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业产量与产值在科技发展的支撑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下文首先分析了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然后对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治理措施,希望对于我国农业环境的改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152-0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足,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农业生产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片面追求农作物产量,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农业生产环境日益恶化。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1 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
1.1 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农业环境若遭受污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和各种农副产品的培育,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料。此外,农业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但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农业环境污染,都会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许多污染物甚至会残留在农产品之中,一旦人们食用了这些被污染了的农产品,就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1.2 破坏生态平衡
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在正常状态下是处于平衡状态之中的,农业环境污染则会使这一平衡状态被打破。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然而一些化学肥料和药品的使用,会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中存在着一些生物及微生物,如蚯蚓等也会死亡,它们虽然微小,但也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生物的死亡,会打破该农业区域内的生态平衡。
2 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
2.1 农药污染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农药使用国,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我国农药使用量长期居高不下,并且利用效率较低,每年约使用175万吨农药,但是只有不到20%的农药被吸收,而没有被吸收的就会进入大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体,污染环境,对人的健康构成威胁,使生态环境陷入污染的循环状态。
2.2 化肥污染
我国化肥使用量占全世界花费总使用量的40%,但是耕地面积却只有全世界耕地面积的10%。国际上一般认为每公顷225千克为化肥施用安全上限,而我国化肥施用量可达每公顷400千克,化肥有效利用率仅在30%-40%之间,其余60%-70%的化肥有的进入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有的堆集于土壤,使土壤结构性状发生改变,造成土壤污染,降低土壤生产力。
2.3 地膜污染
农膜虽然脱离了传统锄地做法,不使用有机肥、秸秆等养地,覆盖一层农膜,就能够实现保温、保水、除草、杀虫等目的,但是农业增产后会对地膜产生依赖。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会加速耕地的“死亡”。残留在土壤的农膜会在15-20厘米土层形成不透水不透气的难耕作层。同时农膜的降解十分困难,在降解农膜的过程中,会有致癌物二恶英排放到空气中,危害生命健康。
2.4 畜禽养殖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对肉蛋奶的需求,从而带动了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业主要污染物直接排放进入水体,会腐败分解出氨、硫化氢、酚类、醛类等,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目前,我国养殖动物每年产生27亿吨动物粪便,大约为工业固体废料的3.5倍,造成大面积农田、水体深受污染。
3 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3.1 科学使用化肥
为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流失挥发等损失,人们需要提高氮肥的质量,并且应保持氮磷比例适当,争取氮、磷比达到1:0.5以上。同时,人们还应改进施肥方法,做到适时适量施肥。对于磷肥,首要的是防治非磷污染,要去掉磷肥中三氯乙醛、重金属、氟化物等杂质。其次是提高磷肥品位,生产氮磷复合肥料。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善我国重氮、轻磷的错误施肥方法。此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多施有机肥料、选用耐肥高产品种、合理耕作等都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3.2 研究农药新型加工以及施用方法
针对农药滥用以及污染的情况,人们需要积极推广农业防止病虫害的新技术。在污染治理方面,除了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之外,还应当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措施,具体为:第一,对于农业各类病虫害做到清醒认识,掌握和了解其爆发的規律和特点,及时进行预报,在治理期集中用药,减少不必要的用药次数;第二,积极改进农药施用剂型,推广喷雾等先进技术,着重开发生态农药或者高效、低毒、易分解、低残留的药物,增强防治的效果;第三,采取多种防治方式降低农药污染,比如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人工防治、营养防治等;第四,合理利用农残超标的土地资源,将其改成经济作物的种植,如花卉以及观赏苗木等,减少其对粮食作物以及水果蔬菜的污染。
3.3 加大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
首先,相关人员应当对农业养殖进行规范化,保证畜禽养殖场必须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可采用物理、生物、生化综合处理粪污技术,做到达标排放。此外,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消除畜禽粪便污染的有效途径。一是对畜禽粪便堆肥处理,粪中有机物分解产热,使物料温度上升,促进水分蒸发,杀死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促进粪便干燥,成之为使用方便的肥料。同时,使其中对作物有害的物质分解,成为无恶臭、安全、能广泛流通利用的有机质资源。二是对畜禽粪便进行生物发酵法处理,就是把菌种加到畜禽粪便里,让粪便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实现好氧发酵而成为优质有机肥。
3.4 加大对农用地膜污染的治理力度
研发出可降解、零污染的新型地膜材料是治理残膜污染最理想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降解塑料地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难以真正意义上实现。虽然如此,依照地膜的增产原理,对于新型保温保湿材料还是有相关的研究和应用的,常见的有:光降解地膜、玉米塑料膜、生物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纸地膜以及液态地膜等。同时,使用玉米秸秆、麦草等农作物进行覆盖也是较好的选择,能够有效地避免地膜残留污染情况的发生。相关研究结果证明,使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对于改善耕地质量、优化土壤结构非常有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治理迫在眉睫,农业环境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又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因此,我国要重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最大限度上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文旺德.浅谈农业环境污染的来源及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7,37(15):50-52.
[2] 窦营,邓远建,陈胜.中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的科技创新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16,34(04):76-79.
