不断革新经营理念,为报社改革的顺利进展和报纸质量的提高奠定了重要基础。在陈若星和其他领导的坚强领导下,报社员工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艺术报从2003年开始跻身全国报业领军风云榜,荣膺“中国十佳专业报”,2006年荣膺“中国创新专业报10强”,2008年荣膺“中国行业媒体10强”,其《动漫周刊》连续六年荣获全国唯一“最佳动漫平面媒体金翎奖”,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和奖励。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胡悦同志就此批示:“一张小报,底子很薄,没有很多扶持政策,但依靠一种好的精神,好的理念,好的运作方式及好的带头人,几年苦干,成绩斐然,很值得深思。可予以推广。”
  
  二、敬业爱岗,学养深厚,甘为人梯
  
  陈若星对新闻事业有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在西安市妇联、陕西人民出版社、文化艺术报社三个单位工作期间,她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在每一个单位均获得普遍好评,皆因其谦逊勤勉的工作态度和业绩。她一步步成长为大局意识强,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过硬的媒体带头人。
  作为优秀媒体班子成员的陈若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报社的创新发展,身先士卒地走在了各项工作的前沿,用自己的才华和斗志,和全体员工一起,苦斗10年。在10年的新闻采访活动和组织报社编务工作中,她长期放弃休息时间,每天工作近16小时。她首创的“文化经济名人堂”、“人物论坛”、“文化聚焦”、“时事纵横”、“文化前沿”等栏目,着力促进社会的文化进步与和谐,成为报纸的知名品牌;2009年7月,乌鲁木齐市发生骚乱事件,陈若星及时在文化艺术报上开辟专栏,采访报道在新疆地区工作生活过的各族文化艺术界名人,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由于她的精心策划和倾注热血的勤奋工作,使文化艺术报加入到了全国文化艺术类报刊的第一方阵行列,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全国文化艺术类报刊的创新、导向与发展。
  陈若星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敬业精神和深厚的学养,在事业上硕果累累。译著《女性•职业•家庭》、《烈火与恐怖》,小说集《没有讲过的故事》,电视剧《日暮乡关》以及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论文与散文200余篇(部),均获高层次奖项。她本人先后11次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和省文联的表彰;她的新闻作品连续8年荣获陕西省优秀新闻奖,多次荣获陕西文物宣传先进个人奖、陕西新闻媒体文化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奖,并荣获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陕西报业先进管理工作者称号。
  陈若星为人真诚、善良,甘为人梯,对同事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她的作风、她的胸怀、她的业绩、她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的同事都私下默默发誓,以她为榜样,像她那样奉献,像她那样吃苦耐劳,像她一样默默的为报业为社会奉献。这些已成为报社员工的共同心声。
  
  三、大爱无疆,无私奉献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为报社副总编的陈若星,顾不上年迈多病,正在住院的双亲和正在成都上学的儿子,不畏艰险,三赴灾区,用热血蘸着泪水、和着真情,在烈日下、暴雨中,跋山涉溪,踩着余震频发的土地,顶着不时袭来的飞石,冒着生命危险,去受灾农户、帐篷学校、帐篷医院、宝成铁路沿线采访,每至深夜回到驻地,便整理白天采访所得的文字、图片资料。三赴灾区的22天时间里,采写了数十篇累计50万字的报告文学及通讯作品,拍摄了上千张的图片并在第一时间传回报社,使这些作品得以及时刊发。这些作品被各大媒体采用,还被收入中国作协、陕西作协出版的抗震救灾优秀作品集中。
  陈若星担负着报社的领导职务,又有年迈多病的双亲在堂,她完全有理由派其他同事奔赴灾区一线,然而,她却毅然决然地冒着危险三次出征。她用心灵体察灾情,尽全力诠释着新闻人的责任,发挥了战地记者的模范作用。
  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报告文学和通讯报道,是历史的见证,是新闻人的天职诠释:《来自地震灾区的报告》《震区纪事》《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情系灾区 传递爱心 驱散阴霾》《秋日里的回眸》等,给人以无限的力量;为此,陈若星同志为业内所推崇,荣获我省仅有两人的“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心怀苍生 大爱无疆”在她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四、陈忠实眼中的陈若星
  
