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题”文本阅读,还原阅读本色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udh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教师已从“满堂灌”走到注重提问式教学,但这都没能从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俗套中脱离出来。作为文章学习的主体,如果偏离与文章的全方位交流,而是靠教师说、讲、演、唱去理解,岂不是隔靴搔痒,又怎能吮吸新鲜的原汁?在《新语文课程标准》“应该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的要求中“直接接触”不就倡导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中不确定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不要让现成的理论去套住学生的思维,让文本直接教育学生,也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文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何须尊师亲躬,放手让学生与文本交流吧。面对现状,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创新出五花八门的新式教学方式。“对话—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动态阅读的思维过程;也是“还原阅读本色”的最有效的方法。
   【评点前的准备】
   一、投示或印发相关资料
   1.作品背景材料与主题揭示
   2.有关乡愁的课内外知识链接
   二、方法示例
   投示一(学生评点老舍的《想北平》结尾“真想念北平呀”):看来老舍也是个孩子啊。明月朗照的异国他乡,不对酒当歌,却独自伤怀他自己的北平。
   [明确]这是与作者的对话,和作者情感的共鸣。
   投示二(学生评点韩少功《我心归去》):曾经的记忆与伤感原来都被埋在心灵的深处,只是未曾挖掘而已,而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却思乡之情泛滥,只得送心归去。
   [明确]这是与文本对话,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投示三(学生评点《乡土情结》第一段旁编者提示:文章开始先引用王维的诗,接着又通过古诗去想象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说明了思乡情结的久远):为什么不能将“久远”说成是将一般的感受赋予了更为永恒、普遍的意义?
   [明确]这是与编者对话,思考层面的拓展。
   三、引导学生对柯灵的《乡土情结》采用逐段评点,最后评点全文的对话操作方式。
   《乡土情结》由7个段落构成,开篇点出乡土情结,第2、3、4、5段分别从“童年的烙印”“闯世界”“浪迹乾坤”“灾难、战争”等角度阐释原因,第6节回到本题,强调人对故乡和祖国根深蒂固的感情。
   “对话—批注式阅读”教学后的几点思考:
   1.学生层面:如果我们对文本稍加浏览,就会对学生精彩的评点赞不绝口。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点的视角触及阅读的各个层面,思考广泛而深刻,内容精当,而且有意识地用优美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事实证明,评点式对话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以欣赏的态度来肯定学生,以鼓励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学生就能在阅读中确立自信,“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的交融。
   圈点批注阅读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读过某一章节,先要经过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决定哪些地方应该圈点,哪些地方应该勾划,哪些地方要加注,哪些地方要加批语,然后再动笔墨。圈点使用的符号应该是固定的,不要随便改换,符号种类也不宜过多。批注的语言应该做到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要有分析,言之有据。
   2.教师层面:教师机智的引导必不可少。新课程改革强调通过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解决中理解感悟,在实践活动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但在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适时、机智的引导。对学生的评点要作提纲挈领的小结,对学生的失误要作启发性的修正,对学生感性的对话要善于作理性的提升。这一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实际是更高了,它要求教师在传统的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流程,而且是现场调控。要求教师居高临下,开合自如。
   3.理性层面:其一,对话(评点)离不开文本,文本既是我们研读的对象,更是我们交流对话的朋友。要帮助学生获得文本的相关知识,创设解读文本的情境,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促成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和情感态度引入文本阅读中。还要指导学生将文本研习和写作这一对文本的再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读文本。其二,在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个性化评点的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在合作、讨论、交流中互相补充,取长补短,了解别人的看法,拓宽自己的思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4.理论层面:“批注式阅读”——动态思维的过程。批注:批语注释,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以简评等等。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批注式阅读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刚刚推行,我们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让语文“美丽之花”灿烂绽放。   语文是文化的语文,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语文学习就是对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向往。    当语文教学把语文的美肢解得越来越细的时候,无异于把美神维纳斯剖解得支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某种程度上说高考对阅读理解能力要求空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重要性逐步体现。我认为阅读往往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阅历、情感经历和理解能力密切相关,因而复习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做阅读理解题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有适当的方法做指导,再加上一定量的训练积累,相信学生在做题方面会有质的飞跃。  
期刊
人生不是因为幸福而感恩,乃是因为感恩才觉得幸福。   ——题记   纵观教育的发展,其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没有目标,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充耳不闻;许多学生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这种“忘恩”情结随处可见。感恩意识的缺乏,已造成学生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这主要是父母的过度宠爱、溺爱
期刊
自从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广大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扭转“以教代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追求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成为我们从教的一种理念,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一种教学效果。用这一思想来指导和探索文言文教学,我们也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古文明大多保存在文言文这一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中,先人圣哲的思想火花点燃了我们求学的热情。学习文言
期刊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题的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明确地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文采”的本义是“华丽的色彩”,是专指语言而言的。其实,讲究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孔子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诗人杜甫更是大声宣言: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所说的“佳句”肯定就包括了文采的因素,在高考阅卷过程中,有文采的作文理所当然更有可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可见,让文章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美化你的作
期刊
在全国推行新课标的形势下,如何创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尽管语文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毋庸讳言,语文教学的长期的“少慢费差”是人们认识到的缺陷。尽管一个新课标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平台。做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和平台,努力提高国人的语文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创建高效课堂就是一个主要环节。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
期刊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做了一些尝试。   一、灵活导入,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本来怀着美好的期待,如果老师生硬干瘪地直奔主题,虽然目标比较明确,但多少有些让学生失望,如果能够以一个新鲜的、恰当的内容作为话题,引起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所当然地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学活动是一项师生双方共同寻求和探讨新知识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意识地调控学生心理,从而让他们积极思考、全心投入,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
期刊
高中文言文教学在高中三年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里,文言文占了15篇,如果加上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文言文教学就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高考150分的语文试卷中,除作文70分外,文言文的分值占了21 分(含文化经典6 分),更凸显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但目前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普通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衡,上文言文课花的时间多,教师教得辛苦
期刊
我觉得曹操假如生活在繁荣和平的环境中或许世人对他的评价更高,但他生活在乱世,生活在一个诸侯争霸的年代,他的“奸诈”使他的“雄才”蒙上了灰尘。烙上了帝王和臣子都不喜欢的烙印,但打破这些政治的原因,他在军事上仍展现出很大的雄才谋略。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出色的军事家,他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表现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曹操出场后,《三国演义》中重点写他如何精心策划、驰骋疆场、统一北方。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