[3] 荆璧.我国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N].科学导报,2015-08-28(B02).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152-0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足,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农业生产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片面追求农作物产量,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农业生产环境日益恶化。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1 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
1.1 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农业环境若遭受污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和各种农副产品的培育,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料。此外,农业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但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农业环境污染,都会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许多污染物甚至会残留在农产品之中,一旦人们食用了这些被污染了的农产品,就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1.2 破坏生态平衡
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在正常状态下是处于平衡状态之中的,农业环境污染则会使这一平衡状态被打破。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然而一些化学肥料和药品的使用,会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中存在着一些生物及微生物,如蚯蚓等也会死亡,它们虽然微小,但也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生物的死亡,会打破该农业区域内的生态平衡。
2 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
2.1 农药污染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农药使用国,面积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我国农药使用量长期居高不下,并且利用效率较低,每年约使用175万吨农药,但是只有不到20%的农药被吸收,而没有被吸收的就会进入大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体,污染环境,对人的健康构成威胁,使生态环境陷入污染的循环状态。
2.2 化肥污染
我国化肥使用量占全世界花费总使用量的40%,但是耕地面积却只有全世界耕地面积的10%。国际上一般认为每公顷225千克为化肥施用安全上限,而我国化肥施用量可达每公顷400千克,化肥有效利用率仅在30%-40%之间,其余60%-70%的化肥有的进入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有的堆集于土壤,使土壤结构性状发生改变,造成土壤污染,降低土壤生产力。
2.3 地膜污染
农膜虽然脱离了传统锄地做法,不使用有机肥、秸秆等养地,覆盖一层农膜,就能够实现保温、保水、除草、杀虫等目的,但是农业增产后会对地膜产生依赖。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会加速耕地的“死亡”。残留在土壤的农膜会在15-20厘米土层形成不透水不透气的难耕作层。同时农膜的降解十分困难,在降解农膜的过程中,会有致癌物二恶英排放到空气中,危害生命健康。
2.4 畜禽养殖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对肉蛋奶的需求,从而带动了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业主要污染物直接排放进入水体,会腐败分解出氨、硫化氢、酚类、醛类等,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目前,我国养殖动物每年产生27亿吨动物粪便,大约为工业固体废料的3.5倍,造成大面积农田、水体深受污染。
3 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3.1 科学使用化肥
为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流失挥发等损失,人们需要提高氮肥的质量,并且应保持氮磷比例适当,争取氮、磷比达到1:0.5以上。同时,人们还应改进施肥方法,做到适时适量施肥。对于磷肥,首要的是防治非磷污染,要去掉磷肥中三氯乙醛、重金属、氟化物等杂质。其次是提高磷肥品位,生产氮磷复合肥料。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善我国重氮、轻磷的错误施肥方法。此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多施有机肥料、选用耐肥高产品种、合理耕作等都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3.2 研究农药新型加工以及施用方法
针对农药滥用以及污染的情况,人们需要积极推广农业防止病虫害的新技术。在污染治理方面,除了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之外,还应当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措施,具体为:第一,对于农业各类病虫害做到清醒认识,掌握和了解其爆发的規律和特点,及时进行预报,在治理期集中用药,减少不必要的用药次数;第二,积极改进农药施用剂型,推广喷雾等先进技术,着重开发生态农药或者高效、低毒、易分解、低残留的药物,增强防治的效果;第三,采取多种防治方式降低农药污染,比如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人工防治、营养防治等;第四,合理利用农残超标的土地资源,将其改成经济作物的种植,如花卉以及观赏苗木等,减少其对粮食作物以及水果蔬菜的污染。
3.3 加大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
首先,相关人员应当对农业养殖进行规范化,保证畜禽养殖场必须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可采用物理、生物、生化综合处理粪污技术,做到达标排放。此外,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消除畜禽粪便污染的有效途径。一是对畜禽粪便堆肥处理,粪中有机物分解产热,使物料温度上升,促进水分蒸发,杀死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促进粪便干燥,成之为使用方便的肥料。同时,使其中对作物有害的物质分解,成为无恶臭、安全、能广泛流通利用的有机质资源。二是对畜禽粪便进行生物发酵法处理,就是把菌种加到畜禽粪便里,让粪便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实现好氧发酵而成为优质有机肥。
3.4 加大对农用地膜污染的治理力度
研发出可降解、零污染的新型地膜材料是治理残膜污染最理想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降解塑料地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难以真正意义上实现。虽然如此,依照地膜的增产原理,对于新型保温保湿材料还是有相关的研究和应用的,常见的有:光降解地膜、玉米塑料膜、生物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纸地膜以及液态地膜等。同时,使用玉米秸秆、麦草等农作物进行覆盖也是较好的选择,能够有效地避免地膜残留污染情况的发生。相关研究结果证明,使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对于改善耕地质量、优化土壤结构非常有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治理迫在眉睫,农业环境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又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因此,我国要重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最大限度上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文旺德.浅谈农业环境污染的来源及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7,37(15):50-52.
[2] 窦营,邓远建,陈胜.中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的科技创新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16,34(04):76-79.
[3] 荆璧.我国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N].科学导报,2015-08-28(B02).