  陈忠实老师在《探索与创造者的礼赞——读陈若星之<夏花•秋叶>》这样写到:
  “……我说对陈若星刮目相看的话,也是出于实情而非客套或恭维溢美。在我粗疏的印象里,陈若星是位谦谦君子,在公众场合多是默坐一隅作聆听状,几乎没有听到过她对某个话题的论说。我便形成一个印象,这是一位涵而不露的报纸主编,那张《文化艺术报》办得丰富高雅,是一位很有修养的职业编辑,这也与平素较少看到她的文章有关。这次集中阅读了她的报告文学散文随笔集,我才看到一个颇具思想锋芒和精神高蹈的陈若星,不仅刮目相看,敬重就很自然地发生了……”
  “……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和精神气象,也制约着行径的选择,看取社会的视角就有了独立的个性化特质。由此可以见出陈若星的颇不寻常的精神内里的大气象了。这一点,她自己大约也未必有清醒的意识,而是这些报告文学呈现出来的,一个自然而又浑成一体的气象,倒避免了清醒意识里刻意追求时往往容易发生的矫饰……”
  “……陈若星一路走来,一路热情而又敏锐地扫描速写这些宽泛到文化领域的人和事的时候,大约只想着把他们非凡的创造活动和创造成果张扬给整个社会……”
  正如陈忠实老师所说,从陈若星作品的字里行间,看到了陈若星踏过人生泥泞的温馨,却仍不见悲观绝望。这怎能不让我们大家对陈若星刮目相看和敬畏呢!
  
  五、坦然面对病情,坚强斗争病魔
  
  在采访之前,完全没有发现陈若星是一位病者,如果我不说大家都不会知道,正是由于她的坚强,她的坦然面对……
  由于陈若星对于工作和事业的太忘我、太投入,她太累了,以至于积劳成疾,突发乳腺癌。这对于任何人,尤其是女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但是,陈若星不仅坦然承受,而且一如既往地积极工作。她一边化疗,在吃不下饭、头发掉光的情况下,仍坚持主持策划采访、审读版面,甚至在住院治疗期间,在忍受手术痛苦的同时,仍主持报社所有的编务工作。她每天要接受治疗,忍受病痛之苦,还要不放过报纸每一处疏漏,及时与报社工作人员联系,反复叮嘱,要求工作精益求精。报社的每一位同志,都为她的拼搏精神感动地默默流泪。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陈若星同志依然坚强乐观,忘我工作,每天的工作至少在10小时以上。
  她的勇气和精神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报社形成了团结奋战,以其为楷模的良好氛围,并以此张扬着文化艺术报社激情燃烧、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
  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胡悦在为陈若星的《夏花•秋叶》作序时这样写到:秋叶不落,只为放不下那一丝生命中的绿色——没有人能安排自己的生老病死,但当风雨来临之时,人们能做的事还有很多。若星同志在《苍茫时刻》一文中写有“如同往常一样”、“有条不紊的处理”、“平心静气地等待”这样的话,淡定从容,却又不失积极乐观。病痛没能消磨去生活的信心,羸弱的身躯犹能撑起一片天空,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激和满足而衍生的豁达人生态度,实在难能可贵。活着已经是一种幸运,活在這样一个时代更是幸运,能心存感激去理解生命意义的人,无疑才是有大智慧和大勇气的。此刻,心中只有一个企盼,愿病魔远离若星同志,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六、结 语
  陈若星同志高尚的精神境界和社会责任感,高贵言行和人性光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以及她用真诚所谱写的近200万字的著作和她为报社所开创的工作业绩,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一系列重大宣传报道战役中无私奉献、忘我工作,表现出色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堪称新闻工作者的时代赞歌,堪称全社会报人的敬业楷模。为此,陈若星同志获得了报社全体员工的真心敬重和拥戴,她的事迹不胫而走,受到业内的广泛推崇和赞誉。
  祝愿这支新闻界的奇葩永远美丽绽放。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电视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大好景象。但是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刷下,我国电视节目的商品气息越来越浓厚,文化气息越来越少。在加上我国电视供给的数量远远大于电视受众的数量,中国的电视节目逐渐呈现出多而杂、杂而劣,劣而同的复杂局面。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出品的电视节目,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坚持走自己的地域文化路线,虽然市场化程度不高,但是风格清新,内容独特,发展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百万富翁》是国内第一档网络直播的益智真人秀,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媒体进行大众传播,也是针对互联网生活方式的一次创新营销尝试。以这个节目为例,分析了其如何实现网络化,并对今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做了预测。  关键词:真人秀;互联网的百万富翁;新媒体;网络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95-02       信息化是当
期刊
摘要:2010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利用微博问政成为各界热议现象。微博的技术优势、门户网站的开博邀请、媒体的热捧、民众的表达诉求、代表责任意识强化等原因,使得微博成为表达舆论强有力的平台。然而在两会闭会期间,当初火热的代表、委员微博却面临流于形式、个人作秀、无人更新的拷问,设立实名制官方微博,从微博中来,到现实中去,与意见领袖建立良好的互动,创造话语交锋的公共空间成为高效利用微博问政的可行
期刊
摘要:虽然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我国社区报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成大气。然而从媒体产业发展规律和国外社区报实践来看,社区报将会成为报纸转型或新的利益增长点。笔者将试图从市场可进入性、可行动性、可赢利性等方面分析中国社区报的未来发展策略,以期对以后的办报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社区报;发展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61-02 
期刊
摘要:近年来网络群体在参与网络热点事件中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等非理性特征,造成了网络舆论的混乱。本文以“李刚门”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群体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然后寻找这种产生非理性表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群体非理性表达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网络群体;非理性表达;“李刚门”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092-03    
期刊
摘要:公众议题的重要性在网络时代得以彰显,而公众议题的扩散比传统媒介环境下来的更加明显。分析“河大撞车门”中体现的议题扩散现象原因,对于深刻理解网络时代公众议题以及对议题施加合理引导意义深远。  关键词:议题扩散;议程设置;受众心理;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101-03       一、引 言  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在网
期刊
摘要:动画片做为现在的朝阳行业,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所以研究动画片也是促进动画产业发展的一部分。美国动画受世人热爱,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其非常注重细节的制作,其实往往引发观众触动的片段都是因为影片里的细节桥段。动画的前期创意,后期制作,都应该注重细节的体现以及表现。  关键词:细节;前期创意;审美性;情景外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121-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媒介融合趋势的日益加深,一方面信息技术对传统媒体功能的发挥起到了巨大的补充和完善作用;另一方面,血腥暴力低俗的网络文化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也形成了强大的合围之势,需要我们加以警惕和规制。广播电视媒体监管规制的构建必须涵盖法制管理、行政管理、行业规范、媒介自律、社会公众监督等各方面,要将党的领导和政府监管、传媒自律、行业规范、公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遏制传媒低俗化的网络式
期刊
摘要:影视同期书是处于大众与小众之间的一种文化产物,是影视与文学有机结合产生一种“快餐文学”,针对当前影视同期书在大众传播中的尴尬境地,论文对影视同期书在受众中的传播进行了大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透视了影视同期书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并对影视同期书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影视同期书;大众传播;大众;小众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英国的互联网管理是以自律为明显特征的多元管理,重点监管涉及儿童色情作品的内容。其自律机制主要通过互联网观察基金会(IWF)的运作实现。本文介绍了IWF成立和运行的一般情况,重点介绍了其通过热线举报和黑名单对互联网不良内容的控制。  关键词:英国互联网管理;自律;互联网观察基金会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22-02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